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快处”,让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更快一步” | 新京报快评

郭元鹏 新京报评论 2023-06-23
“视频快处”是一种执法便民的“快步前行”。

▲资料图。图/新华社

文 | 郭元鹏

6月1日,公安交管服务群众服务发展10项便利措施正式实施。10项新措施分为深化减证便民、服务群众出行、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等3个方面,涵盖车驾管办牌办证、城市交通秩序、事故和违法处理、驾驶人教育审验和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等。其中,推广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切中民众出行痛点,受到舆论关注。


什么是“视频快处”?“视频快处”又叫“视频事故快处”,是“交管12123”事故处理业务单元中的新增模块,最终会接入微信、小程序、本地政务APP等。


这是基于视频通话服务研发的事故“视频快处”系统,其借助视频“线上见面”的方式,对轻微交通事故进行实时远程处理,信息采集由接警员远程完成,系统自动核验人/车/保险信息,以简化当事人事故处理操作,实现轻微事故的快速处理和快速撤离。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机动车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事故发生频次也在走高。即便有关部门加大了治理力度,但在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主流的交通出行方式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发生总难以避免。


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带来的烦恼不小。比如,送孩子上学、送父母就医、到单位上班时,由于交通拥堵等原因发生了交通事故,处理起来就十分麻烦。如果协商不成,往往只能通过交通管理部门来处理,同时还涉及拨打保险公司电话等环节。交警询问、记录、定责等一番程序走下来,不知不觉1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还需跟着到交警大队、保险公司去继续接受调查和询问。


而就城市交通治理而言,大多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比如碰撞、剐蹭后,车灯或保险杠等外部部件损坏等,车辆仍可以继续驾驶。


但是,按以往处理程序,很容易导致道路拥堵。尤其赶在上下班的时段,就更为严重了。对双方当事人而言,不仅耽误了时间,也造成了体力、精力的“内耗”,甚者有时候这种“内耗”还会变成“内伤”。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行。如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视频对话功能的上线,给轻微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可以说,“视频快处”是一种执法便民的“快步前行”。交管部门通过视频连线可以指导当事人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在完成信息采集后,引导当事人驶离事故现场,快速恢复事故现场秩序,有效防范因事故现场撤除不及时引发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


目前,“视频快处”模式,已经开始在全国36个城市试点。这不仅可节省当事人时间,提高交警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还能第一时间畅通城市道路。


当然,在试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如何确保视频信号稳定流畅,具体细节处能否做到执法精准、定责准确等问题,仍需及时总结经验,优化设置和流程,使这一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新模式,更接地气,被更多人认同和采用。


相信随着“视频快处”模式的推广应用,能让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更快一步”,让城市中每个人的路上烦恼再少一些。如此,城市生活才更美好。


撰稿 / 郭元鹏(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殴打记者,只会陷入更大舆论漩涡|新京报快评

川南“缺水”,如何“解渴”?| 新京报快评

及时叫停徒手攀爬,护城河上的天桥不是水上乐园 | 新京报快评

别把儿童节过成“任务交付日” | 新京报快评

马斯克“中国行”传递出哪些信号?| 京酿馆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