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韩广凯

2017-01-25 深圳市书法院


点击上方“深圳市书法院”可以订阅哦
书法名家
书家简介

韩 广 凯


笔名光恺,字钟在,泰峄轩主人,1969年8月生于山东嘉祥,出生书香世家,曾祖应玺公业儒,兼工书法,近年来,师从刘文华。曾就读于中国书画艺术学院、中国书协书法与创作研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福田区书协主席团成员、深圳齐鲁商会书法家协会会长、张宗祥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作品入展、获奖:

“西狭颂奖”全国书法大赛入展(中书协主办)

“钟繇奖”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中书协主办)

“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中书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职工书法展入展(全国总工会、中书协主办)

全国第四届康有为奖书法大赛优秀奖(中书协学术委员会主办)

广东省“践行法治建和谐”书法大赛银奖

广东省第二届新人新作书法展优秀奖

广东省第八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优秀奖

深圳市第六届青工“文体节”书法大赛一等奖

深圳市“新世界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总序撷语


笔墨饱满   精力内蕴

——韩广凯书法艺术简评

 □胡传海

 

       韩广凯的作品其内在的精髓来源于何绍基,但他写的比较温润,笔墨饱满,精力内蕴,所谓帖面碑底,线条里透露出来的是颜真卿的一股爽爽风神,给人以练达洒脱的自在感。


作者系《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名家评语

敦厚朴实   灵动自然

——我看韩广凯其人其书

傅 德 锋

        

        记得是我第二次去深圳,相约慕名同道赵永金先生一叙,永金兄偕同韩广凯、何家力、李志宏一同陪我在深圳书法院叙谈,晚上在一处酒店共进晚餐。席间,韩广凯体现出了山东人那种特有的豪放和豁达。他不仅说话嗓门大,声如洪钟,而且感情真挚,直言快语,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一起饮酒叙谈,我感觉其酒量也大,然能控制得恰到好处,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丝毫没有让人有不舒服之处。后来我几次再到深圳,都和他有面对面接触,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之前的那种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韩广凯曾经赠送过我一本他的书法作品集,其作,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底,使人赏心悦目,不忍释卷。他临摹过很多传统经典碑帖,二王、魏碑、颜真卿、何绍基等等,不仅涉猎较广,而且都比较深入。从其所作可知,其书植根于唐楷,立足于颜真卿,而后由此逐步拓展,视野逐渐宏阔,见识日益精深。或二王一脉,或北魏诸碑,弥不临习,以筑其根本。然其所至好者,在于颜真卿、何绍基之书法也。其作呈现出一派雄深大气,雍正典雅之气象,使人观之有怦然心动之感。此无他,实乃韩广凯对颜真卿、何绍基书法细心临摹、深入简出之故也。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精神气象,非常人所能及也。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韩广凯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之上,不仅打下了扎实的颜楷基础,而且由此展开了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学术的层面。事实上,颜真卿的人格魅力和颜体书法的博大精深,非常值得后世人去认真研究解读,他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人格精神的完善,也更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从韩广凯颜体风味特别浓厚的书法作品来看,他对颜体书法的本质精神的理解是深入而透彻的。而且他的书法和他敦厚质朴的为人处世之个人性格是互为表里的。这一点,也恰恰是最为我所看重的。当下的国展有意无意冷落甚至回避唐楷,其实并非唐楷之错,而完全在于写唐楷者本身。颜真卿作楷,可以做到一作一貌,幅幅不同,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各自不同的风格面貌,这才是真正的创造力的体现。我们今天学习唐楷,学习颜体,正是要学习颜真卿的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而非仅仅学像某碑某帖,由此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韩广凯学习何绍基,成效十分明显。其作不仅体现出了浓郁的何绍基之风格特点,而且根据自己的理解,更加强化了颜真卿楷、行书的一些用笔和结字特点,用笔大胆果敢,点画敦实劲健,结体宽博大度,行气自然流畅,章法浑然一体。在尊重古法的前提之下,适当吸收当下审美意趣,讲求形式构成,注重形式美感,尽可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他没有刻意出新,盖因出新一旦刻意,便不是真正的书法本体意义上的出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个“想当然”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因此,我之所以说韩广凯对学习颜真卿何绍基书法的方式是“深入简出”,即是指深入临习揣摩,偶尔自我表现。有了“深入临习揣摩”的前提,“偶尔自我表现”就不会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了,而是建立在传统功底之上的自我性情的自然流露,因而难能可贵。

        当然,这并非是说,他的书法没有缺点和不足,而是说,正因为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所以他在不断地克服这些缺点,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这些不足。他时常以归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书法研究,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他不仅注重书内功的修炼,也有为注重书外功的积累,广泛而深入阅读各类经典,学以致用,因此,他的未来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无论如何,他的书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既富含颜何深厚,又有二王流美,兼具二者之长,值得品味。近年来,他的作品连续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上入展并获奖,被专家评委所看好,就足以证明,他在不断进步,他在不断成熟。走向成功的路有很多条,韩广凯在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上,已经为自己扫平了各种障碍,他正在以充分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一步步走向未来。

         我真诚祝愿他,书艺进步,生活幸福。

 

2014年10月7日星期二

醉墨先生傅德锋于古风堂北窗下 

(作者系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全国各大权威书画报刊专栏作家、多家书法网站论坛总版主、学术主持人)


浑厚与流美

——韩广凯书法探微

 文: 陈鼎明


       书法创作要达到自由的书写状态,要有二个条件:一是技术的娴熟;二是书写的自信。韩广凯的书写技术非常的强,突出的表现在用笔的调控能力,他能通过不同的用笔方法,写出不同笔调的线质,表达不同情致的意境。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对传统帖学系统深入梳理的结果,在晋人书法,唐人书法对比思考中深化.他可以用单纯的晋人笔法书写作品,也可以用唐人的笔法书写作品,但这不是他的书法理想。应该说他的书法视野要比纯粹“二王”传统帖学观更为开阔。从其所作可知,其书植根于唐楷,立足于颜真卿,而后由此逐步拓展,视野逐渐宏阔,见识日益精深。或二王一脉,或北魏诸碑,弥不临习,以筑其根本。然其所至好者,在于颜真卿、何绍基之书法也。其作呈现出一派雄深大气,雍正典雅之气象,使人观之有怦然心动之感。此无他,实乃韩广凯对颜真卿、何绍基书法细心临摹、深入简出之故。

       因为有了很强的用笔调控能力,就有自如的书法语言表达,同时他在书写瞬间的结字能力也很强。他可以在快速的运笔过程中应情、顺势调度着字形。这也强化了他书写的整体表现力度。

       在我从韩广凯的作品中发现了魏晋人特有的散淡自然的韵致。这种韵致时而见于疏朗简淡的线条上,时而表现在意态空灵的结体上,时而又呈现在萧散宽松的间距上。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人墨客崇尚恬淡虚旷的人生,不刻意为艺术,强调自然流露、落笔天成。我们从王羲之尺牍、王珣《伯远帖》中可以窥见这种韵致。这种审美情趣后来影响了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和书画家,比如王维、杨凝式、苏东坡、米芾、董其昌何绍基等。明末清初的朱耷更是一位“胎骨于晋魏”的书画大家。白眼横空、寥寥数笔的寒鸟,为三百多年来的画坛留下了无限深远的印迹。令我赞叹的不仅仅是八大山人画,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书法,同样用简淡、朴素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蕴。这种简淡与朴素绝不是平淡寡味,而是一种精能之至、绚丽之极。

       看得出,韩广凯也在追求这种境界,追求笔下的洗练与蕴藉,以静以雅以散为上,突出笔墨以外的传神。一点一画,从容不迫,看似朴拙,然能拙中藏巧,在细微处求变化。线质婉转圆通,有篆籀的遗韵,许多地方深藏圭角。

        时间是最好的评论家,韩广凯的书法在其今后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又然而他毕竟还很年青,道路还很悠长,以后接受的新鲜事物还很多,他自已也会对自已有一个批判的过程,有思想上升华的行为。我期待他将越来越成熟干炼,书法之路在其探索之后带给我们是不断的精彩!

韩广凯书法欣赏


  行书条幅   临颜真卿《乞米贴》   46cm✕70cm   2016年


  行书条幅   白居易诗   40cm✕70cm   2016年


  隶书中堂   临鲜于璜   69cm✕136cm   2016年


  行书条幅   杜甫诗   67cm✕138cm   2016年


  楷书条幅   挂日穿云联   32cm✕138cm✕2   2011年


   行书条幅   马戴诗   69cm✕138cm   2016年



   行书条幅   何子贞诗句   35cm✕138cm   2016年


   行书条幅   陶渊明闲情赋   34cm✕137cm   2016年


   行书中堂   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68cm✕137cm   2016年


   隶书对联   岁月东西联   24cm✕177cm✕2   2016年


   行书条幅   陶渊明诗   34cm✕137cm   2016年


   行书条幅   储光羲诗   58cm✕177cm   2016年


   行书条幅   唐诗两首   76cm✕180cm   2016年


   行书中堂   李白诗   65cm✕168cm   2016年


   隶书条幅   程颢诗   69cm✕180cm   2016年


   行书条幅   唐诗数首   76cm✕180cm  2016年


   行书条幅   先贤题梅诗句   60cm✕138cm   2016年


   行书中堂   徐志摩诗   65cm✕168cm   2014年


   行书条幅   杜甫《望岳》   55cm✕168cm   2016年


   行书对联   读书学佛联   34cm✕138cm✕2   2016年


   隶书对联   嘉时令德联   34cm✕138cm✕2   2016年


   行书条幅   吴均《与朱元思书》   90cm✕177cm   2014年



   行书中堂   毛泽东七律   68cm✕140cm   2016年


   行书条幅   古诗十二首   57cm✕177cm   2016年


   行书对联   无事有书联   34cm✕138cm✕2   2016年


   行书对联   文章书案联   34cm✕138cm✕2   2014年



      


 2017年1月11日《书法报》以2整版刊介“十人展”


“深圳书派”的崛起

——写在“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开幕之际

□胡传海

 

      在我的印象里深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小巧精致,热情奔放。记得当年王子武大老远地从陕西跑到深圳落了根再也不肯走了;徐本一像候鸟式在深圳和武汉两地之间奔波,始终眷恋着深圳独特的魅力;而本次活动策展人赵永金从江西来到深圳,不但负笈金陵,还北上求学,学得诸体皆精,更是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深圳书法院,近年还兼任了深圳市书协副主席和福田区书协主席。深圳就是这样一块热土,以宽博的胸怀容纳着每一个来到这里投靠它的游子,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只要你肯付出,那么你就能成功。

     以上这些都是我接到赵永金来电后忽然回忆起来的,他说有十位深圳福田区的书家将在雅昌艺术馆举办一个展览,要我为作品集写个序,当他把十个书法家的资料发给我以后,他们的水平之高,我真的感到十分的惊讶。随之,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赵永金的作品成就以行草为高,其笔致灵动,飘逸清秀,满纸洋溢着神采俊发的美感,朗朗风神,超逸独立。同以小行草见长的范小乐的作品,展卷之际,书卷气扑面而来,虽然不是很强调线条顿挫的大起大落,一切的动作都被有效地控制在轻微的幅度里,你仿佛在品咂龙井新茶,看着飘溢的绿叶,闻着满屋的清香,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就会读到很多有趣的意味。与此相反,李静取法孙伯翔的北碑作品,线条浑厚苍茫,行笔过程中时有挫峰而行,露出飞白,其少字数作品,一字自有一字之奇,一字自有一字之妙,整体风格宽博大气,厚实拙朴。尤以扇面、斗方类小品见精妙。韩广凯的作品其内在的精髓来源于何绍基,但他写的比较温润,笔墨饱满,精力内蕴,所谓帖面碑底,线条里透露出来的是颜真卿的一股爽爽风神,给人以练达洒脱的自在感。李贺忠的成就较多地反映在他的篆刻上,单刀冲切,痛快淋漓,印面的气势磅礴,摄人心魄。其所写隶书也将婉约趣味透出。罗永炜源自二王的小行草书写起来飞动自如,笔势往来,脉络清晰可见,他喜欢洁净秀逸的风格,他的行楷、行草纯是二王法,即便是楷书、铁线篆、篆刻作品均以秀美自然见长。从宁树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郁厚实的线条给我们带来的苍茫的感觉,就像喝高度酒带来的爽快,辣辣的特别有劲,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那种到位的线条通过与纸面的摩擦带来的厚重感给人以独特的享受。魏有永是个十分聪明的书法家,同时他又既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处理作品十分老练,会把各种不同元素运用到不同的线条之中,而不是一味地用单一的线条方式来处理,使得他的作品很有看头。钟永坤的书法较多地取法于《书谱》,追求作品中的清气、逸气、灵气,特别是他的行楷作品,汩汩而溢的是高自标许的格调和境界,在艺术中我们究竟应该追求技巧还是学问和人生修养,这是需要观赏者细细琢磨和领会的一种道理。朱燕霓是一位诸体皆擅、诸体皆精的作者,熟捻的技法,高超的表现,聪慧的感悟,使得他的作品别开一面,令人刮目相看。这些作者的作品使我感觉到一个深圳的书法流派正在产生,也是这片热土具有无穷创造力的最好的印证。

     当下的书法正在面临着一个转折的重要关头,那就是本来玩得昏天黑地的各类比赛已经戛然而止了,三十多年来铨选书法人才的方式正在发生着逆转,书法的各个层面的分化也已经开始。特别是一般普泛的大众参与与精英研究深入正在开始着裂变,前三十年以各种方式产生的书法精英正在以一种新的形态左右书坛的话语权,这里有书法的教授和学者,大赛的获奖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认的专家,潜心钻研的书法爱好者等等,尽管他们处在不同或相同的年龄层,但是几乎处在一个层面的水平,让彼此的探讨来得更为方便和容易。其实,历史上的很多流派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明四家”唐、祝、文、徐几乎不分伯仲的水准,同等层面的知识积累,相同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既走到了一起,也左右了当时的吴中书坛,我想,今后的书法界在逐渐消解大一统的方式的前提下,给一些独具才华的人留下了一个口子,让我们足以感受到他们卓越的才能和艺术感染力,就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就是这样一批活跃在深圳福田地区的书法篆刻的佼佼者,深圳市的各级领导能够支持主办这种小群体式的联展,说明他们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书坛改革的先机,也正可以说明深圳人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

在古代中国获取学问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游学和访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其他地域中的年长的优秀书法家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在中国是有着它深厚的传统的。跨越地理环境局限的访学无疑是当代书法史造就卓越书法人才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张海赴苏州拜访费新我和沙曼翁;还是石开赴南京求教于林散之;无论是刘一闻问道于山东的苏白;还是赵永金求学于黄惇、王镛,都是说明能得到大师耳提面命的重要,这种类似于古代私淑弟子的指点,无疑让一些最为关键的部分得到了纯正的血脉传承。在深圳赵永金几乎是最早的一批北上访学的青年书法家之一,我一直关注着他的艺术风格的动向,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造型的敏锐性和独特的艺术感受力是在其他年轻人中较少见到的,那种源自于古代经典的艺术样式又有着当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正是由于他获得的艺术的源动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宽容性,所以,很快地一批具有共同志向的书法家就集合在一起了,就有了今天的展览!我相信这里的十位书法家将是“深圳书派”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当然我更期盼这十位作者的作品能够走出深圳,就像访学一样去各地办展,只有这样,“深圳书派”才会真正崛起。

 

作者系《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部分媒体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68aetibu&width=500&height=375&auto=0《广东电视台》视频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67mo24y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赣商资讯》视频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67m4wpqi&width=500&height=375&auto=0《深圳电视台》“城市发现”频道视频报道


2017年1月18日《深圳特区报》“人文天地”B1版(记者 尹春芳)


2017年1月19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B08版(记者 苏海强)


2017年1月18日《深圳晚报》第A21版:文化空间/动向(记者 杨端端)


2017年1月18日《晶报》第A18版:文娱(记者 陈岳)


《南方都市报》2017年01月18日 版次SA02 记者:黄璐






网络媒体纷纷报道“广种福田—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




广种福田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

作者名单

宁树恒   朱燕霓   李    静   李贺忠   范小乐

罗永炜   赵永金   钟永坤   韩广凯   魏有永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文联

深圳市民政局

学术支持

广东书法院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主办单位

中共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

深圳市福田区文联

承办单位

深圳市书法院

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

协办单位

雅昌艺术馆

深圳市篆刻研究会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媒体支持

《书法》、《青少年书法》、《书法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视台、深圳卫视、深圳新闻网、赣商资讯、中国书法网、壹号收藏、陆豪艺术网、中国艺术论坛网、《书法家网》等

展览时间

2017116日—2月11日

 

展览地点

雅昌艺术馆

电话:0755-82512151; 0755-8251213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东二路5号(翰岭院对面)



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16日在雅昌艺术馆隆重开幕




雅昌艺术馆掠影


更多精彩推荐请点击以下链接

广种福田——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1月16日在雅昌艺术馆隆重开幕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钟永坤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李贺忠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范小乐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朱燕霓




>>深圳市书法院书画培训中心招生海报<<




>>深圳市书法院掠影<<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打造书法专业微杂志有任何建议及推荐内容可与我们交流QQ:535757222邮箱:535757222@qq.com中国艺术论坛http://www.china-yish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