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第32期—《生长的两岸》(作者 戴春兰)

闽西日报 2019-12-15













编者按




《岩声》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等一些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在1923年创办的,是闽西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为了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岩声”于4月27日晚开播啦。“岩声”将于每周六夜晚和您如期相遇,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描写闽西的美文,在一些特殊节日,我们也将推出“特别专栏”。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格式:“岩声”+文章标题,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汀州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岩声”。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戴春兰的《生长的两岸》,一起朗读。



长汀古城


作者心声




作者戴春兰:“岩声”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生长的两岸》的作者戴春兰,我生于长汀,长于长汀,长汀是我文学之路的起点,长汀的山水土地、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社会变迁都引发我的思索及褒贬。


我写的散文及小小说作品都为长汀题材,凝聚了浓厚的乡土情结。其实,长汀城很小,这个南国山城偏居在闽西一隅,山高水长,鲜为人知。但长汀又很大,自盛唐以来的一千多年里,都是州府所在地,它是客家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色小上海”。在文学里,长汀可以更大,只要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都可以塞到长汀里。这个世界有多广阔,长汀就有多漫长;这个世界有多复杂,长汀就有多丰富。虽然我的拙笔不能描摹出长汀十万分之一的风情,但我愿意,并将继续用蘸满乡愁的淡墨浓情书写、歌唱。

汀州




戴春兰


生长的两岸




请在长汀太平廊桥头,停下你匆匆的脚步,静静聆听汀江两岸拔节生长的哔剥声。

太平桥,寄寓如此曼妙的期盼,横跨于小城东面,长约五十米,宽约八米,车行道两边建成风雨廊桥,黑瓦累叠,飞檐高高翘起,檐下悬挂红灯笼,一溜儿本色的木栅栏,间有美人靠,供人休憩。看车水马龙飞速来往,听甜糯的客家话在耳旁呢喃,桥下江面上,晚间能看见音乐喷泉,随汀州歌谣轻歌曼舞,交织着光和影的变幻,似梦还真。

走吧,沿着青石板路施施前行,左转,仿佛一下穿越到旧时光,便远离了喧嚣。抬头,是个高达两层的亭式建筑——兴贤坊,同样飞檐翘角、黑瓦原木、大红灯笼,一抱有余的廊柱。你的视角却被牢牢牵引,檐角细细雕刻着纹样繁复的花草山水、栩栩如生的人物,阳光倾泻而下,一下惊艳了时光。你忙不迭举起手机、相机,定格下这美丽的邂逅。然而,再前行,你会渐渐发现,这样精美的古亭在汀江边上随处可见,就像散落的颗颗珍珠,古朴,厚重,把整个历经风雨亘古不变的汀州介绍给你。

穿过一段廊桥,绕过对山歌、弈棋的老人,在白玉石的“功勋坊”前暂留片刻,就来到“汀州八喜馆”。这座四层高木制的四合院院落,以雕塑、实物、文图结合、投影等方式,集中展示花烛、添丁、成人、立灶、乔迁、金榜题名、寿诞、丰收等人生八大喜事,还有闹春田、刻纸龙灯等民俗活动,让你零距离感受客家民俗文化之奥妙。沿回廊,绕天井,一步步欣赏,画栋雕梁,惟妙惟肖,转角便可能遇见美好,红灯笼下灯影重重,映衬得喜气洋洋心花怒放。

八喜馆|王坚

如果想深入领会长汀古城,大夫第是最不容错过的去处。

这座福建第一雕花楼,依水而建,青砖黛瓦,两层砖木结构。大门是客家厅堂样式,左右对称各两扇镶嵌石刻,五层逐渐高起的飞檐,彰显官宦家的威仪。门里是个鹅卵石铺就的小坪,摆放随形就势的大小石头当茶几,四周种植兰草。一走进正门,你恍若进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穿花度柳一般,层层叠叠的雕花排着队从你眼前经过,历史的清香丝丝缕缕渗透出来。从墙角到屋顶,从木门到窗户,从柱础到屋梁,触目都是精美的雕刻,透雕、锼雕、浮雕,手法多样,梅兰竹菊,祥禽瑞兽,更有二十四孝图、空城记等历史典故,包容万象。一笔笔描画,一刀刀雕镂,一日日流转,一年年积淀,实在无辞可形容内心的震憾与感动!

从大夫第的角门出来,可见宽敞的天后宫广场。右边庙宇金碧辉煌,左边泊着一只似要扬帆远航的木船。四周一圈小圆花坛种着红的粉的三角梅,中间的开阔地,大爷大妈翩翩起舞,孩子们追逐嬉戏,可悠闲漫步,亦可小坐慢赏,各得其乐。

正前方是朝天门,已有些残破,紧接着从水东桥蜿蜒而来的唐宋古城墙。透过城门洞,是条宽约三米的青石小巷,两边高悬着红灯笼杏黄旗的木房子,买卖氽猪肉灯盏糕仙草冻各色客家小吃,可媲美前方闻名遐迩的店头街,只是规模略小,尚养在深闺。

但你会被空气中氤氲的花香牵引着踱向左边,穿过月季小雏菊盛放的小径,蓦地眼前一片云蒸霞蔚,铁架从路两旁向中间弯成别致的心形,缠着彩灯,盛开的三角梅攀援而上。隔十几步,又一个心形,中间并排横拉着许多红丝带,上面粘着圆形金色的福字,灯火绚烂强天边火烧云。“同福廊”,你默念这个音韵优美的名字,不觉嘴角含笑脚步轻快。

济川门|林育荣

宛转的黄梅戏唱腔丝丝入耳,这便到了古戏台了。青砖砌成的半人高雕花台上,徽派亭式,飞檐斗拱,檐下分层涂了红绿漆,舞台后屏风上画了骑赤兔马的关公、黑脸包公等图画,穹顶画有游动的鱼,添了几分娇俏。舞台对面一圈风雨廊,廊下及中间坪中各摆着许多八仙桌,唱戏听戏均能风雨无阻了,唱不尽春花秋月,赏不完悲欢离合。

如果转到舞台后,进入龙潭公园,你一定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表演,从锣鼓伴奏到舞扇伴舞,全是自发组织,带着泥土的芬芳。

这就出到江边栈道了。水波粼粼,天空是清爽的纯净,空气里洋溢着柔软的暖,竹木森森,泛着金属光泽的绿浮动在周围,感染着你的每一寸肌肤。

店头街|张亮珍

于是,你能呼吸到来自汀江身上的热烈蒸腾的气息,这种逐渐枝繁叶茂的生长让你深深迷醉:对岸水东街搅拌机隆隆作响,“红色小上海”工程改建如火如荼。“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重建的济川门巍峨耸立,俯瞰着古城人们蜜甜的幸福。古城墙上旌旗烈烈,弯龙头高挑着上书客家姓氏的红灯笼。“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店头街,扑面而来的繁华与烟火气,挽住天南地北的游客的心……

汀州


作者简介



戴春兰,长汀四中教师,福建省作协会员,龙岩市作协理事,长于散文及小小说创作,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福建日报》、《微型小说选刊》、《天池小小说》、《最美文》、《短小说》、《福建乡土》、《厦门文学》、《厦门文艺》、《闽南风》、《闽西日报》等报刊。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图片除注明外,综合来源YOYO、一品天涯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陈良锦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第25期—《才溪赏荷》(作者 蓝朝金)

“岩声”第26期—《跨越一甲子的爱(节选)》(作者 刘少雄)

“岩声”第27期—《寄语重阳(节选)》(作者 风语)

“岩声”第28期—《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 林子)

“岩声”第29期—《回龙古渡》(作者 王坚)

“岩声”第30期—《师者》(作者 黄征辉)

“岩声”第31期—《千古源头民是宗》(节选)(作者 邱明)


点这里互道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