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7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重庆日报:曾被新华每日电讯点名批评的石柱水磨溪现在啥样了?

来源:重庆日报(ID:cqrbgfwx)

作者:重庆日报记者陈维灯


今年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以《毁坏湿地5000亩,招来工厂仅3家,长江重庆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变形”记》为题,对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破坏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



6月4日,生态环境部约谈石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出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要求。

  

对此,石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配合相关调查,深刻总结反思,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完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全面推进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整改工作。

  

6月28日,石柱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工人在河岸种树。重庆日报记者谢智强 摄  


高度重视

制定完善整改总体方案


石柱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中心组多次举行理论学习会、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重要论断;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强化县级各部门的政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上来,形成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以良好作风和务实举措推进保护区整改工作。

  

石柱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整改工作现场指挥部,由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有关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导。

  

按照生态环境部约谈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整改意见,石柱优化完善了整改总体方案,研究制定了增强政治意识、违规项目整改、保护区监管、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发展、追责问责等工作子方案,形成“1+8”整改方案体系,“一案一策”“靶向施策”推进整改落实。同时,扎实做好入园企业、拆除项目、属地群众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石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各项整改措施,将确保整改工作在2018年12月31日前,核心区、缓冲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全面拆除,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到位;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保护区管理机构正常运行。2019年6月30日前,基本恢复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有序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逐步实现库区群众稳定增收。


一案一策

有序推进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针对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问题突出的问题,石柱已全面停止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停止已签约企业进驻西沱生态工业园区,停止已入驻企业的建设,有序清退园区入驻企业;全面排查梳理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行为,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分类处置保护区内违规开发行为。

  

石柱各级部门积极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回头看”,全面整改县内督察整改落实不力的问题,按时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2018年度整改任务。

  

为了全面加强自然保护监督管理,石柱已建立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筹配备专业监管人员,保障必要办公条件,举一反三加强监管。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已组织权威专家开展保护区科考,精准制定和落实生态修复措施。

  

为了加强县域发展的规划统筹,石柱在整改、修复的基础上,把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结合全市新一轮规划编制,科学合理考虑和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围绕带动移民安稳致富,编制完善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方案,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此外,石柱已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进一步调查核实、厘清保护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责任,形成追责清单和追责方案,对整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杜绝出现追责问责避重就轻的情况。

  

打表推进

已拆除违法违规项目逾40%


目前,石柱已对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及时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保护区内已拆除的违法违规项目占应拆除总量的40%以上。

  

其中智能立体车库活动板房已于5月18日拆除,安置房活动板房已于5月20日拆除,园区污水处理厂已于6月15日拆除。德兆环保厂房已于6月16日拆除并清运完毕,累计拆除塔吊2座、施工活动板房389平方米、研发楼1035平方米、钢结构厂房1.1万平方米、四层综合办公楼共3200平方米。锦石联活动板房已于6月21日拆除清理完毕。庆豫新型建材厂房于6月12日进场拆除,已拆除钢结构厂房屋面瓦约1.8万平方米。景观工程透水砖生产基地活动板房已于6月24日拆除。倒水桥砖厂已于6月30日拆除。鹏洲石化加油站已于7月3日启动拆除,目前主体结构已拆除完毕。量劲科技厂房于6月11日进场开展厂房、机器设备等资产评估工作,目前基本完成资产初评复核,正启动有序退出工作。标准厂房项目部已于6月24日进场拆除,6月30日已拆除完毕。太平桥河道挡墙于6月3日进场拆除,目前挡墙、河道土石方已拆除清理完毕,累计拆除挡墙约1.5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土石方3.6万立方米,完成复绿面积30亩。已拆除5家畜禽养殖场。共立案22件,完成查处18件,处罚金56万元。

  

生态修复方面,石柱已邀请市内外专家在现场踏勘和调研基础上,提出了10个方面整改、修复工作意见,已向市林业局、市环保局作了沟通,编制单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边整改、边修复,全力保护未被破坏区域,避免产生新的破坏,结合长江消落区治理等方式启动生态修复工作。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已设立,并明确了职能职责,落实编制4个,招录工作人员4名,7月2日已全部到岗,开始保护区日常监管工作。

  

同时,石柱县纪委监委成立了问责调查工作组,围绕生态环境部约谈时指出的问题及时开展追责问责。

  

举一反三

强化全域生态环保问题排查整治


石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的问题,石柱制定出台了《石柱县生态保护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和其他区域生态保护问题,着力解决生态保护管理突出问题。

  

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全面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制定出台《石柱县“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加强保护区监管,严格落实行业、属地环保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全市环保集中督察指出问题,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求,重点摸排自然保护区、煤矿、非煤矿山、农村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不等不拖、积极主动抓整改,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加大长江石柱段生态环保力度,研究出台《石柱县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十大工程工作方案》《石柱县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开发活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强化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下一步,石柱将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和市委、市政府整改要求,举一反三,强化监管,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准入机制,健全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环保风险决策、环保预警预测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各类生态破坏行为。


电讯报道全文:


毁坏湿地5000亩,招来工厂仅3家

长江重庆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变形”记


首发: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黄豁、张桂林、周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642k79xvm&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记者:张海舟


长江岸边2万多亩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四分之一被推平建设工业园,珍贵的湿地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而多年来园区仅有3家企业入驻——这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在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看到的令人痛心的一幕。


记者调查发现,在明知该园区大面积侵占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下,多年来当地并未停止建设。面对上级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仍在加紧建设和招商引资,并试图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让“生米煮成熟饭”。


4月16日,无人机航拍长江边的石柱西沱工业园。记者张海舟 摄


毁绿填河造工业园

数千亩湿地变“工地”


长江石柱段湿地保护区位于重庆石柱县西沱镇长江岸边,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以长江一级支流水磨溪流域为核心,又名“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2万亩。


这个设立于2009年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具备河流、湖泊湿地双重特征,原本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14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2种、2级保护植物8种;有动物503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种、2级保护动物12种,具有重大保护价值。


但记者近日走进保护区的核心区看到,毗邻长江的大片湿地已荡然无存,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工地,工地标牌上标注着“石柱县西沱工业园区”。放眼四顾,只有零星的行道树和杂草点缀其间。


在水磨溪与长江的交汇处,水面开阔,还能看到部分残存的湿地景观。而河口上游不远处,在园区工地“夹击”下水磨溪变成了狭窄的“浑水沟”,几台挖掘机轰鸣着在河沟中挖掘,工人们正忙着夯筑挡墙,部分河段还被掩埋于土石方下。


4月16日,水磨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水磨溪河道被工业园区破坏。 记者黄豁 摄


记者用无人机航拍整个工业园,灰褐色的大工地与长江及绿色的群山形成鲜明对比,犹如一块巨大的伤疤。


穿行园区后,记者发现这里十分萧条,占地7000多亩的园区目前仅有3处厂房。一家电子设备厂已建成,一家墙体材料厂刚建好厂房。剩下一家标注着“总投资6亿元,占地150亩,计划2017年7月竣工”的“德兆智能环保设备厂”,厂房建设烂尾,工地上只留下生锈的钢架、吊车和散落的建材。


目前已成烂尾工程的一家环保设备厂房。西沱工业园目前仅3家企业入驻。 记者黄豁 摄 


工业园的东缘是一片安置房小区。与小区一条马路之隔的园区土地上,种了大片蔬菜。几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原水磨溪两岸的玉石、太平等村,都是园区征地拆迁户,“以前这里水清草绿,后来政府说要建工业园,把河道、山坡都推平了。可推完后一直荒着,大家搬过来两三年,看着怪可惜的,就开辟了几块地作临时菜地。”


开发冲动压倒生态保护

湿地换工业园得不偿失


长江边好端端一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何会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记者调查发现,背后肇因是地方政府盲目开发的冲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漠视。


位于重庆东南部渝鄂交界地带的石柱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4%,特色农产品、自然康养等生态资源丰富,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具有优势。


但当地一些干部透露,前些年县里对如何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重视不够,只是一心要上工业项目,建园区搞工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石柱基础薄弱、要素匮乏,搞工业没太大优势,此前在县城周边就搞了工业园,效果一般。为了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于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搞开发,在长江边建工业园。


4月16日,水磨溪湿地注入长江的河口已经被推平(无人机航拍)。记者张海舟 摄


早在长江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的2009年,石柱县就把规划建设西沱工业园区提上了议事日程。石柱县林业局一位干部说,县政府2009年4月同意设立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又拿出西沱工业园区规划并通过上级审批,园区规划占地近5平方公里。两个规划一开始就出现“打架”,工业园和自然保护区重叠面积约5000亩。


虽然侵占自然保护区,但园区项目还是很快上马。石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一名干部告诉记者,2011年西沱工业园启动建设,征地拆迁3个村安置5534人,3年多时间搞完了全部场平和大部分道路管网,“整个园区总面积达到7035亩,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已经累计投入20多亿元”。为争取政策支持,这个园区还打出“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的招牌。


然而,这个耗资巨大、用自然保护区换来的工业园,并未产生想象中的收益。


“园区搞起来后才发现招商很难。一是物流不方便,当时没通沿江高速路,离最近的机场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也没有港口码头;二是邻近的万州区比我们条件好得多,竞争不过。”石柱县的一些干部说,过去几年,投资商来看得多,落地得很少,总共就3家。


4月16日,俯瞰侵占保护区四分之一面积的西沱工业园毗邻长江。 记者黄豁 摄


破坏行为既成事实

岂能调整规划了之


2016年,重庆市环保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西沱工业园存在侵占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行为。重庆市环保局相关人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园区侵占了保护区约四分之一的面积,并且破坏区域涉及核心区和缓冲区,“我们感到非常震惊,立即要求石柱县整改并启动追责。”


但面对问题,当地则希望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把“生米煮成熟饭”。


走访期间,记者看到,西沱工业园的建设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一家名为“重庆市庆豫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墙体材料公司现场工作人员说:“正抓紧安装设备,预计6月份就能投产”。


石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干部也表示,“西沱园区港口码头今年启动建设,现在高速路也通了,投资商应该看得起这里了。”


石柱县林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县里觉得这块湿地很难恢复了,准备调整自然保护区规划,“我们也按县里的要求把调规请示报给了市林业局,邀请了相关专家前来论证”。记者查询到,重庆市林业局官网4月10日发布了《石柱县启动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调整程序》的消息,称“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作用,经县政府批准,确定启动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调整程序。”


对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进行问责的事,当地干部透露:“据说是给当时的县规划局局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和西沱园区一位干部一个处分,但处理文件还没看到。”


“真是毁了绿水青山又没换来金山银山!”当地部分干部群众痛惜地告诉记者,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的西沱镇,是长江上游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又与三峡库区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隔江相望,如果保护好这块珍贵的湿地,发掘好历史文化,完全有条件发展高质量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何至于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月16日,因西沱工业园区大片土地长期闲置,附近居民在上面开辟的菜地。记者黄豁 摄


延伸阅读

“一线岗位二线心态”常见,“清水衙门”成香饽饽

日本终结亚洲“世界杯魔咒”,中国足球怎么办?

老龄化攻坚:一座城和一个国家的持久战

“卖天气”致富,出现“树保姆”…农村怎么了?

3万亩湿地成私家湖泊17年,有何利益纠葛?

这部小说有何魔力?竟化解母女30多年的恩怨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