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愉快地和一个公务员交朋友?
作者:刀哥叨叨叨
跟人打交道就要了解对方习性,就要知己知彼。你不懂公务员,自然就无法沟通,很多事就显得难办。当然,我说的这个“难办”是合法合规的,与你的交流方式有关,与他的作为不作为无关。
为了让大家办事顺风顺水,也为了避免公务员尴尬难堪,今天我就给大家透露几个公务员的“冷知识”,以便你与公务员打交道时不说外行话,从而达到“你好我也好”的和谐状态。
01
午休,公务员的“专利”
二线以上城市的公司,大都是朝九晚五工作时间,中午一个小时吃饭,基本没有什么午休。公务员因为要参与社会管理,所以上班时间有特殊规定。
除了有的超大城市路途遥远和有些省会城市、省直、市直错峰上下班早上会推延半小时之外,一般地方夏令时上班时间是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冬令时是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喷子”瞬间接过话茬,醋意十足、苦大仇深地出来开喷:“你们真是得劲啊,太羡慕了,中午还能有空闲时间睡觉,不像我们,太苦了!从小我的妈妈告诉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打住!你只看到中午空闲出来这两三小时,但你可能看不到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三四十岁的公务员们晚上写材料加班到几点。
以我们办公室为例。我和我的同事全年平均下来,每天纯工作时间10个小时以上,常常是12个小时,隔段时间还会来个通宵。
很多时候,无论头天晚上加班到几点,第二天一早必须精神抖擞,打上满满一管鸡血,努力为工作继续奋斗。
对于勤勉的公务员来讲,一天睡够7个小时,基本属于奢望。所以,中午空出来的那两三个小时,用“弥足珍贵”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很多机关办公室,午后都是“雷声”阵阵,此起彼伏,偶尔一声炸雷划过长空,只是作为这寂静旋律的一丝点缀,反而更加平添了一份死寂。
这份死寂是令人神往的,是让人沉醉的,是不愿被打破的。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响起一串电话铃声,会让人很抓狂。
当然,还有中午约饭的,中午能跟你一起吃饭的公务员,那是妥妥的真朋友。公务员工作日白天是禁酒的,中午赴约吃饭还没法喝酒,除了耽误他的瞌睡,就是徒增你的无聊。本是沟通感情,实则让人抓挠。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中午不要给公务员打电话!不要给公务员中午打电话!给公务员打电话不要在中午!!!
02
有一种奢侈品,叫周末
勤勉的公务员是没有周六周日的。如果说LV、Hermes、Gucci是体制外的奢侈品,那么周六周日就是公务员的奢侈品。
还以我为例。近两年休息过的周六周日,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五个。至于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就更不用说了。印象中自从做了公务员,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囫囵节。特别是春节,每年初四初五便已回到办公室,勤奋地敲着键盘。
春节期间,吃完加班饭回来,一边逐个拒绝着老家的约饭电话,一边安慰自己“少喝酒对身体好”。最后听着他们无比惊诧的质疑:“哪有初四上班的,忽悠吧啊,还没当大领导就开始脱离群众了,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呐……”。
当然,这帮伙计们隔一两个月也会比个惨、卖个能,争取个周末过过瘾。
偶尔周末能歇一歇,首选还是睡觉,睡到昏天黑地;其次就是陪娃,一整天围着娃转,盯着娃看,对着娃笑,抱着娃亲;再次便是旅行,开车带着一家老小轰轰烈烈出趟远门,转转30公里开外比较大的县城。
言而总之,这样的周六周日,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属于他们家人的,他们绝不愿意分出来哪怕一个小时给别人,哪怕是最好的朋友。
你在周六周日约他们吃饭,有时他们碍于情面不得不出来,但内心一定是非常拒绝的。
03
发信息,是一门学问
党政机关工作分为办文、办会、办事,因为保持政令畅通的重要载体是公文,所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办文。
公务员是日常工作中接触文字最多、文字水平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特别是三四十岁的公务员,精神长期压抑紧张,已让他们或多或少有了“文字洁癖”,很多都患上了“文字修改强迫症”。
铺垫这么多无非想说明一点,给公务员发信息,特别是发一些办事诉求类的信息一定要规整。
所谓规整,
一是不要有错别字。字如人脸,错别字就像脸被毁了容,给人印象会大打折扣。
二是不要分开发,不要一条一句,连续七八条狂轰乱炸。要编辑成一段话,把事情说明白。
三是不要以自己的口吻自说自话,要以对方口吻把自己代入进去。
遵循这三点是有原因的,毕竟你找公务员办的那些事,大多他都要去求别人。
现在公务员真的不是某些人说的那样“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大多都忙得要死,活挨活、活摞活、活套活,根本没时间去帮你归纳、提炼、编辑短信,你以他的名义编好发给他,方便他直接转给所求的人。
这里划一个重点:不-要-发-语-音!
发文字是为了方便对方,发语音纯粹是为了方便自己。关系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发语音就是彻头彻尾的自私。
一根烟的功夫后,猝不及防地看着满屏长长的、绿绿的、像菜青虫一样的未读语音,我还是不点了吧!
04
公务员只是个职业,并非万能
我承认,公务员是个特殊职业。但再特殊的职业,它的前提仍是一个职业。很多体制外的人不了解这个职业,甚至很多人仍然坚信公务员出门是不拿钱包的,仍然坚信公务员都是有灰色收入的,仍然坚信公务员是万事不求人、啥事都能办的。
于是,亲戚朋友只要有事都会来找他们。作为省直公务员,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奇葩请托:
“刚路上闯了个红灯,赶快给交警队说说帮我消了吧!”
“恁哥副科级十多年了,能不能给我们县委书记打个招呼给我提个副局长?”
“我想去XX地方搞开发,能不能联系下国土局给我批块地?”
“你不是在部委挂过职吗?301医院有熟人没,帮弄个单间吧!”
“有个新能源项目想找找省委书记,能帮我联络一下不能?”
我……呵呵!
05
最好的饭,是没有“局”的
不得不承认,很多公务员虽然没啥权力,也办不成啥事,但因为有体制资源、信息优势,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事没事找他们吃饭。
吃饭分为两种,饭场和饭局。前者的交流是诚心诚意,交心掏肺;后者的交流是相互吹捧,套路深深。
对于饭场,公务员还是愿意参加的,毕竟人都需要社交,这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
对于饭局,公务员很多时候并不愿参加,每天加班加点已经很累,再去参加“烧脑”又无聊的饭局,为那些无效社交浪费时间,实在划不来。
但很多时候,公务员赴饭局并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被骗过去的。
这种饭局一开始主人都会热情洋溢地打电话说:“兄弟,有俩月没见了,晚上一块坐坐吧,很想你啊!”听到这种套近乎的话,虽然两年没见面了,虽然都快忘了对方长啥样了,但公务员只要没什么事,一般都会答应赴约。
这种被骗过去的饭局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压场,一类是陪场。
所谓压场,就是到场后看到有七八个不认识的人,然后莫名其妙被主人拉到主宾位置,酒过三巡方得真相:自己是被请来“压场”的。行走江湖都讲究个“身份”,公务员往往被认为是“有身份的人”,公务员被朋友借去压场是常有的事。
所谓陪场,就是到场后看到有个领导,还有三四个喽啰,瞬间明白主人是请领导吃饭的,叫自己来是因为工作环境跟领导最接近,能递上话的同时又不会喧宾夺主。
无论哪一类,接下来都会让人如坐针毡,几欲先走。所以,多些真诚,少些套路,这是跟公务员约饭的基本原则。
06
职级也是隐私,不能乱问
面对面问公务员职级,就相当于面对面问少妇年龄一样愚蠢。
如果说少妇的年龄是秘密,那么公务员的职级便是机密。职务晋升是不可把控的,就像女人脸上的褶子一样不可把控。
饭局聚会时,桌上可能坐了一堆的书记、主任、处长、科长,但真正的“官”可能没几个,也可能一个都没有。之所以被叫得这么浮夸,是因为他们在跟体制外接触时,往往不会说自己的职务。
之所以不说自己的职务,一是因为故弄深沉、故作低调的需要,二是因为部分公务员对自己职务并不满意、不愿多提。
因为升迁没那么容易,所以比评职称要慢得多,比公司晋升更慢得多。你认为他是主任的,往往可能只是个主任科员;你认为他是处长的,往往可能只是个科长。
所以,搞不准干脆就别问,以省直为例:
看到二十多岁就叫科长(虽然多数单位没科长),看到三十多岁就叫处长(这个年龄段对称呼最看重),看到四五十岁就叫主任(毕竟主任无大小),基本不会掉板。当然,6月1日新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职级问题应该会有改观。
07
收入,内心深处的蜜汁尴尬
如果说把职级比作少妇的年龄,那么收入就是少妇的体重,都是不能随便问的。公务员最讳莫如深的,也是最常被冤枉的,便是自己的收入。
在省直当上处长的,都算是一个省里的体制内精英,所以我们以处长为例。
体制外精英月薪以万为单位,处长们的月薪以千为单位,这根本不是差距大小的问题,而是在不在一个纬度上的问题。更何况,体制外精英根本不拿月薪,要么是年薪,要么是利润。
再以不是处长、不是精英的公务员为例,比如我。
前段我终于换掉了开了多年的破车,一国企同学看到我的新座驾,满脸惊诧地问我:“现在谁还开两驱,再添五万块钱就能怼个四驱了!”我当时就恼了:“你一月挣五万,我半年还挣不了五万,压根喝不起肉粥好不好!”
当你煞有其事地问一个机关干部:“领导,你们省直公务员工资得有一两万吧?”他往往会淡淡地、神秘地、羞涩地一句带过:“哈哈,没有没有”,然后赶忙抬头仰望天空,顺势转移话题:“今天的雾霾不小啊!”
往期文章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新华 | 校对:赵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