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县级领导众筹20万治病,社会救济当认“急”不认身份|新京报快评

熊志 新京报评论 2019-06-18


大病在身的涉事县级领导在无力自救时,他首先是个“困难者”而非“领导”。而有温度的社会,也该为每个困难者提供足够的救济。


▲西藏一县级领导患重病众筹 弟弟详谈为何承担不起医药费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 | 熊志


近日,一则“西藏县级领导患高原肺水肿,众筹20万治病”的消息引发关注。据介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原副县长、现任芒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鹏,因患病在众筹平台上筹款20万治病。左贡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原副县长众筹治病,如果只看标题,可能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质疑,堂堂县级领导还要发起众筹,是否是利用公众善心“诈捐”。

 

就在昨天,还有媒体报道,在海口很多医院,志愿者“扫房”为患者家属热情推荐网络众筹,家属提供材料后,志愿者可全程帮他们弄病情证明、写筹款故事等。这也揭穿了很多众筹“骗捐”乱象的由来。更早之前,借众筹骗捐的现象时有曝光。

 

但在县级领导众筹这事上,舆论反馈耐人寻味——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虽然因发票问题筹款通道现已关闭,但不少网友表示,再开启时也会捐钱。这番场景跟此前小凤雅等风波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因素对舆论风向构成了影响。

   

其一,县级领导扎根偏远基层的举动,给外界支持其众筹提供了加分项。据报道,当事人“老家在甘肃,九岁就进西藏上学,后参加工作,在西藏待了三十多年,是一个高海拔地区的基层公务员,目前孩子才六岁,家里只有几万元的积蓄”。此次住院,他被诊断患了高原肺水肿,也跟调任到更高海拔地区有关。

   

基层的条件本身就艰苦,何况还是高海拔地区,可以说,这种任劳任怨也配得上外界的善心。

  

其二,当事人虽然是县级领导,但家庭并不宽裕,目前来看,也并没有隐瞒财产信息,求助需求是真实紧迫的。目前其家庭已经向当地县财政局分八次共借款80万,而前前后后的治疗费用更是高达140万。可见他是能想的办法都已经想了,面对庞大的开销别无办法,向社会求助也可以理解。

   

此前的案例引发争议,有个重要因素在于,对家庭财务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透明,以至于网友发现求助者有车有房,在可以自救的前提下没有优先自救,而是发起众筹,进而心生被欺骗的感觉。


工作时的陈鹏。受访者供图。

   

也就是说,公众在意的,不是求助者的身份,而是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救急救穷,是不是在自救乏术后才寻求他救。

 

不可否认,民众对公务人员在道德、行为等层面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哪怕身为县级领导,只要有紧急且家庭无法承担的救治需要,网友也并不会保持冷漠。此前安徽黄山市一位副镇长开网约车,引发广泛的关注,事后他因为违规被处理,可考虑到其家庭情况相当困窘,舆论也是普遍持同情理解的态度。

   

这两起事例都说明,外界不会因为对公职人员的高期待,就在其陷入为难时“落井下石”。谁都可能存在危急的时刻,网络众筹这种社会救济,不会有明确的身份歧视,只要不偷不抢不坑不骗,该救济时照样会大方出手。

    

就地位来看,县级领导的抗风险能力已经属于相对较高的群体了,但陈鹏依然不能抵挡大病返贫的困境,这更加说明社会救济包括制度性保障的必要性。而舆论支持县级领导众筹,说明这个社会的互助纽带并没有断裂。

 

说到底,认“急”不认身份,就该成为社会救济的共识。大病在身的涉事县级领导,在无力自救时,他首先是个“困难者”而非“领导”。而有温度的社会,也该为每个困难者提供足够的救济——对基层干部也不例外。

 

□熊志(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危卓


推荐阅读:

深圳15%税收优惠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69人院内感染丙肝,规则失守是最大敌人|新京报快评

29岁女行长挂职副县长,公众更关心“程序合规”的背后|新京报快评

勒庞赢了马克龙:法国传统政党何以成了“陪跑人” |新京报专栏

特朗普与安倍五次“高尔夫外交”:有高尔夫无外交?|京酿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