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来了2》口碑下跌只因素人加盟?星素综艺如何赢得观众?

2017-08-17 任珊 文创资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明星阵容都是综艺节目的最大看点。今年6月,广电总局的一纸“限星令”,打破了综艺舞台上“星光璀璨”的局面。根据限令意见,全明星真人秀将退出黄金档。为保黄金档之位,不少全明星综艺火速拉来素人嘉宾救场,却招致了观众的口水。



近期播出的综艺节目中,《我们来了2》、《我们相爱吧3》和《脱口秀大会》都采用了星素结合的模式,观众却似乎并不买账。甚至有粉丝表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偶像和素人一起玩游戏。那么,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的星素互动更吸引观众呢?


这些综艺口碑滑铁卢 只因加入了素人?


往年的暑期档,活跃在综艺舞台上的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大明星。但今时不同往日,这个夏天,国产综艺节目的“星光”似乎黯淡了不少,越来越多的“生面孔”登上了综艺舞台。


今年6月,广电总局再发“限令”,要求全明星综艺退出黄金档,旨在提高素人的参与比例。限令一出,首先受到波及的是《极限挑战3》和《挑战者联盟3》,这两档节目被迫撤出了黄金档,改为晚间22点播出。



还有不少节目不想放弃黄金档的位置,火速拉来了几位素人嘉宾来救急。比如,《我们相爱吧3》中,明星嘉宾的出场时间被大幅压缩,新增了两对素人CP的相识过程。《我们来了2》新增了4位素人嘉宾,和6位女星一起经历两天一夜的文化体验。《吐槽大会》原班人马推出的《脱口秀大会》,也采用了星素结合的模式,让民间的脱口秀高手可以跟明星同台竞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观众似乎对节目中的素人元素并不买账。这些节目播出之后,口碑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在豆瓣上,《我们来了2》的评分从上一季的7.1跌到了4.4,《我们相爱吧3》的评分从上一季的6.6跌到了5.6。《脱口秀大会》的豆瓣评分仅为5.0,和《吐槽大会》7.2分的好口碑相差甚远。


实际上,早在2015年“限真令”出台之后,已有不少综艺节目尝试了星素结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比如,《爸爸去哪儿4》、《约吧!大明星》和《我想和你唱》等。然而,成功的案例仍是少数。《放开我北鼻》、《梦想的声音》、《二胎时代》、《四大名助》、《笑声传奇》等节目,都曾因为采用星素结合模式备受期待,最终的收视热度和节目影响力却不如人意。


采用星素结合模式 只是为了应付政策吗?


除了以上提到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我们的挑战》等全明星综艺也在近几年放大了素人元素。既然星素结合模式的成功先例不多,为什么还不断有综艺节目试水这种模式呢?对于综艺节目来说,采用星素结合的模式有哪些好处呢?


1、延长全明星综艺的寿命

2015年7月,广电总局颁布了“限真令”,明确要求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和调控,避免过度明星化。今年6月底,广电总局再度“发威”,要求全明星综艺退出黄金档,旨在提高素人的参与比例。



迫于政策的压力,热门综艺纷纷对节目进行了调整。目前来看,星素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素人作为一种元素点缀在节目之中,以《极限挑战3》和《奔跑吧》为代表。另一种是让素人成为节目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明星嘉宾一起完成节目设置的任务和挑战,以《我们来了2》和《我想和你唱》为代表。


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国产综艺仍然没有摆脱对明星效应的依赖。如《极限挑战》、《我们来了》等节目,都尽可能地保住了原有的全明星阵容。融入素人元素,更多地是为了保住节目,使其尽可能地少受到限令的影响,节目形式并没有大的变化。当然,采用星素结合的模式,的确延长了这些全明星综艺的寿命,让其不至于在广电的“重拳”下失去性命。


2、增加节目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近两年来,不少老牌综艺节目都显出了疲态。《跑男》、《中国新歌声》等节目,都陷入了收视口碑双重滑坡的危机,就连前两季口碑拔群的《极限挑战》也不是例外。截止到发稿前,《极限挑战3》的豆瓣评分为8.1分,低于第一季的8.9分和第二季的9.2分。


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节目制作本身存在的问题,观众的审美疲劳也是重要原因。放大节目中的素人元素,不但可以跟广电总局的要求接轨,也可以给节目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


相较于演艺经验丰富的明星,素人大多没有参加节目录制的经验,在节目中的表现更加真实自然。比如,《极限挑战》第一季中,乘坐黄磊出租车的“疯狂”女乘客,第三季与黄渤、孙红雷展开“抢奶”大战的大妈,都凭借真实可爱的表现,成为了节目的“笑点担当”。



有综艺感的素人,还会为节目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我想和你唱》中,素人的风格千奇百怪,有号称“80后美少女”的高龄奶奶,也有刚学会说话的萌娃,有撞脸杨洋的网红,也有边唱歌边给孩子喂奶的奶爸。在个性迥异的素人的加持下,这档综艺不但让观众大饱耳福,还让观众大开眼界,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


3、减轻制作经费的压力

自《爸爸去哪儿》带红了全明星综艺,综艺节目似乎在一夜之间患上了“明星依赖症”。为了争取更多观众,各大卫视都陷入了“明星争夺战”,明星的片酬随之疯涨。有报道称,邓超录制一季《跑男》的片酬是1000万,周杰伦录制《中国新歌声》的片酬同样高达1000万。《极限挑战》给“男人帮”的片酬更是天价,黄渤甚至达到了一季4800万。



明星片酬的疯涨,让综艺节目的制作经费逐渐向明星片酬倾斜。综艺节目的制作经费毕竟有限,如果大部分都给了明星,可以用于内容制作的就寥寥无几了。甚至有业内人士称,1亿制作费的全明星综艺,8000万都给了明星。


超过三分之二的制作经费落入明星的口袋,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采用星素结合的模式,可以减少经费方面的压力,把更多的经费用到内容制作上来,更加有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


星素结合模式的综艺 为何频遭观众吐槽?


无论是从政策风向来看,还是基于综艺节目的自身来考虑,采用星素结合的模式都将是大势所趋,甚至有人说“明星+素人”的节目模式将引领中国综艺市场进入3.0时代。但就目前来看,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少有成功之作,不少加入素人元素的节目都遭到了观众的吐槽。那么,这类综艺节目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星素结合流于形式,素人嘉宾沦为陪衬


纵观近两年播出的星素结合综艺,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原本是全明星综艺的节目,在加入素人嘉宾后,很容易引发观众的不满。原本定位为星素结合综艺的节目,却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多数全明星综艺为了响应政策,强行植入了素人嘉宾,却没有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仍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明星身上,导致素人的表现无法给观众留下印象。另一方面,由于明星和素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两者之间很难有共同语言,也很难有更多交流。如此一来,素人嘉宾只能沦为明星的陪衬,连“尬聊”也插不上嘴。



在《我们来了2》中,这种“割裂感”尤其明显。这档节目邀请的6位女星虽然颇具亲和力,但也很难和素人嘉宾打成一片。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只能是,明星跟明星一起玩,素人和素人一起玩。同样令人尴尬的还有《我们相爱吧3》,每次到了素人CP都是观众的“尿点”。甚至有观众说:“如果想看素人相亲,我还不如看《非诚勿扰》呢。”


2、素人嘉宾也并非“全素”


“限真令”和“限星令”的发布,本意是为了让综艺节目更贴近观众,以免沦为明星作秀的舞台。然而,在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中,你会发现很多素人嘉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人,而是由网红、达人或者行业精英组成的“伪素人”。



比如,《我们来了2》中的素人嘉宾中,许吉如参加过《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她的一段《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很广。小白是《爱上超模》第三季的造型师,宋茜还表示与其相熟。《我们相爱吧3》中的赵方舟曾经参加过《星动亚洲》,并且还有自己的经济公司,史子逸也参加过《一站到底》的节目录制。


与关之琳、蒋欣、宋茜、潘玮柏等明星相比,这些素人嘉宾勉强可以称之为“素人”。然而,对于观众来说,这些有演艺经历的嘉宾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娱乐圈,几乎可以称之为“准明星”了。这样的素人嘉宾,根本不能算是“纯素人”,难以体现“星素结合”的真正意义。


3、素人嘉宾的综艺感不足


相较于明星来说,多数素人嘉宾即使有过演艺经历,也很难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得如鱼得水。对于大部分素人嘉宾来说,适应节目的节奏和找准自身的定位,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素人嘉宾不知如何表现,节目组也不加以引导,就会呈现出尴尬的节目效果。



在《脱口秀大会》中,素人表演的尴尬感尤为明显。这档节目由《吐槽大会》的原班人马打造,采用了星素结合的模式,每期只请来两位明星,其余全部为素人。从首期的播出效果来看,节目依然靠着李诞和池子撑场面,素人的吐槽内容老套乏味,很少有点睛之笔。尤其是第二环节的“不快不吐”,整个环节都不知所云,完全暴露了素人舞台表现力的不足。


星素结合是大势所趋 怎么做才能赢得观众?


回顾早期的真人秀节目,会发现无论是《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还是《加油!好男儿》,实际上都是素人选秀节目。可以说,真正让真人秀节目火起来的是素人,而不是明星。这说明,素人完全可以撑起一档节目,关键在于节目是否有好的创意,能让素人的表现更加吸引观众。


尤其在“限星令”之后,素人已经成为了综艺节目的“必选项”。如何打好素人这张牌,是星素结合综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既往的成功经验来看,星素结合综艺如果做到以下四点,比较容易赢得观众的青睐——


1、甄选符合节目定位的素人


与明星同台竞技的素人,要想不落下风,必须有鲜明的个性或者突出的才艺。因而,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必须注重对素人的挑选,按照节目定位选择合适的素人。在这个方面,星素结合的音乐类综艺普遍做得不错。其中,《我想和你唱》可以作为挑选素人的范本。



作为一档音乐类综艺,《我想和你唱》在挑选素人嘉宾时,首先考量的是歌艺。从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节目中和明星合唱的素人都有着不错的歌艺,有的素人天生一幅好嗓子,有的素人接受过音乐训练,专业水准和歌星相比也并不逊色。比如,和萧敬腾合唱的“摇滚农民”鸿涛,与薛之谦合唱《演员》的张婉清,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动人的歌声,《我想和你唱》还发掘了不少风格独特的素人嘉宾。有人可以边唱歌边跳弗拉明戈,有人可以给抒情歌曲加上rap,还有人可以用京剧的方式演绎流行歌曲。一档节目能涌现出这么多个性鲜明、才艺出众的素人,说明制作团队在发掘人才方面下了功夫。相较之下,不少星素结合综艺选择的素人嘉宾还不够惊艳,在选人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无差别地对待明星和素人


星素结合的综艺之所以会有“违和感”,是因为很多节目是为了应付政策才植入了素人嘉宾,节目的关注焦点依然是明星,素人沦为了明星游戏任务的“道具”。在这类节目中,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镜头记录下来,素人却没有几个镜头,连观众都替他们感到尴尬。



其实,只有真正地将明星和素人摆在同等的位置,给予明星和素人同样的表现空间,才是星素结合综艺的正确打开方式。比如,在《朗读者》中,既邀请郑渊洁、斯琴高娃等名人来朗读,也邀请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在节目中,普通人和名人讲述的人生故事同样令人感动,并没有因为身份背景的不同,就给他们更少的镜头、更简短的访谈。


3、善于挖掘素人的闪光点


素人初次登上综艺节目,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个性和才艺,很难在节目中找到存在感。这时,就需要节目组根据素人的表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特质加以放大,从而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爸爸去哪儿4》为例。这档节目中,素人萌娃阿拉蕾(崔雅涵)没有明星父母的人气加持,却依然能够圈粉无数。观众喜爱阿拉蕾,除了因为她长得可爱,还因为节目组发掘出了她的最大“萌点”——擅长即兴表演。在第一期中,阿拉蕾即兴“创作”了一首神曲《秋裤之歌》,配上后期的搞笑花字,立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观《我们来了2》中,节目组虽然邀请了四位行业精英当嘉宾,却没有让她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如,在第二期节目中,所有嘉宾都需要在长城上走秀。这时候,恰好可以让身为造型师的小白发挥专业长处,展示自己不俗的专业品味,但节目组却没有这么做。两期节目下来,四位素人嘉宾几乎没什么记忆点,引得观众纷纷吐槽——“请素人嘉宾有什么意义”。


4、增加明星和素人的互动


既然是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明星和素人的互动自然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在星素互动的状态下,有利于激发出明星和素人的真实状态,增强节目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毕竟,看明星如何和素人相处,总比看一群明星故作真诚地相互赞美来得更加有趣。


星素结合的综艺中,明星和素人的互动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是《我想和你唱》中的面对面互动,也可以是《极限挑战》中的路人协助明星完成任务,还可以是《约吧!大明星》中线上线下的互动。只要明星和素人的互动足够自然有趣,就足以引发观众的兴趣。



比如,在《我想和你唱》中,让明星和素人全程都“以歌会友”,避免了明星和素人“尬聊”的尴尬。尤其在合唱环节,明星和素人共同演绎一首歌曲,实现了素人与偶像合唱的梦想,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更加有代入感。在《爸爸去哪儿4》中,阿拉蕾和李亦航能被观众记住,除了本身的个性吸引观众之外,也是因为他们在节目中与明星的互动十分自然有趣。


随着全明星综艺的降温,以及“限星令”的进一步发酵,星素结合必将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不少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仍然流于形式,只能满足观众一时的好奇心,缺乏可持续性。如何打好素人这张牌,让明星和素人的互动更加有趣,仍然有待国内综艺人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任珊

好文推荐


从先网后台到半台全网 电视台会被视频网站拉下马吗?

《春风十里,不如你》为何没能复制《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成功?

好看到口碑逆天的《河神》却没火起来,为什么?

十八禁游戏从Steam下架,踏踏实实做游戏才是正事

《春风十里,不如你》为何没能复制《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成功?

腾讯、网易、育碧纷纷入局“大逃杀”,但真的那么好做吗?

狂揽20亿票房的《战狼2》 为何在北美惨遭票房滑铁卢?

中国动画出海记:看似风光,实则赔钱赚吆喝

芒果台又要搞事情?《我是未来》杨振宁、霍金等世界科学家同台竞技

回顾音乐综艺的五年沉浮 什么才是音乐综艺的制胜法宝?

中国资本大批涌入,为什么日本动漫界“不是敬而是怕” ?

《闪光少女》跪求票房失利,投资二次元还会是个好生意吗?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新鲜文创资讯报道
深度文创政策解读
精准文创趋势分析
有趣文化创意分享

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wenchuangzixun(微信)2573818674(QQ)

 戳阅读原文,看更多文创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