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苏轼游杭州

曾进 新华每日电讯 2019-03-28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曾进


跟着苏轼游杭州,欣赏的不仅是杭州的风光美景,更动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烟火气、旷达的文人形象。


游船在西湖苏堤附近湖面行驶。 ( 翁忻旸 摄 )


游杭州,如同读一部经典小说,小说里的主人公,是苏轼。


苏轼两度赴杭。


第一次是1071年-1074年。在与王安石变法的矛盾中,35岁的苏轼感到“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初到杭州寄子由》),主动申请外派,到杭州任通判。


第二次是1089年-1091年,为避元佑党争,52岁的苏轼又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太守(相当于市长)。


在杭州,他的文学作品喷薄而出:史籍留存苏轼在杭州的诗词共有 474 首。这种爱杭州的程度,大概只有白居易可以媲美。有学者统计,作诗39年的苏轼,平均年产量60首,在杭州期间,几乎每年产百首。在杭州的寺庙中穿行,偶尔会遇到苏轼写的各种碑文。


游客参观灵隐寺(手机拍摄)。浙江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年间,至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新华社记者李响 摄


两条路线


跟着苏轼游杭州,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官员苏轼的办公路线;一条是士大夫苏轼的日常生活路线。


宋朝人费衮在《梁溪漫志》中曾这样记载苏轼在杭某一天的光景: “多令旌旗导从出钱塘门,坡则自涌金门以一二老兵,泛舟绝湖而来, 饭于普安院,倘佯灵隐、天竺间。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则据案判决,落笔如风雨,分争辩诉,谈笑而办。已乃与僚吏剧饮,薄晚则乘马而归,夹道纵观太守。”


遥想当年,50多岁的苏市长出钱塘门,和一两个老部下在涌金门泛舟西湖,抵达普安院吃饭,然后在灵隐寺、天竺寺一带游历。从涌金门到灵隐寺,距离八公里多,坐船走路,古时估计也要一个小时的路程。


晌午,在山野寺庙徜徉后,苏市长在灵隐旁边的冷泉亭办公,旁边溪水淙淙,市长谈笑风生中就把案子一一给办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移动办公,成为苏轼的标配。


他写诗赞冷泉,说“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600日,两年光阴,可见其爱之深。


夕阳西下,市长和同事们一起吃晚饭,乘马而归。


这是一位士大夫的一天,有工作有生活,有山野、有禅寺。


作为政治人物的苏东坡,在杭州走的是另一条路线。


走到惠民路,他创办的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遗迹还在。


苏轼好医术收奇方。杭州城闹瘟疫,他曾献出自己的秘方,自费采购药材,在街头支大锅,煎熬汤剂,“不问老少良贱 ,各服一大盏”。


跑到钱王祠,有苏轼为钱王撰写的《表忠观碑记》,后人可见他的历史观和英雄观——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方才是英雄。


再到昭庆寺里街 22 号望湖楼,那曾是苏轼以文会友的社交场所,和官员饮酒、大醉、听雨、和诗。


杭州市临安区河桥古镇美景。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站上苏堤望白堤


令人感触最深的,还是苏堤,这是苏轼在杭州最可见的踪迹。


苏堤南面一角,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人不多,拐进去,可以看到建造苏堤的一些史料。


纪念馆内,节选了苏东坡写给朝廷的奏章《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他向皇帝上呈西湖的五条重要性:放生祈福、百姓饮水、灌溉良田、足水助航、酿酒课税。


申请拨款,拟方案和执行,挖淤泥、筑苏堤、造桥,一位实干家的辛劳,只有真正做过大工程的人才知道。


从纪念馆出来就是苏堤,走一圈,从南到北2.8公里,一座桥一座桥走过去,北宋工程的盛况、官员的实干精神都在里面了。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站上苏堤望白堤,唐宋两代文豪的利民工程,仿佛一位唐朝诗人对话一位宋朝诗人,两位勤政的中年男人,因为一座湖,勾连起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情怀。


西湖苏堤美景。(梁臻 摄)


可亲近的苏轼


跟着苏轼游杭州,欣赏的不仅是杭州的风光美景,更动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烟火气、旷达的文人形象。


按林语堂的说法,苏轼身上有种浓浓的“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更为动人。


他懂吃,爱喝酒,一个东坡肉菜谱即闻名遐迩;他爱玩,朋友遍天下,不管达官贵人还是乞丐小贩,都可以平等地聊天。


而这个世俗的、可亲近的苏轼,在杭州处处可见。


相传宋朝杭州城以凤凰山为内城,苏公馆就在凤凰山上,南面钱塘江,北瞰西湖。


西湖边上有条东坡路,据说也是因为苏东坡常常经过,在路边讨口茶喝,坐下来闲聊而得名。有一次,苏东坡大肚袒露躺在一张竹椅上安睡,吓跑了一个小和尚。


杭州寺庙多,山多,苏轼自己说:“ 三百六十寺 ,幽寻遂穷年”(《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灵隐、天竺一带,是苏轼畅游的山野之地,参天大树、清幽寂静、四下无人、泉水淙淙,这种自然、辽阔落到士大夫心里,舒心、惬意。


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里的梅家坞村的茶园。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三生石上友情重


苏轼在这里有一个杭州政治圈外的社交圈子——僧人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是为官之外的苏轼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禅佛是士大夫苏轼内在精神的重要部分。在杭州,他有一好友——辩才法师。辩才法师是一代高僧,后人尊奉为“龙井茶鼻祖”。辩才归隐西湖龙井一带,苏轼常过来拜访。本来,辩才不堪访客叨扰,规定“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然而,和好友苏轼相谈甚欢,忘了规矩,送苏轼过了虎溪。


两位好友一赠一答,提笔写诗,写下了一段感人的友谊之歌。官员不见了,高僧不见了,两个真性情的好友跃然纸上。纯粹的精神友谊,心灵的应和之作,如今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杭期间,苏轼曾写下“僧圆泽传”,描写了唐朝僧人圆泽和李源两个男人三世友谊不改的感人传说。 今天,到灵隐寺天竺法镜寺不起眼的小路上,游客们还可以见到三生石,上面镌刻了苏轼写的“僧圆泽传”。


往期文章

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日票房2.6亿文艺片如何玩砸?

莱芜并入济南,会给山东带来什么变化?

豆瓣9.6分,这部纪录片让观众“哭到喘不过气”

“南船北马”襄阳城,过尽千帆迎“东风”|神州风物

什么是浙江?读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此地有人到达:中国成为登陆月球背面第一国

人类忙于占领整个地球,为何唯独放过南极?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