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5岁叶嘉莹已累计裸捐3568万再上热搜:生活给我坎坷,诗歌给我力量

聂隐娘 新华每日电讯 2019-11-20


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作者:聂隐娘


近日,叶嘉莹先生再次上了热搜,现年95岁的叶嘉莹先生已累计裸捐3568万元。


 
叶嘉莹先生曾表示:

感谢给我机会,使我的一点愿望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在南开园得到实现。


出身名门但生逢乱世,眷念故土却羁旅异乡,命运几度沉浮,叶先生始终葆有诗心、吟咏自得。

在她看来,是以诗词慰平生,足矣。


有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她说: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朗读者》上,叶先生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你不但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环球人物》记者专访叶嘉莹的视频



有人曾不解是什么支撑她捐出全部身家,在95岁高龄回归清贫,她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回应:“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叶家有女初长成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3岁就读唐诗宋词,6岁读《论语》。

17岁的叶嘉莹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据辅仁大学的校友回忆,叶嘉莹上学的时候,年年考第一。系里的助学金,奖学金,总是叶嘉莹。

▲ 叶嘉莹(右二)和老师顾随(前)及同学合影


1945年从辅仁大学毕业的叶嘉莹,就受聘于三所学校任教。

曾经有一个男生班级一连赶走了三个男老师,没有人敢去教,没办法 ,校长请叶嘉莹去当老师,没想到,叶嘉莹上课,学生们乖得很。在会考中,成绩还名列前茅。
 
▲ 叶嘉莹学士学位毕业照
1948年,叶嘉莹随丈夫迁居台湾。

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使叶嘉莹“声名在外”,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都邀请她去讲课。

那时的台湾,只要你喜欢古诗词就会发现,各大学和电台广播的古诗词课程都是叶嘉莹在讲。
 
▲ 叶嘉莹和同事在台湾大学毕业酒会上


已故的台湾作家陈映真曾在台湾旁听叶嘉莹讲诗选,他说:

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诗词中丰富璀璨、美不胜收的审美世界。叶嘉莹的每一堂课几乎都令人感到永远新奇的、审美的惊诧!

▲ 年轻的叶嘉莹为孩子们上课

人生坎坷,犹如孤舟。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少年失母,中年失女。
叶嘉莹的人生,亦充满坎坷。


叶嘉莹的成长时期正是家国飘摇,民族蒙难之时。

少年时代,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给年少的叶嘉莹带来极大的伤痛。

人生中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她写了八首《哭母诗》,字字血泪。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后来,她也曾流离失所,没有工作、没有薪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住在房间的走廊里,每次要等别人睡了,她再铺开毯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入睡。
 
曾经一度全家都要靠她的薪水来养活,她不得不努力工作,经常身兼数职,工作到很晚。

和她共经磨难的女儿27岁时意外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伤可想而知。

▲ 叶嘉莹和女儿


《哭女诗》(其七)


重泉不返儿魂远,百悔难赎母恨深。
多少劬劳无可说,一朝长往负初心。


在人生艰难之时,她也曾想过自杀,但此时的她想起王安石的一首诗: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有人说,苦难打不倒真正的勇士,叶嘉莹就是如此。


▲ 叶嘉莹先生在大女儿的婚礼上


赤子之心,永生不忘


从1948年迁居台湾,1969年定居温哥华,在外飘泊四十年的叶嘉莹不曾一刻忘记祖国。

她经常梦回北京老家,每次在课堂上讲杜甫诗讲到“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时候都会流下泪来。

▲ 南开校长杨石先[前排右二]、外文系主任李霁野[前排右一]与南开教师迎接叶嘉莹。


1970年,中国和加拿大一建交,叶嘉莹就申请回国探亲。


在飞机快要到达北京时,远远看见一排灯火,我就想:那是不是长安街呢?

因为我老家的后门就在西长安街。从这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流泪。


这次回国她激动不已,为此写了一首很长的《祖国长歌行》: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

这首歌行总共1878字,是现在旧体诗中最长的一首七言歌行。

叶先生说,这一千八百多字完全是从内心涌出的真感情,没有一句是虚情假意的门面之语。
 
▲ 1979年初,叶嘉莹抵达天津,与南开大学诸教师合影。


叶嘉莹走在祖国的山水之中,发现导游会背唐诗,普通的青年在读唐诗。

在中国,诗歌未死!

她多么希望古典诗词能在祖国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1978年叶嘉莹申请回国教书,了解到祖国师资匮乏,她不要工资,不要待遇,自费回来教书。

1979年,她终于站在祖国的讲台前,此后,她的足迹遍布中国几十所大学。


▲  2018年4月22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里,叶嘉莹先生在第八届海棠雅集上吟诵诗词。


心许古典诗词,一生不休


2017年12月,叶嘉莹先生极难得地在南开大学小礼堂开了4次关于古典诗词的大讲。

讲到温庭筠的《菩萨蛮》时她转过身,望着台下上千莘莘学子说:

“古诗词这么美好的一份珍宝,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看见。” 
 
“柔茧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只要年轻人能够把我吐出的丝织成一片云锦,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够留下,我死去也无憾了。
 
这是叶先生的一句诗,更是她毕生的追求,她欲尽自己之力,传扬古典诗词。
 
▲ 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


“穿裙子的士”

晚年的叶嘉莹定居南开大学,她捐赠“叶氏驼庵奖学金”等,支持鼓励后辈的学习。

如今,她将全部财产都捐赠给“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北宋思想家张载有这样的一句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是他人之幸,更是自己的大幸。

作为古典诗词传播者的叶嘉莹先生就是在“为往圣继绝学”,这是叶先生之幸,更是读者之幸。



叶嘉莹说,自己从1945年开始教书,到现在已经有70年了,感觉比别人多活了一倍。


在某次演讲中,数百学子面对白发先生,高呼“先生坐下讲”,叶嘉莹笑着回应说:

“我今年是91岁,教书已经70年,七十年都是站着讲课。”


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这样的大师仍在,真是古典诗词之大幸,是后生晚辈之大幸。


人民日报评论叶嘉莹先生:

为中国诗词之美吟诵至今,
更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诗。
九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诗词养性,先生风骨为明证。

今天,我们致敬叶先生对古典诗词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

祝愿叶先生长寿安康。


往期文章

荐读 | 部分单位这四大怪现状,值得对照和深思!
荐读 | 家庭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话题 | 比炒房还疯,暴涨39倍,炒盲盒是交智商税?

话题 | 《罗小黑战记》,为何高口碑却难“出圈”?
话题 | 电子烟无害且有助于戒烟?美国已有6人死亡

人物 22岁摄影师拍酷炫武汉,颠覆对这座城的印象
人物 | 李白:一生张狂,却旖旎了月光
人物 | 中国女排赢球后,郎平这六个字火了……

评论 | 不要让今天的懒,成为你明天的难
评论 | 懂得避嫌,是现代男士的基本修养

评论 | 一定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觉得不错,记得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