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骥才: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

冯骥才 深圳市书法院 2021-01-21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       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  茶道  | 养生 

临摹范本丨篆书《扶风马氏墓志铭》首次出版,欢迎邮购

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


冯骥才


每年最冷的日子里,当那种用墨笔写在菱形的红纸上的大大小小的福字愈来愈多地映入眼帘,不用问,自然是春节来了。福字带来的是人们心中熟稔的年的信息和气息,唤起我们特有的年的情感,也一年一度彰显出年的深意。


福字在民间可不是一般的字,这一个字——意含深远。


它包含的很多很多,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事事如愿,此中有机遇也有意外,乃至旦夕祸福,这便加重了人们心中对福字的心理依赖。福是好事情,也是好运气。再没有一个字能像福字纠结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与心怀的梦想。它是广大民间最理想化的一个汉字。平时,人们把这些美好的期望揣在心里,待到新的一年——新的一轮空白的日子来临的时候,禁不住把心中这些期待一股脑儿掏出来,化为一个福字,端端正正、浓笔重墨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板、照壁和屋里屋外最显眼的地方。这叫我们知道,人们年时最重要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对生活的盛情与企盼。



节日是人们的精神生活。


关于贴福字的起源传说很多,但我相信的还是民俗学的原理,它是数千年来代代相传、约定俗成、集体认同的结果,它作为一种心灵方式,深切和无形地潜藏在所有中国人的血液里,每到春节,不用招呼,一定出现。它不是谁强加的,谁也不可能改变它,谁也不会拒绝它。于是,福字包括贴福字的民俗就成了我们一种根性的文化。


近年来,不断有人想设计春节符号。显然,持这种好心的人还不明白,节日的符号更是要约定俗成的。它原本就在节日里。比如西方圣诞节的圣诞树,万圣节的南瓜灯,中国春节的福字,端午的龙舟,中秋的玉兔,元宵的灯笼等等,早已经是人们喜闻乐见、深具节日内涵的象征性的符号。节日的符号不是谁设计的,是从节日生活及其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只要人们需要它,它就不会消失,还会不断被创造。



民俗都是可参与的,就像写在红纸上的这个福字,真草隶篆怎么好看怎么写,任由人们表达着各自的心愿。因为福字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是一种自我的慰藉,自我的支持与勉励,也为了把自己这种生活的兴致传递给别人。



中国人对生活是敬畏的,对福字更是郑重不阿。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是讲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还有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见一位长者写福字,他写好了看了看,摇摇头不大满意,但他并不像写一般字——写坏了就把纸扯掉,而是好好地压在一摞纸下边。他说福字是不能撕掉的。这种对生活的敬重与虔诚、对文化的虔诚,一直记在我心里。这是多美的生活情感,多美的民俗,多美的文化方式与心灵方式。中华民族不就凭着这种执著不灭的生活精神与追求,在东方大地上生生不息了五千年吗?



别小看这小小的红纸上简简单单一个墨写的福字,它竟然包含着我们民族生活情感与追求的全部和极致。它称得上我们一种深切的春节符号。因而,每每春节到来,不论陕北的山村还是江南水乡,不论声光化电的都会还是地远人稀的边城,大大小小耀眼的福字随处可见。一年一度,它总是伴随着繁纷的雪花,光鲜地来到人间,来到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的希望里。






延伸阅读


冯骥才:春节这棵文化大树,叶疏而根深


中国人的春节正遭遇一种尴尬: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融合的不自然,传统走入不了现代。产生这种尴尬有几方面的原因。


与中国人一样,欧洲人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但即使是欧洲年轻人,也不排斥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符号。对欧洲人来说,历史是自然流淌、从未间断过的河流,社会从比较传统的状态,线性发展到近现代。而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由传统社会急转弯,迅速驰入现代社会,在这中间,传统的习惯一定会出现中断。


中国人之所以有过年吃团圆饭的意识,是因为每个中国人从小都会在除夕这一晚团聚,团圆饭和美的气氛、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感情都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每到年三十这一天就会被唤醒。如果没有这样的记忆,人们就是到了年初一也不会联想起春节的符号和习俗。值得反省的是,过去一段历史时期,特别是文革十年,我们把传统作为旧文化、旧习俗来反对,淡漠了年轻人对春节的记忆。在我小时候,父母亲领着我给祖先磕头。直到现在,每年春节我依然要挂祖宗像,但我的孩子们就没有这样的感情,因为过年是强迫不来的,内心有对春节的情感,才会用春节的方式来表达。


商品社会,如果一件东西在市场上没有卖点,市场就没有动力去推动。为什么圣诞节带给商家的动力往往很足?因为年轻人对圣诞节的新鲜劲刺激了市场需求。而中国传统节日里与习俗相关的很多用品,正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缺乏市场动力也很自然。 


因为这些原因,我们离我们的春节远了。 


春节是中国人美好的习惯,我们应该把它保护好。但春节也是中国人约定俗成、自觉自愿的习俗。守护春节不能光靠讲道理,关键是唤醒人们对春节的情感。 



情感的养成首先依赖教育。中小学校应当有一套传统节日知识读本。父母也应以身作则,在清明这样的节日带孩子们外出郊游踏春。就像日本人过樱花节,女孩们穿上漂亮的和服,由父母领着一家人在樱花树下畅饮赏花。现代生活与传统情感在这样的时刻自然对接。 


情感的养成还有赖创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刚走出文革,不知道该怎么过除夕。春晚恰到好处的出现,它合家团聚、以笑为主的形式,符合中国人过年的心理;晚会时长跨过午夜12点,符合中国人守岁的习惯。虽然近年春晚屡受批评,却也恰好证明了国人对它的在乎。 


春晚是春节习俗的一个有益实验,但光有春晚一个实验还不够,各式各样的民间团体、文艺界人士都应当参与进来,丰富春节的生活。过去,一个大家族的人在除夕夜团聚,放鞭炮、打麻将。大家族分散成小家庭后,人们就发明出微信红包这种形式代替鞭炮来维持欢聚热闹的气氛。春节是老百姓自己的创造,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愿望,任何形式、创新只要能满足这种期待,自然会被人们传承下去。 


明白这一点,政府就大有可为。政府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服务,想办法提供更多平台,让老百姓有自由和条件去创造自己的节日。英国伦敦市政府在海德公园搭建了一个水泥台,英国民众可以把自己的雕塑设计发到网上,每年网络票选一座雕塑放上水泥台。也许不过一座普通的雕塑,却给城市生活增加了热点。同样,中国人的春节,也要靠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才能越发火热。




2020


庚子大吉

深圳市书法院恭祝各位

春节快乐!书艺进步!



延伸阅读

关于春节的13个冷知识

过 年 为 啥 要 “压岁钱”?

庚子鼠岁到,共说此丰年!

经典阅读 | 冯骥才:春节八事

庚子大吉 | 范樵父书法贺新春

一帘春风 | 赵熊楹联书法贺新春

15位皇帝写“福”字,快来沾沾福气

前人对联:春联这样写能免“俗”?

齐白石送来的“柿柿如意”,迎接新禧!

当代书法名家春联专辑,看谁写的好?

书法史上最美福字合集,快来接“福”吧!

鼠年“鼠”你难写,看看历代大师怎么写?

鼠年将至︱欣赏齐白石笔下的鼠,趣味满满!


声明:传播收藏为宗旨,图文来源: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留个说的很重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小编这么努力

您还不点一个“在看”吗?

—《END》—


点击阅读

《深圳特区报》专访赵永金

深圳市书法院|书法培训招生简章

江西日报|赵永金:深圳书写书法传奇

福田文星 | “书法人”赵永金专题片

二十四詩品 | 書法篆刻邀請展暨“荔湖書院”

揭牌儀式在深圳市書法院隆重舉行

好风相从 | 赵永金师生书法作品展

于深圳市书法院圆满举行

小编推荐

梁启超:书法为第一等娱乐!

【修身】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

【临摹与创作】:赵永金临邓石如篆书长卷、

篆书刘禹锡《陋室铭》长卷欣赏

欢迎大家在最下方留言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

就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欢迎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合作

客服QQ:535757222  投稿邮箱:13902448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