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卖天气”能致富,地里埋探测头,出现“树保姆”和“鸟管家”……农村到底怎么了?

刘健 陈毓珊 郭强 新华每日电讯 2018-07-18

首发:6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健、陈毓珊、郭强


编者按:


随着农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的农村涌现出很多新行当:熟练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掌管”千亩土地的“田保姆”、物联网智能大棚操控员等,新生代职业农民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文明、绿色的“生态思维”正切实影响着新农民,涌现出一批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垃圾分拣员、“鸟管家”等;农民的腰包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要享受美好生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迸发,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飞手·网红·田保姆

助力新生产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农田中出现了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行当:熟练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掌管”千亩土地的“田保姆”、物联网智能大棚操控员、农民气象员……专家们称,这标志着新生代职业农民正在登台,将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


江西省高安市久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无人机“飞手”正在打药。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能“上天”、会“上网”

农业生产“颠覆想象”


20岁的吴迪高中毕业不久,就成了村里有名的技术人才。


他是江西省高安市荷岭镇久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无人机“飞手”。合作社流转的1300亩地要打药,全靠社里购买的3架植保无人机。“一架飞机一天能打药200-300亩,3架飞机两天就能打完。以前一天打100亩就要5个人,人工、时间成本增加了不说,人还容易中暑、中毒。”久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黎小军说,“去年种早稻时,想请工人打药都请不到。”


“开‘飞机’可是个技术活,尤其是遇上电线杆等障碍物,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吴迪在“上手”之前,还专门前往南昌进行了一周的培训。他告诉记者,“飞防队”不仅解决了合作社面临的劳动力难题,还能接受异地订单进行跨区域服务,别提有多“抢手”。


像吴迪一样,许多农民开始从事以往在农村“闻所未闻”的新行当。


“老铁们,你们看,这位大爷正在制作的美味本地笋干,我看着都要流口水了。”阳光照射在江西省横峰县大山深处,蒋金春拿着手机正在直播村民制作笋干。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再配上稍显滑稽的语言语调,直播才开始几分钟,便吸引了不少观众。


39岁的蒋金春是横峰县的一位农民,同时也是拥有180多万粉丝的“农民网红”。通过蒋金春的直播,当地近50个自然村的200余家农户把农产品卖出了大山。


在江西寻乌,当地连续两年开展“我是新农人网红”“最美网红脐橙姐/脐橙哥”活动。活动发起人、寻乌县西河堂农业创始人林瑞平说,“网红”经济已成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经济力量,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得以大大拓宽。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意识到“网红”的力量,并借助“网红”推销自己的产品。农业大省江西涌现出了“柚子哥”“橙先森”“毛掌柜”“大米哥”“万花谷”等一大批“农民网红”,折射了农业的新业态、农民的新理念、农村的新动能。


江西高安盛发粮油有限公司“田保姆”与农户交流粮食生产情况。


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

农业升级催生新行当


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正在不断加大,江西省已流转农地1513万亩,流转率高达41.2%,一个经营主体经营数千亩甚至上万亩农田的情况并不鲜见。经营过大,导致不少经营大户管理粗放,甚至出现亏损、破产的情况。


但是,对于“万亩良田谁来管理”这个难题,高安盛发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萍轻松回答:“我有‘田保姆’帮忙。”


高安市建山镇农民谢立新便是王秀萍口中的“田保姆”。他“总管”盛发粮油流转的南片5000亩土地,涉及6个行政村,十多个自然村。从协调农资、农机的田间进出,到处理田块纠纷,片区生产的方方面面他都得负责。


“公司对我们规定保底产量,超出的部分利润与公司对半分。”谢立新介绍,像他这样的片区管理员公司有3个。“总管”之下还有“分管”,谢立新将管辖的责任田又划分给6个管理员管理,按超额利润的10%进行分红。“这样的激励制度促使管理更精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升。”


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一位农民“卖天气”致富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卖“天气”的农民叫雷应国,一位“80后”种粮大户,他种植水稻的规模达1.8万亩。


面对记者“天气怎么卖”的疑惑,雷应国自豪地用手机扫了扫“雷应国生态富硒米”包装上的二维码,大米产地的气候状况、环境条件、气候品质等信息一目了然:“累积温度3363℃、总雨量650毫米、平均每天日照时数7.3小时”“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与山泉水为主,雨水为辅,地下水温一般在10-15℃”……


二维码旁是气象部门颁发的“气候品质认证”标志,靠着这个标志,雷应国种植的生态富硒大米“身价”看涨,卖到了18.8元一斤仍供不应求。


随着农民科学种粮的意识不断提升,“农民气象员”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丰城气象局工作人员孙芳说,“农民气象员”负责将农情灾情收集并报送给气象局,也会将最新的气象资讯带给农户。丰城690家大户、合作社都通过这些气象员与气象局建立了长期联系。


江西省丰城市气象局建设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方便农民气象员为民服务。


电脑操作员、大数据统计员

智慧农业不再遥远


为让高端蔬菜“定制”客户看清楚绿色有机蔬菜的生长过程,奉新县云飞扬农业体验园在3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上装了8个云台式摄像头。


老板娘甘蕊掏出手机,对着蔬菜包装袋的二维码一扫,进入农场微信公众号,便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基地里灌溉、施肥、除草的场景。“我们的会员还可以调出种植基地1个月之内的视频,360度旋转无死角,镜头可以拉近拉远。”


如今在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里,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摄像头、探测头等智能信息搜集装置。这些技术让中国农业更加“智慧”。它们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数据共享变得更加简单,可以保证产前正确规划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中精细管理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产后高效流通并实现安全追溯。


51岁的肖文是武汉大学系统工程学博士,当过公务员、上市公司老总。不过现在,“博士农民”肖文却整日出没在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活像个“老农”。


现任高安市巴夫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的肖文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而现代农业靠科技来实现精准可控。”为此,他收购了国内一家研发传感器的企业。


在公司的种植基地里,每5-10亩地里就埋着一个探测头。这种无线探测头耗电量极低,但能实时将土壤信息和农作物生长信息传输到总机,使用寿命长达20年之久。


公司安排专人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想从我手中把这个技术买走,我没有同意。我认为今后它在中国现代农业中将会有巨大的市场。”肖文对自己的眼光感到自豪。



画家·咖啡师·移动酒席

体味新生活


在江西农村,“移动酒席”越来越受到百姓热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江西婺源知名的村庄篁岭“晒秋”晒出“诗与乡愁”,到江西万安3D壁画绘上农民新房,追求生活品质,品味诗和远方正成为农民生活的新追求。农民画家、农民咖啡师、移动酒席等“新鲜”行当也应运而生。


农村要有吸引力

生活方式要更新

 

白米为底,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在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成五星红旗、山水风光、丰收字样……这是江西婺源县篁岭古村传承500多年的“晒秋”情景。


当地政府将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一些村民被返聘回村庄拿着工资“晒秋”,从老农摇身一变成为“上班族”。


“晒秋”这一回归农村本真生活的新行当成为一张特别的农耕文化名片,原来无人问津的古村篁岭,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城市游客来此寻找“诗与乡愁”。


“晒秋大妈”曹秀云说:“现在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比以前种田轻松,赚得更多。”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提升乡村对城里人的吸引力。


在外做了几十年铝合金生意的熊承贵捕捉到家乡的发展机会,2017年3月,他创办的“荷塘民宿”在老家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开张,夏天荷花盛开时,便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熊承贵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全域旅游,为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旅游消费,各种不同风情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生根发芽。


然而,不少想要深耕于此,又对环境不熟悉的民宿投资者发现,把一批既有经营想法又有执行力的本地村民聘为“民宿打理人”,负责前期建筑施工、与政府部门和百姓沟通、监督项目进度及后期经营管理等各方面,也不失为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


“学绘画、喝咖啡”

学得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庄,不仅举办过多次全国农民画展,拥有独具特色的农民画博物馆,还是全国十几所艺术院校的写生基地。


江西省万安县拥有悠久的农民画创作历史,从2013年开始,万安陆续投入7000多万元,并请来8个农民画家打造了“田北农民画村”。


村支书罗正辉介绍,去年一年田北画村吸引了50多万游客。大批游客不仅带火了当地的农家乐,也让一些村民放下农具,拿起画笔,当上了“农民画家”。


村民肖群去年一年卖画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他还经常被别的村请去在墙壁上画景观画,光在墙壁上画画一年能再增加8万元左右的收入。


“百姓的腰包鼓了,也要享受美好生活,我们农民自己的画,也能用来装点自己的家乡。”如今的田北画村,小桥流水点缀其中,500多幅巨幅农民画遍布农房的墙壁,生动地描绘着丰收的喜悦、农家的幸福。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门路,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迸发,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在马鞍岭村书吧式咖啡馆里,书架和桌椅散发着木头的香味。不久前,这个距离“瓷都”景德镇市区9公里的小村庄开起了咖啡馆,村里的居民穿上白衬衫、黑皮鞋,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当上了“洋气”的咖啡师、服务员。


60岁的卢小红搬回老家后惊喜地发现,“城里有的咱村里也有了,咱农民有钱了,也学会享受生活。”


村庄里开了家咖啡馆,不少人觉得很是新鲜。当地村民说,起初以为像茶馆一样,能在里面嗑嗑瓜子、打打牌热闹热闹。


后来才发现,屋子里面放的是轻音乐,来喝咖啡的城里人都安静优雅。每当走进来,都忍不住放轻脚步,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了。“进到这文明的地方,言行举止也得跟得上!”卢小红说。


移动酒席、村史馆

成为乡风文明的注脚


原是一名木工的新余水西镇丁下村村民刘少俊不久前也干起了新行当,现在他已是镇上小有名气的“移动酒席”老板。“我开的酒店有‘车轱辘’,哪儿叫我去,我就把酒店开到哪儿。”他说。


以前村里人办酒席,请客的人常常是忙得焦头烂额,从买菜、配菜、做饭到上菜都要请人帮忙,桌椅碗筷还要四处借,酒席过后还得把这些东西清洗干净归还回去。“一场酒席办下来,费时又费力,还欠人情,整个人都身心疲惫。”


刘少俊告诉记者,“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安排服务人员带着桌椅碗筷,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每桌每餐只收50元,租用桌椅碗筷也只需300元租金。”


刘少俊说,一方面,“移动酒席”越来越受到热捧,高峰期一个月能接上百家订单,利润能达到上万元。另一方面,它不仅改进了传统酒席的办理模式,还使绿色、节约的“酒席新风”深入人心。


农民的口袋鼓了之后,脑袋也要“富”起来。记者来到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民俗文化展览馆门前时,吴双柔正认真的擦拭着摆放在门前的件件文物。这个昔日的老支书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这里的“村史讲解员”。


东阳村民俗文化展览馆始建于2008年,是萍乡市建馆最早的村级民俗文化展览馆。馆内收集有农业耕作生产农具、农民起居生活用品和反映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业作品近1000余件,还有一块乾隆圣旨匾额,堪称“镇馆之宝”。自展览馆开放后,吸引了湖南、辽宁、河北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馆内每件文物的构造用途和历史意义吴双柔都非常清楚,每当有游客参观时,他都是随叫随到,义务担当讲解员。


他说:“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单凭村内周边环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支点。以民俗文化展览馆为载体,研究本地文化,以更好地保护、展示、传承民间传统珍品,充分发挥民间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就是我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寻找的支点。”



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

呼唤新生态


江西省靖安县双溪镇大桥村“认领河长”甘立林在巡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在江西采访发现,诸多农村出现了生态新行当,比如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垃圾分拣员、“鸟管家”……一批新农民正在展现一种文明、绿色的“生态思维”。


保洁员、分拣员破解“垃圾围村”


在农村,村庄保洁员、垃圾分拣员、垃圾分类指导员等新行当不断兴起,带动乡村环境卫生的不断改善。


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清洁办主任董维维如今有了个“气派”的头衔,就是暖水村“垃圾兑换银行”行长。


2016年,龙头山乡暖水村设立“垃圾兑换银行”,村民用可回收或可焚烧垃圾到“银行”积分登记,凭积分兑换商品。塑料袋、旧电池、易拉罐、香烟头等不再是随手丢弃的物品,而是村民眼中的“宝贝”。在这里,一块肥皂价值80个废旧塑料袋,40个旧电池或200个香烟头。


村民王秀英开始并不相信,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在自家和路边收集的160个废旧塑料袋兑了两块肥皂,惊喜地说:“没想到垃圾也能换东西,以后不乱扔了,都要收集起来!”


“垃圾围村”曾让村民苦不堪言。“以前几乎天天都要到河里去捞垃圾。”董维维说,现在只需坐等村民拎着垃圾上门。“垃圾兑换银行”的出现,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


走进高安市祥符镇南山村,时常看见路边摆放着绿蓝红橙四色的分类垃圾桶,村庄内外,道路两旁,难寻垃圾的踪影。


祥符镇党委书记施志翔说,祥符镇14个行政村129个村小组共聘请了保洁员136个,每年镇里会评选出10个“最美保洁员”,67岁的南山村保洁员顾光荣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只有在城里才能见到的垃圾箱、保洁员,如今在我们村里也有了!”顾光荣说,“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臭烘烘,道路脏兮兮。现在村村配了保洁员,户户都有垃圾桶,家家自扫门前雪,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每两天进行一次垃圾集中清运。看见村子里的环境变美,心里都敞亮了许多。”


河段长、树保姆算好“生态大账” 


行走在江西省靖安县,时见潺潺小河,水质清澈。在宝峰镇一处河岸边,记者看到一块河长公示牌,上面除了显示该段河流的五级河长外,“认领河长”的部分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包括姓名、照片,还一一列举了认领河长的五大主要职责:宣讲、巡查、记录、报告和保洁。


江西省自2015年底在全省实施“河长制”,建立了覆盖所有水域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靖安县双溪镇大桥村村民甘立林是该村旁北潦河河段的“认领河长”。每天,他都要带着自制的皮划艇,骑着电动车,沿着河岸巡查,看到有漂浮物就立马下河打捞。1.5公里的河段,一河两岸,一天两次。巡查中,甘立林还要及时在易信群“靖安县河湖办”里上传图文,汇报情况。这份工作的报酬也很微薄,但是甘立林说,自己不是图这个钱,就是想要管好自家门口的河。


而在靖安县水口乡周家村,一棵有着1100余年树龄的古罗汉松参天而立,繁茂的枝叶遮蔽了天空。今年42岁的漆家春是周家村的村支部书记,同时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便是这棵古罗汉松的“树保姆”。


“每天都会来树下转转,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林业部门反馈。”漆家春告诉记者,“我还经常向村民们普及环保知识和生态意识,号召大家保护森林资源。”


“为了厚植绿色生态优势,我们面向社会招募了100多名‘树保姆’,开展日常巡护、复壮管护、宣传推介等工作,让他们成为古树名木防盗防火的安全员、防病防虫的保健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讲员。”靖安县林业局副局长胡清国说。


江西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35.3%提升到如今的63.1%。在江西生态学会秘书长戴年华看来,江西不仅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而且百姓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


护林员、“鸟管家”,新行当培育新动能


一吨空气能值多少钱?几年前提这个问题,江西抚州市乐安县鳌溪村村民以为这是“开玩笑”。没想到,半年多前村里的碳汇项目以每吨15元的价格卖出2.1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1吨好空气,相当于当地11.5吨自来水的价格。


走进林场,记者看到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湖水碧波荡漾,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个碳汇市在当地农村催生了护林员这个新行当。因为与造林碳汇不同,森林经营碳汇要通过减少采伐,加强管护,把昔日的残次林变为如今的优质林。”


现在,仅抚州就有5个县开发了碳汇项目,合作林地为163.2万亩,还有一些企业通过造林产生碳汇。


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陂下村村民王金生的口袋里总揣着一本黄色的小本,这本“小布镇护林日记本”记录着他每日“巡山”的足迹。王金生是小布镇的“生态护林员”,肩负着守护一方山林的重责。而正是这份工作,让原本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的他,对今后的日子有了盼头。


近两年,江西把实现生态价值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抓住国家开展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工作的有利契机,近两年安排林业“生态护林员”1万多人。


良好的生态,不经意就会成为一份收入来源。婺源县晓起村的“鸟管家”俞志标屋后有一棵老樟树被“鸟友”称为神树,是珍稀鸟类白腿小隼最喜爱的停歇地。俞志标家的屋顶便成了拍摄白腿小隼的最佳位置,他家仅十几平方米的屋顶平台每年接待全球“鸟友”上万人次,一年仅住宿和餐饮就收入数十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婺源的“鸟友”达10万人次。良好的生态为婺源赢得“中国最美乡村”美誉,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168.5亿元。


延伸阅读

王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季羡林:会认错的人,都有大智慧

深读 | 是生活不如意,还是你对自己太好了

深读 | 朋友相处,让风吹走伤害用心记下关爱

这25个趣味定律,令人深思!看到哪条扎心了?

这部小说有啥魔力?竟“融化”母女30多年的恩怨

青光眼、前列腺…这个乐队火了,专唱疑难杂症!

关山远 | 当玩乐的辽皇宋帝遭遇玩命的完颜阿骨打

他是路遥的“文学教父”,陈忠实写作时案头放着他的书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助力新生产、体味新生活、呼唤新生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