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互骂应对婴儿哭闹,不是成年人处理问题的方式 | 新京报快评

徐秋颖 新京报评论 2023-05-20
成年人不是婴儿,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4月23日,高铁上婴儿哭闹,前排女子和宝妈争吵。截图来自社交媒体视频


文 | 徐秋颖

4月23日,重庆一高铁上两名女子发生激烈争吵,引发网友热议,甚至一度“婴儿高铁上哭闹女子和宝妈对骂”冲上热搜第一。
视频中,前排女子对着后座带娃的女子怒吼:“不要带个孩子就不得了。”女子称她本想睡觉,却因后排婴儿一直在耳边吵闹而影响睡眠。宝妈也和这名女子互骂:“那你是个孕妇你也不得了。”有网友表示,带孩子的父母应在公共场合管好自己的孩子;也有网友感叹:宝宝太小不懂事,应多点包容与理解。
人们围观这场因婴儿哭闹引发的争吵,是因为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引发了人们共鸣,无论身处哪个角色,总有些话想说。由于旅途可能会哭闹,就不让妈妈带孩子出门,这既不现实也不合理。而是否身为孕妇,其实也并不影响前排女子想要安静旅途的权利。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想起自己带娃出远门的经历,有时距离太远难免要乘坐高铁或飞机。在一个相对密闭的公共空间内,孩子的吵闹声听起来会更刺耳,也很难屏蔽。而周围集中投射来的目光,更是会令我这样的“带娃新手”如芒在背。
提前值机,我会选择最后一排,尽量不打扰更多旅客。出门前,偷偷地准备新玩具,为了让他能多玩一会儿;零食水果巧克力,无限量供应;带上平板下好动画片,今天可以不限时。这些都是父母防孩子哭闹的秘密武器。
即便做好功课准备充足,有时还是会有意外。飞机起落时的压耳、高铁提速时的频率,都可能让小婴儿感觉不舒服,而他们的表达方式——只有哭。所以,我深切理解这位怀抱婴儿的宝妈,孩子哭时,那份束手无策的焦急和无奈。
当然,这并不表示,父母就可以任由孩子哭闹。去母婴室喂奶、分散孩子注意力、站起来抱着孩子走走,也是一些办法。不过,也有失效的时候。这时候,周围的旅客很难不受影响,尤其想睡觉又难以入眠,无法克制烦躁的情绪。但是解决的方式,肯定不是只有“吵闹”这一种。
成年人不是婴儿,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对骂声盖过婴儿的哭闹声响彻车厢时,尴尬的就不是孩子了。正如某位网友所言,“我能容忍孩子哭,不能容忍大人吵”。那是因为成年人被打扰,解决的途径有多种,而不是以打扰更多人的方式,实在自身有特殊情况,还可请乘务员帮忙更换座位。
作为高铁、飞机等铁路航空部门,近年来也试点了一些应对之策,比如高铁静音车厢的设置,在购票时即可选择;航空公司在机场设置妇婴专柜,开辟儿童活动区,甚至飞机上也配备了抚婴包。这些不仅是为旅客提高旅行体验,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每一次围观公共事件,都是达成社会共识的机会。在鼓励生育的背景之下,孩子之于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身为父母,在公共场所要履行哪些必要义务,是否任何人有责任让渡部分权利……这些都应该在一言一语的讨论中,逐渐明晰。
理解和包容,从来不只是文明社会的口号,更是源自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儿童友好社会,孩子不应该是“吵闹”和“麻烦”的代表。到那时,“新手家长”带孩子出门,才能说走就走,没有后顾之忧,也无需小心翼翼甚至怀揣歉意。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编辑/刘昀昀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社区有何权力让住户清理家中藏书?|新京报快评高校开设剧本杀学院,舆论不必“一棒打死” | 新京报评论五一将至,民宿订单毁约是竭泽而渔 | 新京报专栏
摆摊日卖5元崩溃痛哭,面对艰辛别再宣扬暴富神话 | 新京报快评向南水北调源头偷排污水,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 新京报社论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