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友记 | 刘小平:解民生守望治水初心,系三农投身乡村振兴

牧钰佳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4-11-04

08年奥运会刘小平和同学在校园合影留念(左一)


校友名片

刘小平,男,1987年出生于江西吉安泰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2009年、2011年分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和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现为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工程师,水利厅优秀党员。

“每当治水出了问题,水利人就会挺身而出”,“从上大学到工作,从05年到现在,就没离开过水利工作”,听着刘小平讲述近16年的经历,眼前浮现出水利人治水的忙碌身影。


2021年7月,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农田灌溉,成了农民们的头等大事。即将启程前往崇仁县许坊村的刘小平正在收拾行李,与以往不同,这次是他第一次参加江西省水利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为此,他带了足足一个月的换洗衣服。了解到曹家组的高标准农田已经遭遇旱情,让他不得不加快了察看现场的脚步。


如今,是刘小平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本可以少一些奔波,少一些忧虑,但他总说,做水利工程,就得深入基层多干实事,为农民,为国家。

求学北京,志存高远

“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早在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中国北京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全国各地的人们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在电视前的刘小平难掩激动的心情,心中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到北京读大学。


2005年的高考,他如愿考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从小对水利有想法和兴趣,希望通过大学期间专业的学习,为国家水利事业做出贡献。


初来北京,刘小平努力适应着环境和气候,“当时的农大东区的足球场还是泥土场地,人生第一次经历雾霾和沙尘暴,北方天气干燥,经常会流鼻血......”幸运的刘小平赶上了很多重要的活动,农大百年校庆,新的足球场建立起来了、新的篮球场也建立起来了、即将承办奥运,新的摔跤馆拔地而起,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在北京奥运会的欢庆氛围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高涨,校园里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


本科阶段的刘小平勤勉好学,他定下目标,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完成学业,大四开始直到研究生,刘小平跟着师兄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做实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湖待了4个多月,“感谢我的导师任树梅和杨培岭教授,给我锻炼的机会”,刘小平在谈到调研经历时,充满了对导师的感激。


广袤的大草原,驰骋的是少年志气,清澈的呼伦湖,映照的是人生哲思。刘小平难以忘记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学生时代随身携带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句镌刻在他心里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艰苦奋斗十载,改善水利设施,助力农田灌溉

“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家乡的农业,需要我们水利人。”2021年是刘小平做水利工作的第10个年头,在老家江西治水,从事水利科学研究,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和志向。


从2017年到2021年,刘小平从事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由于农田水利管护不到位,老百姓的缴费积极性不高,节水观念还比较淡薄,改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向老百姓宣传水价改革政策,他每年出差120多天,从基层走访,到技术服务,从出差去乡下调研,到加班加点赶报告。刘小平说,正是这份经历让他成长,并成为了一名水利技术骨干。


“水库的水质,大坝的安全,农田的灌溉,河道的防洪安全,大江大河以及农村水系的生态治理......所有的这些,都与我有关。”2021年的春天,刘小平报名参加水利厅派驻崇仁县许坊乡许坊村工作队,“干技术的就要去基层一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刘小平义无反顾地加入基层队伍,切实解决农民们遇到的问题,做出更加切合基层需求,更加接地气的水利工程。


崇仁县因崇尚仁义而得名,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理学文化之乡,有深厚的底蕴,然而,驻村工作地许坊乡可以说是崇仁县最为偏远落后的一个乡,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易涝易旱,产业短板问题突出,乡村振兴任务非常重。


在去往曹家组的路上,刘小平最牵挂的,是农田的旱情。曹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土地平整、灌溉渠系问题较多,正值双抢用水高峰时节,又遭遇旱情,下游200多亩农田“嗷嗷待哺”,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心急如焚。“农田开裂得很严重,再不灌溉就要绝收了”,赶去察看现场的刘小平更加焦灼,他开始组织工作队分析问题原因,落实应急抗旱措施:一是迅速组织人员,对淤塞严重的渠道进行全线清淤疏浚,部分农田灌溉问题得到缓解;二是及时协调各方,调运发电机、电缆,从渠道、河道抽水灌溉,让下游旱情严重的农田得以灌溉;三是分析深层次原因,提出治标又治本的举措,把实事办好。


在不断努力下,一股股水源进入田间,旱情严重的农田得以“解渴”,刘小平终于舒了一口气,“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农作物就是老天的恩赐,一点都不夸张。”


鼓励农户,脱贫致富

“老吴,田里干活呐,今年养了多少只麻鸡?”面向正在给油茶施肥的老农,刘小平喊道。“足足有5000只!”老农的声音高亢洪亮,向他指着田里种的油茶,“油茶明年也能下来了”。


59岁的崇仁老农吴风仁,为照顾瘫痪在床十余年的妻子,没有外出务工,为了给妻子治病负债累累。他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仅依靠吃低保度日,2019年初,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想养殖麻鸡,但是,这两年以来遭遇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在乡政府、村委会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保本,今年,考虑到风险较大、资金短缺,他养殖麻鸡的计划不得不搁浅,毕竟谁肯借钱给一个负债的人?在脱贫致富的希望几乎破灭时,驻村工作队对他施以援手,驻村第一书记伍常凌自掏腰包,借款给吴风仁作为启动资金,队员们还联络了水利系统单位食堂,使麻鸡的销路有了保障。


3年过去,吴风仁有了每年5000只麻鸡的养殖规模,光是政府的养鸡补贴就有6万元。看到吴风仁的鸡舍干净整洁,饲料充足,麻鸡也打了疫苗,健康成长,刘小平拍着吴风仁的肩膀,“你是有潜力发家致富的”,二人开怀大笑起来。


截止到2021年7月,许坊乡村委会建档立卡的脱贫户有12户44人,多数是因病致残的农民,如何巩固脱贫的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让他们真正自食其力,是刘小平和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崇仁麻鸡是一张响亮的名片,一定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刘小平工作队鼓励脱贫户养殖麻鸡发家致富,不仅从政策和资金上提供帮助,而且也从销售上提供支持。2019年,崇仁麻鸡入选“中国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20年崇仁麻鸡产值近20亿元,优质崇仁麻鸡占比达95%,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关于崇仁的未来,刘小平说,“崇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一定会再度辉煌,有了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脱贫户还有很多故事,或温馨,或励志,刘小平和队友们创建了“许坊村驻村工作队”微信公众号,写起了帮扶日记。“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了解许坊村”,刘小平说,“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村民各得其所、共同富裕,是谓大同,这也是工作队对崇仁县的展望。”


感念母校,寄语青年

前几年刘小平到北京出差,每次都要回农大去看看,时隔多年,他仍然能记得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关怀。“我研二那年手脱臼了,任树梅老师经常炖田七牛肉给我吃,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每次看望老师时,刘小平都心怀感激之情。


“与水利09届同门的毕业十周年纪念会,因为特殊情况而推迟了,等疫情过后一定会补上的”。他时常还能记起在北京求学时的同伴,那群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青年人,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庆祝奥运会,一起许下心愿,一起成长,成为一生的挚友。


现在,刘小平还时常与在江西的校友联系和互动,“江西的于致远经常组织大家交流,相互认识,增进感情,贺浩华、熊绍元、田承伟等农大杰出校友的关爱和传授经验,也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刘小平感谢母校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他也祝愿母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路上越办越好,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对在校学习的学弟学妹,刘小平鼓励,“要珍惜美好时光,有爱好和梦想就要去尝试。要知行合一,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有三农情怀、有知识能力、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这便是刘小平与母校的“亲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往期回顾

寻友记 | 张长献:守正出奇  精益求精

寻友记 | 刘景辉:麦田里播撒金色的希望

寻友记 | 阿别小兵:爱是一粒种子

寻友记 | 彭建华:坚守科技兴农初心,微微星火,默默守护

寻友记 | 杨福强:扎根基层敢担当,奋楫争先善治理

寻友记 | 莫洛依古莫:孜孜不倦,着力为家乡做实事



2015年以来,校友办共计组织近200小队/学生志愿者,600余大学生,参与寻访校友活动,走访/云寻访600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行各业校友,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采写:牧钰佳 电子191

编辑:吕振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