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最适合读书!
崛起于六朝,自古被颂“天下文枢”
复兴于盛世,获评“世界文学之都”
千年南京城,不张不扬,行稳致远
南京城中的南大,最适合潜下心来读书
沉淀,积累——
南京的“学问”扎根于历史的沃土
01
山环水抱,她钟灵毓秀
这里,是“金陵帝王州”
7亿年前南沱组出露零星
三次造陆、一次造山、两次火山运动
便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金陵地势
山体护卫以为城垒,长江回转以成天堑
《古都南京的山水形胜示意》
《南京的一生》
2500年前,“棠邑”建城
楚威王观得紫气, 埋金镇之
却难料此地竟成十朝都会,江南重镇
1800年前,东吴定都
人气至,乃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金陵代称
山水可亲,拥江达海
钟灵毓秀,“真帝王之宅也”
点击查看《悠悠长江与古都南京的千年约定》
02
文脉昌盛,她人文荟萃
这里,是“江南佳丽地”
始皇巡游,兴起望江文化
六朝繁华,点燃佛寺高香
北朝易之,掀开怀古诗篇
明清恢弘,开拓一统形制
无论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婉约
或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哀愁
还是“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的豪气
虽多次易代
南京的文脉从未被割裂
改朝换代的悲剧是南京文学的幸运
朝代更替,文化迭代
人文荟萃,实为“诗画山河”也
点击查看《“世界文学之都”为什么偏偏是南京?》
坚守,探索——
南京的“学问”生长于混沌的泥沼
01
时代变迁,她韧如蒲苇
东吴定都,江东小城成帝都
五胡乱华,中原硝烟惊四起
六朝偏安,文明火种得延续
南陈后主一首后庭花
南唐后主一阕虞美人
国破家亡,而风骨难折
远徙江南,改名易姓
金陵虽王气短命
却始终护佑华夏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在这座“民族堡垒”里
人们心中始终雄踞一座石头城
点击查看《诗礼江山南京城,最适合读书》
02
浴火重生,她续写恢弘
蛰伏400年,凤凰涅槃般
南京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
三大殿,中轴线
四重城,大水闸
大一统规制由此延续
固若金汤的城池,别出心裁的设计
从“南京”到“江宁”,再到“南京”
“天下文枢”,万商云集
文风鼎盛,西学东渐
帝制覆灭,民国建立
明清与近代初期的金陵
在历史文簿上添了中兴的一笔
可好景不长
南京在近代里跌跌撞撞
但它并没有在伤痛中一蹶不振
洋务派的求索
铁路工厂的建设
理想而先进的城市规划
对城市记忆的细心保留
是科学理性与民族情感在南京的完美结合
沧海桑田
今日,南京已是
高楼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
点击查看《这就是南京!》
传承,创新——
南京的“学问”重生在明媚的今天
01
文气留存,她温和近人
玄武湖边的每一块城墙砖
中山路上的每一片梧桐叶
历史都有迹可循
紫峰大厦与鸡鸣寺相互映衬
现代版大报恩寺不妨用钢铁和玻璃
百年老校星罗棋布
大桥跨过长江
铁路穿过城墙
游客越过宫墙
南京瑰丽的文化不再是
达官贵胄、才子佳人的专属品
温和可亲的山水与建筑
向平民大众推开一圈圈文史的波纹
博物馆,图书馆
科技馆,艺术馆
是城市灵魂的精神家园
多元化,多维化
大众化,国际化
是南京文化的现代旋律
点击查看《南京凭什么成为“书店之都”?》
点击查看《文脉悠长的阅读之城》
02
面目一新,她青春浪漫
南京地铁穿城而过
跨江大桥跨越天堑
江北新区建设启航
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连接着长江经济带
新服务,新设施,新规划
在现代化的今天
南京以新的方式延续着金陵繁盛
为其文化的赓续铺路建桥
她的青春笑靥
将会成为另一种历史的浪漫
点击查看《我是南京,也是金陵》
南京的“学问”契合各种各样的灵魂
在这个学问深厚的古都圣地
青春的灵魂
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有人向往慢节奏的山水城林
有人青睐新一线的金融优势
有人留恋沉甸甸的记忆归属
有人满足高新区的治愈港湾
他们,都在南京做着属于自己的“学问”
点击查看《毕业季,她们留在南京》
南京的“学问”值得我们共同去续写
从社会群像聚焦个人
南京同样被坚定选择
在南京城
走街串巷像在“逛古董铺子”
“酒保菜佣,都有六朝烟水气”
叶兆言四十年的集大成之作
也只不过是焦亚坤之南京故事的小小篇章
在日新月异的南京
每个人都在为她贡献着新的“学问”
如果南京的代表是城墙,那么我们都是一块砖。
”点击查看《<南京传>编辑:留在南京,努力编书》
南京大学正如金陵一样有这相同的气质与品格
是最适合人们静下心来踏实做学问的一方天地
”品格厚重,气象更新
这里是南京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这里是南大
- 推荐阅读 -
外语+X=? 外国语学院学子这样说!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专业解读(11日)直播回放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专业解读(11日)直播回放
部分图片来源 | 星球研究所、方志江苏、南京出版社、新华日报、南京有个号
统筹 | 王梓峻
文字 | 陈优越
美编 | 林欣
责编 | 薛苗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