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 | 谁才是“药神”?善人不及善政
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轰动,影片主角被病患称为“药神”,其实面对病魔,谁都不是神。善人可敬,善政才更是根本。为了“兜住最低线”,中国在药品降价保供和推进全民医保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7359f67i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在中国引起轰动: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进口药“格列宁”极为昂贵,一个小商贩偶然成为了印度仿制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故事在利益、法律、人情等因素纠葛下展开。影片主角被病患称为“药神”,其实面对病魔,谁都并不是神。善人可敬,善政才更是根本。
事实上,近年在政府的谈判和推动下,电影中提到的高价进口药的真实原型已经被中国19个省市列入了医保;同时,今年中国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中国上市审批;加强全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监测预警,加大储备力度,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出发点——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后,中国总理李克强还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加快推进抗癌“救命药”的降价保供。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药品降价是一方面,刚刚我们提到的关键词“医保”则是更为基础性的一环。中国推进全民医保十余年,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对13亿多人口的全覆盖,改变了曾经只有不到30%的人有医保,而大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居民因为没有医保“有病只能咬牙扛”的状况。
中国的全民医保被媒体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作为一个还没有消灭贫困的、拥有世界上最庞大人口数量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需要更多计划,也需要更多勇气。众所周知,医保的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如果仅仅围绕着“平衡”或是“让所有人满意”而争论不休,很容易陷入困局。中国把着力点放在了“兜住最低线”上,让更多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突出反映了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医改的目标从来没有变过,就是要合理诊疗、合理用药,不要把钱浪费在不必要的药品上。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王震
针对创新药准入,人社部曾经提出医保用药目录动态调整的方案,大家都很关心,我估计明年这一政策有望出台。据我了解,未来动态调整政策最大的变化就是申请制,新产品可以主动申请,主动谈判,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 康韦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权威 | 接种了不合格疫苗怎么办?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说法来了
本期编辑:张帆(实习)
本期校对:李兆彧
回顾往期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