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 百堂党课第42讲 梁萍儿: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方针的变迁
5月19日,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在17-711党员教师(教授)工作室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梁萍儿同志结合学校和学院教育类专业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方针的变迁”为主题,给全体党员教师上了一堂微党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也与时俱进,同时反映在我们学院的发展上,以及我们个人成长的身上。
1982年,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之中,我们党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任务,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还直接写入了“三个面向”。“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沿用这一教育方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完成了法律程序,写进了教育的根本大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的发展印证了我们国家改开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政策的落地。1984年我们学校成立了“高师教育研究室”;1988年程功,李伟健老师提出建立教育学系;1989年教育系成立,由程功,吴慧青老师临时负责;1990年1月2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由朱玉任所长;1999年10月26日,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2001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2007年,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我们学院虽几经更名,但是教育的初心始终不变,为浙江的教育输送优秀的人才。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田家炳先生。他的仁者风范,他为教育倾其所有,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应学习的。
支部党员们看着一份份泛黄的文件,手写的报告,讨论热烈,纷纷追忆在这三十年来我们自身的成长,国家的建设和教育的发展,深为生在这样的时代而自豪,同时也要努力地紧跟时代,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建设者,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学习心得
支部组织委员梁萍儿老师为全体党员梳理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教育方针的变迁,并搜集和整理了相关的照片和文件,图文并茂地和党员们一起回顾了学校、学院和专业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这使得党员教师们对所在单位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 王小明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将教育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这充分反映了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为近4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政策保障。我校的教育学科也正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仅有数人的教研室发展到200余人的教师教育学院。正是有了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我们的学校、学院,以及父辈、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才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机会。
——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 张家华
往期精彩|点击可跳转原文
-融媒体中心 出品-
-教育星空 记录教育时光-
编辑|柴欣超 张灵晶
校对|张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