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菰蒲深处》领读第五天:大国小匠
“行当”这个词真实在!词儿小,但有料儿,有味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气派。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流行说大词,吹大牛皮,之后很多实在的东西就渐行渐远了。
小说《异秉》里,王二是摆熏烧摊儿的,不论小说的故事情节,单是汪先生对摊子的熏烧卤味配菜的描写,你可能会误以为这是文字解说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小说还远远不止舌尖上的中国,渐渐深入看,还有“中医药的中国”“绘画的中国”“书法的中国”“花草的中国”“建筑的中国”,可还记得之前看的《大淖记事》和《受戒》,不就有细致的花草和寺庙建筑的描写么?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事……”按照这种思维评价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如果能够全面看完汪先生的小说和散文,真可称得上一位“博识家”。
《异秉》中的保全堂是汪家祖上的生意,所以汪曾祺把药店写得特别仔细。药店里的工作人员等级和职责分明,“管事”“刀上”“同事”“相公”,其中“刀上”很让人神往,切药的刀工了得,泽泻要切得厚薄一致,状如铜钱,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药是什么人切出来的。这简直有了庖丁解牛的境界,可不就是典型的“匠心”么?“中医将亡在中药上”,当今时代,这句话出自许多中医守护者之口,与小说描绘的药堂两相对比,着实令人唏嘘。
从历史看来,中国古代对工匠的培养要求严格,学习、考试、晋升都有明确的制度,而创作则需要“物勒工名”,对作品质量负责。在技术发达机器解放人力的今天,人的能力也不能退化吧,反而应该做得更好才是,为什么我们的状况越来越不堪了呢?没有什么提倡什么,呼唤“匠心”。
汪曾祺先生不愠不火,惯看了秋月春风,巨变裂变阵痛都付微微笑谈中。此等造诣,非一日之功。好茶需慢品,好水自甘甜。汪先生的文字到底蕴含了多少宝藏,只有挖掘过的人才能懂。而你懂得越多,看汪先生的小说就越有味道。汪先生仿佛散淡而不经意地在小说里细细叙述了传统的各行各业,正是今天挽救的追念的和亟待复兴的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小说里的手艺人,既是匠人,更有匠心。他们若是在这个时代出现,必会被冠以“大国工匠”的荣誉称号。
《异秉》的结局颇有味道,啥味道?解大手,即大便。呵呵,汪曾祺其实是很幽默的。
今日领读
《异秉》篇
《异秉》原文摘录
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
延伸阅读
三个《异秉》
汪曾祺先生就这篇《异秉》,一共写了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在我看来,都是小说的上乘之作。《异秉》的第一个版本写于1941年,但不叫《异秉》,而叫《灯下》。里面的人物、情节全部出现在后面两个版本的《异秉》中,只不过故事的走向有变化。发表这篇极具先锋风范的《灯下》时,汪曾祺才21岁。1947年《异秉》是以王二的一生为主线的线型小说。一个蚂蚁般的小人物,小鸟垒窝般的,衔起了其他小人物所羡慕的人生。王二也变成了“二老板”。其中大段心理描写堪称绝妙。到了1980年的《异秉》,这个故事经过40年的酝酿,再次重写,成了汉语小说中的经典。这篇小说重点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王二,相对应的是又笨又可怜的小学徒陈相公。王二有了房子,在后街濒河的坡上,有了自己家的豆腐坊。陈相公老是挨卢先生和许先生的打,陶先生总是要被请上主席(被辞退)。这里面少了清晰,多了浑浊,即多了许多人情世故的东西。三个《异秉》,有着无限的人生和命运。
著者:萧红
索书号:I246.57/X311/4
所在区域:三楼南区
内容简介:《马伯乐》写述以抗战为背景,造出了“马伯乐”这个浑身充满笑料的可笑却又可悲的艺术形象。这在当时的文坛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角色。反映出萧红生命后期对生存困境和寂寞感的变相抒写,在展示人物命运和抗战现实的同时,表达出对生存的思索与质疑。
往期回顾:
扫二维码,获取领读图书《菰蒲深处》电子版
或者
1.光临佛山市图书馆三楼中庭2017佛山领读者专题书架借阅。
2.东方书城2017佛山领读者专题图书,同步上线,欢迎购买。
读者还可以下载“无线佛山APP”
参与佛山领读者活动
2017佛山领读者跟读方法
12位领读者分12个月
每月拆1本书
每本书拆15份
每天跟读1份
请下载无限佛山APP
在“书香”专栏
每天跟随领读者的导读
读原文写心得
与导师书友分享感悟
养成天天阅读好习惯
共同开启心灵成长之旅
敬请期待!
参与互动并提问的读者,有机会获得
“2017佛山领读者”推荐漂流图书
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共同开启
50公里徒步后的精神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