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歌魅导演、十大歌星、C刊作者……她在南大新传活出斜杠人生!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4-10-27

在本科四年里

忙有所值,闲有所趣

发表C刊论文,参加大创项目

她走出塔尖看社会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多彩生活里

心怀热爱,绽放异彩

歌剧幕后导演、校园十大歌星

她遨游在音乐宇宙

把爱好化作人生调味剂


在专业学习中

追寻意义,奔向自由

她是富有创造力的“广告人”

也是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

她坚信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在沉淀中丰盈自我


在自我探索里

她步履不停,沉淀不断

拓宽人生的边界

她就是——

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邹欣悦




邹欣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广告学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江苏省淮阴中学。曾获国家奖学金、杜厦奖学金、周大福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生、优秀心理委员、“第42届校园十大歌星”等荣誉。曾任南京大学歌声魅影音乐剧社第17届年度剧《土拨鼠之日》导演、新闻传播学院专业选修课《Smartphone Storytelling》和《International Reporting》助教、南京大学XSPACE数字营销创意工坊主编、广告班心理委员。曾组织或参与2项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校级或院级重点社会实践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由申琦教授指导的毕业论文《“断亲不断联”:“同城不共居”老人的媒介养老》被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传媒观察》2024年第5期。现已推免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舞台缔造者

拥抱未知的音乐舞台——抗逆力



“忙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谈及在南大四年的生活,邹欣悦用“陀螺”来比喻自己的状态,更加确切地描述,她认为,是一种忙中有序、有张有弛的有节奏的生活。从大一的平台课到大二起的专业课,她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知识,一步一脚印地沉淀自我,大三在有了一定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科研竞赛类的项目。与此同时,她在大一进入歌声魅影社团,又在大三参加“十大歌手”的比赛,从幕前到幕后再来到幕前的成长,充实了她学习之余的时光,“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忙有所值,闲有所趣。邹欣悦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如张弛有度的“弹簧”,而投入舞台则是她享受自我、保持松弛的重要方式。


面试合唱团前,她在洗手间开嗓练声,正巧被当时歌声魅影社的导演听见,从而“伯乐相马”,她得以进入社团当了一年演员,这就是邹欣悦与歌声魅影社交集的开端。而在歌魅的第二年,邹欣悦用“抗逆力”作为关键词,从幕前走到幕后,接下“导演”的重担——“身为导演,我有责任兜底,不能在困难前倒下。”


邹欣悦担任歌声魅影音乐剧社的导演


她回忆起一次疫情封校,男女主演未能到场,剩下的18名演员只得对着空气演戏,在压抑的氛围下演完了整部两个小时的剧,但她用轻松的语气称赞所有人是“人中龙凤”,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在她的带领下,大家都没有丧失信心,演出圆满完成。最让邹欣悦触动的是,所有人都出于热爱和信念,为了同一个目标很纯粹地付出,一起完成了不起的事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做导演的经历固然辛苦,从选剧选角到历时长达八个月的排练,再加上大二学业的压力,邹欣悦常常身心俱疲。某一天,走在排练路上的她抬头望见了天边明月,彻悟——“如果我连自己的生活都处理不好,又怎么去做出动人的广告创意呢?”


邹欣悦认为,在做导演的过程中,她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更加热爱生活,也激发了广告鲜活的创意来源。不仅如此,这段经历让她深谙舞台幕后工作的不容易,在大三参加十大歌手比赛的时候,她更懂得对所有工作人员和观众怀有感恩。在她看来,名次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体验感,能够大声唱自己喜欢的歌,想唱就唱,享受舞台。


邹欣悦在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现场


学术探索者

融合兴趣和积淀的专业进阶——创造力



“广告是一门艺术,感性与理性平衡的艺术,既要创意,也要经营。”


大二时,邹欣悦抱着强烈的兴趣进入了南大新传的广告专业,但在经历了一年的专业学习后,她认识到广告不仅是创意本身,更需要解决真问题,因此理论学习很有必要。而南大的培养方案使邹欣悦深入了解了广告学的底层逻辑、给予她价值观上的影响。


在邹欣悦看来,无论从事公关还是广告行业,对自己的定位都不应该是危机发生后的“消防员”“遮羞布”,也不应该成为“庸俗关系”的一件“洋服”,而应当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良知担当”与“信任货币”,从而更好地与不同的人建立联系。“我仍然相信,与公共价值深度链接的话题仍然能打动人心,好的广告不是为了卖货,而是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性的沉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谈及自己在科研竞赛上获得的成就,邹欣悦强调的更多是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不为人知的跌倒与日日夜夜的努力。


在学术的磨砺道路上,邹欣悦最深刻的一次教训是一次参加基础学术论坛的经历。那次的论文写作一切都很顺利,也得到了导师的肯定,自己满意地提交了论文,却因忘记查重,连初审也没过,更不用提后续的评比。虽然怀有遗憾和失落,但是邹欣悦把这次经验视为一次很好的练笔与重视学术规范的教训积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需要躬身投入群众天地中。邹欣悦介绍,自己之所以能够顺畅地完成论文,也和自身对研究领域感兴趣有关。邹欣悦认为:“要发现真问题,做有意义的研究”,她一直对社会老龄化问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这个选题和身边人息息相关,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她有一种“落地”的真实感,也享受和身边的老人做访谈的过程。对邹欣悦而言,这不仅是为了论文的发表,更关乎自己心系社会老年群体、“无数的远方,无处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初心。


邹欣悦在C刊发表的论文


收官·上岸

下一站,复旦大学!



“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


在邹欣悦看来,如果个人的能力和付出足够,那么保研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这使她在等待最终保研结果的几个月中保持定力,不过度焦虑、不自我否定。


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邹欣悦花了很长时间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面对众多选择,她也曾有过迷茫。“天上的老鹰可以吃到地上的兔子,海里的鲨鱼却吃不到。但鲨鱼不应该羡慕老鹰、想方设法成为老鹰,而是应该努力捕捉更多的鱼”,她始终坚信,要想做成某件事,不能光基于美好的愿望,而是要基于能力和信念,发现自己的热爱和优势,获得内在的定力。如今,她已成功推免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即将开启新一段旅途。


邹欣悦本科毕业留念


回顾在南大的四年光阴,邹欣悦用“嚼得菜根,敢做大事”来勉励学弟妹们:



01

取得成就之前,首先要敢想,具备野心和“配得感”同时要心怀感恩和谦卑,学会与人相处。


02

兴趣和热爱是长期主义的基础,不留遗憾、拥抱未知,去认识精彩的人和事,建立深度关系,在这个过程逐渐明晰自己想要什么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


03

南大提供了多元平台和多样机会,在抓住机会的同时要学会“取舍”,进行重要性排序,价值评判的权利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04

其实我也有很多“失败”的过程,但取得成就需要长期的积淀,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事,更看重的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



— 推荐阅读 —

招新!南京大学本科招办全媒体中心等你来~

飒沓如星 纵马前行—请向烧杯中加入一剂探索的勇气!

“地球”+“篮球”,他凭热爱探索NJU的无限可能!


采访 | 许欣南

组稿 | 许欣南

美编 | 姚欣怡

封面 | 林方逸

责编 | 潘奕忻 邵镕 梁芮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大招生小蓝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