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碟#老狼《恋恋风尘》
老狼《恋恋风尘》
听了一首老狼和高虎合作的新歌,反正没听过的,过几天也能够听到了。然后对于老狼,我有碟要听,我有话,要讲。
这么说吧,老狼的这张《恋恋风尘》,我可以熟悉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可以做到盲听。比如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念,在脑海里复盘这张专辑的所有歌曲。别说曲目顺序绝对不会差,甚至其中的编曲细节、和声细节,曲速等等,都能够做到和实际播放同步。
因为,这是我的青春啊!
《恋恋风尘》这张专辑最早发行的是磁带版本,因为那个年代,CD和磁带是不同步发行的,CD因为加工的原因,通常会滞后磁带半年左右才发行。我的磁带是在杭州的三联书店买的,当时的三联书店就在湖滨,进门就是一个圆形的柜台,摆着一圈磁带,四个角落是CD。更重要的是,穿过这个厅往外走,就是西湖。
老狼当时在杭州的磁带签售,就是在三联书店,第一次看到活的老狼,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站在柜台中央,叉开了两条腿,因为腿太长了,直着站够不到柜台签名……
专辑磁带版本用的是海报歌词,而CD版拿到手的时候,很明显感觉到那时候唱片公司对于CD的重视,因为内页是进行完全重新设计的,所有的歌词都是手写体,甚至还用了一些不规则的段落排版。我不知道这里面的字是不是狠哥写的,如果是,我只想说,狠哥的字真的不够狠,很一般呐!
有些记忆真的很难磨灭。比如关于这张CD,当时是在杭州现代书屋买的,对于杭州的中老年歌迷来讲,这肯定是个情怀盛地,我这个年龄喜欢音乐的杭州人,如果年轻时候没在现代书屋逛过,那可以报警抓他了,他一定是个骗子。
我买的这张首版CD,在强光之下,会发现第二首歌的前半段,有一圈细条,而当时我用爱华音响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次到第二首歌1分26秒处,就会跳碟,这也是当时我使用CD时,第一次遇到跳碟的事情,而且每次必跳,心里那叫一个六神无主。后来甚至为了这个原因,重样买了一张,还是那个老问题……
不过,后来换了一个先科的VCD机,因为有强力纠错,所以就没有再跳过。但我始终觉得那一圈细条,就是影响跳碟的原因。
然后说起那个爱华音响,当时还是那种三张CD转盘的设计,可以同时放三张碟在不同的碟仓。选一就是第一碟仓,选二就是第二碟仓……更重要的是,当时还有一个消音设计,能把市面上三分之二的CD,其中的人声消掉三分之二左右,有些甚至基本能消干净。于是,这个音响就成了我的卡拉OK机,能够唱《来自我心》,也能够唱《梦回唐朝》。要知道这些歌,当年哪有伴奏啊。感谢日本的高科技!
若干后,“京文唱片”再版过这张专辑,再若干年后,“红星生产社”过20岁生日的时候,它的新爸爸“太合”又再版了一次。这两个版本都没买,也不知道里面,变了没有。
但音乐是不会变的,记忆同样不会。遭遇跳碟事件的那首歌,就是《美人》。记得几年前,狼哥曾经发过一个一镜到底唱《美人》的视频,我还给评论了,就提到了那段弗拉门戈的吉他演奏,来自于“呼吸”乐队的曹钧。
而《恋恋风尘》专辑里的乐队成员,也确实有很多的摇滚元素,比如“呼吸”乐队的曹钧,比如“黑豹”乐队的冯小波,比如老崔的密友杨乐,老崔乐队的效松和张岭,“宝贝兄弟”的张卫宁,以及“零点”乐队的王笑东等等。
看高原《返场》里老狼写的那篇,提到这张专辑时还说起过,《恋恋风尘》的很多次策划会,就是在真武庙那里的广播艺术团宿舍“粉楼”里开的,包括了老狼、郁冬,还有制作人黄小茂和宣传杨雷蕾。我无法代入那个现场,但知道他们聊的肯定不是大数据、流量、市场、短视频,那些策划会,一定都会音乐有关,也只和音乐有关。
《恋恋风尘》的主题曲,是高晓松写的。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高晓松是中国最优秀的词人之一。如果他不把战线拉的那么长,垂直和专注于写歌上,一定会有更专业性的成就。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在同一事业上深耕多年,那高晓松还是高晓松吗?
另一首高晓松写的《爱已成歌》,在爱和歌都已成回忆的今天听来,依然意气风发。很可惜,这首歌后来很少在各种渠道听到了,也几乎没人翻唱过,多好的青春合唱曲啊。
《美人》的作者曾焰赤,即后来写《大中国》的高枫,已经过世了,他的旋律,一直写得很美。《蓝色理想》和《只有你陪我一起唱歌》,都是黑楠的作品,和他后来在“超女”里那个毒舌形象相比,这两首歌都是蓝色的,尤其是《蓝色理想》里的弦乐,用的可真是好,那种起起落落,那种反反复复,最难将息……
连“呼吸”乐队的曹钧,都给老狼写了一首《为你难过》,一首很有Live感的小曲儿,就像三五好友围着饭桌时,有人弹唱的那种感觉。不得不说,曹钧也是我最喜欢的国摇吉他手之一,窦唯的《黑梦》就是他弹的。曹钧最特别的,就是能静能燥,能摇滚能民谣,可以编得很复杂,也可以用非常简单的和弦,通过空弦音的留白,营造空间感。
《来自我心》和《昨天今天》,都是郁冬的作品,简单的和弦,统统都来自我心。不得不说,早期的老狼,更像是一个三合一的音乐肉身。嗓子是属于老狼自己的,而灵魂又是属于郁冬和高晓松的。
至于《音乐虫子》,林震宇的作品,那个节奏做的特别从容特别高级,张岭的贝司、效松的鼓,再加上金浩的Sax,甚至让作品有了点Folk+Jazz的感觉。而不久之后,浙江大学的胡淳、李春长等,也发行了一个有声杂志,就取名叫类似的《音乐小虫》,我听一次听“甜孩子”的歌,第一次听朱七的歌,都是因为这个杂志版的《音乐小虫》。
盲听结束,这次爱老师要放上CD,真听了,再见!
END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后台开通白名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文字排版:其修遠工作室Long-Term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