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纸质书的人在,书店就不可能消亡 | 天堂和书乡,应是杭州的模样
【导读】“爱纸质书的人在,书店就不可能消亡。”新华社浙江分社,用最美的文字、最美的影像来呈现最美的城市、最美的书店。
天堂和书乡,应是杭州的模样
来源: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
作者:冯源、余靖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96y4f2s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800多年前的南宋皇朝,杭州曾经是全国印刷业的中心。当时的临安城里有着大量的书肆,所经销的书籍选用上好的纸张,印刷精美,在后世的藏书家中留下了“一叶宋版一叶金”的美誉。
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序》中写道:“南渡以后,临安为行都,胄监在焉,板书之所萃集。”
而在如今的杭州,大大小小的书店仍然延续了古老的文脉。即使在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中,他们仍然坚守着纸质书籍的阵地,为城市保留着一份“腹有诗书”的自华气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杭州最美的3家书店,感受书乡里的书香。
晓风书屋:书屋何其雅致,入室如沐晓风
在杭州市区体育场路的胜利新村公交车站,行人走近路旁一座书店,可以看到店门两侧的对联:“书屋何其雅致,入室如沐晓风”。
对联的落款是著名学者易中天,而再一抬头,门楣上的匾额“晓风书屋”则由著名学者王元化手书。
这里就是被人称作“杭州的文化客厅”的晓风书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陈丹青、白先勇、北岛等都是座上宾,每场都会读者爆棚。
晓风书屋浙大西溪店
1996年,晓风书屋在杭州开张了。当时的店址位于保俶路和省府路路口,几年后,因为道路拓宽,迁到约一华里之外的现址。
女主人朱钰芳回忆说,开店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喜欢看书,觉得开书店很美好,“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我都会像老朋友般对待”。
晓风书屋美术馆店
2010年前后,互联网购书业务迅速发展。男主人姜爱军说,和许多没有撑过寒冬的民营书店比,“晓风”运气好的一点是,它同时是中盘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以批发养着零售”。
现在,晓风书屋已把分店开进了杭州的大学、报社、酒店、医院、博物馆、美术馆等等,每一家都自成风格。
如,晓风书屋运河店是南派三叔的“作家书屋”,店里常来三叔的粉丝,他们在那给三叔写留言,朱钰芳已帮忙转交过许多册留言本。
在体育场路的“母店”。
但是,书店经营的利润还是相当微薄,夫妻俩每年都要拒绝许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盟请求。他们总是劝那些仰慕“晓风”的申请者:做书店真的不赚钱。他们不想随便地扩张书店,而是有生命力能够自己存活的书店。
提到读者,朱钰芳充满着自豪:“上次有读者接受采访时说,要活到100岁,每周都要来一次晓风,而这样的读者,我结识了许多许多。”
枫林晚书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1997年,朱升华在文一路上开出了第一家“枫林晚”书店。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枫林晚”定位是人文社科和文史古籍的学术书店,坚持不卖销路最广、利润最高的教辅书,也对畅销书退避三舍,更为青睐经得起岁月磨洗的学术书。
2000年起,“枫林晚”又尝试举办一系列的公益文化沙龙、讲座。朱升华希望,有高校的地方就有“枫林晚”。而“枫林晚”也确实吸引了杭州诸多高校的师生,很多人离开校园后仍然是其“铁粉”。
2007年,“枫林晚”10岁。新兴的网络售书对实体书店形成巨大冲击,杭州市中心的房租也涨得很快。
“枫林晚”开出的12家分店陆续关门歇业,总店也搬迁到了当时杂草丛生、距离市中心10公里的紫荆花路上,变身为loft结构的大区域室内交流活动场所,成为国内首家实验书店。
“活着,是当时民营实体书店最大的愿望。我必须要找到吸引读者的理由。”重新思考后,朱升华决定迎头接受互联网的挑战。
他定下转型方向:从“搬运工”转变为“文化服务商”,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通过服务价值创新让书店活下去。
2009年,“枫林晚”在阿里巴巴滨江园区开了企业图书馆。在这里,企业员工不仅可以买书、借阅,还能参加各类沙龙、讲座、生活体验课等。“这种合作的基础得益于最初的学术定位,阿里不少高管就是‘枫林晚’的会员。”朱升华说。
阿里巴巴曾做过调查,“枫林晚”进驻一年后,员工年均阅读量达到了8.9本,高于国内人均阅读数。
如今,全国大约有70多家企业与“枫林晚”签约,请朱升华入驻开企业书店。朱升华说,进入企业的门槛“必须是行业中的前三”。
钟书阁:情有独钟,有书乃大
2016年4月,上海“钟书阁”书店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分店,很快,“最美书店”的称呼不胫而走。
1千平方米的总面积中,200平方被辟作环幕阅读大厅和上百平方米的童书馆。前者如同一个环形剧场,每层台阶都是一排书架,读者可以随意坐在台阶上取书阅读,还可以举办新书发布会和作家见面会。
后者则如同一个游乐园,旋转木马、过山车、海盗船、热气球、古堡、大转盘,其实都是书架。
“一家书店既要给爸爸妈妈坐下来看书的地方,也要给孩子们提供看书的空间。”做了多年老师的“钟书阁阁主”金浩说,阅读能塑造孩子的心灵,不仅是能提高语文成绩这么简单。
黑底金字隶体的“钟书阁”门匾,落地玻璃上印满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韩语等不同语种的书籍段落,这是“钟书阁”的经典外观。
2012年,已开办了十多家书店的金浩看到了一篇文章《世界十大最美书店》,感觉“不过如此”,“‘最美’不光是外观漂亮,而且要求图书有品位,服务很周到。”
钟书阁的名称有两个源头,都来自对书的敬意。金浩说,“钟书”是他对于钱钟书先生的敬意,而“阁”的灵感来自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当时也考虑过叫‘钟书楼’‘钟书堂’,后来我突然想到了天一阁,阁的空间不大,但是有书则大。”
无论是白色书架柱和各种名著构成的“阅读森林”,还是小格书架两旁的夹道“阅读长廊”,书店都留下了充足的座位,让读者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金浩说:“站着看,或者是坐在地板上看,还是太辛苦了。”
书店经营,利润主要来自出版社折扣,除去各种成本,所剩往往不多。有员工曾建议将部分场地改建为更易赚钱的文创用品柜台,被金浩拒绝,他说就“坚持卖图书”。他还要求,有些书不好卖,但书店必须得有;有些书很畅销,但书店不进不卖。
“爱纸质书的人在,书店就不可能消亡。”金浩说,而书店只有加快转型,才有生存空间。如上海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每年要举办150多场与读者有关的活动,书店已成为整合资源的开放式平台。
在杭州,这样最美的书店还有很多很多,两本书店、读库书店、纯真年代……
博尔赫斯说:“我一直认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借用这句话,书乡,应是杭州的模样。
书乡杭州,等候着更多人来遇见。©
延伸阅读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春风又绿江南岸,可否请您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