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为什么这么强? | 神州风物

小贝 新华每日电讯 2019-11-21

来源:地球知识局


灯红酒绿、繁花似锦是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上海的印象。如今虽然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不少城市接连崛起,但上海仍然是很多人的梦想。


上海,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King of Hearts)


上海不像深圳把“来了就是深圳人”挂在嘴边,但取城市名称中的“海”字,“海纳百川”一直是上海所强调的城市精神。这是因为上海深知,城市的活力与动力便来自不断到来的人的创造


很早以前也确实是海


在不算悠久的历史上,吸收擅长创造的人才为上海城市做出贡献,始终是建立认同最好的方式。



人人都在上海创造


上海开埠之前并非白地一块,早在宋代就已经有成规模的集镇,那就是位于上海青浦的考古遗址“青龙镇”。青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镇守东方的神兽,能以之冠名,可见上海在千年前的中华版图里就已经是负责遥望东方的城镇。


方塔园还留有宋塔古建值得一去

(虽然不是宋代原建了,图片@孙绿)


这是一个绝佳的隐喻。


宋元及之前的上海,其繁荣得益于大运河水运系统。滨海的上海是吴地重要的盐场,通过吴淞江(苏州河)直通苏州金鸡湖,经过简单的水陆转运就能接入苏州段大运河,为江浙各地提供食盐。同样,来自大运河沿线的货物也可以反向进入上海,刺激城市的商品经济发展。


主要肥了江苏,顺便肥了上海


到了明代,经过地方官海瑞的疏浚,苏州河的淤积情况得以改善,上海和太湖平原之间的商品贸易更为频繁。而且由于作为粮食产区的太湖平原人口膨胀,人地关系紧张,不少苏人坐船来到了上海地区。失地农民进入郊区开发农地,手工业者进入城厢从事商品生产。


17世纪的上海老城墙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与太湖平原的农作物从粮食向经济作物转型同步,上海的产业结构也逐渐从盐产转向了商品加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棉纺工业。太湖平原和上海郊县为城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棉花原料,而城中的手工业者则在棉纺时代让松江府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


上海老城区地图

(图片来自wikipedia)


城隍庙就见证了上海在明代的商业繁华。这座堪称老上海中心的地标,在明洪武年间得到批准,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扩建于嘉靖年间。也正是在明朝中前期,上海的老城厢开始成型,椭圆形的城垣为防备倭寇而建,也是上海当年手工业集结的核心地带,以城隍庙为核心的城内号称“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东南名邑。”


上海城隍庙

(图片来自wikipedia@Legolas1024)


这样的经济地位延续到了清朝,并在上海开埠之后成为了西洋列强喜欢上海的一大理由


在清代,上海的行政地位很低、历史较短、人口结构单一、原生的社会秩序也简单,是帝国内部边缘化的城市。想要方便地从事商业活动,这样的城市显然是比担任省会的广州、福州更好的选择。而棉花产业,则是工业革命的主要产物,是西方国家整合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布局领域


《上洋城全图》(约1846—1855年)

(藏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新来势力、新生事物、新鲜血液,始终是上海前进的动力,是城市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而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也很难说是什么土著上海人,大家都为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而来,并在努力的创造中,让这座城市更有吸引力


在全球化的海洋时代

一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开始成长为新一代的大都会


大上海:冒险家的乐园


1843年,上海第一块英租界成立。这当然是丧权辱国的历史事件,但同时也为上海吸引了众多外资和服务于外资的本土人才。外国人的到来,让迟暮的清帝国进入了海洋时代。上海地位的巩固,也在这样的变化中逐渐实现。


第一块英租界的选址确实是非常好的


如前文所述,上海在农业帝国内的商业活动,需要借道苏州而在大运河展开,自然成为苏州的经济附属品。但在海洋时代,风从东方来的上海便成为了濒临海洋的第一线,转而让太湖平原的人才、资本、产品为自己服务。


确实也是物产丰饶,大闸蟹应该是管够的


尤其是到了1920~1930年代,由于国民政府内战,广州、武汉、南京、天津等关键城市局势不稳,而上海租界却意味着外国势力的强力保护,是安全的乐土。各地财富亨通的大商人、北方通电下野的政客、饥荒生活无着的难民,纷纷云集上海,让这里成为了冒险家的乐园


租借已经大幅扩张

并拉动着金融和地产等产业

老县城则彻底落破下来了


最典型的故事是犹太大亨哈同在上海操盘房地产,出资60万两白银用铁黎木铺设了部分南京路,让南京路成了上海十里洋场的中心地带,赚得盆满钵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给所有创造者的承诺。


30年代的南京路

(图片来自wikipedia)


南京东路那一头的外滩,则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从外白渡桥到金陵东路一公里多的马路一侧,云集了怡和洋行、宝顺洋行、老沙逊洋行、旗昌洋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央银行总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等老牌资本机构。1935年,外滩拥有全国银行实收资本的50.72%,全国库存现金的61%,全国存款的77.84%和放款的77.64%。


1928年的外滩

(图片来自wikipedia)


即使金融中心今天已经转移到浦江对岸,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仍然在诉说着这段令人振奋的历史。


几十年后,付出就会有回报依然是上海的承诺。


改革开放后浦东新区的成立,也让上海敞开大门与世界潮流对接,服务于全国经济。拔地而起的陆家嘴CBD,既是上海的新窗口,也是中国的门面,国有资本、外资、民间资本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回报。


黄浦江两岸传奇继续

(图源:Wikipedia@Planet - Imagery)


即使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大量后发省市都挖掘出了巨大的潜力,让上海不再一枝独秀,她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2018年,上海人均GDP超越2万美元,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6.6%的高位,发展后劲仍然十足。


所以这个2W美元在国内是个什么水平?

(图源:Wikipedia)


用脚投票的外来人口是最好的城市未来指标。


2017年,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980万,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多。而撇除深圳这个明显的新兴城市,上海的外来人口比例以40.5%领先广北2~3个百分点。外来人员的学历水平很高,大专以上达到了35%,并平均在上海留驻3年左右,人才素质和工作稳定性领跑全国,努力地融入这座城市。


如果你生在华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三个一线都市群你是绕不开的

(虽然中部和西南也在拼命追赶)


金钱、知识、人才在这里不断堆积、来回翻涌,建成了一座真正的创造之都、财富之都


新丝绸之路中的上海滩


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其长度跨越了一两代人,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影响巨大。对于上海人来说,日臻成熟发达的城市,既意味着高品质生活趋于稳定,也意味着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迫在眉睫。这是不少优势单一、发展陷入瓶颈的中国城市都在担心的问题。


依靠洋山深水港

上海已成为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来源:Wikipedia@Reb42)


但对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上海来说,这并不是问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上海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海上起点,也在迎来新的辉煌。


在政治上,上海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上海领衔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是大中华圈第一的城市群,下一步目标是进一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前四个中心,都与海运贸易有关,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今天的延续,机遇与挑战并存。


绵延近10公里的上海外高桥港口


在经济上,上海以一城之力,在“一带一路”沿线代表中国进行了大量布局。仅去年上半年,上海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就达到了3299亿元,相当于利比亚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而对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直接投资达到了121亿元,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到318亿元,成果丰厚。


按全年GDP,都早已是富可敌国

(参考2018年GDP)


上海人对城市发展的骄傲,这么多年来都溢于言表。随便在街头问一个上海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是哪里,他们不会说纽约,不会说东京,也不会说香港,上海永远是第一选择。这座城市百年来从未停止过自我鞭策、自我追求。市民们也很清楚,与其说自己的角色是上海人,不如说自己是在上海创造的人。这种对城市的认同,不分户籍,不分年龄,甚至不分国籍,是在这里生活的人共享的暗号。


是经济支柱,也是国际名片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图片@孙绿)


往期文章

 习近平给母亲的“礼物”

 基层干部要加近百个微信工作群,该治治了!

 写材料要避开这20个雷区,提炼太到位了

 “葫芦娃之父”,一路走好!

 南宋词极简史:这些慷慨长歌记录王朝背影

 近14亿人的口腹之欲,是如何被满足的?

 灾难塑造人类:世界多灾多难,人类多姿多彩

 令人又爱又恨的臭豆腐,臭味到底怎么来的?

 中国到底哪里的豆腐最好吃?

 拆开一座城能看到什么?这些图片令人惊艳!

 天山,从来不只是一座山峰 | “疯狂”的沃柑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