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为粤语歌痴狂,但曹格的这张《我为歌狂》有点不一样……
点击上方蓝字,大家一起不工作啊!
爱 地 人 不 工 作 室
No Work,No Die
随着《我为歌狂EP.4滚石40粤语精选》的上线,曹格这次致敬粤语歌的专辑,也就全部亮相了。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因此也有了很多关于粤语歌的策划与活动,对于听着粤语歌长大的歌迷来讲,今年也是重温港乐的幸福年份。
曹格的这张《我为歌狂》,在所有关于致敬和回忆粤语歌的活动中,则显得比较特别。虽然他的选曲,同样让人禁不住回忆那个大时代,但整张专辑的视角,却又很小很小。他更像是以纯粹自我的角度,来重温一些梦,并且通过梦与梦的串联,让港乐的故事和个人的故事,从而彼此重叠。
所有的大时代,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个的悲喜最后才会串起时代的起落。同样的,也正是因为个人对于那些经典作品的共鸣,最后真正成就了粤语流行乐的盛世。
从这个角度来讲,曹格的《我为歌狂》是一部音乐日记,你可以听到他个人的情绪,也可以从这些情绪里,触摸到粤语流行乐黄金时代的曼妙声音。
粤语流行乐黄金时代的小百科
这次曹格《我为歌狂》专辑的选曲,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他没有按常规专辑容量那样,仅仅只是选了十首左右的歌曲,而是一口气选了二十首歌曲,一次性让自己唱个过瘾。
之所以会选择二十首歌曲,这本身就说明曹格对于粤语歌的热爱程度。打个比方,你让一个喜欢粤语歌的歌迷,让他挑选出一个十首歌曲的歌单,他或她,一定会是抓狂的状态,然后就是一脸问号的疑惑——这怎么够?
而且,如果让一百个粤语歌迷,各自选择他们的十大粤语金曲,你还会发现他们彼此之间,有很多完全不同的选项,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选项,一百人次的十大粤语金曲歌单,很可能不重复的歌曲总数量,会有好几百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就可以理解曹格在《我为歌狂》选歌过程中的痛苦,舍不得这首、放不下那首,必定是折磨了他很久很久。
最终,曹格还是为《我为歌狂》选择了二十首粤语经典翻唱,这二十首粤语歌,放到任何纬度,都是粤语流行乐最重要的经典,没有一首是冷门曲。
而曹格在选择这些心头好的同时,其实也兼顾了更多听歌的大众,因为这二十首粤语经典,横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的零零年代。这长达三十年的时间跨度,是粤语流行乐在华人世界最为辉煌璀璨的三十年,也是与曹格音乐人生从歌迷到歌手重叠的三十年。个人的小时代和大时代的背景,也在这二十首歌曲里邂逅、相逢和交错。
在这二十首作品里,有像《上海滩》、《一生何求》这样,影响全球华人的经典港剧主题曲,有“太极”乐队《每一句说话》这样,代表着八十年代香港乐坛“夹Band时代”的代表作。仅仅通过几首作品,就勾勒出粤语流行乐的那个经典剖面。
除此之外,曹格也选择了邓丽君的《忘记他》、梅艳芳的《逝去的爱》、陈慧娴的《傻女》、郑秀文的《放不低》、王菲的《爱与痛的边缘》、关淑怡的《难得有情人》,以及叶蒨文的《女人的弱点》和《黎明不要来》等作品,而看看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原唱,这简直就是港乐三十年的天后群像谱。
有天后也有天王,张学友的《李香兰》和《寂寞的男人》,张国荣的《有心人》和《今生今世》,还有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不过相对来讲,这次曹格的选曲,确实更偏爱女歌手的作品,这也和这张专辑他所想要的表达有关。
属于一个人的小而美、痴而狂
这次曹格的《我为歌狂》,让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它的“私房”特点。
三十年的跨度、二十首的经典,再加上致敬粤语歌这个宏大的主题,通常意义上来讲,都会往大的层面去做。尤其是因为原作风格各异,对于翻唱者来讲,就更希望用一种挑战和超越的姿态,去挑战那些经典,从而在作品上刻下自己的烙印。
但是曹格并没有。
《我为歌狂》的二十首歌,既各有各自题材下的精彩,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从编曲到演唱的气质统一,也让整张专辑一气呵成。
这次《我为歌狂》的录音,采取的是One Take的模式,所以在保证录音室作品的细腻和精致性的同时,也让作品充满了Live才有的生动和生命力。
听《我为歌狂》整张专辑,就像置身于一个小型的Live现场,可以清楚的看到歌手的表情,可以听到歌手唱出的每一个音色,甚至包括叹息、呼吸,那些滚烫于唇间、舌间甚至喉部的情绪。当然,也包括情到浓时某些“不完美”的音色。
但动听的歌曲,有时候“不完美”恰恰就是完美的最后一个句号。尤其是那些情歌,唱到如机器般完美,反而就是不完美了。
另一方面,这张专辑在音乐制作层面上,完全不刻意追求什么挑战、超越和颠覆,音乐编排上绝不喧宾夺主,但又恰到好处的引导着曹格的歌声和情绪,像他的良师益友和最亲密的伙伴,引领他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环游。
与此同时,编曲同样配合着曹格的歌声,量身定造了整个的情境。比如同样是弦乐,《上海滩》更为大气的弦乐,和《黎明不要来》强调切分的弦乐,就运用得并不一样,但却又特别符合两首歌曲的意境。
而《一生何求》除了爵士化的钢琴,弦乐处理的也更有一种生命的唏嘘和壮阔,听来更对“一生何求”这个主题,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整张专辑大量弦乐及原声吉他和钢琴的运用,既让专辑的音乐显得典雅,而且特别突出了音乐本身细腻的情愫,在这个注重律动的时代,曹格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音乐表达更接近自我和内心,让音乐不仅仅只是技术控的耍玩,而是一种倾诉、表白和释放。那里面有爱也有痛,有痴也有狂,是那些年粤语歌教给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是粤语歌给予我们的感性与慰藉。
《我为歌狂》最重要的是那个——我
作为一张致敬粤语歌的专辑,很多人往往会用粤语歌这个标准,反向要求曹格。这样一来往往会得出一个“祖传”的观点:不如原唱。
这是很多翻唱专辑先天的问题,所谓先入为主,即使有时候翻唱在编曲、演唱和制作层面,远远超过音准有问题的原唱,歌迷还是会选择原唱,认为只有原唱才独一无二。
而到曹格这张《我为歌狂》专辑,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被很多人忽略了,这张专辑的名字叫《我为歌狂》,它的主语是我,曹格也确实在这张专辑里做到了真正的本我。
至少在聆听过程中,你可以听到这些经典的作品,在这张专辑的语境里,暂时已经完全属于了曹格,成为了他的作品,因为他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是自己对于粤语歌的情怀,更是自己对于这些经典作品的体验,并以代入的方式,让这些作品成为他释放和表达情绪的介质。
在这张专辑里,曹格的声音是沙哑的,甚至也是沧桑的,和之前磁性中透着亮度的曹格的声音,是有一定区别的。
不要做单一的比较,这样对于歌迷不公平,对于岁月更没道理。进入歌坛将近二十年,声音从曾经的青葱少年,到如今的中年感性,这是岁月的自然。尤其是在《我为歌狂》这张专辑里,这种岁月烙印,也通过成熟的质感,让人感受到曹格歌声里的岁月年轮。
那一首首曾经风华正茂的歌曲,有些甚至在最早推出时,还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自得,但经过曹格的慢火煲、煮,也有了千帆过尽后的张力与质感。
其实,一个歌手在不同的阶段,总会有不同的人生体验,而能通过作品同步这种体验,那就是一种自然和本我的真实状态。
从《格格Blue》、《Superman》这样的金曲专辑,到《荷里活的动物园》这样在音乐世界里更深层的开拓,再到上一张专辑《曹小格》里对于童心的回归,以一个更轻松、更成熟的姿态,来呈现本色与本我,曹格显然是一步一步从一位知名歌手,渐渐成为一个不忘初心又豁达从容的本色歌手。
而《我为歌狂》则是他本色的一种尽情呈现,不需要实验和创新,一头扎到影响他童年少年的粤语歌时代,也让曹格回归了一个歌手最本质自我的状态。他痴他狂、他爱他痛,他纵情肆意、他想唱就唱,不需要修饰,不需要“完美”,他就是这样一种方式,回馈曾经滋润他的音乐养分。
此既为狂,为歌而狂的狂,而通过这张专辑,除了能让你重温那些跨越世纪的粤语经典,其实也能让你重新认识作为歌手的曹格这个人。
end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版本,及童安格那些被粤语的歌
《船歌》背后的船夫,就是“音乐工厂”的厂长
电子的《模样》,也是摇滚的《模样》
秋去秋来,秋来秋去,秋风叫人掉眼泪
没去过拉萨的郑钧早就回到了拉萨
文字排版:其修遠工作室Long-Term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