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自信,你还没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罗坤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血常规检验中最易出差错和最易引起患者投诉的项目就是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很常见,当遇到血小板显著减少的病例,该如何处理?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很可能造成误诊。
患者,女,81岁,外科新入院的一位“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病人,血常规检测血小板为25×109/L,该病人曾于4个月前在门诊因“急性支气管炎”就诊,血常规血小板为181×109/L。仔细检查标本无肉眼可见凝集,用棉签杆也未挑到任何凝块。是病情变化导致血小板减少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导致?是真性减少还是假性减少?没明确原因前你敢换方法复查后就发出报告吗?
查验标本无任何可见凝集,查看散点图提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减少”,散点图提示有可疑凝集与肉眼所见情况不符,为进一步明确原因,涂片染色镜检,片尾区域见多个血小板聚集团,每团数量约几十上百个,而体尾交界处血小板以散在分布为主,未见明显聚集团,其它区域偶见聚集团。联系临床重采集标本,采集后立即充分混匀送检,重采标本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156×109/L)。
血小板为25×109/L的入院首次标本血涂片片尾图
当日首次标本与重采标本血常规散点图对比
当日首次标本与重采标本血常规结果对比
血小板减少分真性减少和假性减少,真性减少(病理性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1],假性减少常见于标本凝集、大血小板、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等。
该病例为新入住院病人首次检测血小板结果显著减少,与4个月前门诊结果差异大,虽间隔时间较长,但该病人近期尚无血小板病理性减少相关疾病的诊断。该标本虽肉眼未见凝集,但散点图图形特点和报警信息提示有可疑凝集,通过血涂片发现片尾多见成团聚集血小板,重采结果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有些微小凝集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需结合散点图图形特点和报警信息,通过涂片镜检就可能发现镜下聚集。
出现肉眼不可见凝集的可能原因有:标本采集不畅,采集后混匀不及时或混匀不充分等,为人为操作不当致标本不合格而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果用不合格的标本复查,采用其它方式(不同原理),复查的结果仍是不准确的。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前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标本凝集[2],标本凝集也是血常规标本不合格最常见的原因。当遇血常规血小板结果首次显著减少或与历史结果差异太大时,应首先检查标本是否合格,尤其应提防一些不易发现的不合格标本,在标本合格的前提下再换方法复查。如以上案例非肉眼凝集在临床中相对少见,如怀疑标本存在肉眼不可见凝集,则应涂片检查,尽管有些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凝集标本,血涂片镜检不一定能发现,但只要血涂片发现片尾部出现大量成团聚集血小板,而体尾交界处以散在分布为主,则可确定为不合格标本。
血常规报告审核一定要结合散点图、病人诊断、历史结果、病情变化、治疗情况等综合分析判断,遵循复检规则和复检流程,还得利用好显微镜(血涂片镜检)等“武器”,切不可掉以轻心,不可盲目自信(过度依赖高端仪器,过于信任仪器结果),因为你还没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该稿件思路清晰,条理性强,分析到位,重点突出。该案例旨在告诉检验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重视涂片镜检这一复查方式,对审核血常规报告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减少差错发生。
参考文献: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
[2]韩燕燕.临床常见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2):1342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薛国辉 审校:陈雪礼
➤ 《检验医学那些事儿》长期征文中,稿费最高2400元!
武装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