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项“国考”中,闵行考出了“学霸”成绩!每个人都将受益
闵行报记者 覃丛丛 | 文并图
闵行美丽的河流湖泊众多,
TA们是闵行的“生态绿核”
你记忆中的那条河流,那片湖泊,
现在,还好吗?
喜讯!!!
让咱们大闵行更加
湖清清,水蓝蓝
小编要带给大家一个好消息——
昨日,闵行以高分通过国家水利部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验收!据悉,这也是全国首批(上海仅有2个)创建成功的试点区之一!
验收会场现场图
是不是有点听不懂?小编来告诉你——
河湖管护体制机制
——是指所有管理保护河流湖泊的体制、机制统称,它涵盖了落实河湖日常管护、健全河湖规划管理制度、规定河湖管理范围、打击涉河违法行为等内容。
在咱们大闵行,这些创新的体制机制就包括了大家熟悉的河长制、河道蓝线规划、完善河道日常养护和“水面+陆地+空中”立体化巡查、弘扬河湖生态文化等等……
河湖:闵行的“生态绿核”
小编了解到,在《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公示中,结合绿地、林地以及河湖水系等生态空间布局,在闵行城市开发边界内将形成生态绿带网络。至 2035 年,全区水面率不低于 10.46%。美丽的河湖,将成为闵行的“生态绿核”。
天蓝、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闵行正变成现实
那么,为保护好这枚珍贵的生态之“核”,
闵行做了些啥?
2015年初,闵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以创新河湖管护模式为中心,建立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完善河湖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了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
小编获悉,闵行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河湖管护主体明确、体制健全、责任落实、经费到位、监管有力、手段先进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为城市化率高的近郊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闵行模式”。
全面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区范围内1866条段河湖和833个小微水体均已落实河长,共聘任各级河长692名,所有河长名单均已对社会公布。目前闵行还正在构建镇级河长责任制、村级河长负责制、村组长护长制、人大代表监督制“四位一体”的四制河长制。
七宝镇先行先试,设立“河长办”和采取“七化”工作模式
按照现有规划梳理骨干、次干以及支级河道,修编电子蓝线库。扩大支级河道蓝线的覆盖面,使现有规划控制的水域面积得到有效落实。结合各街镇“一河一档”河道基本数据的方式,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
整治后的吴泾镇和平村水系
以河长制、河道保洁管理、河湖划界、排放口等一系列专项数据为基础,积极探索建设“河道巡检系统”,同时,引入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进一步解决巡查中的“薄弱点”。
河湖文化:提炼出闵行底蕴
你造吗?出去景点游玩一趟,还真可以涨知识呢!
闵行——原上海县——历来是水运最发达的地区,由此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河湖文化遗产。为弘扬河湖生态文化,闵行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组织开展河湖管护知识进景区、社区、校园、企业等行动,加大维护水环境的宣传力度。
韩湘水博园是一座古桥博物馆,处于黄浦江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更是上海难得一见的集齐水、桥、亭、台、楼、阁、树、花、草、木的古典园林。
结合韩湘水博园的自身特点,小编了解到,目前闵行已推出集宣教、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水生态科普体验馆,总面积100平方米,分为“水与环境及资源保护”“水能源利用”“水的实验”三大板块,在“建新创新 水润闵行”展厅,还可以了解闵行河湖管护方面的成果和措施。
有水的地方总有说不出的灵气
苍茫水域、浩荡江湖,
氤氲的闵行
眉目如画、温润如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筑低碳生态的闵行。下一步,闵行将不断创新完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通过日常巡查网格化、基础管理精细化、河湖养护长效化等打造亮点品牌,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让未来的闵行更“水灵”!
猜你喜欢
△“海绵”梅陇镇,土地指标“天花板”下,如何又挤出1800亩“空地”?
(本期编辑 覃丛丛 陈美玲 汪秋倩 张金月 谢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