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百岁将军张中如辞世,开国将星仅剩11颗
作者:秦羽
据澎湃新闻消息,9月12日,开国少将、原总参二部部长张中如在京逝世,享年100岁。
抗战期间,他被日军子弹击中左胸,8次手术、九死一生;解放后,他带领师生白手创立中央军委外国语文学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随着张中如去世,今年陨落的开国将星已达4位,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只剩11人,且均已百岁上下。
1、他曾受邀登上央视春晚
2017年1月27日,除夕夜,5位老红军、老战士受邀走进央视春晚,与全国人民见面。其中就有张中如,他铿锵有力地自我介绍:“我叫张中如,1937年5月参加红军,今年98岁。”
老人没有告诉全国观众的是,70多年前,在晋绥抗日战场上,自己与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战百余次,左胸被子弹贯穿,先后8次手术,屡闯鬼门关,一腔热血染红了战袍……
他还没有告诉全国观众的是,70多年来,自己仅靠右侧肺叶呼吸,就是这右肺也于2006年被诊断为患癌,功能不及常人的一半。
张中如1919年生于山西原平,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初,他任晋绥军区第八分区二十一团一营营长,率部在山西交城、古交地区带领当地的军民开展抗日斗争。
解放后,张中如历任河南省军区政委、总参二部政委、部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外,他还是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第一任校长。
米勒医生
2、无麻醉药,他8次开胸
如上文所述,老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历经8次手术,堪称“九死一生”。1943年3月中旬,时任营长的张中如率部在交城沟口山上设伏阻击日军。战斗打响,手持望远镜的他突感左胸遭受重创。低头一看,鲜血正从子弹窟窿里往外冒……
因失血过多,张中如陷入重度昏迷。此时,前往八路军太行山总部,碰巧经过八分区的德国籍犹太人医生米勒出手相救。受困于医疗条件,一个多小时的开胸手术中,张中如并无全身麻醉,只凭着毅力坚持下来。
术后,就在大家以为即将康复的时候,张中如突然再次重度昏迷,不得不紧急转送到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接受手术。谁知,就在伤口越来越小之时,高烧昏迷再次降临。
如此往复,1年多的时间里,在没有麻醉药的条件下,张中如前前后后接受了8次手术,共切掉了左胸3根肋骨,排脓管越换越粗、越插越深,创面越来越大。事后得知,因没有消炎药和医疗设备,他患上了肺脓肿。
1944年夏,张中如不得不转往位于延安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然而,奇迹发生了。在前往延安的20多天途中,他竟苏醒过来,高烧退了、伤口也愈合了,精神一天好过一天。
当时,延安迎来了抗战期间唯一踏上敌后根据地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除了参观工厂、学校等,记者团提出要采访从前方送来的伤员,张中如获推荐。在接受采访时,他详细介绍了负伤经过,并表达对米勒医生的感谢。
张中如壮年时
3、开国将星仅存11人
如前所述,张中如是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第一任校长。2017年,该校并入国防科技大学。
1951年初,为配合朝鲜战场的作战需要,中央军委确定成立一所部队侦察干部学校,后更名为中央军委外国语文学校,即解放军国关学院前身。因张中如有过办学经验,被任命为外校校长。
在河北张家口,他带领师生白手起家,用两个月的时间平场地、修校舍、置器材,最终如期开学;他主持修订了学校的第一部训练大纲,受到了军委和国防部的好评;他还拿着周恩来总理的亲批调令,抢在其他高校前,到天津港迎接海外归国的杨春臣、关粤华等知名教授学者……
包括张中如,今年陨落的开国将星已达4颗。其他3位分别是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孙干卿(1月5日去世,享年100岁)、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2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熊兆仁(4月7日去世,享年108岁)。他们虽已离开我们,但精神永存!
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存11人,平均年龄已在百岁上下。1955年授衔的4人分别是: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
1961年授衔的3人分别是:杨思禄、张力雄、姜钟。
1964年授衔的4人分别是:王扶之、陈绍昆、文击、涂通今。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之际,愿健在的开国将军健康依旧,愿逝去的开国功臣一路走好!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解放军报、新华网、红色晋绥等
往期文章
荐读 | 厦大女孩支教2年拍大山孩子!每张都堪比大片 荐读 | 朱光潜:一个人怎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物 | 俄罗斯夫妇无儿无女,把600斤棕熊养成网红
人物 | 22岁摄影师拍酷炫武汉,颠覆对这座城的印象
人物 | 李娜谈父亲数度落泪:最痛苦是没能好好告别
话题 | 动辄七八十集的国产注水剧,好日子何时到头? 话题 | 换脸软件一夜爆红,当心“丢脸”又丢钱! 评论 | 不要让今天的懒,成为你明天的难
评论 | 苏轼: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评论 | 一定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
评论 | 一定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觉得不错,记得点“在看”↓↓↓
觉得不错,记得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