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营医院打起仗来一样拼命,治病救人没有“公私”之分|我的战“疫”(九十二)
疫情发生一个月后,汉阳医院才被列入第五批定点收治医院,在物资调配与病人收治上纳入统一管理。和很多大型公立医院组建的“国家队”相比,我们民营医院其实是“游击队”,但打起仗来都一样拼命,没有丝毫退缩。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口述:孙翔|41岁|主治医师|浙江台州
整理:马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我们一路开车9个多小时,赶到武汉增援的。作为第二支浙江非公医疗队,我们一行8名队员,分别来自呼吸、重症、心血管病专业领域,还有一位司机师傅。
2月6日晚上10点半,我们安全抵达武汉。街面上看不到人,只有警车、环卫车不时开过,提醒我们这座寂静的城市还在运转。
到达武汉第二天,我便进入武汉市汉阳医院呼吸三科开展救治工作。
汉阳医院呼吸三科开讨论会。受访者供图
汉阳医院坐落在老城区,是一家股份制非营利性医院。疫情发生一个月后,这家苦苦支撑的民营医院,才被列入第五批定点收治医院,在物资调配与病人收治上纳入统一管理。
我们这个科室,由潍坊卫恩医院主任医师魏春华带队。魏主任告诉我们,刚到汉阳医院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开展工作。在我们来之前,这个呼吸三科刚刚结束改建。
说起来,我们科室的配置还是比较齐的——山东来的大夫是搞呼吸的,我从事重症医学,还有两位心内科,加上后续支援的,前后共有19位医生一起战斗。
和很多大型公立医院组建的“国家队”相比,我们民营医院其实是“游击队”,但打起仗来都一样拼命,没有丝毫退缩。
我是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ICU已经十多年。起初,我也在公立医院工作过。当医生除了科室岗位有差别,治病救人没有“公私”之分。
孙翔(左二)与同事合影。受访者供图
虽然在ICU看惯了生死,到这里却有些无法释怀。经常会有病人来,询问自己的CT情况。我也像平时一样,凑近了给他们讲,很多病人都会说,“医生你在电脑上点开,我自己过来看好了,别把你传染了”。
还有些年纪大点的病人,我怕他听不见,特意凑到耳边去说话,他就立刻把头转向另一边。
前几天我看新闻,武汉“敲锣救母”视频中的母亲,已经出院了。大家可能不知道,当时女儿在阳台上敲锣哭喊得到关注后,母亲就送到了我们科室。不过收治她入院那天,不是我当班,微信群里也没人提这件事。
直到第二天,武汉当地一家媒体来电询问,我们才知道这背后还有那么感人的故事。
这位母亲送进来时,病情已经偏重,但没有达到危重。紧急治疗后,病情就相对平稳了。她在汉阳医院一直住到2月26日。
我和这位母亲的沟通,仅仅是医疗层面的问询。自从她收治进我们科室后,为她“敲锣求救”的女儿,每天晚上都会打来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
有一次接到她电话,我如实告知她母亲白天有点不舒服,我们专门给她查了心电图,她电话里一直谢个不停。
后来,汉阳医院开始“转场”,腾空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日常门诊,她被转到了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我记得她转出去时,病情控制得还可以,但是肺的损伤范围还是比较大。我们起先担心她的心脏,还做过两次心电图,没有找到心肌损伤的证据,排查下来没有其他并发症。
毕竟在家里独自扛了那么久,感觉她仍然有点焦虑,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愿这家子一切都好起来。
呼吸三科里一共55个病人,大部分是家庭聚集性发病。有的患者一家五口走了三个,有的是父母走了,有的是父子走了……不敢问下去,触动太大了。
在与汉阳医院的医护人员闲聊中,真心觉得武汉的医护人员太可敬了。疫情最凶猛的时候,口罩、白大褂是他们当时唯一的防护。在此期间,光汉阳医院就有40多位医护人员被感染。
汉阳医院结束定点医院使命后,我们这批支援的医疗队员,就在医院边上的酒店隔离,等待指挥部的进一步安排。
隔离期间,我看到很多方舱医院已经休舱,外卖平台上恢复营业的商家慢慢变多……这座城市正在复苏。
现在总算有点时间,可以和家里多联系了,我爸妈还有我爱人都是医院系统的。告诉父母我要来武汉时,我爸在电话里很支持,可我妈妈就没说话。
他们都经历过“非典”,知道支援的急迫,也明白其中的风险。
我的战“疫”88|听说有人要大办丧事,可把几个乡镇干部急坏了
我的战“疫”87|“人在囧途”跨省返工,步行20多里路才搭上车
我的战“疫”86|他们终于见到一个说中文的人,第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没病……”
我的战“疫”85|我特意挑了国外最好的防护服寄给你,怎么不穿呢?
我的战“疫”84|大娘领消毒液时问,家里好几口人呢,这一瓶哪儿够喝
我的战“疫”82|守控华南海鲜市场时扯下过口罩,结果差点丢了命
我的战“疫”81|穿过大半个中国,几乎是求着别人把我隔离起来的
我的战“疫”80|“人机对话”太生硬,健康码两次“翻脸”连个理由都不给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刘荒 | 责编:黄海波 | 校对:周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