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层次人才可落户,为首都养老服务“留人” | 新京报社论

社论 新京报评论 2024-03-31
千方百计地培养、吸引和留住养老服务人才,更好满足北京养老服务需求。
▲2023年12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试吃午餐。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摄
新京报社论

据报道,北京市民政局、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六部门日前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主要聚焦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增量扩容、提质增效、拴心留人“三大工程”提出了12项重点工作任务,使北京市养老护理人员总数到2025年达到2.5万名。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养老服务人才“拴心留人”工程,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引进及积分落户相关政策,并且明确非京籍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按照政策办理人才引进或积分落户加分。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北京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3%。而且,北京市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老龄人口比重达四成。而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养老服务人才缺口也会更加严峻。


因此,首都亟需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地培养、吸引和留住养老服务人才,以更好解决城市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此外,为“拴心留人”,《行动计划》还提出,按照一定标准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或投资运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按照人才引进政策办理落户。


可以预见的是,养老服务产业是银发经济和朝阳产业,在未来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事实上,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涉及照料、护理、康养、餐饮、医疗、心理等专业业态,也需要投资、经营、管理、法律、互联网等方面的相关高层次人才。但受职业观念和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此次,北京大力引进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谓抓住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留住的“牛鼻子”,有利于打开养老服务产业格局。而有投资实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的相关高级人才,可以设立和运营更多养老服务机构。这不仅将为更多护理人员提供工作岗位,还能带动更多人选择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从事养老服务相关工作。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上,《“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早就明确提出,支持地方探索将行业紧缺、高技能的养老服务从业者纳入人才目录、积分落户、市民待遇等政策范围加以优待。北京此番《行动计划》正是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养老人才储备力度,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挑战。


当然,“大城养老”不只是吸引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行动计划》也聚焦各领域和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无论是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也只有全面吸引和培养各层次的人才,才能形成人才聚合效力,系统做好养老服务产业。


当然,好政策更要用好,避免预期政策目标落空。特别是要警惕一些人为了落户而打着投资养老服务产业的幌子,钻政策空子。


为此,不妨建立高效监督和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培养规模,促使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养老服务产业,形成高效的人才输送渠道,补上行业发展的“短板”。


与此同时,可加强北京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天津和河北的政策协同,借助周边地区培养更多养老服务人才。由此,养老服务产业就有望成为一个跨地区合作纽带,从而实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利用的双赢局面。


此外,要让养老事业和产业更有吸引力,还需通过健全职业技能等级体系、晋升通道,改善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待遇等举措,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如此,养老事业和产业人才才能供得上、留得住、干得好,从而托起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付春愔
推荐阅读:
美国发起红海护航行动,但有可能越护越糟 | 京酿馆
寒潮低温之下,针对性援助帮灾区渡过难关 | 新京报社论
江平先生,一个为中国法治鼓与呼的老者走了 | 新京报快评
2023年各国央行大举囤黄金,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 京酿馆
“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不代表醉驾入刑松动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