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第34期—《永生的张胜友》(节选)(作者 翟泰丰)

闽西日报 2019-12-14


编者按


《岩声》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等一些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在1923年创办的,是闽西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为了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岩声”于4月27日晚开播啦。“岩声”将于每周六夜晚和您如期相遇,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描写闽西的美文,在一些特殊节日,我们也将推出“特别专栏”。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格式:“岩声”+文章标题,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岩声”。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翟泰丰的《永生的张胜友》(节选),一起朗读。



永生的张胜友(节选)

作者:翟泰丰


张胜友


张胜友生前走后,朋友们写了大量悼念、追思、回忆关于他的资料文章,都写得很好,我只好补漏、拾遗、简述关乎他鲜为人知的一些事。


我与张胜友此人相识,已经三十多年了,大家都说到了他的文采之盛,文笔之俏,我不赘叙。




北山书院



我要说他的成功其根基,在于他身上有三条血脉的支撑:其一是闽西老区,艰苦革命的光辉传统红色血液根基。其二是客家人中华民族中原文化的血脉根基;其三是饱食贫困乡愁烟火的血脉根基。正是在他身上的这三大血脉根基,唤起了他的觉醒,培育了他特有的人生的特性:勤奋、坚韧、执着、顽强




翟泰丰与张胜友








全 文

QUAN WEN



在近年的重病多发期间,张胜友总是抢救苏醒之后,以浓重的闽西语,对探视的朋友们说:“我(萌)命大,死神无奈于我,感谢关心,不必为我担忧。”


近年来,五次报病危,然而他却真的五次俏然从死神身边溜出来,笑迎探视友人,依然故我。


第一次病危是2011年8月13日,张胜友突然脑梗塞,住入协和医院急诊室。解栓无效,下支架一时又找不准方位,医生焦急万状……我心急如焚,当即赴医院,一路沉思,然而,我见到的张胜友,却依旧笑嘻嘻在迎接我?!我一下子惊呆了,尽管我大半生历经风雨,死中又生者也见不少,但大多神智呆然,而这位张胜友却无病一样,与医生病危报告相差甚甚,何为?死中复生?“回光返照”?都不像,人乎?!鬼呼?!……我只能面对现实,听从与医生和他本人一一道来。原来,深夜两点四十分,确因脑血管突然梗塞,全然不省人事,家人火急唤急救车,送至医院抢救,化栓、检查,发现脑血管多发斑块,寻找下支架管道……医生在治疗中又不敢对抗凝血药物用得太多,病人依旧昏迷,医生们正在集精会神商讨治疗方案,突然,张胜友瞪大双眼,似又重生,环顾四方,反问医生:“这是哪儿?”


“医院。”

“我又病啦?……”


医生们,经过观察分析,结论是化栓药起作用了,被堵塞的血管突然通了,经主治医目测和简要检查,病人脑部血管暂时状况较好,待较稳定后进一步全面检查,再决定治疗措施。


我见到的张胜友,正是解栓后的人不是“鬼”,又如同平时,笑迎客人。因为我们是无话不讲的好友,他自然又兴奋起来,夸夸其谈,我忙劝阻他。然而他却不无骄傲的夸口道:“我张胜友又一次告别了死神!有什么任务尽管分配。”


我忙阻止他:少说话。这个依然故我张胜友,从此,在我眼里他真的是一个“死不了”!


张胜友本人也更为兴奋的不停叨唠:“我(萌)命大……我(萌)命大……”


第二次是2016年1月,又一次接到张胜友患白血病(即血癌)病危通知,更令我一惊。但他这次未对我报告病情,就悄悄转往台湾一家私人医院,进行血液克隆的物理治疗,开初确有效果。返京后,我到他家探望,依然有说有笑,故我胜友。


第三次病危,因基本上无造血功能,红血球突然下降,生命难保。台湾医院医生要求他讨到同一DNA 亲人的干细胞,培养红血球,再克隆足够数量,送回张胜友血液中,帮助提高他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台湾用了近两个月时间,作了这一手术,开初尚好,但仍然难于增长自身的造血功能。


第四次是2017年4月10日,张胜友突然胃部出血,体温最高时达39℃,血小板低到生命危急线30-40[正常范围(100-300)×109/ 升],第四次报病危。协和医院大夫全力抢救,止住胃部出血,同时,还高兴的意外发现他尚有较低的造血功能,借力下药,助造血功能一臂之力,他又一次脱险了。我到医院看他,他插着管子,不能说话老老实实躺在床上,只是眼神在无力地转动,似在说,“没事,请放心,我(萌)命大,会好的。”


走出病房,主治医和院长却对我说,他的造血功能很弱,小血板只有30-40,不容乐观。


几天后,我再次去看他,他突然走下了病床,与上次如同两人,与我并肩坐在沙发上,依然故我,夸夸其谈,而且仍然以浓浓闽西味道笑说:“我(萌)命大,你看到我死过几次了,这不?!依旧好好的活着……”此时我十分珍惜的又痛苦难忍的看着他,泪水在眼眶里滚动,奋斗了大半生,几次的生生死死,反反复复,他的生命力就像他的为人,铿锵、坚定、挚着、顽强,我渐渐真的相信他(萌)命大,真的是个“死不了”!但是为了让他休息,我不得不含泪离开了他的病房。


2018年10月10日,出院不足三个月,肺部感染,发高烧,又入住协和医院,发烧不退,人处于昏迷状态,且肺部出血难止。经人介绍入住一家名为陆道培的医院。2018年11月5日夜晚十点左右,我夫人又突然接到胜友夫人火急的电话,说“张胜友肺部出血,难于控制,必须速转回协和医院,他不行了。”这是第五次报病危。


我们急速通过秘书找协和医院院长, 不巧院长在抢救病人,院长秘书奉命落实,张胜友的病房,院长秘书立即查询并报告,胜友10月10日曾入住协和, 18日出院,再返回需主治医签字,因已是深夜,只好明晨即办。


当时已是午夜11点27分,自然只能明晨再办。


根据经验,我暗想:莫急!“胜友(萌)命大,死不了。”


谁料,当日凌晨,张胜友夫人通告2018年11月6日0时10分,张胜友真的走了!


真的吗?听到夫人沉痛的转告,我既急燥不安,似又不完全相信。


请秘书与医院核查:真的!张胜友走了。


请我的夫人与胜友爱人核查:真的!是真的!张胜友真的走了!



清晨,我与夫人直奔胜友居家。路上走了一小时,好像爬了半个地球。家里却只有一个保姆。


他夫人去办死亡证,未归。


在京的弟弟,正在路上,未到。


我和夫人独自坐在这个空旷大厅里,孤独、压抑。


似乎看到沙发对面,胜友办公桌旁的椅子晃动了一下,胜友笑嘻嘻的闪现了一下,又走了……


这自然是幻觉……


室内只有孤独、沉思、空荡荡……


10点20分,胜友弟弟赶来了,我们立即共同商酌后事,弟弟的夫人忙布置灵堂,中午近一点时分,我拜过灵堂,返回。


这一切让我不得不认可,这一次张胜友真的走了。


(萌)命大者,(萌)命短。


“死不了”最终还是逝我们而去!


 

张胜友生前走后,朋友们写了大量悼念、追思、回忆关于他的资料文章,都写得很好,我只好补漏、拾遗、简述关乎他鲜为人知的一些事。


我与张胜友此人相识,已经三十多年了,大家都说到了他的文采之盛,文笔之俏,我不赘叙。


我要说他的成功其根基,在于他身上有三条血脉的支撑:其一是闽西老区,艰苦革命的光辉传统红色血液根基。其二是客家人中华民族中原文化的血脉根基;其三是饱食贫困乡愁烟火的血脉根基。正是在他身上的这三大血脉根基,唤起了他的觉醒,培育了他特有的人生的特性:勤奋、坚韧、执着、顽强。


勤奋,是张胜友成就事业的根本,是他成长的一大法宝。在张胜友身上,似乎没有他干不成的事业,完不成的大事、难事。而且从不说一个难字,不说休于出口“干不了”三个字。作家协会调整机构,拟将出版社和全国性各种文学刊物统一合为“作家出版集团”,由何人担当这难事的董事长呢?自然又是张胜友莫属,这个出版集团其中含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作家》、《诗刊》、《小说选刊》、《民族文学》等十余家文学刊物,令他任董事长、他二话不说。时值文学刊物营销困难,收入难于自保,于是,他与大家共干苦,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扭转了困难局面。


在尚无电视文学政论片的历史时期,党与人民需要看到形象的文学政论传媒,怎么完成这个文学创新性的历史任务呢?任务又落在他头上,他挥豪奋战,奇才飞笔,从无到有一个接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政论片问世了。震撼了全国。


坚韧,是他的又一个突出个性,我之所以每有难事、大事、笔耕事,都总是委任与他,因为他的坚韧个性与韧劲,把多么急、多么难的事交给他都放心,压力也造就他的性格。


“远望楼”的故事,我之难,自然就转驾于他。报社已安排他写抗洪专题报告文学,中央又要我安排写好《力挽狂澜》电视片,与报社商酌,报社为难,我只好决定“两不误”,挤压张胜友,白天在报社工作,晚上到“远望楼”报到,夜战“马巢”,创作电视片《力挽狂澜》。报社只好同意这个安排,这可就为难了张胜友,张胜友此时的坚韧的个性,执着的血脉就突显出来,他略加思考,勇敢的决定“一鱼两吃”,抗洪救灾一个主题,两个样式同时上,于是他坚韧挥豪,昼夜笔耕,结果用了一周时间,两个任务,一笔挥就,同样震撼,同样感人,同时永载史册,一个堪称鸿篇巨制长篇报告文学,气势恢宏,文笔清丽;一个是浪飞千堆雪,十万大军力挽狂澜。人墙勇挡洪水,水中筑坝保长堤。


勇攀,不论是他熟悉的、生疏的,岗位的、临时的业务的、文字的,文学、艺术创作的……不论交给他什么任务难题,他总像一个军人一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为他有一身才气,三条血脉没有不可完成的难题。1996年,我刚到作协主持工作,机关内部的难题不少,“作家出版社”连年亏损,人心不稳,工作难于开展,调了多位同志,却因种种原因,无果而终。正巧此时《光明日报》出版社调整班子,乘此机会,经与报社反复协商力求调张胜友赴任,复旦大学学文学专业,出版社虽属事业性质,但有许多经营管理与经济学方面的难题,(诸如成本核算,职能管理、产品生产与销售)诸多经营管理问题,文科出身,能管好出版社吗?我自也担心,但是,唯此无路。未成想,他那种坚韧加上敢于攀险壑智,不但很快让作家出版社变了样,码洋增长14倍,人均收入增长十余倍,人人有了商品住房,个个争相创品牌。


出版社成了先进单位,张胜友成了全国闻名的出版改革家。


这一切成就,无处不流淌着张胜友的血汗。每年图书销售定货会,他必亲临书摊,风里雨里,沙里土里,揣着盒子吃风沙饭,头蒙沙,脸蒙灰,何等艰辛!何等苦涩!在艰苦中他领悟新行业的本质特征,攀登产业管理新高峰,成为全国高举图书出版改革大旗的旗手。


他还在出版社领悟员工们的心理,一切利益分配,力求公平公道,商品房他本人不要,年薪制,他要平均最低额,创作了内部分配的新体制。


在张胜友身上的三条血脉,造就他人生的一身正气和独特的个性,纪念和追思张胜友,就是要不断挖掘他的血脉个性形成基因,努力造就一代改革开放的新人,文学创新发展的新人。


从张胜友身上,我看到了老子讲的“天、地、人”“ 天大、地大、人亦大”“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人生哲学,人若为“域中四大”,必不可“自生”(自私)不可以人自生而伤天、地。张胜友在三大血脉中成长,培育三大人性体悟,难能可贵,要长以追思他的人生哲理。




作者简介


翟泰丰,男,汉族,1933年5月生,河北唐山人。5岁读本地私塾,9岁考入皆山书院读书。1947年9月参加革命,任晋察冀三纵队八旅二十二团战士,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战致残。先后就读于柯庆施为校长的革命青年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与管理系干部进修班(4年),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1950年创作街头戏《反把头》,获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和纪念章。1953年在军工厂兼任工人话剧团编剧,共创作《老卫士》、《双喜临 门》、《冰封之前》等8部话剧。出版《翟泰丰文集》(6卷本),自由体诗集《三十春秋赋——献给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2万行、《丁亥十年祭》6千行,古体律诗《生命之吟》1卷、《翟泰丰诗词》2卷,《翟泰丰摄影集》2卷、《翟泰丰画集》2卷、《翟泰丰书法集》2卷。与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大型交响声乐套曲《邓小平之歌》、《航天人之歌》。参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电影《生死抉择》等多部影视剧创作。

 

撰写专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读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人口问题》、《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资产阶级民主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主编《改革大辞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教育》丛书、《经济知识系列教材》等3百余万字。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陈良锦 蔡添高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第29期—《回龙古渡》(作者 王坚)
“岩声”第30期—《师者》(作者 黄征辉)
“岩声”第31期—《千古源头民是宗》(节选)(作者 邱明)
“岩声”第32期—《生长的两岸》(作者 戴春兰)
“岩声”第33期—《铺满月光的山路》(作者 黄发有)


点这里互道晚安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