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让“大胃王”吃播卷土重来 | 新京报快评

迟道华 新京报评论 2024-03-31


“大胃王”吃播的流量把戏早该结束了。
“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图/网络视频截图
文 | 迟道华

有的猛吃肥肉、有的干吃火锅底料,“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


日前,《法治日报》记者观看30多场深夜吃播,并采访相关业内人士了解到,深夜时段,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这些主播一般在晚上11点以后上线,在“吃吃吃”的同时推销产品或植入广告。


吃播乱象由来已久,“大胃王”的形象网友也并不陌生。他们在镜头前胡吃海喝,无非就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带货挣钱。这种出格行为通过满足网友猎奇、代偿心理,实现涨粉变现目的,最终损害主播的身体健康、传递不健康饮食文化,加之其所卖商品又有货不对板等问题,往往难以持久。


2021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其中提到,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在明令禁止下,原先把桌子上的菜品恨不得垒成小山的“大胃王”一度收敛,不少改行探店。


而在舆论场,所谓“大胃王”的形象也早已不佳。无论是媒体报道中,还是在网友评价里,甚至一些“大胃王”的粉丝们,都在对其出格的“吃”表示质疑。


但即便如此不受“待见”,“大胃王”们依然没有绝迹,这次甚至连马甲都不换,沿用以“吃”带货的老一套,卷土重来。从新闻报道可知,类似吃播往往活跃于深夜,这一方面有利用人们上网刷视频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增加曝光量的考量,另一方面,或也有躲避监管和平台审核的用意。


需认识到,“大胃王”们的“炫”,不只是在浪费粮食,这种靠剑走偏锋、违规逾矩制造“奇观”的行径,往往暗含着弄虚作假、“黑暗料理”、猎奇审丑等诸多灰色度的因子,其对不良价值导向的宣扬、对网络视频直播生态的破坏不容小觑。


更大的问题是,对国家相关法规明令禁止的内容,岂能动不动就卷土重来?


这其中,也暴露出平台在审核机制和审核标准方面,存在的不规范、不全面的问题。针对“大胃王”们“夜猫子”的特点,平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审核措施,通过人工巡查或技术过滤等方式,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对变味儿的吃播及时依法依规做出限流、下线甚至封禁账号等处理。


而对这类明目张胆的违规行径,监管部门也需及时采取措施,畅通举报机制,采取多种办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不让“大胃王”们沉渣泛起。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


推荐阅读:
美国发起红海护航行动,但有可能越护越糟 | 京酿馆
寒潮低温之下,针对性援助帮灾区渡过难关 | 新京报社论
江平先生,一个为中国法治鼓与呼的老者走了 | 新京报快评
2023年各国央行大举囤黄金,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 京酿馆
“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不代表醉驾入刑松动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