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把XYY染色体等同于犯罪基因,既武断又不科学 | 新京报快评
文 | 罗志华
据界面新闻报道,5月16日,某自媒体博主称,“准宝妈孕检查出胎儿有XYY超雄基因,一群人急劝打掉孩子:不要重现贾沛然悲剧。宝妈却选择安心待产…XYY染色体孩子能要吗?要不要打掉?”此言论一出,引发网友对超雄基因、犯罪、堕胎话题的关注。
从表面看,这一论调似乎有些道理。女性为XX染色体,男性为XY染色体,Y染色体是决定雄性性别的染色体。XYY多了一个Y染色体,称之为“超雄基因”也算贴切。
在很多人看来,雄性具有攻击性,以此而论,“超雄基因”就具有双倍的攻击性,因此似乎更容易犯罪。
然而,这样的推理,往往并不具有科学性。雄性具有很多特点,倘若XYY染色体孩子“生下来就是罪犯”,以同样的逻辑而论,也可以说这些孩子天生具有男性双倍的优势,甚至生下来就是“超人”。但如此推断,显然是不正确的。
必须承认,我们对基因的了解还很有限,更不能将肤浅的推断当作必然。尤其是,人的性格、爱好、天赋等个人特质,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就算基因形态与个人特质存在一些关联,其影响也有限,将一种基因形态解读为一种特质,不仅缺乏理论依据,而且在逻辑上也属以偏概全。
再者,用贾沛然悲剧来论证“犯罪基因”,更无科学性可言。据《京华时报》2012年报道,90后青年贾沛然涉嫌强奸一名4岁女童,并将对方残忍杀害,被判处无期徒刑。
▲资料图。染色体。图/IC photo
当时,就有人猜测,贾沛然属XYY染色体,却没有确切证据。因此,用“贾沛然悲剧”来强调XYY染色体的危险性,显得十分牵强。
退一步讲,即使贾沛然属XYY染色体,也决不能因此认为XYY染色体就是“犯罪基因”。因为以同样逻辑推断,贾沛然的血型、甚至特殊发型等,都能被当作犯罪原因。
近年来,滥用基因检测技术现象十分常见。比如,通过基因测序,开展所谓性格诊断和潜能开发,预测孩子的天赋,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甚至检测进取心、节俭程度、焦虑抑郁倾向等做法,都十分普遍。
除了商业炒作,随意解读基因现象也很常见。比如有单位招聘时,要求对应聘者实施基因检测,并将特定的基因形态应聘者排除在外。
还有人提出“基因反腐”等奇谈怪论,认为贪腐人员或许具备相似的基因形态,因此应禁止具有这些基因形态的人入职特定的岗位。将XYY染色体当作“犯罪基因”,是随意解读基因的又一典型表现。
XYY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在语言表达、智商等方面或许会存在一些障碍,还可能会出现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轻微的品行障碍。这些基于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医学科研而非道听途说和想当然地推断来了解此病,才是正确的做法。
也正因此,准宝妈需要严格筛查,检查胎儿是否为XYY染色体,若真如此,那是否生育则应当慎重考虑。但无论如何,都应给予这些父母更全面和动态的医学评估和指导,然后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定。
在此背景下,给XYY染色体的孩子打上“犯罪基因”的烙印,就显得极为武断和不道德。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编辑 / 刘昀昀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