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腻了玄幻仙侠,他们正准备迷上金庸

小淕 纽约遇上花生屯 2022-07-20



Mon
3/9



3月10日,金庸诞辰。这个武侠世界里的大神,离开我们已然一年有半。 在多少人的少年时代,金庸是枕边书上令人奉若神明的两个赫赫大字。 而走出国门,他又是多少人带在身边(仗剑)走天涯的名字。 

 


功夫李小龙,武侠有金庸。


尽管跟前者相比,金庸在西方世界的认知度还不够,但这种情况正逐渐改变。 


2018年起陆续面世的《射雕英雄传》英译作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很好地说明了这种渐变。全四卷中已出版的三卷在亚马逊拥有平均4.5星好评,获CNN、BBC,纽约客、经济学人等媒体盛赞。 

 

在外粉眼里,它是中国人的《指环王》—只是还有待实现《指环王》在中文世界实现的阅读奇迹。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第一卷封面。


也许因为翻译的难度,此前,《射雕英雄传》并没有公认权威的译本。 

 

这不是说书没人看,也不乏热情的“民间译人”默默耕耘积累—比如,英译书名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已算是约定俗成,被2018版译者保留了下来。 

 

Condor,秃鹫,英美世界认知度较高的动物,与“雕”的含义不太一样—却便于英文读者理解。 

 

瑞典籍第一译者Anna Holmwood,曾在牛津大学研读当代中国文学,她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郝玉青。对于射雕女主角黄蓉的英译名,她在2018版里做了新的尝试:没有沿用直译的Rong Huang,而译作Lotus Huang—同样是为了便于英文读者理解。 

 

故事一开始,男主角郭靖并不知道黄蓉女扮男装,而读者是知道的,因“蓉”字透露了性别。 

 

对英文读者来说,Lotus也是个一望即知的姑娘名字。 

 

在好莱坞第一华星黄柳霜主演的早期彩色默片《海逝》中,女主角同样叫Lotus。Lotus(莲花),寓意纯洁、有趣、艳丽、特别、阳光。 

 

相关阅读:百年前,她登上好莱坞银幕,却屈辱地“死了一千次”

 

黄柳霜在《海逝》中饰演莲花(Lotus)。

 

翻译金庸的难度永远摆在这里,语言、文化、历史各个层面都需考量。这还没有谈到武功招数,比如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该怎么译?然而更重要的远不是抠字眼般的强求原汁原味,或者纠结于如何无愧于原著的精雕细琢,而是把作品里的中国元素,在英语语境里找到更合适的呼应点,以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触发更广泛的读者回响。 

 

这正是郝玉青等新一代译者努力的方向。 

 

比之老一辈学院派—《书剑恩仇录》(The Book and the Sword)译者晏格文(Granham Earnshaw)、《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译者莫锦屏、《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译者闵福德(John Minford),郝译本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更大一些。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让更多普通读者有机会接触到金庸。 

  

英文版《书剑恩仇录》以Louis Cha而非Jin Yong署名。也许是回避英文中嘲弄中文发音的Ching Chong之蔑称的有关联想?


而语言翻译的终极,是为了沟通两种文化和文明。 


在郝玉青看来:金庸作品中,存在着与西方“侠”文化的沟通。这是他天然拥有、有待开发的读者缘。 

 

从欧洲中古骑士传奇、十九世纪小说如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沃尔特·司各特的《伊凡霍》,到近期的奇幻文学,其实都有“侠”的元素。 

 

谁又能说,西方读者不会从郭靖、杨过、萧峰、胡一刀身上,看到西班牙骑士唐吉珂德、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以及绿林好汉罗宾汉的影子呢? 

 

郝玉青说:如果《指环王》能移植到华语世界,《射雕》也能移植到英语世界。 

 

郝玉青是在学中文时读金庸上了瘾,“欲罢不能”,她发现。西方书店里很缺中国武侠小说,而网上众多未授权翻译又说明有市场需求。 

 

2014年建站的WuxiaWorld(武侠世界)就很能说明这个需求。如今它已是海外最大英译中文小说网站之一,拥有近30位驻站翻译。 

 

创办人笔名RWX,取自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人物任我行三字拼音首字母。 

 

作为资深金庸迷一枚,RWX尝试翻译的第一本书便是《天龙八部》。尽管由于涉及太多历史背景和艰深概念,至今都没有把这部巨著译完,武侠却从此进入他的生命。 

 

不过,最初建WuxiaWorld这个站,是因为翻译起点中文网300多万字的玄幻小说《盘龙》一下子让RWX获得了大量关注。这个三岁移居美国的华裔前外交官最终决定辞掉工作。如今,依靠翻译时下流行的玄幻、仙侠小说,网站已经实现盈利。 

 

 RWX在(左)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接受CGTN主持人刘欣(中)采访。

 

倒不必觉得以流行网文来吸引西方读者,是一种甘为下贱。毕竟金庸写作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提升当时最流行的媒介—报纸的发行量。 

 

如果活在这个时代,难说他不是各大中文写作平台竞签的顶级写手,把打怪升级的爽文模式写得酣畅淋漓。 

 

当年的连载武侠,换到今日,也许就是日更仙侠小说。 

 

而所谓仙侠,这种玄幻设定、武侠内核的作品,也不过是前世武侠的今生诠释。

 

假设一部在起点中文网排名千位开外的十八线注水作品,它粗制滥造的翻译在西方也有市场—而这往往是实情—恰恰启示了一个可能:如果把精译求精、又通俗易懂的金庸作品推到西方读者面前,他们或许同样也会读得“欲罢不能”。

 

武侠世界首页。

这正是从事过图书版权代理的郝玉青在2012年积极游说出版社启动金庸项目的原因。她认为,金庸作品大有市场。


可以想象,伴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随着翻译才俊和资源在各种驱动力下向中文作品的倾斜,金庸作品必将更广泛深入地被引介到英文世界。大神的生命,随着时间延展而跨越语言和文化边界,必将获得新的活力与深度。 


就像托尔金之于英国人,金庸之于中国人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存在,他从未离我们远去。同时,他正向世界走来。 


(图侵删)



你想看的精彩 在这里!


美国流感到底有多凶?
我用827天证明,华裔选总统从来都不是笑话
因为戴口罩,老中又跌到了歧视链末端?
比灾难片更敢写的,是现实啊
美国人也吃野味,为啥不出大事?
在老美眼中,中国的发展有多快?



关于作者

小淕

纽约乡下客 上海老土人

喜欢听音乐 读菜谱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