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加息”风暴要来?实体经济咋办?
这两天,估计大家的微信圈已经被“真加息”这个词给刷屏了,随之而来的呢,还有对房贷增加的担忧……
事情的起因, 5月22日这天,有人惊奇的发现,银行的利率已经倒挂了,即一年期Shibor高于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
然而没完的是,接下来的这两天里,两者的差距正在进一步变大。今天(5月24日),一年期Shibor报价4.3220%,一年期LPR仍报价4.30%。
小媒君先来跟大家解释下,Shibor相当于银行和银行间借“钱”的成本价,LPR呢,则是银行将钱贷给其最优质客户的销售价。
本来,银行干的就是资金 “低买高卖”的生意,所以,按照常理,成本价肯定要比售价低。
结果现在反了,而这种状态不可能持续吧,所以很多人推测“真加息”要来了,即央行接下来会不断提高基准利率,届时,房贷利率也势必会跟随上调!
楼市正在“去杠杆”,遇到这种状况无可厚非,但实际上,除了楼市,其他实体行业也是会受到“牵连”的,那监管部门真的会“弃之不顾”的加息么?!
实体经济是否受“牵连”?
不过,即使央行接下来不提高基准利率,只要资金市场利率一直这样显著攀升,也是会逐渐传导到实体企业的。
本来,金融存在的意义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在我国,两者的力量却早已悬殊,金融行业的收益也远超实体企业。
2016年,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的选择:抓住5万亿美元的生产力机遇》报告显示,金融业的经济利润占中国经济整体利润的比例超过80%。
而经济下行周期,实体企业越发艰难,网上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20年前,你爸月薪500元的时候,一个打火机是1元,现在你月薪5000元了,一个打火机还是1元。」
可见,现在的状况是,企业的利润率根本难以保证,于是,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也愈加突出。说白了,就是在企业借贷关系中,银行是占据主动的。
试想银行也是企业,也是要挣钱活命的,它自己的成本上来了,那在给企业贷款的时候,铁定是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风险补偿的,以此将自己高出来的成本尽量的“转嫁”出去,也就是说,尽管LPR暂时还没动,但在Shibor的倒逼之下,也必然将上涨。
《第一财经日报》今天的一篇报道就很能说明问题:
尽管授信房企的副总都堵进了张行长的办公室,张行长还是握住这已经审批通过的20亿元贷款,不肯放款。张行长一脸无奈,客套赔笑,称分行额度真是紧缺,请客户“要不再等等吧”。
实际上,他很明白“再等也是白等”——除非,客户能听懂他的暗示,接受贷款综合成本再狠狠上浮一笔。
有人可能说,这是针对房企的吧,本来监管部门最近就在“堵”房企的相关融资渠道,啥海外发债啊,通道业务啊,房地产信托啊,都“盯”上了。
但别忘了,对银行来说,其关注的点就是能不能挣钱,有没有风险,其它方面,房企和其他实体企业在它们眼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反,此前优质的地产公司和个人抵押贷款反而是银行业争夺的重要优质资源,因为,地产一直被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且抵押物较为清晰,加上地产价格长期以来只涨不跌。
所以,不管央行是“真加息”还是“变相加息”,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恐怕面临的结果都一样—融资更难,成本更高。
会一直这样吗?
而若一直这样,实体企业显然是扛不住的,因为利润率低啊,于是恶性循环来了,企业会进一步降低投资的意愿,赚的钱呢就越来越少,索性投资再降低.....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那企业都不干了,经济增长还能有保证吗?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换届大年,十九大下半年就要召开,监管部门在这个节骨眼上铁定不希望看到经济有何异样的吧。
所以,小媒君个人觉得央行近期大概率不会“真加息”,且银行的负债成本继续上升的“变相加息”空间也不大。
对此,很多专家及权威人士已出来吹风:
社科院研究员胡滨发文称,「防控金融风险的目的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波及实体经济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信证券5月24日在谈到去杠杆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时则认为,「短期内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监管机构或将有所放缓监管压力。」
此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5月23日在“2017中国信托业峰会”上也表示,「对于货币政策而言,目前流动性相对稳定,利率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会相对缓和。」
浏览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