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家有青春期叛逆子女 父母如何与其沟通
告别童稚,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处于青春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混乱与无序。因此,对少男少女来说,青春期是一段充满困难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最需要成年人理解和帮助的时期。但对很多家长来说,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接纳情绪 用心倾听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独立的想法。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向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于是他们有时候说起话来语气很冲,有时候干脆不说话,就好像总在和父母闹别扭。
另一方面,家长因为得不到回应,提要求或忠告时,就会反复讲,更容易显得唠叨。很多时候,双方的交流都处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下,甚至一言不合就会吵起来。
当感到孩子不愿意沟通,或者在交流时有情绪,家长首先要接纳他们的情绪,多理解,多包容。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事情先放一放,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情绪上。家长要学习、了解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避免成为孩子的“对立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共情,需要家里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需要跟人商谈,才会自然地想到父母。
要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努力做一个好听众。晚饭时间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有些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很少和孩子一起共进晚餐,也有些父母在晚餐时忙着询问孩子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其实,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把聊天的主题交给子女去决定,在餐桌上只留心听子女说话,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而更容易创造出具有“聆听气氛”的家庭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孩子说什么,千万不要立即否定,要先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即使他们的很多想法可能让你感到不成熟,那也是孩子现阶段的认知,需要耐心地理解和包容。这样的倾听进行得多了,你可能会发现它比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倾听的时候,多换位思考,这样就会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只顾着自己说话,而不听孩子的内心,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不会和父母交谈自己心底的真实想法。
学会尊重 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少年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的交谈,这时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
平行交谈的好处之一是便于操作,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
一位父亲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这时他们总会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时间久了他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并且他自己也从这种活动中更多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平行交谈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并且不要过于刻意。如果父母很明显地表现出打探子女情况的意愿,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可以让孩子自己发起话题,也可以很随意地聊一些日常琐事,让孩子感受到在和朋友聊天一样的氛围,这能更好地让他们产生倾诉的欲望。
只做顾问 减少干预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二者的区别在于,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并协助他们做出抉择,而不是指手画脚地干预他们的事情。
要是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也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砸了,也未必想让父母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分析这些事件,孩子们往往能自己想出解决方法。
父母在一次次和青少年的谈话中,要不断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援手的人。而对于父母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渐渐地了解他们自己,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也是莫大的安慰。
留有边界 给足空间
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后,个人隐私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家长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边界感。
孩子会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有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此,父母尽量不要随意进入他们的房间或翻动孩子的东西,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有自己的空间。
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的孩子房间里常常挤满了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这位同事觉得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并且很安全就行了。
青少年通常不愿意把自己的事告诉父母。父母也不宜追着问孩子的隐私,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某些想法或情况,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他们“交换”。意见交换的方法,可以让双方公平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青少年都渴望有自己的私生活,甚至会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很多父母不明白这一点,当孩子避开或推开他们时,父母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少年子女正常的表现。
我的另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发现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很多专家建议,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的,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
我的另一位来访女性,她发现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过是否收到了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女儿突然说起来这件事:“那封信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多表达对孩子的爱
表达爱不仅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身体语言。当我们与人交流时,在对他人的影响力中,语言内容仅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则各占35%。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聊天时将上身稍稍前倾等,这些小动作,都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一坐下来就滔滔不绝地开讲,但是家长可以利用这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并且已经准备好听他聊聊了。
共同寻找 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具体问题时,很多时候是需要父母帮助的。如果孩子来向父母寻求帮助,此时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而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有些细节问题也许在讨论过程中化解掉了。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就事论事,不要过分延伸谈话内容,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父母往往都会希望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有个好的改正态度。但通常情况下,即便父母刚开始谈话时态度很好,只要孩子顶嘴,或者表现得有些叛逆,父母的火气便会直线上升,对着孩子一通训斥,还可能会把孩子以前的错误都搬出来。这样的沟通,绝对不能算有效沟通了。因此就事论事,不讲太多对孩子的看法,不去批评指责,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更多精彩科普
【养生宝典】家庭自制 补肝益肾桑葚膏
【老年天地】离奇的高血压被治愈了
【家庭医生】肾脏好不好 三项检查可知道
点在看,把健康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