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第40期—《美哉,闽西山歌》(节选)(作者 邱荣洲)

闽西日报 2020-09-07








岩声



爱上岩城

倾听岩声















编者按



《岩声》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等一些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在1923年创办的,是闽西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为了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岩声”于4月27日晚开播啦。“岩声”将于每周六夜晚和您如期相遇,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描写闽西的美文,在一些特殊节日,我们也将推出“特别专栏”。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格式:“岩声”+文章标题,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岩声”。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邱荣洲的《美哉,闽西山歌》,一起朗读。













《美哉,闽西山歌》(节选)


作者:邱荣洲


山歌,顾名思义,是山里人唱的歌。山歌是最原始的文学体裁。


▲邱荣洲收集的《颖川泼水记》资料照片,据资料佐证,龙岩山歌戏已有160年的历史。


有人类的存在、语言的出现,就有了山歌。人类为了生存,在向大自然宣战过程中,在艰难劳动中为了消除恐惧与疲劳,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而作、脱口而出,唱出最朴实、最真诚、最感人的词句与歌曲,这就是山歌。山歌是大众的歌。有史以来,无论在山野河畔、田园村庄、古道旁边,不时传来悦耳动听的美妙歌声。有一人独唱、两人对唱、众人聚唱,有问有答、语带双关、寓意深长。有的高亢悲壮,有的柔情似水,有的笑骂如常,有的讽刺褒贬,有的滑稽诙谐,有的凄怆哀怨,有的俏语如珠,有的雅俗共赏。山歌内容丰富,有的以歌带情,以歌为笑;有的以歌为述,以歌为泣,借此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抒发理想。


▲乡村收集的民国时期老山歌戏本(陈国才改编)


吟唱山歌者,古时被视为“下里巴人”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有躬耕的农夫、采樵伐木的山民,捕鱼捞虾的村民,河畔拍衣洗涤的哀怨农妇、长途挑运的民夫、骑牛咏唱的牧童和村姑。他们就地取材,就事论事,唱出了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唱出世上不平事,充分展现山歌的底蕴与风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语言语音不一,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山歌。歌生千百,形成了山歌的海洋。


龙岩有山歌戏。山歌戏与民歌有关。所谓民歌,就是民间歌曲。源于山歌,是山歌的精品,经过口头代代相传,经过集体创作,不断加工,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成为群众喜闻乐听的歌曲。民歌是升华的成型山歌,有鲜明的乡土风味与特色,歌词简明洗炼,音乐优美动听,很自然成为音乐天堂的信息库,成为龙岩山歌戏的数据库。


▲1955年,龙岩县山歌戏实验剧团正式成立。图为1962年剧团为来岩视察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做汇报演出时的合影。


千百年来,山歌、民歌登不上大雅之堂。同时山歌是即兴而唱,唱完无人记录,故留下书册极为少见。尽管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从山歌、民歌中汲取养分,在赋、诗、词、曲、小说中有所呈现,隐隐约约可见母体的存在,然而真正记载流传甚少。


“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大力倡导“大众文化”,山歌、民歌才被摆上文化厅堂。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斗争中,用山歌鼓舞斗志,功不可灭。


闽西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在闽西这块土地上,早先生活着畲、瑶、百越等少数民族。由于北方汉人在历史上持续南迁,因此,这里的百越土著,有的被融合同化,有的被逼迁移他地,逐渐成为汉民族聚居地区。由于汉民族迁移时间不同,带来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原传统文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交通不便,来往较少,形成尘封状态,所以在闽西大地尚存“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景观。还由于语言、语音的差异,所唱山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各地县区有不同曲调,不同唱法。闽西山歌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闽西山歌,从时间划分,有古代山歌、近代山歌、现代山歌。从民族区分,有汉族山歌、畲族山歌。按曲调特点可分三类:一是客家山歌,主要流行于汀属八县的部分客家地区。二是龙岩山歌,主要流行于龙岩县境,曲式结构为上下句的反复。三是连城山歌,主要流行于连城县及连城、永安、龙岩三县交界地带。


从区划而言,各区县以乡镇而言,又有山歌的名称。龙岩县(现新罗区)有适中山歌、大池山歌、城关山歌、万安山歌等。永定县(区)有下洋山歌、城区山歌、土楼山歌。上杭县有古田山歌、稔田山歌、梨岭山歌。武平有下坝山歌、城关山歌、武所山歌、武东山歌、武北店下山歌。长汀县有古城、城区、南山、河田、馆前和城区山歌。漳平还有畲族山歌等。


山歌是当地人所唱之歌,随着语言、语音的差异,各有各的特点与特色,曲调有所不同,唱法各有千秋。因此,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区别明显,但不管什么地方的山歌,只要张口一唱,熟悉山歌的人就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山歌曲调。有的地方只有单一曲调,有的地方有三、五种不同曲调,如龙岩万安、上杭梨岭山歌,曲调多样,特色不同。


▲大型山歌戏《故人》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调演获得编、导、演几个大奖,对山歌戏的表、导、演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尝试,为专家所认可。


▲独幕山歌戏《山妹桥》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戏剧调演,荣获“天下第一团”荣誉称号。


山歌衍生的曲调,有小调、竹板歌、乞丐歌、补缸歌、竹马歌、放牛歌、采茶歌、喜歌、哀歌等。


山歌一般以四句为主,每句七字,也有每句五字的。通常采用比兴手法。比分为比喻和比拟,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即常说打比方,表达歌者情感;兴即起兴,在山歌开头起到了渲染和提示的作用。举情歌一首七字为例,“天上飘来一团云,又想落雨又想晴,十七十八有情妹,又想恋郎又怕人。”有比有兴,恰到好处。即兴赋歌如“高山有好水,平川有好花。人家有好女,没钱莫想她”,多么婉转、生趣。常用直叙、起兴、比喻、双关、歇后、反复、顶针、对偶、排比、铺陈、对照、夸张、比拟、烘托、故问、引用、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现举夸张、排比、比拟三例说明,夸张如“要唱山歌大家来,唱得人人心花开,唱得鸡毛沉落水,唱得石头浮起来”;排比如“想妹想到人发狂,洗身不懂入浴堂;食饭不懂拿筷子,睡眠不懂上眠床”;比拟如“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山歌千万箩,箩底有个仙人洞,漏得比你唱得多”。这些山歌的引用增加了山歌寓意、情调,非常形象生动,让人叹为观止。


▲2018年新创排一部大型红色题材山歌戏《羊角花》,本土首演,反响热烈,网络直播观看量超21万人次,并入选2018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1个重点项目之一。


山歌按内容划分,十有八九是情歌,并有月令歌、叙事歌、趣味歌、猜谜歌、怨歌、儿歌、哀歌、劝世歌、婚歌、祝寿歌、期盼歌、生肖歌、四季歌、酒歌……内容众多,不一一列举。


正因为闽西是山歌的家乡,为龙岩山歌戏提供了丰富资源,为龙岩山歌戏形成创造了条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深受群众喜爱的龙岩山歌戏,自然而然、应运而生。





作者简介





邱荣洲,1937年生,福建龙岩人。厦门大学毕业,副教授。历任龙岩师专图书馆副馆长、办公室副主任、人事科长、历史系系主任等职务。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文刊载于2019年11月18日《闽西日报》4版人文
图片来源:新罗TV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谢津津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第35期—《秋白颂》(作者 彭旭东)

“岩声”第36期—《云岭遍开映山红》(作者 丁仕达)

“岩声”第37期—《宽厚仁慈说“谢老”》(作者 宋客)

“岩声”第38期—《“毛委员的启蒙让我受益一生!”》(作者 刘少雄 莫志强)

“岩声”第39期—《古法匠心熬制红糖》(作者 郑秋生 林建德)


点这里互道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