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丨《多彩的山村》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3-04-10

点 击 音 频 收 听



夜读


倾听岩声 爱上岩城




文章以客家村落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诗意的感悟,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山村巨变,使原本单调平凡琐屑的乡土生活变得令人神往。


它以山村一年四季的轮回为线索,关注着村庄的记忆和现状,在追寻乡土生活变化的同时,也在构建作者的精神家园。透过浓厚的乡土气息,可见作者对故土和家园无法释放的情怀,以及深刻的历史文化思考。



小编说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今晚,我们一起欣赏的作品是钟茂富的《多彩的山村》




《多彩的山村》


转过山口,豁然可见群山环抱的村庄。


主峰如冠,高耸入云。山脊似张开的臂膀,顺两边蜿蜒而来,近前渐次铺开一块平地。地上排开几溜房舍,往前就是绕村而过的罗带水。河水清澈透亮,微风过处,偶尔泛起微波,把河床两岸洗得洁白。冬春时节,河中腾起的薄雾,把整个村子,连同河岸成排的水杨树,都笼罩在似雾非雾的轻纱里。


随着人口增长,村民见缝插针盖房舍,整个村子就渐渐热闹起来——一百多户人家挤在那块平地上,围着大坪,向东、向南、向西,各自独立门户。这坪是村子的中心。站在坪上,遥看各家的门上窗上,贴门神的,挂塑料花帘的,糊报纸的,一眼就可认出自家标记。挨着主楼,有猪舍,有鸡窝,有兔窝,还有牛栏。白天人们在田地里忙活。到了傍晚,各家各户炊烟升起,喂猪的“哦歪,哦歪”叫,喂鸡的“咕咕,咕咕”唤,赶鹅的“归、归、归”一声比一声悠长,哄小孩吃饭睡觉的,一手拍着襁褓里的货色,一手拿饭团“哦、哦、哦”地往小嘴里塞。整个村子嘈杂而有序,谁也不见特别的忙乱。夜晚来临,房间一个一个的灯拉亮,又一个一个地熄灭。黑暗香甜了一个个家庭,即使屋外偶有鸡鸣犬吠,人们也不管它在叫什么,只彻夜酣睡不醒。


冬天过去,村里女人到河边洗衣,揉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抬头一望,河里水暖鸭游,河旁水杨树迷迷黄绿,忍不住说一声“春来了!村里的男人倒是迟钝,近看那成行的水杨树,却不见一片绿叶,以为迷了眼。再从远处看,黄黄绿绿的水杨树弥漫河岸,和一排排洗衣女子倒映在绿绿的水波里,夜里催春的布谷鸟冒失叫了几声,男人们就迷迷糊糊搂着枕边人,一阵缭乱过后,第二天带着慵懒神色,懵懵懂懂张罗犁耙辘轴一应农事。活是多少年干熟干惯的,用不着思想和掂量,闭着眼睛也不会干错。多少年来,他们就这样与世无争,乐天知命地干着,重复着百年不变的动作。他们在同一块土地上,翻来覆去地种着同样的作物。作物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土地就这样在循环往复中,有意无意地扣留了耕耘者,让他们不暇思索,从晨曦中爬起来,熟练操起一把锄头,把自己悠长的身影投射在那片悄无声息的土地上。


到了夏日,水杨树全挂了叶子,枝条变得墨绿。夏风吹过村子,可天气愈来愈热,阳光只一小步一小步地迈过树梢和屋顶。家家户户炊烟都升得很迟,也升得很直。炊烟如同搭着梯子往上爬,一节一节直透青碧蓝天。蓝天下的农人有件大事,就是到夏日的河里洗涤疲劳。这也算是那条河流对村人的额外馈赠了。村里有个不成文规定,白天男的洗,到了晚上才轮到女的。因而,待河里泡澡的男人踏进家门,天一擦黑,年轻女子就三三两两成群结队,毫无顾忌地来到了河边,先用手沾水拍拍额头,再拍拍胸口,而后一个深呼吸,连人带衣服“哗”一声跳进水里,狗爬的、挺浮的、蛙游的,岸边洗头的、洗手臂的、洗脚丫的,河滩上喘气歇息的,坐的,躺的,月亮悄悄从山边探出头来,久久不肯离去,直把清辉撒给满河的魅影。整个河滩像一艘漂浮在时光中的大船,你的妻子女儿,你所有幸福的家当,都静静地装在这条大船上,静静藏在这个夏日光阴的记忆里。


其实客家人稻谷两季,秋日刚好农闲。秋里先不见凉,夜里常有蟋蟀鸣叫,屋前有,屋后也有,这正是它们舒筋展骨清嗓子的时候。孩子爱听蛐蛐的叫声,喜欢望着秋月,缠在奶奶膝上听她讲天上的故事、地上的鬼怪。天上的牛郎织女常让孩子发呆,而地上的鬼怪又不禁使他们毛骨悚然。有时半夜起来小解,突听暗处传来一声鸟叫,停了片刻,又“呱”地一声,那声音不仅粗哑,还很有穿透力,细细品味,竟与记忆中先人发出的声音十分相似。接着,整个村子仿佛陷入沉寂,连空气都凝固了,此时远处墙角人影一闪,吓得小屁孩赶忙缩回房间,拿被子捂住头脸,迷迷糊糊竖着耳,怕那叫声再次传来,硬撑至天亮,伸手一摸床单,竟湿湿的一大片。三天五天,就一场秋风一场雨,八月秋风渐渐凉,风一起,满村门窗乒乓乱响,雨丝斜斜飘下来,人们忙着收拾屋檐下的衣服。一会儿,雨戛然而止,太阳又红红的从东边出来,众人大呼小叫地在各自竹杆上,重新摊开花花绿绿的衣服,如同装扮服饰展销。风翻动处,露出姑娘俊俏的脸,阳光灿烂一照,人面花衣相映红。


冬天一般不下雪,但树上常结有冰条。孩子们在荒野里生长,这冰条藏着他们许多的快乐。放了学的野孩子分成两队,常躲在后山上打野仗。有时石块飞来,呼啸而过,结实打在树梢上,震得冰条“哗啦啦”落下,天女散花般撒在头上脸上。孩子们直愣愣站着,摸着颈项里凉飕飕的冰条,竟傻乎乎乐得蹦跳起来。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出事,赶到后山搜寻,却静悄悄的半个人影也找不着。有时石块长了眼,打在头上身上,孩子用手一摸,咧着嘴一声不吭,极像风中受伤的雁,独自承受那份只属于他自己的苦痛。万一有个闪失,被石子打破皮出了血,则由父母为孩子代过,忙提一篮鸡蛋去慰问,肇事者怯生生躲在大人身后,仿佛这件事早已过去,与他并不相干。这群野孩子,后来恰逢改革开放,都有出息。有的做老板,有的吃文化饭,有的还大小弄了个什么长,相见时皆一副斯文相,再找不到当年打野仗时的顽皮样。


这么一个山村,后来有了很大变化。先是人们不再喝河里的水,再是村里通了公路,再是有人从村子搬出,再后来几成一种风气,人们争相从拥挤的村子里搬出去,有的迁到城里,有的移到镇上,有的散居在村子四周。老村子似乎被人抛弃了,日益显得空旷。然而,满世界跑的人却始终跑不过时间,他们在中国的城市里跑了大半生,把自己的生命划了一道圆弧,最终却发现,人其实没有别的去处,只有仍然回到原点——故乡!他们如同逆水的鱼,沿着时间的道路不断回溯,陆续回到那个村口,一眼便认出了屋顶上的那片天空,它像一幅明朗的图画,不管别处的天空怎样风云变幻,它总是那么祥和地贴在高处,朗朗地笼盖四野。


真正离开过故乡的人,才会更加理解故乡。他们重新捡拾那块土地上的尘土与风沙、落日和朝霞、白天与黑夜、动物与植物,一点一点地打理曾经“丢失”的家园。满世界跑过的人,毕竟有许多优势,他们带回的资金、技术,以及观念,在悄无声息中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越来越便利的生活,越来越美丽的村庄,宿命般走过轮回的人们变得愈加亲近。先前为鸡鸭牛羊红过脸的妯娌,见面时都带着尊称,逢年过节打电话,约来互尝艾叶粄、新年米粄、黄粄。农闲时聚在村头小店打打扑克、搓搓麻将,也少了几番争执,多了几份安天乐命的豁达。


村庄里的许多东西,都在默默无声中等待。大地把高深的学问,留给光阴里的老人。他们拖着僵硬的腿脚在夕阳下徘徊,从村头走到村尾,又从村尾走到村头,走一步,看一步,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等待什么。高高的枝头上落下几片树叶,他知道树叶不会飞到天上去,他没有天堂,只能像叶片一样悄然化作故土。




作者简介


钟茂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报告文学理事,曾任闽西散文学会副主席、闽西作协常务理事,出版散文集《客村》《客人》,撰写红色小说《苏区小英雄》,合作撰写长篇传记文学《百岁老红军谢毕真》,编剧廉政微电影《香樟林》《底线》。其中《苏区小英雄》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国家级推荐书目,获感动福建的文艺力量二等奖。




朗读者简介


官凌云,一个非播音专业出身的文字小编,毕业于福建省会城市,蜗居于古城汀州,深爱着烟火温情。平凡如我,长汀融媒一名小小打工人;好读如我,总喜欢用声音与各位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情怀,愿各位都能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深深爱着她。




作品征集


♥ 如果您有适合岩声栏目朗读的文章,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文章篇幅在2000字以内为宜)。


♥ 如果有适合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可选择岩声栏目往期作品试音),和我们一起传播龙岩故事。


♥ 投递邮箱:lymxxww@163.com,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岩声+文章投稿】或【岩声+音频投稿】,并附上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闽西风景


客家人文


红色故事


点击文章顶部

话题#夜读·岩声

关注我们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朗诵:官凌云
制图:汤熹
编辑:黄婷
检查:林加涛
审核:蔡添高 陈良锦
监制:王仰华
总监制:王传龙 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推荐阅读

岩声丨《收音机情缘》

岩声丨《又见柿子红》

岩声丨《团团圆圆的豆腐圆》

岩声丨《烊鱼和什锦》

互道晚安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