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干部加上百个工作群,警惕形式主义借微信办公还魂 | 每日一评

刘晶瑶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1-30


有些单位,完全没有“下班”概念,任何时候都可能通过微信下达加班指令;还有一些单位,强制要求转发工作相关内容,朋友圈已经无法“我的地盘我做主”。


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夸夸群”,迫于某种隐形的压力,很多人在微信群里被迫变成了“复读机”,仿佛不及时点赞就不是好员工;还有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秀加班、摆样子的“秀场”……


微信“异化”的根源还在溜须拍马、形式主义的职场歪风上。真正为大家减负,让微信群为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而非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还得从狠刹职场歪风入手。




来源:12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每日一评”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晶瑶


近日,北京某单位干部使用微信群传递工作信息,导致2名错过重要安全提示的一线工人意外身亡,引发舆论关注。很多人都在反思:如今微信已被很多单位默认为一种办公软件,既混淆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又改变了单位的工作氛围,微信办公成常态,存在哪些问题?


微信本是一种私人化的社交软件,现在却让不少人焦头烂额。有些单位,该打电话确认的不打,该发公函签收的不发,工作通知都在群里发,害怕错过消息只能频繁看手机;有些单位,完全没有“下班”概念,任何时候都可能通过微信下达加班指令;还有一些单位,强制要求转发工作相关内容,朋友圈已经无法“我的地盘我做主”。



“异化”最严重的是工作微信群。很多人手机里都有十几个工作微信群,而且满屏都是“收到”,必须费劲往上滑才能看清到底是啥通知;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夸夸群”,迫于某种隐形的压力,很多人在微信群里被迫变成了“复读机”,仿佛不及时点赞就不是好员工;还有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秀加班、摆样子的“秀场”……


不可否认,借助微信沟通工作信息,确实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但是,我们对于潜藏在“微信办公”背后的形式主义,必须保持警惕。据媒体报道,有的基层干部仅工作微信群就加了一百多个,每天回复“收到”二字就得回复数十次。微信群泛滥,助长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把本该正常工作的时间耗在了形式主义回复上。



今年初,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我们注意到,湖南省印发《关于开展为基层干部“网络减负”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启动精简微信工作群行动,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赞声。其实,不只是基层政府部门,各单位都该听听网上关于“微信办公”的吐槽,切实为大家减负。


当然,说到底,微信只是一个手机应用,问题在于使用它的人。微信只是一个方便沟通的消息传递工具,微信“异化”的根源还在溜须拍马、形式主义的职场歪风上。真正为大家减负,让微信群为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而非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还得从狠刹职场歪风入手。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荐读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央发布一份重要文件

 荐读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什么决定命运?
 荐读   巡视巡察揪违纪:从发票后附菜单发现猫腻

 评论    院士被实名举报论文造假,涉事院所表态
 评论   重庆渝北石灰岩矿坑群嬗变网红打卡地的启示
 评论    18年拒缴电费之地,如何补齐“治理欠账”

 人物    新华社女记者有多拼?在索马里炮火中写稿

 人物   "学霸奶奶"81岁大学毕业,会5种语言,还会修图
 人物    为女儿,49岁父亲自学通过“天下第一考”

 深度    三十五岁,职场分水岭? 

 深度    医保局专家揭秘“砍价走红”背后的故事

 深度   在这里,“北京人”头盖骨掀起“盖头”惊世界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