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试验田测产不是“吹牛大赛” | 新京报快评

戴先任 新京报评论 2024-05-01
盛产谎言的“盐碱地”种不出庄稼。
农民驾驶条耕机整理土地。图/新华社
文 | 戴先任
一测就破纪录?据半月谈报道,今天这里水稻亩产达到1200公斤,明天那里也许就突破了1300公斤,高产数据你追我赶,各种“纪录”不断刷新。“海水稻”里掺淡水,农业试验田测产“一测就破纪录”怪象泛起。

农业试验田测产理应科学严谨,容不得丝毫马虎,更容不下任何造假,如此才能得出真实的测产结果。但目前农业试验田测产乱象丛生,“一测就破纪录”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一些造假明目张胆,完全偏离了科学测产的正轨,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农业科研手段,测产却成了打广告、“跑项目”“攒人气”的工具。首先,是一些企业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结果,为骗取科研项目资助补贴,不惜走上了弄虚作假的“捷径”。其次,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测产,却又不履行必要的监管责任,反倒对企业弄虚作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农业试验田测产变成了造假工程。

农业试验田不能长出“谎言树”。不能任由测产成了政绩工程,遏制“一测就破纪录”现象,还需斩断测产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相关部门对测产违规现象要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相关管理环节,加大对测产的监管力度。
如有业内人士建议,测产主体除必须公布相关品种数据、农业投入品数据、田间管理数据等关键信息外,还应在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同时,要建立重大农业项目攻关的测产核准机制,防范“测产成风”乱象。市场才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要把话语权还给市场和农民,而不能由测产说了算。

农业试验田测产不是“吹牛大赛”。规范农业试验田测产,应促使企业、地方政府脚踏实地、扎根大地,而非凌空蹈虚。

说到底,盛产谎言的“盐碱地”种不出庄稼,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办不好实事,无论是农业科研还是农业种植,都是一滴汗水一分收获。这个简单的道理,各方都应该明白。
撰稿 / 戴先任(职员)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付春愔
推荐阅读:
“我感觉好像没有家了”,听懂年轻人的言外之意 | 新京报快评
同是黑车宰客维权,“不是傅园慧”真不行?| 新京报快评
“寒假作业做完了吗”何时不再是灵魂拷问?| 新京报快评
“突然推迟”访欧计划,尹锡悦遇上了大麻烦 | 京酿馆
春运进入后半程,仍需全力化解“堵点” | 新京报社论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