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特等奖学金 | 与计算机为伴,探索智能决策技术,他在南大追寻科技自强梦!
以初心为导,持严谨治学
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浩瀚宇宙中沉潜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他致力于强化学习研究
深入探索智能决策领域
在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屡践致远
以身作则,肩负使命
他在计算机拔尖班实践奉献精神
AI科普进校园、志友网页建设
他在志愿服务中感悟社会、创造价值
他就是南京大学栋梁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
汪洵
个人简介:汪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0级本科生,高中毕业于江苏省淮阴中学。中共党员,获2023年南京大学栋梁特等奖学金。现任2020级计算机拔尖班班长,曾任计算机拔尖班朋辈导师,曾获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本科生基础学科专项奖学金特等奖等荣誉,获江苏省三好学生、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预录取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直博生。
步履不辍,少年圆梦金陵
作为一名江苏学子,高中时期的汪洵就对南京大学充满了向往。假期期间的“南星梦想计划”学长学姐返校宣讲,让汪洵对南京大学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了解。在谈及报考南大的经历时,汪洵说道,“南京大学为江苏学生提供了高考统考、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多种报考渠道”,因此,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灵活选择报考的渠道,而他正是通过综合评价通道获得了求学南大的机会。
然而,汪洵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缘分,还未正式开启。入学后汪洵被录取至工科试验班,其时适逢学校召开拔尖计划宣讲会,会上老师激情洋溢的宣讲勾起了他在中学时期学习计算机的回忆,也重新激起汪洵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的向往。因此,高中便接触过信息学竞赛的汪洵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通过南京大学的“三三制”专业准入准出政策,报考并入选了综合实力位居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
计算机拔尖计划选拔包含了初审、笔试和面试三个阶段,汪洵对其中的笔试环节印象深刻。拔尖考核的笔试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数学、英语之外还涉及算法、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法律、经济等等,这让汪洵明白成为科学家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泛的尝试和跨专业知识的支撑。
深耕学术,梦想掷地有声
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汪洵在低年级阶段以基础课的学习为主,进入高年级后便对计算机学科的一些具体分支展开深入的学习,例如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编译原理等等。在大学四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中,汪洵发现了计算机科学领域更多有趣的方向与知识。在必修课程之外,汪洵也在机器学习导论、组合数学等选修课上探索自己的兴趣。他不仅在课堂内研习理论知识,更通过课后大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操技术。
谈到专业学习的困难和挑战时,汪洵笑着说:“学习压力虽因人而异,但在我们专业,一个bug调试几小时可能是常态”。他也曾经在计算机系统基础的PA实验和操作系统的OSLab实验中遇到困难。PA实验是汪洵第一次接触到的较为系统的编程实验,当许多代码文件混在一起时,一旦运行出现bug,便很难定位到问题所在。汪洵记得自己曾好几次调试代码到深夜,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在求助老师和助教后,他逼着自己静下心来,反复研读讲义,理解源码组织,利用调试工具一行一行跟踪运行步骤,并最终解决了问题。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但也正是这些挑战,使得汪洵的编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还助力他在大二时顺利参加“一生一芯”计划,并成功流片了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此后,他以更加耐心、冷静的态度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沉潜。
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老师们的指导总是让汪洵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计算机拔尖班的“问题求解”课持续了四个学期,涵盖算法、数据结构、离散数学、难问题求解等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内容,也涉及程序设计和论文阅读等内容,而最为特别的便是这门课几乎使用全英文的教材,并且以课前自学和课上讨论为主。这种授课模式曾让汪洵一度感到十分不适应,然而在回望时,他却十分感谢这门课程。全英文的教材使得汪洵对英文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长足进步,广泛的教学内容也为他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生一芯板卡
就这样,在专业学习上不断精进的同时,汪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向科研和实践。
汪洵曾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面对江苏省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终端存在的采收效率较低的现实问题,他的团队尝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终端采集能力,并基于预测结果进行智能决策。在决策部分,汪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离线强化学习方法,并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得到ECAI会议的录用。汪洵也因此受邀前往欧洲参会,并代表团队完成了论文口头报告。在会场,他也获得了与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交流的机会,并在专业领域得到了许多启发。
然而,汪洵却这样形容自己的这段经历:“科研几乎就是95%的‘痛苦’和5%的快乐”。确定论文的选题后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与学习,方有可能偶然获得一个灵感,而在实验过程中,失败远多于成功。在修改论文的整整一个月中,汪洵无数次重写整个章节甚至全文重改。但是当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他感到这些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汪洵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探索着一个个没有参考答案的问题。从发现、分析到解决,他最终得以品味那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的快乐。
今年汪洵还有幸获得了首批国家自然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他将在创新项目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开展智能决策的研究。在荣光之上,汪洵更明白自己肩负着的重要责任:在未来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中,以不断探索、潜心深耕的姿态助力实现科技强国之梦。
回顾本科四年,汪洵始终保存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那份热爱和初心。他很喜欢图灵奖得主Dijkstra的一句话:“计算机之于计算机科学,正如望远镜之于天文学。”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计算机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不断激发着汪洵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兴趣,让他期盼未来能够深入探索计算机科学问题,并为人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贡献力量。
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教会了汪洵面对看似高端复杂的各类技术时,既要保持祛魅的理性姿态,同时也要怀揣敬畏之心。小到一个可执行文件的组织,大到热门的大模型,其核心思想实则都非常朴素,“计算机世界并没有魔法”,汪洵这样说道,每一种技术都与人们息息相关,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然而,无论是至简的核心原理还是广泛的实际应用背后也凝结着无数智慧与汗水。因此,汪洵认为,拥抱技术并敬畏技术,才是面对新技术的最佳姿态。
多元探索,奉献润物无声
在学习之余,校内的团学工作已成为汪洵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2020级计算机拔尖班,担任班长的汪洵在每一件小事上都精益求精,致力于营造积极上进、轻松愉悦的学风和班风。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班级荣获了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和南京大学优良班风示范点等多个荣誉称号。光鲜的成绩之下却不乏幕后的重重困难和挑战,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汪洵深感沟通的重要性,“一件事想办好很简单,能办好却不容易”,面对同学们不同的想法,汪洵总是努力站在同学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化奉献于润物细无声之中。
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历同样触动着汪洵。大三的汪洵参加了“AI科普进校园”的志愿活动,在教小学生们使用scratch编程的过程中,他体会到通过专业技能奉献社会的成就感,同时更因孩子们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而感动。
汪洵也曾作为软件组成员参与医学院一项有关遗体捐献的社会实践。因为负责网页需求分析,他了解到了南京市遗体捐献数字平台和志友网页的建设情况。放眼全社会,这项实践活动也许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但也正因为此,汪洵接触到了社会温暖而无私的小小角落。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虽是沧海一粟,却在汪洵的内心泛起层层涟漪。
日常生活中的汪洵还是一个多面手,乐于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挖掘自身多重爱好。汪洵在大一时期曾加入南大魔术社。起初,他只为了学习魔术的技巧,但他很快就意识到“魔术实际上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逐渐明白这一道理的汪洵渐渐转换了观看魔术的视角,从专注于寻找破绽、破解原理转向欣赏魔术的表演形式与艺术旨趣。
今年九月,汪洵即将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人工智能专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他的耳边又响起周恩来总理在12岁时立下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于人生新的十字路口,他选择坚定地大步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汪洵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在感兴趣的科学领域中作出于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益的贡献。
“
想对母校学弟学妹说
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学有所成,实现理想。也希望你们能够弘扬淮中“竖起脊梁担事”的精神,未来成长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栋梁之才。
— 推荐阅读 —
栋梁特等奖学金|从南大出发,她立志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栋梁特等奖学金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他在南大践行自己的青春诺言!
采访|江怡萱
文稿|江怡萱
美编|吕庭暄
封面 | 沈菲菲
责编|李睿怡 邵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