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想起孩子会有性欲,我就有点崩溃

常爸 常青藤爸爸 2023-04-25


最近疫情反扑,很多学校都停了课,孩子们都开始居家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们宅家时候不过于无聊,常爸又一次自告奋勇担任了电影推荐官,比如今年这部豆瓣8.2分、无数人叫好的动漫《青春变形记(Turning Red )》


但让常爸很意外的是,这部从内容到制作都堪称精良的电影,却被不少国外家长严厉抵制,理由是电影对青少年情欲描写太直白,担心孩子受影响。


看到这些争论,我想起网上有一个妈妈曾说:

“一想到孩子有一天会有性欲,就有点崩溃!”


是啊,一想想那个在自己怀里一点点长大的软糯糯的宝宝,像成年人一样有了性意识,父母的确要经历一番心理建设。


不过,让家长们难以接受的,又何止是孩子会有了性欲呢?他们其实同样很难接受那个曾经听话的乖小孩,突然有了主见、突然开始会顶嘴、突然处处和自己对着干……


而这些变化,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那就是在孩子的青春期


与孩子的快速成长相比,不少父母都相当后知后觉。他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真要面对孩子的成长时,父母们的反应往往不是欣喜,而是愤怒。


他们实在是无法接受孩子的骤然变化,一个好孩子突然“变坏了”。


但试想一下,我们青春期的时候,是否也是如此呢?


选题会上,一个同事说:

“我们初二的时候,全班集体罢课,砸黑板、撕卷子,英语老师气得当众大哭。”


还有一个同事说:

“我初一那年,跟我爸妈基本不说话,觉得自己可酷了。”


说着说着,大家都笑了,原来我们青春期的时候,也都是别人嘴里的“熊孩子”啊!


为啥青春期的孩子会突然“性情大变”?这要从青春期的发育机理说起了。


作为人体发育的“巨变期”,这段时间孩子的身体器官快速发育,独立意识萌芽。他们既不是大人,也不再是孩子,却同时面临大人和孩子的问题,想要独立却又依赖,想做自己又分外在乎别人的评论……在矛盾、纠结、迷茫的心理驱使下,他们会故意表现得自己很强大、很独立,但内心却相当无助,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怎么就不想做乖宝宝了,怎么就总想着做“坏事”。


这是他们最脆弱也最需要得到父母支持和理解的时候,但现实却是,很多父母还沉浸在亲子关系突然破裂的悲伤里,不知道该怎么靠近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孩子。

(北京抽样调查显示,近一半中学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世卫组织对青春期的划定是10岁到20岁的孩子,掐指一算,留给咱们家长的时间没有几年了。


为了防止大家到时候抓瞎,被孩子“极度反感”和“痛恨”,强烈建议大家看看这部《青春变形记》。


简单介绍一下电影情节:13岁女孩小美突然发现,自己生气、愤怒或很兴奋时就会变成一只巨型红色小熊猫,平静时又变回人。妈妈说这个超能力很可怕,并联合家族的人准备封印她体内的小熊猫。


这部动画电影,没有提一次“青春期”,但却处处是青春期的隐喻。


《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这篇推文里,我曾经介绍过孩子青春期大脑的变化。


但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会有怎样的表现,这部电影展现得更充分。建议把文章和电影结合起来一起学习,或许,父母就不会再为孩子青春期烦恼了!


月经羞耻的背后,是性羞耻


父母希望孩子永远纯洁无瑕,但很可惜,青春期的发展就是以“性”为中心展开的。


13岁以前的小美是个完美女儿,堪称是动漫版“谷爱凌”:成绩优异、乖巧懂事、自信阳光,音体美全面发展。


但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之后,小美“变成了另一个人”——一只身高2米多的巨型红色小熊猫。这只小熊猫全身都是红色的绒毛,大腹便便,身上还臭烘烘的。


更要命的是,她第一次对妈妈爆粗口:


“你给我滚出去。”


话刚出口,小美自己先呆住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不礼貌、脾气暴躁、满身缺点的坏孩子。


那小美怎么就一夜之间变成了这样的呢?


事情还要从前一夜说起。


那晚,小美正在写作业,忽然想起了便利店的收银员帅哥,顺手就把帅哥画在了笔记本上。


看着帅哥的样子,小美的大脑失控了,亲他、抱他、摸他的腹肌、拉他的手……各种羞羞的画面在脑海里展开。她跑到床底下,把自己想到的那些场景画在笔记本上。


没想到这些画被妈妈看到了,妈妈以为女儿遇到了色狼,气势汹汹地跑到超市大闹一番。


但事实上,收银员连小美是谁都不知道。


看到妈妈把自己的画摊在收银员帅哥面前,小美只想掘地三尺。对一个青春期少女来说,没有什么要比在暗恋对象前丢脸更难过的了。


在电影里,小美变成了红色小熊猫。不过从小美局促不安、有强烈羞耻感以及喝热水等细节不难看出,这是女孩来例假的一个隐喻。


妈妈在发现女儿异常后,迅速拿来了卫生巾、止痛药、花草茶。她知道女儿迟早有这一天,并不着急。


但是妈妈却只把来例假看做是单纯的生理变化,却没有意识到女儿的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呢?青春期的性发育,在性特征发生变化的同时,孩子的性意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身体的变化加上性器官发育成熟,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和性欲望。

不知道是哪天开始的,青春期突然就来了,一些本来只是好看的女同学一夜之间就在我的眼里妩媚起来。


——摘自罗永浩《我的奋斗》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不可分割。

(TannerStage,可翻译为坦纳阶段或性成熟等级,用以测量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身体发育标准,共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性发育指标,第五阶段代表发育完全。


从上图我们能看到,13岁男孩的睾酮素与12岁女孩的雌激素分泌速度一飞冲天,这导致他们可能突然情窦初开,对异性产生好感。但这个时候他们还只是处于一种性吸引的本能阶段,没有深入到情感交流的阶段,所以暗恋的对象很容易变换。


比如小美,就有好几个恋慕的对象。


出了校园,最爱的是收银员帅哥。


在学校里,最爱的是拽炸天的帅哥。


在舞台上,最爱的是又帅又唱歌好听的“4城男孩”。


这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暗恋”阶段,青少年会把自己的性意识投射到不同人身上。等这段时期过去,部分青少年就可能把恋慕对象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常有结婚的幻想,才真正可能进入恋爱阶段。


所以,做父母的要清楚,孩子有性欲望不是被谁引导,而是性激素大量分泌和身体发育成熟必然的结果,是人类繁衍本能的体现。


如果发现孩子有暗恋的人或对性产生好奇,不要觉得孩子学坏了,而应该坦然接受。


反之,如果孩子在15岁之前还没有任何性意识觉醒的苗头,第二性征也迟迟不出现,家长要高度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是发育迟缓的表现,要赶紧看医生。


青春期
是孩子第一次离“家”出走


促使小美一夜之间从乖女孩变成红熊猫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妈妈怒气冲冲地指责收银员时,小美的同班同学正好在场,而且还是那个最爱说小美坏话、贱里贱气的男同学。


小美很开始担心他把消息散步到学校,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糗事。


这个原本没心没肺、自信阳光的女孩,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敏感和脆弱。


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David Elkind看来,这恰恰是因为青少年的思维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青少年感觉自己随时都在舞台中央,周围所有人都非常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因此他们非常在乎外界的评价,这叫“假想的观众”。


这个现象在神经科学领域也得到了验证。实验证明,当受到外界关注时,青少年的情绪反应非常激烈,焦虑程度也上升很多。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青少年的内侧前额叶在青春期会非常活跃。内侧前额叶,是“自我”的神经基础,在社交场合或想到自我时,它就会变得非常活跃。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15岁的内侧前额叶活跃度达到峰值)


第二天小美小心翼翼地来到学校,那个男同学果然把她的漫画带到了学校,还嘲笑她是个小丑。


更要命的是,妈妈还在教室外拿着卫生巾大声喊:“美美,你忘了带卫生巾!”


这是在超市后,小美遭遇人生第二次社死。


巨大的愤怒和尴尬,让她再次变成了巨型红熊猫。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美美跑回了家。


即便妈妈给她讲了家族的秘密,告诉她只要经过一个仪式就能封印红熊猫,美美始终都平静不下来。


神奇的是,几个好朋友的一句“你好酷”,就让美美瞬间平和了,变回了人形。


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没有好朋友的评价有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授Blakemore的研究结果了:通过实验,他证实了青少年在被排斥时,焦虑水平要比成年人高很多。


这意味着青少年非常在意社交排斥,尤其是同龄人的观点和评价。他们迫切想迎合同龄人,融入团体中。


所以承认吧,在这个阶段,好朋友可能就是要比家长更重要,融入同龄群体要比回归家庭更有吸引力。虽然他们在经济上和生活上还需要父母照顾,但在精神上已经开始“离家出走”了。


在父母没有觉察变化,一如既往地把孩子当做世界中心时,孩子的世界已经开始极速扩张,父母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关注点了。


为了能同学一起看明星演唱会,美美学会了撒谎,甚至在妈妈面前搔首弄姿。


那一刻,不明就里的妈妈感到自己的世界崩塌了。


和美美妈妈一样,有很多的家长不肯承认孩子已经长大,不愿意接受失控感,不肯与孩子一起成长,而这正是造成青少年与父母关系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


适当介入和体面退出
是父母的必修课


影片中还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美美在学校变身红熊猫后跑回家,妈妈虽然一直都在安慰美美“没事儿”,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把美美一个人关在房间里。


妈妈只想着红熊猫是一种黑暗的力量,一心想要控制它。但却忘记了,此刻美美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即便美美生气到砸东西,妈妈也没有进去抱抱女儿。


反而是美美的朋友关心地问她怎么了,有没有很难过,还大声夸赞红熊猫的样子很赞。


妈妈曾说,美美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显然,她是爱女儿的。


但她的一部分爱可能并不是女儿需要的。


另一边,叛逆、撒谎的美美表面上看起来不像之前那么爱妈妈了。


但实际上,她最在乎的依旧是妈妈。


她对妈妈大声说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自责;

她不由自主地想起收银员帅哥时,第一反应也是自责;

她撒谎和朋友一起去看偶像演唱会时,第一反应还是自责。


她自责,不是因为觉得这么做是错的,而是因为她知道这么做会让妈妈失望,会伤害到妈妈。


尽管她最终还是成了妈妈眼里叛逆、不听话的坏孩子,但她却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妈妈的接纳和爱,也比任何人都更爱妈妈。


这才是对青春期孩子来说最大的煎熬。生理上的发育让他们想要成为一个大人,心理上的脆弱和无助又让他们想要回归父母的怀抱。


矛盾、挣扎,再加上经验和认知不足,青少年很容易遭受情绪困扰,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甚至有自杀倾向。


所以,与其说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不如说青春期的孩子最脆弱,最需要父母“爱”的滋养。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做好心理建设,学习性教育知识,在孩子有疑惑的时候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时光;

照顾孩子的自尊心,维护孩子的面子,帮助孩子成为高自尊的人,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

关注孩子的社交,引导孩子与三观一致的人交朋友;

不要与孩子硬刚,他们很难控制情绪,很容易冲动,打嘴仗只会激怒他们去冒险。


虽然小小常还没有正式进入青春期,但我已经初步体会到青春期父母的难处。比如,以前纠正小小常坐姿的时候,他就会乖乖地坐好。但最近他不再那么听话了,总要提醒好几次才配合一次。


那一刻,失望和生气交杂在一起,心里的火噌噌往上涨。但转念一想到那句“下一代不听话,正是人类持续前进的动力”,我就平静了许多。


他没有违反法律,没有伤害别人,只是有了与大人不一样的想法和做事风格而已,家长又何必要大动肝火呢?


青春期的考验还有两年时间就要来临,我给自己定下了两个任务:


保持学习,保持冷静。


你准备好接受考验了吗?你遭遇孩子青春期的烦恼了吗?欢迎留言分享。


参考资料:

https://www.impactprogram.org/wp-content/uploads/2015/10/Kuper-2014-Puberty-Blockers-Pamphlet.pdf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parenting/stages-of-puberty#takeawa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aginary_audience


1

END

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