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过后,主张“X国优先”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吗?| 新京报专栏

梁亚滨 新京报评论 2020-08-25

充满怨恨、冲突且高墙林立的世界注定难解疫情之毒,唯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寻求更广泛的身份认同,才能真正解决全球性问题。


▲资料视频。美国短短6周内死亡数超越战,特朗普:原本要死220万。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文 | 梁亚滨


全球新冠病例一日再增7.6万。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30日9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近320万例,累计死亡22.7万例。

 

而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也早已超过了医学范畴,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远”,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线来观察。

 

但目前而言,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疫情加深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不同国家之间,寻求身份认同越来越难。

 

疫情助攻下,“种族主义”大行其道

 

亚历山大·温特认为,身份是由内在和外在结构建构而成,也成为国家行为的关键变量。新冠疫情终将结束而成为历史,但是疫情所改变的身份认同却还将持续发挥影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一天的范围扩大和所带来的死亡数字上升都在人的头脑里刻下痕迹。从个人理性和生物本能来看,害怕死亡的恐惧使人们害怕他人。

 

无论是自己眼中的他人,还是他人眼中的自己,都可能是恐怖的病毒携带者。心理学中的恶魔效应认为,对人的某一品质或有坏印象,那么会降低社会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的评价。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明确反对将病毒同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相联系,以避免污名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个别不负责任的政客却仍然坚持这样做。仇外主义和种族主义也随之急剧升温,打破了人们对于人类同一身份认同的观念。强调排他性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身份认同开始回归。

 

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梅林·周宽云在新闻采访中也指出,流行病的历史往往伴随着恐惧心理的传播和反移民论调的盛行。这种恐惧带有明显的非人道主义倾向,极易激发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

 

疫情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虽然疫情并未改变各国的地理边界,但对病毒扩散的恐惧正在改变人们的心理边界,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加孤立和自私。

 

2003年的SARS和2005年的禽流感时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进行了高度协调的合作。但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世界卫生组织、20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不断遭到个别国家的杯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使人们格外意识到政府的重要性,个人身份认同也因此迅速内卷,更加强调民族国家身份。大国协调让位于大国竞争,地缘政治博弈迅速加剧。战略上的不信任,正在排除国家间最明显和紧迫的合作需求。

 

▲资料视频。静默对抗示威者却被骂“你是病毒”,美国女护士霸气回应。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理论与现实,都不支持“孤立主义”

 

从美国角度来看,“美国优先”政策体现出美国政治文化中与自由主义相对应的另一套传统——孤立主义。特朗普政府反对移民、反对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以及要求产业回归的政策主张,虽然一度引起国际社会多方面的强烈质疑和批评,但在疫情的背景下,仿佛有了某种“合理性”。

 

中美围绕病毒名称和应对措施的争论,使两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舆论对抗,不断加深两国之间的对立。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对华负面态度达到新高,飙升到66%,另外90%的美国人将中国的影响力和实力视作威胁。

 

还有些国家在疫情中的表现也如出一辙。它们曾短暂禁止关键医疗设备出口,有的还扣押一批运往别国的物资。

 

意大利前总理恩里克·莱塔警告称,欧洲正在感染“特朗普病毒”,各国都在追求“X国优先”策略,而非欧盟共同战略。意大利人对欧盟的支持率直线下降,最新民调显示88%的意大利人对欧盟感到失望。

 

很多人说,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久地改变世界,成为压垮经济全球化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事实上,疫情期间出现的物资短缺问题,并不能通过“脱钩”来解决,因为理论与现实都不支持所有国家生产自己所需的所有物资。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充满怨恨、冲突且高墙林立的世界一定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相反,唯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寻求更广泛的身份认同,才能真正解决全球性问题,并创造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梁亚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编辑:孟然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卢茜


推荐阅读:

4岁女童被虐案:强制报告不能一直缺“强制性” | 新京报专栏

告别“社区万能章”需转变行政服务理念 | 新京报社论

约翰逊复工、意大利重启:欧洲挺过来了?|新京报专栏

让五岁女童脱衣:低龄游戏岂容藏污纳垢|新京报快评

蒋凡被除名合伙人,高管私德并非私事|新京报专栏

李国庆“夺走”公章的行为算“抢”吗|新京报快评

交警带导盲犬乘车被赶:有些冷漠寄附于认知误区|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