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第39期—《古法匠心熬制红糖》(作者 郑秋生 林建德)

闽西日报 2020-09-07



岩声


- Yán Shēng -


闽西日报

夜读








编者按






《岩声》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等一些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在1923年创办的,是闽西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为了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岩声”于4月27日晚开播啦。“岩声”将于每周六夜晚和您如期相遇,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描写闽西的美文,在一些特殊节日,我们也将推出“特别专栏”。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格式:“岩声”+文章标题,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岩声”。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郑秋生、林建德的《古法匠心熬制红糖》,一起朗读。










《古法匠心熬制红糖》


作者:郑秋生  林建德






数百年来,在濯田镇民间流传的农谚有云:“有糖无糖,立冬绞糖。”此时,若是你行走在镇上村里,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阵阵甜蜜的味道,浓郁、醇厚,给人幸福感。

12月1日,已过立冬近月,由于前雨后旱,今年入冬糖蔗收割稍迟,但仍见镇上老作坊处处灶火熊熊,一口口大铁锅熬煮红糖正散发出腾腾热气。

濯田镇位于长汀县西南部,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濯田河蜿蜒流过全镇,适宜生长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据当地人介绍,濯田种植糖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每年种植糖蔗1000多亩。如今糖蔗进入收获时节,在李福、坝尾等地的田间地头,蔗农全家总动员忙碌砍蔗、削蔗和捆扎,一派丰收的景象。

濯田镇全景

今天,濯田人仍然在延续纯物理古法熬制红糖技艺,它最早记载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从唐末宋初开始,濯田人就把从丝绸之路学来的工艺——古老的制糖方法,以本地特产“糖蔗”熬制出千年不变的“甜与香”。濯田熬制红糖的技术数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是早年榨糖用牛车轧榨出糖汁,现在使用上了电机,将当天收割的一根根甘蔗通过电机带动压榨机碾压榨出蔗汁,其他步骤还是全靠人工,全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作坊内,灯火通明,灶膛里燃着熊熊大火,嗤嗤地卷着锅底。火不灭,灶不歇。在火坑上的铁锅里,蔗糖水要经过两三个小时不停地翻滚沸腾,让大部分水分蒸发后,甘蔗糖香味才最浓。

四连铁锅是古法熬制工艺中最关键、最智慧的发明。倒入的甘蔗汁在水里煮沸之后,灶头上的人开始除去泡沫,其间经过多级猛火来蒸发水分。再将蔗汁舀入下一锅,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从灶头到灶尾一口接一口锅舀来舀去,在当地俗称“赶水”,赶水则是熬制红糖质量好坏最关键的环节。拎着好几斤重的大铁勺,必须不停地搅拌、“赶水”。这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考验的是熬糖师傅的耐心和技术。其间每一道工序的火候,唯有听凭自己的手眼心法来掌握。每一个步骤,都在师傅熟练的节奏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熬制传统土糖,看起来简单,其实十分复杂,各种大小工序共有10多道,它需要独到娴熟的手艺和时间的沉淀。掌握火候在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起糖早了,火候轻,糖难以凝固;晚了,火候重,糖有苦味。只有火候恰好到位才能保证糖的外表漂亮、口感香甜,这全靠熬糖师傅的经验。

当糖汁已经熬成浓稠的黄褐色糖糕时,制糖师傅就将糖汁舀到大木桶内,再用铁耙子不停地翻动,让糖汁尽快凝结。经过多个工序,上好的原生态红糖就这样制作而成了。这时,你会闻到满院都弥漫着浓浓的红糖香味。

这时候,村子里的孩子们都会闻香跑来,大人们会拗下一段段甘蔗,沾上一圈粘稠的糖汁,孩子们拿着这大大的“棒棒糖”欢蹦乱跳,心里的满足溢于言表。那含在口中弥漫着的是自然浓郁的甘蔗香,浓甜在舌尖慢慢化开,直至满嘴、满心。

时光流传,红糖这个被客家人称为月子里的“阿胶”,不仅延用至今,而且通过电商平台,远涉重洋。







作者简介







郑秋生, 《闽西日报》摄影记者 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有100多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2005、2012、2014、2015年获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金奖,二度获得首届和第二届海峡两岸摄影大赛第一名。2008年被授予“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五十强摄影记者”称号。


林建德,龙岩市税务局干部,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龙岩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罗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擅长风光、民俗和人像等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各级别影赛上获奖及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获福建摄影50年优秀摄影工作者称号。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文刊载于2019年12月7日《闽西日报》3版摄影
图片:郑秋生 林建德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蔡添高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第34期—《永生的张胜友》(节选)(作者 翟泰丰)
“岩声”第35期—《秋白颂》(作者 彭旭东)
“岩声”第36期—《云岭遍开映山红》(作者 丁仕达)
“岩声”第37期—《宽厚仁慈说“谢老”》(作者 宋客)
“岩声”第38期—《“毛委员的启蒙让我受益一生!”》(作者 刘少雄 莫志强)


点这里互道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