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工娟子已3天没挨打,心里有点慌……| 电讯人物
“我们感觉单靠家庭和子女,常态化照顾失能老人简直不可能,更何况我们的下一代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们需要娟子这样的专业护理人员,也希望社会能提供保障机制,满足未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需求。”
首发: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平平
娟子三天没挨打了,心里有点发慌。
“您这是怎么了?怎么不打人了,别又有什么不对劲吧。”给曹老太太穿衣服时,娟子冲她嘀咕。
正说着,曹老太太狠狠拧了一把娟子的脸。娟子措手不及,哎呦叫了一声,抬头瞅老太太,老太太冲她一扬下巴,笑了。娟子也笑了:“又打人了,说明没事。”
娟子叫黄四娟,是一名从事养老护理的家政服务人员。娟子已经记不清,曹老太太是她照顾的第几位老人了,只说是最难照顾的一位。
今年90岁的曹老太太,去年1月11日突然重病,从此进入了意识不清的状态。病因主要是衰老导致的小脑萎缩、积水等,虽然紧急手术,但已不可能再恢复如初。曹老太太术后彻底失能,虽有6个儿女轮番上阵,但终于还是扛不住,需请专门的护理人员帮忙照顾,娟子因此来到她家。一年来,在娟子和家人的合力悉心照料下,曹老太太从彻底瘫痪在床,到可以独立进食、如厕,在陪伴下短暂行走。
1月14日,娟子(左)喂曹老太太吃柿饼。本报记者尹平平摄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养老服务联合体,支持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居家、社区、机构间接续养老。
陪曹老太太看电视时得知这些,娟子的“野心”大了起来,她不再只是单纯地想帮曹老太太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而是开始琢磨怎样帮助更多失能老人和面临养老压力的家庭。
也曾想放弃
上午和煦的阳光照进屋子,曹老太太窝坐在藤椅上,边看电视边眯瞪。有时突然睁眼问:“这是谁的家?”环顾四周感慨:“这屋挺大!”接着又两眼放空,嗡嗡念叨当年的往事,思绪进入自己的世界。
娟子感慨,别看老太太现在像一只在安静晒太阳的大猫咪,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她更像一只随时处于攻击状态的小刺猬:打人,抓拧掐,急了还咬人。娟子的肩膀都被咬破了。
尽管如此,娟子仍然更心疼老太太,而不是她自己。娟子说,老太太刚出院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但却必须要做复健训练,被康复设备五花大绑着从床上吊起来,训练她挪步。老太太又害怕又痛苦,误以为是要伤害她,呻吟、嘶叫,谁碰她一下,她就狠狠打过去,家里每个人身上都被她弄出了伤。
“她是因为不舒服,才这么暴躁。虽然她不会说,但是我看到她向我投来求助的眼神,真是心都要碎了。”娟子甚至求家人和医生,“能不能别再折磨她了,她不能自己吃,我喂她!她不能自己走,我推她!”
2020年3月,娟子(右)先把自己吊上康复设备,试验如何能让老人在训练的同时少受罪。受访者供图
“狠心”训练了几个月,曹老太太果然见好,能自己走几步了。有一天,娟子去上厕所的空当,没看住,老太太一屁股摔在地上。“我心都凉了,感觉天塌了一样。”娟子自责,直接向曹老太太的儿子请辞。好在老人并无大碍,家人极力劝阻,娟子才复又留下。
“说实话,这些年照顾老人,难得有我主动想放弃的时候。”娟子告诉记者,她曾遇到过失智老人,不仅在床上大便,还跑到厨房拿来勺子,挖起大便乱挥,甚至戳到娟子脸上,“那时我也没觉得怎么样。老人脑子不清楚了,他们不是故意要这样为难我,我不怪他们。”
唯有当她穷尽全力照顾,仍难帮老人摆脱痛苦时,娟子会因承受极大的压力而坚持不住。曾有一位老人,娟子精心护理了五个多月,和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老人最终不敌病魔撒手人寰时,娟子很难接受,下决心改行,再不护理老人了!
“不是说有多累,是我受不了一再眼瞅着老人一步一步衰弱下去,走向死亡。”娟子对记者说。
在那之后,娟子去帮人带了一段时间孩子,照顾两岁左右的双胞胎。天天陪着孩子们玩闹,娟子说那是她近年来感到最快乐最有朝气的时光。可碰上有人求娟子帮忙护理老人,娟子耳根软,又忍不住重操旧业。
照顾孩子不仅相对轻松,而且挣的钱比护理老人要多,娟子却选择后者,令人不解。“说实话,孩子谁带都行,有的是人愿意干,不缺我这么一个。但是愿意护理老人的家政服务人员太少了,我有经验、有技术,有人需要我,我觉得我必须得去。”
最暖心的话
有对老夫妇,子女在国外,老头重病瘫痪在床,老太太请娟子来家帮忙照顾。老人身材高大,体重将近两百斤,娟子只有一米五几,也想方设法帮他一两个小时翻一次身,细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几个月后,老人终于还是走了,娟子又帮着老太太料理后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忙活,突然冲进来个男的,问:“您是娟子吗?”
“是啊。”娟子被问得莫名其妙。
那男人冲她深深鞠了个躬。“谢谢您替我帮忙照顾爸爸!”原来,这是老人的儿子,从美国赶回来奔丧,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来向娟子道谢,“听我妈说了,因为您的照顾,让爸爸走前那段时间,没受那么大罪……”
娟子泪如雨下。
这段经历,是娟子最爱跟人念叨的。“这是最让我暖心的话,也让我真正感觉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我不是医生,没法用医术帮老人延长生命,但是我能通过自己的护理,让老人少受罪,走得有尊严。”
从事家政服务行业,进家入户,不仅要照顾老人、孩子,还要与形形色色的家人们打交道,免不了有摩擦、受委屈,娟子也一样。她曾被人诬陷偷东西,在去年疫情最严重时,还被扫地出门。
娟子在北京没有家,她一直把上门服务的人家当成家,也渴望对方能把自己当成家人。她曾去照顾的一位失智老人也姓黄,家人把娟子带到老人屋里,跟老人说:“这是娟子,四娟,咱们家的老四。小时候走散了,现在找回来了。这么多年没见,她可想您了,所以来陪您。”
2021年1月11日,曹老太太发病后一年,家人给老人庆祝“重生”后的“1岁”生日。娟子(右)与老人分享蛋糕。受访者供图
“人家没把我当外人,这样尊重我;我也要尽心尽力,把老人当家人。”娟子照顾老人时,都随家里的子女一样称呼老人,而不是生分地喊他们“叔叔阿姨”。虽然自己家的长辈都在老家,但娟子却因此在北京有了很多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娟子的“野心”
娟子护理过的老人虽然数不清,但是最棘手的还要数曹老太太,因她不仅失能失智,而且狂躁,打人骂人。娟子要求自己比以往更精心。
通过仔细观察,她发现老人虽然看似糊涂,但很多反应也不完全是无意识行为。比如她发现,曹老太太以前打人是为了表达反抗,现在打人其实是爱抚,只不过控制不住轻重。“打人说明她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好事。要是她有几天不打人了,反而要注意。”
再比如曹老太太之前夜里总是想起床,娟子发现她其实是因为害怕,总想看看屋里有没有人陪伴。娟子因此调过头来睡觉,让曹老太太不用起身,就能看见自己。果然曹老太太起夜的次数明显减少。
为了让老人能随时看到自己,娟子(左)调过头睡觉。为了及时得知老人起夜的情况,娟子在自己和老人的床之间绑了两个铃铛。 受访者供图
“虽然老人有点糊涂了,同样的话,要重复几十上百遍,但是你不能不理她,也不能糊弄她。”娟子对记者解释,“她也许分不清你是谁,但是她能分清你是不是真正地关爱她。老人感受到自己被爱、被关心,心情才会好,身体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娟子知道老人爱追忆往昔,甚至经常陷入回忆当中,分不清眼前的是过去还是现在。为了让老人高兴,娟子积极和家人了解老人昔日最辉煌的时刻。她会佯装大惊小怪地跟曹老太太说:“听说您是三八红旗手?枪法准得很!”曹老太太立刻笑着用手比成枪,嘴里喊着“biubiu”。
自从发现曹老太太的护理棘手,娟子就开始写日记,把当天发生的事、老太太的变化和自己的护理经验都写下来。她想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只要我能把曹奶奶照顾好,我就可以又上一个台阶,同时照顾好几位老人,或者专职照顾其他情况复杂的老人。”
2021年1月14日,娟子(右)帮曹老太太泡脚后按摩、抹油。本报记者尹平平摄
2016年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今年1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养老护理员“榜上有名”。
“通过我妈妈的情况,我们感觉单靠家庭和子女,常态化照顾失能老人简直不可能,更何况我们的下一代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曹老太太的儿子对记者说,“我们需要娟子这样的专业护理人员,也希望社会能提供保障机制,满足未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需求。”
“无论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肯定都需要大量的养老护理人员,也就是要有很多个娟子才行。我一个娟子,就能前前后后照顾几十个老人;如果我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复制出更多的娟子,就能照顾更多的老人!”娟子的日记写得更认真了。
娟子的日记。本报记者尹平平摄
有几位陕西老乡也和娟子一样在北京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逢年过节回老家,他们从不和乡邻说自己在北京具体做什么,认为这是伺候人的活儿,端屎端尿、又脏又臭,说出去没面子。
娟子向来大大方方地跟人讲自己在北京的工作。“我没偷没抢,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有什么丢人的?我不觉得我是在伺候人,我觉得我是在帮助那些家庭:帮老人减轻痛苦;帮老人的子女解脱出来,干好他们的工作,过好他们的生活。”
“李博士,这件事瞒不住了!”冰河救人的他被网友盛赞“博士中的勇士”
捐85张存折助学的百岁老人去世,遗嘱仍交代“衣服被子用在扶贫上”
《山海情》男一号原型:我们当时要比电视剧里更苦
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
新华社记者苦寻11年找到当年刷屏的“春运母亲”,然而……
4个盲人推拿师和1个外卖小哥组乐队,没有商演收入,想出自己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