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春节,家校群不必有红包 |新京报快评

熊丙奇 新京报评论 2019-03-16

只有把家校群定位为工作群,明确不发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信息,才能消除家长的“家校群焦虑”。其实明确了家校群不能发红包,所有家长都会轻松不少。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熊丙奇


春节将至,“过春节,要不要在群里给教师发红包?”等话题,在网上颇有热度。有教育类自媒体就表示,有班主任在班级群留言:“不要发过年红包给我,不要害我!”


“过春节,要不要在群里给教师发红包?”这问题其实已有“标准答案”:不要。因为教师是公职人员,不可收取学生及家长的礼物、钱财等,否则可能意味着职业道德上的污点。让教师们远离“红包”,让他们过个安静、祥和的春节,是对他们更好的保护。


近年来,围绕家校群出现的家校新矛盾、新焦虑,包括过节要不要在群里给教师发红包等困惑,都表明了:家校群必须回归工作群的本来面目,主要用于学校发布校方信息让家长知晓,而不能把家校群建为讨论群、交流群、联谊群,以免家长和教师都被家校群折腾,还会诱发各种矛盾。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发布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家校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不得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该规定就是按家校群的“工作群”性质加以明晰的,颇具积极意义。


把家校群定位为工作群,十分重要。这要求家校群要服务于工作并遵守规范。比如,家长在群里问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或者问成绩,教师要不要回复,要不要参与讨论,这些问题或许让很多教师困惑且苦恼。而把家校群定位为工作群,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只发与学校工作相关的信息,其余的信息教师和家长都不宜在群里发。


这也包括,在春节时,大家会认为群里问候、祝福是好事,可如果把假期维护家校群回复问候也作为任务,那就感觉不到祝福,而是麻烦了。


有人认为,该利用好家校群增进家校关系。其实不然。有的家校群变为“马屁群”,有家长在群里不定期给教师发红包表示感谢,都和这种所谓增进关系、融洽感情的不合理定位与期待有关。有些家长担心没有搞好和教师关系会导致孩子被另眼相看,或者看到别的家长善于表现而自己表现不够,难免陷入囚徒困境。到头来,如何在家校群里“表演”得更好,就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


只有把家校群定位为工作群,明确不发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信息,才能消除家长的“家校群焦虑”。其实明确了家校群不能发红包,所有家长都会轻松不少。


简单来说,家校群只是便于学校向家长发布信息的一个渠道,并不能承载增进家校关系的功能。要增进家校关系,更应建立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建立能代表所有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的家委会,也能解决很多难题。像每到重要节日(尤其是教师节)社会热议的该不该给教师送礼的话题,如果有家长委员会代表全体家长,维护所有学生的平等权利,包括对有歧视学生行为的教师要求学校教师委员会调查、处理,那家长们就可能消除无谓的焦虑,进而让家校关系变得更简单、纯粹。


从这个层面看,让每个家校群都“冷冷清清”,不必有红包也无需喧嚣,才是好事。这不是人情冷漠,而是家校群应有的正常状态。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佘宗明  校对:危卓


推荐阅读:

为市委书记“撂狠话”点赞,实是痛恨“怠懒庸”|新京报快评

加快婚姻信息统一联网,减少重婚骗婚|新京报社论

“养猪第一股”缺钱买饲料致“猪饿死”,逗谁呢| 新京报快评

女星喝11天椰子油“排毒”,这是要“以毒攻毒”?|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