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第33期—《铺满月光的山路》(作者 黄发有)

闽西日报 2019-12-15



5


0


通贤中学50周年校庆

  jiù


  shī

  guāng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师恩难忘







编者按

《岩声》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等一些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在1923年创办的,是闽西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为了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岩声”于4月27日晚开播啦。“岩声”将于每周六夜晚和您如期相遇,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描写闽西的美文,在一些特殊节日,我们也将推出“特别专栏”。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格式:“岩声”+文章标题,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岩声”。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黄发有的《铺满月光的山路》(节选),一起朗读。




铺满月光的山路(节选)

作者:黄发有

2019年冬天,我的初中母校通贤中学迎来了五十周年校庆。从1980年秋天至1983年夏天,我在通贤中学读书期间,大多数校舍都是夯土建筑,没有专用的运动场,上跳远课时就在路边的空地上,临时的沙坑还是老师带着同学们挖出来的。寄宿的同学都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铺位,每天到校门外的小溪里洗碗、洗衣服。每个学期开学时,家长们都要挑两担木柴到学校,交给学校的厨房,用作蒸饭的燃料。同学们周末从家里背上一个星期的口粮——一袋大米和一钵子酸菜,吃完每顿饭后在自备的陶瓷饭钵里放好米放好水,交给学校的伙房蒸熟。偶尔有家长从集市给孩子割来一小块肉,蒸好后真是诱人啊!当时学校在小溪边上还有一片稻田,上劳动课时,老师就带领我们插秧、割稻。在这里,我们不仅接受知识训练和文化熏陶,还接受意志和品质的锤炼!



特别感谢母校的老师们!他们默默奉献,薪火相传。由于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我读初一时经常向黄克良老师借书看,读初二时又去麻烦龚福生老师,把他们的私人藏书都看了个遍。曹永清老师教我初三的化学,我经常和他讨论解题思路。有一次期中考试,我做的一道大题一开始被判为错误,年少气盛的我据理力争,曹老师又去翻了不少资料,最后改判为正确。曹老师还语重心长地跟我谈了一次,他说我的方法是对的,但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建议我考试时还是要用简便方法,不然像中考时只能根据标准答案判分,到时遇到类似情况,是不可能得分的。当时全校只有一个英语老师——王岳高老师,他根本忙不过来,因此我这一届到了初二才开始学英语,到初三毕业时才学到第四册教材。王岳高老师特别负责任,记得吃完晚饭后,一帮学生都跟着他在乡村小道上散步,头顶上常常有成群的蚊子相随,他却始终热情地为我们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因病英年早逝,令人痛惜,真可谓鞠躬尽瘁!为了在中考时跟上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学进度,我只好提前自学。我初二的班主任王如信老师执教的学科是数学和物理,却亲自帮我检查单词背诵情况。已经过世的阙耀文老师黄宜波老师,他们都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注意方式方法,循循善诱。阙耀文老师的儿子阙兆先、黄宜波老师的孪生儿子黄志通和黄志贤和我们同学,两位老师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还有我初一的班主任曹玉珍老师,他后来在龙岩市教育局工作。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铁山的造纸厂工作,他觉得那儿不适合我,专门把我推荐给一些老乡,看看能不能帮我调动工作。这种雪中送炭的关切,至今让我觉得温暖。老师们朴实、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通贤中学的优良校风。


最近十几年,每次回通贤老家时,都会从我的侄儿、外甥的嘴里听到通贤中学新一辈的老师们的感人事迹。通贤中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每年都会听到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考入名牌高校的好消息。不止一次,我在乡村小路上遇到外出家访的老师们,由校长和老教师带头,他们要么去做中途辍学同学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要么去做后进同学的帮扶工作。他们扎根通贤,孜孜不倦,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说,通贤中学的老师们在我少年时期的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我以他们为榜样,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图丨王耀辉


回忆三年初中时光,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深秋和冬天的晨跑。因为当时学校没有运动场,在无雨的日子里,老师带着我们冒着严寒,跑过校门口的石拱桥,顺着田间小路,穿过圩市,沿着公路跑到东里村或大东村。清晨的公路上没有任何车辆,月光照着满地的薄霜,嘴里呼出的白气和飘荡的雾气混在一起。返回学校时,晨曦初露,不止一次看到日月同辉的景象。多年之后,这一场景还会时不时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昨日重现。那一代的山村少年,正是沿着铺满月光的山路,穿越残余的夜色,在汗水中迎来生机盎然的黎明。



作者简介




黄发有,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化名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齐鲁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著有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评论集《想像的代价》和散文集《客家漫步》《客家原乡》等十余种。








知识小链接

上杭通贤中学的前身为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太平文馆”,1951年乡亲们捐工捐料进行扩建,直到1969年才创办中学,1976年增办高中部,1979年秋恢复为初级中学。经过1994年的扩建和2006年的完善,建成完全封闭的校园。在我小时候,乡亲们提到通贤中学,仍然习惯称呼为“文馆里”。通贤中学位于两条溪流交汇的三角洲头,乡亲们形象地呼为“双溪洗笔”的宝地。学校的后山犹如大钟,接续了西北方向形如笔架的山峦的连绵之势。在学校前方东北方向的枫云岗上,有一座人工堆筑的文峰岽。由此可见,乡亲们在选择校址时真是想方设法,希望学校可以在优雅的环境中为通贤培育英才。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谢津津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第28期—《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 林子)
“岩声”第29期—《回龙古渡》(作者 王坚)
“岩声”第30期—《师者》(作者 黄征辉)
“岩声”第31期—《千古源头民是宗》(节选)(作者 邱明)
“岩声”第32期—《生长的两岸》(作者 戴春兰)


点这里互道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