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北马”襄阳城,过尽千帆迎“东风”| 神州风物
首发:1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去世后,襄阳城墙上的点点烛光。谢勇摄
“一生钟爱一座城,一城送别一个人。”2018年10月30日,汉水萧萧,秋夜斑驳的城墙上,点点烛光摇曳,一座城,正在为一个逝去的人点亮。
城是襄阳城,人是查良镛。金大侠笔下,襄阳是侠士之地,被提到260多次。“先生给了这座城江湖与情义”……金庸去世后,襄阳城点亮的烛光,在网上刷屏。
俯瞰襄阳古城与汉江。郑永强摄
古城襄阳,地处长江第一大支流的中游,是中原文明与荆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是贯穿南北、联通水陆的“七省通衢”。“浪花淘尽英雄”,江山一统时,“南船北马”在这里分野;南北对峙时,南方政权半壁江山以这里为屏。
汉江是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最珍贵的礼物。从襄阳上空俯瞰,一条玉带缠绕着这座城市。2800多年来,奔流不息的汉江,孕育了襄阳的繁盛,也见证着襄阳的沧桑。
留下一声叹息,也留下万丈豪情
一座正方形、周长7.3公里的古城墙,立于汉江南岸。
57岁的襄阳人郑永强,几乎每天都会带上摄影“家当”,骑着单车,拍这城墙。他要把古城墙的岁月变迁装进镜头。
襄阳城墙始建于西汉,宋代改土城为砖城,平均高8米、宽5-15米,内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后经历代扩展修缮,成为完整的一座城池防御建筑。
古城墙融入襄阳人的城市记忆,也留下金戈铁马的沙场烙印。
俯瞰襄阳古城与汉江。郑永强摄
历史上,从南阳盆地到江汉平原的必经之地襄阳,扼守中原文明向南方渗透的关键通道。
据《尚书·禹贡》记载,古时天下分九州,襄阳、樊城分属荆、豫二州。秦初废封建置郡县,襄阳以汉水为界,江南属南郡,江南万山以西及江北属南阳郡。汉承秦制,襄阳隶属荆州。
长期从事军事史研究的陆军勤务学院教员付力介绍,在这条南北通道两侧,西有秦岭、武当山、荆山,东有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襄阳恰好处在这条通道的咽喉,同时又处在秦岭大巴山脉的缺口。因此,“扼天下之要”的襄阳,可以“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古城雪景。郑永强摄
古襄阳城,西依檀溪、万山,南有襄水、岘山,东北临汉江,两面环水,两面靠山。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130米至250米宽的城壕,墙高且固,壕宽且深,因其易守难攻之势,便有“铁打的襄阳”之说。
据档案记载,襄阳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发生过200多次大小不等的战争,其中有详细文献介绍的有170多次。
2700多年前,国力日渐强盛的楚国联合巴国击溃邓国(今襄阳市西北),打败汉东大国随国,楚国疆域得到扩充,离问鼎中原的目标更进一步。
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荆州刺史刘表将治所由江陵北迁襄阳,击败孙坚的进攻。此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话天下大势,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在襄阳轮番上演。《三国演义》共120回故事,其中32回发生在这里。
880多年前,岳飞迎击金兵,收复襄阳六郡,为此后百余年南宋守住半壁江山营造了一个强大的城防体系。后来,蒙古灭宋,硬仗就在襄阳。令人惊叹的是,横扫欧亚大陆几无敌手的“冷兵器时代之王”蒙古铁骑,一度对襄阳“望城兴叹”,围困6年之久才拿下孤立无援的襄阳。而襄阳的失守,标志着“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陈寅恪语)的南宋王朝进入倒计时。果真,作为南方江山屏障的襄阳失守后不到三年,南宋在崖山覆灭。
这段发生在襄阳的痛史,留给后人的,既有一声叹息,也不乏万丈豪情。无怪乎襄阳对“大侠”金庸有着难以抗拒的引力,以南宋襄阳保卫战为背景,写出荡气回肠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郭靖黄蓉坚守襄阳,最终喋血。他们给在襄阳出生的女儿取名“郭襄”,他们嘱咐杨过要牢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八个字。
湖北文理学院教授叶植介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襄阳城地位显要,曾多次影响了国家格局与历史的进程,无论三国、魏晋南北朝,还是宋元时期。
古城冬日的清晨,小吃店里冒着热气,“过早”的人们,在牛肉面店前排起了长队。摄影“发烧友”郑永强记得,童年时汉江上还没有桥,家住江北樊城的他,经常坐江筏子到江南的城墙根,寻蛐蛐、打陀螺、抓知了。后来,一座座大桥飞架汉江,郑永强先后有了自行车,买了相机,从胶片机、数码机再到当下流行的无人机,他的镜头记录下古城的变化与市民的生活琐碎。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古城内建起一栋栋楼房,一度缺乏规划,道路拥堵。承载襄阳历史记忆的古城,显得疲惫不堪。如何有效地规划与保护,进入政府的工作议程。
襄阳古城墙与护城河雪景。郑永强摄
2012年,西安、南京、襄阳等八地城墙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预备名录。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成为襄阳首个地方立法,古城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
3年后,襄阳市制定了《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襄阳市文物管理处业务科科长黄健介绍,这项计划将推进20项重点保护与改造工程,以达到“墙固、路通、水活、树绿、城美”的效果,“未来,古韵典雅的古城,将变成襄阳市的重要文化与旅游名片。”
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冬日的古城,梧桐在寒风中摇曳,阳光透过树枝撒在青石板路上。在悠闲宁静的时光里,城墙边游人的脚步慢了下来,似乎在努力触摸斑驳墙砖上那厚重的历史。
襄阳一山一水,都曾留下历代骚人墨客的足迹。
位于古城中心的昭明台,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公元501年,生于襄阳的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被立为太子。他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生前曾主持编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
襄阳古城内的昭明台。郑永强摄
诗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登襄阳城》中写下“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的豪迈诗句。
襄阳古城东南15公里的鹿门山上层林尽染,沿山谷而进,林木葱茏,明清风格的建筑里,小园幽径,竹林中传出清脆的鸟鸣,一幅照壁上,刻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乐,创作出一篇篇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在隐居鹿门山时,写下《鹿门隐书》六十篇。鹿门山鸟语花香、漫林碧透的壮丽景观,让在襄阳做了5年知州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临走时感慨“不踏苏岭山(鹿门山原名),虚作襄阳行”。
襄阳古城仲宣楼,与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并称“楚天四大名楼”。郑永强摄
襄阳城南的岘山,文人墨客同样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发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叹,欧阳修写出著名的《岘山亭记》……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金庸、冯骥才等学者在赋予襄阳“魅力城市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襄阳古隆中景区里的古隆中石牌坊。郑永强摄
昏黄的灯光打在城墙上,傍晚汉江南岸的古城沉浸在一片迷人的古韵之中。江北的樊城则是林立的高楼,划出一道美丽的现代都市天际线,灯火通明的倒影投射在汉江上。
翻开襄阳市档案馆珍藏的照片档案,从泛黄的黑白照到光彩亮丽的彩照,隔江而立的古城墙与高楼大厦,将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融入一体。
古老的是襄城区,现代的是樊城区。襄阳的城市格局自古以来便是“南城北市”,江南是政治文化中心,而在今天的城市定位中作为现代商贸之城的樊城,则是著名的千年商埠。
民国初期桅杆林立的樊城码头。(襄阳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襄阳是三千里汉江的码头要地,素有“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在“前铁路时代”,东南各省的客商到西北,大都先乘舟船到襄阳,再换乘骡车马车北上;西北往东南的客商,也是先到襄阳再买舟南下。在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欧亚“万里茶道”中,襄阳是重要结点城市之一。
如今,淹没于高楼大厦中的老街巷,与江岸成排的码头牌坊,仿佛仍在诉说千年商埠昔日繁荣的景象。
位于汉江南岸的檀溪码头牌坊。记者完颜文豪摄
唐元和年间,襄阳之繁华如“春秋之邯郸,明清之秦淮”。明清时期,汉江两岸有码头31个,江面上桅杆林立,风帆层叠,船工成群,号子声不绝于耳,一片“万里风帆水着天”的繁忙场景。
老樊城的江岸曾有九街十八巷,经纬交织的街道两旁,罗列着彭元昌绸缎庄、章记盐行、宝庆银楼等数百家老字号店铺,鄂、川、豫、赣、陕、闽等11省的商人和行帮在樊城建造了21座会馆。
在襄阳市档案局局长杨国林看来,襄阳这片古老的土地,既没有故步自封的传统,也没有暮气沉沉的老态,无论身处古代“南船北马”之地,还是现在长江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交汇之处,总能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适应新的变化,迎接新的机遇,新产业、新机遇在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古老的历史文化也在这座现代化城市中焕发生机。
1970年,建设中的襄樊大桥。(襄阳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机遇,激活尊贤重才历史基因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铁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运输功能,随着一条条铁路的修通,昔日热闹的江面渐渐沉寂,汉江水运和码头变得萧条,汉江号子已成为古老时代的绝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设立襄阳专署。1950年,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属。
曾经因水而兴的樊城,并没有因水运萧条而衰落。襄阳贯穿南北、沟通东西的地理优势,再次得到凸显。在新中国的地图上,襄渝铁路、汉丹铁路、焦枝铁路这几条重要的铁路线,或以襄为起点,或穿襄而过,为千年商埠送上更快的翅膀。
1966年元旦,汉丹铁路全线通车庆典。(襄阳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任兴亮,将这三条铁路线的贯通,视为襄阳在走向现代的第一次大机遇,“在此前很长一段时期,襄阳地区以发展农业为主,樊城都是一些手工业,没有现代工业的基础,铁路的开通,为襄阳发展现代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在建设的武汉至西安高铁、重庆至郑州高铁,以及规划中的另几条高铁,将让襄阳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被任兴亮称之为襄阳的第二次大机遇。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西依秦岭、大巴山,东望江汉平原的襄阳地区,再次因其咽喉位置,成为国家的建设重点。
20世纪70年代初的樊城沿江景象。(襄阳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那10多年里,襄阳以携“天下腰膂”之势,借“三线建设”之机,一举承接了数十家军工企事业单位,吸纳十余万产业工人,迅速完成了工业体系雏形构建,迈入现代工业时代。
1800多年前,州所移驻襄阳的荆州刺史刘表安集流民,优礼士人,兴办教育,使荆州成为乱世宁州。徐庶、诸葛亮等一些鸿生巨儒来到襄阳避战火。刘备三顾茅庐,留下一段求贤若渴的历史佳话。
在任兴亮看来,尊贤重才、创新图新的传统在襄阳根深蒂固。
当时间回到上世纪的1975年,襄阳这片古老的土地迎来了第三次机遇。这一年,距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还有3年。
上一年4月的天津,天气乍暖还寒。天津纺织学院教师宿舍的筒子楼里,襄樊市科委的工作人员,努力说服着印染系教师许镜平到襄樊工作。此前的岁月里,襄樊的棉纺织工业改造遇到很多困难,科委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为缺乏专业人才发愁。
许镜平唯一的条件,是希望解决农村户口的妻子进城的难题,农转非在当时仍是政策性壁垒。当襄樊市科委把许的顾虑报告给襄樊市委后,很快得到了同意的答复。
襄樊引进人才的闸门突然打开了。为家属解决城市户口,安排子女就学或工作,提供住房……这些大胆的政策几乎都突破了当时所有的人事、劳动、户籍、干部管理等方面的壁垒。
中国科学院40多名科技人员报名赴襄,当时的建设部管庄建材研究院来了30多人,46名电子工业人才参与到半导体厂……短短几年内,超过1000多人涌入襄樊,除了上千名科技人才外,还有10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
那几年,通过人才引进和购置设备,扩建生产线,襄樊市的纺织工业总量超过武汉,排名湖北省第一。半导体厂的生产工艺、生产质量得到彻底改进,新产品层出不穷。襄樊市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10多个着眼于未来新产业发展的研究所建立起来。
20世纪60年代连接襄、樊二城的轮渡。(襄阳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曾经过尽千帆、万商云集的襄阳,进入新世纪后,依然以大江大河包罗万象的胸怀气度,续写着尊贤重才的故事。
2012年,襄阳市一次性引进100多名高学历人才,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进入政府部门,成为城市发展的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
任兴亮认为,对于襄阳的发展,这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工作,“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在于资源禀赋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竞争。”
近些年,襄阳先后引入1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建成5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国家动力电池检验检测中心和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如今,重视人才与创新的文化基因,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绽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一项项新技术在这里得到研发,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跑来投资建厂。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电影《妖猫传》曾在这里拍摄。郑永强摄
“东风”之城再迎东风
襄阳市高新区,一条以“东风汽车”命名的道路,成为一辆汽车与一座城市不解之缘的鲜活见证。
1984年10月5日,当时的襄樊市油坊岗,一场隆重的开工典礼正在举行,随后的开工建设将为这座城市书写一部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传奇故事。
此前,成立于同省“邻城”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其铸造三厂的选址最终定在油坊岗,襄樊成为满足二汽未来发展需要的第二基地。这座城市的汽车产业发展序幕就此拉开,1992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襄樊汽车产业开发区成立。1年后,汽车取代纺织成为襄樊的第一支柱产业。
前些年,美洋、雅致、九州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纷至沓来,襄阳迅速完成从无到有、从部件到整车、从低端到高端、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汽车的“现代车城”缔造。
如今,更名后的东风汽车公司,已成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一座座现代化的汽车工厂,排列在东风汽车大道两旁,一排排轿车整齐地停放着,像是等待检阅的部队,努力向外界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
襄阳高新区正南约10公里,汉江与唐白河交汇处的一块江心洲,孟浩然诗中“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的鱼梁洲,作为襄阳城市绿心,如今变身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在鱼梁洲上,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礼元和他的团队,经过8年技术研发与创业,成为变废为宝的“魔法师”。这家企业通过专利技术,让城市污泥、餐厨垃圾、食品垃圾、河道淤泥等变成生物质燃气和生物碳土。
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礼元展示变废为宝产出的碳土。记者完颜文豪摄
每天,有40辆餐厨垃圾收运车,穿梭于这座城市2000多家餐厅回收垃圾,有350吨的污泥进入到处理系统,产出的燃气供应着全市400辆出租车使用。转化出的碳土作为可移动花木的肥料,荒滩上“长出”一片片“移动森林”,这里春天盛开的桃花,冬日含苞的梅花,被前来赏花的市民“装到”手机相册里。
在鱼梁洲东边的东津新区,现代设计风格的规划展览馆,紧邻新建的图书馆与文化馆,这片环境优美的土地,一大批会展、医疗、金融企业纷纷落户,这里将是襄阳的创新中枢。
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所辖6县并入地级市襄樊市,随州、老河口两市由襄樊市代管,其后辖区几经划分。2010年,襄樊市复名更有历史底蕴的襄阳,形成今天所辖3市3县3区3开发区的格局。
今天以鱼梁洲为中心,江南是底蕴深厚的襄城区,江北是商贸繁荣的樊城区、工业强劲的襄州区,江东是创新、现代的东津新区。2800多年亘古长存的“南城北市、隔江而治”格局变成现在的“一心四城、环绕相望”。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依水而建的襄阳,近年来大力实施“九水润城”战略,引水入城,显山活水,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山水园林城,绘就一幅多彩迷人的灵动画卷。
襄阳实施“九水润城”战略,引水入城,显山活水,图片为襄阳市小清河堤段。(襄阳市水利局提供)
2017年,襄阳的经济总量达4064.9亿元,跃居全省第二位。先后入围中国新兴城市50强、中国城市60强,跻身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68位、全国经济百强城市52位。
2017年4月1日,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挂牌成立,襄阳也第一次站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率先在自贸片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先后推出“47证合一”“87证联办”。次年3月28日,首趟“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满载着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货物,从襄阳自贸片区内金鹰重工物流园驶出,开往德国汉堡。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的城市定位、使命任务以国家战略形式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
在未来发展蓝图中,襄阳这座城市显露出勃勃雄心,力争到2020年,汽车产业突破2500亿元,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两个产业过千亿,新能源汽车之都具备规模,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过500亿元,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过200亿元。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服务业,壮大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夜魅襄阳。周国志摄(襄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昔日的襄樊,借助“东风”快速崛起成一座汽车之城。今天的襄阳,再次凭借着浩荡东风,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
稿件部分内容参考:《樊城码头文化》《历史襄阳 难忘的悠久记忆》《档案解密——襄阳过去那些事儿》
往期文章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