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成长藏在你和TA的闲聊里

豆包 枣妈和恺摩
2024-09-08
恺摩=Kidsmore=成为我们自己的楷模



文/豆包


枣妈团队扛把子

世界十大IC设计公司PM

爱好绘画跑步知日和鸡娃

不想取个标题“XX大学研究,孩子的成长靠聊天” ,因为这样你也会觉得没意思。

贫富差距引起家庭教育上的差距一直是我们的痛点。每当我们看到一些“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报道,就难免焦虑。这里面最扎心的可能是1995年美国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的研究,就是著名的“3000万字差距”的调查。


这项研究费时2年半,跟踪调查42个家庭,记录父母和孩子间的对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到四岁时,与出生在较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会少听到3000万个英语单词。


研究结束时,测试他们的智商是79,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117。在孩子们10岁时,贝蒂和托德进行了回访: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由此,“3000万字的差距”成为贫富儿童之间差距的缩影。于是,为了填补这个差距,我们开始给孩子更多启蒙教育,读更多书,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这个差距背后的秘密: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词汇量,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那么我们该怎么和几岁的小P孩聊天呢?



和娃闲谈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很多人都读过村上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让我们享受跑步时候的独自思考和坚持的乐趣;每天喋喋不休的和娃闲谈,我不由得想,和娃闲谈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我们思考的是否有意义,我们指导孩子的是否“正确”。

在每个娃的童话故事中,娃自然是那个最后注定打败大魔王的英雄式主人公,老母亲老父亲就是扮演mentor(导师)角色的Yoda大师。

在繁琐而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娃从懵懂无知到成长到狂恁一切的青春期的同时,导师也从德高望重走向了力不从心。C'est la vie. 人生如此,当我们父母和娃开始聊那些自己成长故事的时候,还真有点人生循环的意味。


我在想【以“史”为鉴】


这里面的“史”就是父母的个人成长经验和成长故事。

大的方向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己幼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于是对于下一代无论如何都是学习优先。只要学习好,不要做任何家务,不需要具备其他技能,忽视一切体育活动。

很多八零后都是这样的培养产物,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真是高度缺乏基本生活技能的群体呢。


不过就新一代的父母而言,建立在整体认知提高,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基础上,家长给孩子制定了更为丰富立体的目标。

我和孩子闲谈的时候,我会问问她哪些是她不喜欢的学科和课程,原因是有哪些?给她也分享一些妈妈小时候的感受。

比如以前讲过,笑妞儿不喜欢跳舞,磨了两年过了四级之后,孩子决定要换成实践半年的游泳课程。

“妈妈,我不想学跳舞了。”

通过实践和比较,她的决定,我支持吧!

我仍然会给她分享我自己小时候学习绘画的故事,总体来说小学放弃绘画,现在看一定是后悔的。2年幼儿园+1年小学的每个周末少年宫学习,已经可以室外写生和做室内人物素描了。

直到上大学,才感觉到拥有一项兴趣爱好的可爱之处,随时可以沉浸在个人世界里排除压力得到自信。虽然后面还在画速写和水彩,但是无法随意挥毫发挥的那种限制感,真是蛮遗憾的。这时候我就会抱怨我妈,当时怎么不逼我坚持呢……
 
小的方向讲,孩子遇到生活学习的困恼时候,家长也要横向比较一下自己。想想如果是自己儿时的认知,是否能和孩子做得一样好。同时通过自己儿时的故事,也引导孩子去思考,哪些才是合理的方式。

笑笑4岁的时候,算个5+3,掰了自己的手,再加上我的手反复运算,还是得出来7的结果???
“妈妈,我是不是特别笨啊?”孩子有点失望和气馁。
“妈妈特意和姥姥确认了一下,妈妈是小学的时候才会10以内的加减法呢!”

和娃闲聊后,我突然意识到,可能就笑笑这种一般认知水平的孩子,可能4岁真的不太能理解加减法。于是我马上把数学这项实践拖后了。以史为鉴,也提醒我不能一味的带娃向前冲。


 
我在想【对娃的期待】


笑笑这次暑假独自勇闯澳洲,生活在有一个大两岁哥哥的家庭环境。本来二年级的小男孩儿,就对幼儿园的小妹妹有点不屑,笑笑就有点不开心。

回来和她闲聊,就讲起欺负人的话题。她觉得哥哥在欺负她,我只能哭笑不得的告诉她,男孩子聚在一起打游戏不和你玩,这种不算在欺负的范畴。。。这是男孩儿和女孩儿的特殊区别。

比如,妈妈小学有个男生就专爱和女生一起跳皮筋,我们才觉得他奇怪呢,叫他“二刈(yi二声)子”(北方方言中的贬义称谓,原本特指不男不女的中性人)。

没想到娃居然激动起来,“妈妈,我是不是二刈子?!我喜欢男生爱玩的车子,喜欢穿裤子。”

当然不是了,通过闲聊才知道娃这些奇怪的想法。你是女生啊,喜欢穿裤子是因为方便啊。要知道女性开始穿裤子,是因为骑自行车骑马不方便哟。没想到孩子还有这种苦恼。
 
“那妈妈,幼儿园我一穿裙子,就有同学说我臭美。还有同学抢我做的手工,说是她做的,还气我。我真的好生气,他们算欺负人么?”娃似乎一下子就气呼呼的回到了那个场景,拉上被子在床上滚。似曾相识的负气和无力感。

突然有点震撼,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安分守己,不要主动欺负他人。做好人是应该的,只是做个好人的前提是,不要做没底线的滥好人。问了娃,也不是一次两次发生了,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

孩子终究要长大,用自己的眼睛和身体去探索和接受这个世界,也要去面对世界森林里面形形色色的人。还是要教些反抗的方法吧……

和娃闲聊的时候,我感到了即使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也开始有社会感。

我开始对娃的期待是一个快乐善良的孩子,但是在闲谈中似乎正在修正我的期待和目标。



我在想【我怎么提高】


显然一切的英雄故事,都是低开高走,然后遇到困难,转折点突破,笑到最后。开始都在积累原力,有机会突破时,马上量变到质变,麻雀变凤凰!看似这种转折点都是比赛、人生突变这种戏剧性的时刻,电视剧电影也都是花样证明着这个观点。

你看蜘蛛侠无意发现神秘客的秘密后就爆发了小宇宙,小哪吒大概在意灵珠丢失和敖丙救人,甚至白富美甄嬛被赶到寺院出家后立马魔化。然而很多生活的瞬间,都是某个阶段的转折点。

我倒是没想到哪些真正是娃的转折点,但是我的转折点就是生娃。

有了这个爱叨叨的小娃,通过和她的闲谈,我发现自己很多短板,开始正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她的十万个为什么,也促使我去了解更多乱七八糟的杂谈,以备不时之需。

“妈妈,你知道这两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为什么不同么?”

叹了一口气,默默搜索起来空气动力学。
 
娃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重视和她闲聊的时光。

希望可以常规设置这种闲聊的轻松时刻,比如晚饭桌上,全家都在就着饭菜大讲这一天有趣的见闻。睡前,孩子可以和父母通过闲聊,倾诉自己的感受,甚至对父母的希望。

和娃闲聊的时候我们在想,我很享受这种亲子时光:) 

 

后记:这周打车,司机一个不到五十的大叔,在我司旁边阳光海滨带有一套大房子,下沙有一栋7层小产权,然后还有几个铺面……下沙另外一个栋楼拆迁换了深圳湾的几套房子,手里总共也就四套房子吧。三十几岁离婚的,拉扯4男1女五个孩子长大,现在最小的妹妹都上高中了。坐着上亿身价司机开的车,突然我有种霸道总裁附身的赶脚。
“那您这开车纯属是为了兴趣爱好了?
“喝个早茶,开车找点存在感咯”
“那您开车的时候在想什么……”

 

枣妈昨日的朋友圈@all

喜欢枣妈的碎碎念

不要重复加呢

Julycheng


▷猜你喜欢:

乱局之下,说说大家不了解的香港中文教育

开学季 | 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理解时间并且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学霸神器 | 万能打印机,错题、标签、文件、清单、图文,翻译通通可以打印

2019免费资源合辑 | 从幼儿到小学,孩子需要的资源已为你分类备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枣妈和恺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