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爸爸

其他

上周末一票难求的张雪峰教育分享会,他都说了啥?

张雪峰老师,已经成为家长朋友圈内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从一个藉藉无名的高考志愿、考研指导师到如今被万千家长信赖追捧的教育界名家,他的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真诚、实用。他从考生家庭情况和社会发展现状出发,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升学建议。最重要的是,他在普及升学知识的过程中,弥补了很多普通家长和高校之间的信息差。今年高考报志愿期间,张雪峰老师因为一些言论和观点频频登上热搜,常爸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看到张雪峰被教授怼,我想起去年和大V吵的一架》,也得到了很多常粉的支持。而就在上个周末,张雪峰老师来到了北京,出现在一场教育分享会上。这个2000人规模的分享会一票难求,之后演讲音频在家长群中被热传。1个半小时的讲座让常爸听完大呼过瘾。张雪峰老师在会议上主要分享了四大块内容:如何客观看待国内外教育模式差异?家长如何给孩子做榜样?如何在教育中顺势而为?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虽然这个分享是针对某个团体内的家长,但再三犹豫后,常爸还是决定整理并摘录一些可能会对其他家长们也很有启发的演讲内容,希望对大家教育孩子有所助益。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纯属分享,没有夹杂任何营销内容,如果这篇文章被张雪峰老师本人看到认为不合适,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配合删文,谢谢。01“我孩子高考200多分,捐款能上北大吗?”“我们(的孩子)到底是上公办还是民办啊,走国内还是国际路线?”,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比较喜欢看书,用一本书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吴军老师是我个人非常崇拜的一个老师,他的学历背景是清华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大学之路》这本书是他带女儿在美国参观大学的一个记录,副标题叫做《我带女儿在美国选大学》。大家注意这个“选”字用得非常好。因为我们国内不是选大学,我们国内是什么?考大学!有一次我在直播的时候,有一个家长说,他想去国外,因为国外没有那么卷。我说,国外的高校也卷,但它卷的是家长。千万别说出国轻松,轻松的是孩子,卷的是你。《婴儿热》剧照为什么?各位家长请冷静一下想一想:大学的资源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有限的资源谁来获取?它一定有一个选拔的方式和选拔的制度。我们国内选拔的方式就是高考。啥都不好使,成绩第一位。但是国外的大学,我们都知道成绩不是他唯一卷的方向,多维度卷就意味着要在各种各样的维度上都去塑造孩子、培养孩子。所以你说能不卷吗?我们现在实行高考的政策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说前两天一个家长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孩子现在高考能考二百多分,我给学校捐款,孩子能上北大吗?”这是真事儿。我说:“你捐五栋楼都上不了。”但在美国是有可能的。因为他们觉得,你看这个人为这个大学捐了这么多钱,盖了这么多楼,他可以让更多家庭贫困的人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一个人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把他孩子放进来听起来也蛮合理的。但这要是放在咱们国内,光网民们就会怎么想?所以说啊,每一种的选拔维度都有他的道理。网上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学生太苦了,我们的教育太死板了。你说这话的时候,真的我个人觉得都“没良心”,为什么?不死板,你还有机会吗?不死板,那个机会就不是你的了。你想如果中国的大学也改申请制,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怎么拼得起素质教育?我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下的一个小县城,来自东北的一个七八线小县城,跟北京的家长怎么比?我觉得中国的高考真的是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而且请你告诉孩子,如果孩子参加中国高考的话,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极为公平的考试,只凭成绩就可以决定你的人生。《大考》剧照你到了研究生都不一定是了,初试成绩占70%,复试成绩占30%。到了博士,就更不是了。中国的博士现在已经不用考的了,是申请制。院校招生办公室会根据你的论文和学术成果进行学术评估,评估一下你这个人有没有读博的潜力和培养的潜力。这事儿懂的都懂,我没法直说。高考真的最公平了,再大的官,他家孩子一旦进入考生系统都不受控。但这样的机会,国外不一定有。《风雨哈佛路》里讲了一个小姑娘,条件一般般,爸爸是流浪汉,但她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这种人在北大清华少吗?我每年做慈善,通过黑龙江希望工程协会捐一百个贫困生。这个协会委托当地团委到学生家里实地考察,把每一个贫困家庭的情况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所以我知道,这种孩子一点儿都不少。而且我告诉大家,在我们国内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学生一定比美国的高校多,这是一定的。各位家长,我们要清楚中国的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入学条件,要明白一旦出去孩子没那么累,但你会很累。《奇迹男孩》剧照其次再说说中国大学和国外大学在教育上的差别。我们中国的大学培养模式叫做洪堡式高等教育模式,国外大学叫纽曼式高等教育模式。洪堡式教育模式其实更注重专才的培养。比如说我们国内大学,你一旦上大学被录取到某一个专业以后,你几乎很难转专业。这一招最先是谁发明出来的?是德国高等教育学家洪堡在德国建了一个学校叫洪堡大学。在当时德国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你干机械行业的话,你就知道德国的机械它确实是好,这个好,源于他对工程师的培养。后来这招儿被苏联学去了,应用于1917年后苏联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成功了。再后来被我们中国学来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中国院系大调整,将原来的综合性大学全部变为工科院校、专业性院校。后来到了1997年、98年以后,我们又进行了高等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干嘛?就是我们要把专业性的院校变成综合性大学。结果你会发现大学和大学之间疯狂合并,成了现在的咱们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洪堡式教育模式的毛病是什么?是专业和专业之间交叉比较小,容易造成一种情况,叫文科生不会算,理科生不会写。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为了高考成绩,在高中对于不考的东西几乎不学,我们认为孩子看这个东西就是浪费时间。我们中国人在应试技巧这一方面,全世界都学不过我们,对吧?实在不行都选C。因为专才教育的培养,使得我们的通才教育偏弱。但是在国外,你会发现他的专业是可以随便转的,甚至很强调通识教育,上大学后还得选科。另外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评价单一、唯一,就是成绩,对于过程几乎不看,只看结果,对吧?我们有句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小舍得》剧照这样很容易培养出来为考试而生的人。但是他真的学进去了吗,学到了吗?不一定。我们只是最后选拔出了一些应试的天才。当然他也是天才的,因为如果脑子不聪明的话,也成不了应试的天才,但他真的学到了吗?国外教育在本科阶段通识教育做的要比我们好。说了半天,那什么样的人适合国内,什么样的人适合国外?大家有兴趣可以在书中去找答案。而适合在公开场合说的是什么呢?各位家长都体验过国内的教育,我们会发现国内的教育规则性相对比较强,国外要更发散。所以你要去看一下你们家孩子是属于那种在一定规则内发挥得更好,还是他自己发挥得更好。有的孩子得老师告诉他该干什么,有的孩子一旦被圈在规则内就很烦,那他说不定有可能适应另外一条路,但是这个不绝对啊。02“放弃B大附小名额,我只想要自由”有家长问我,平时怎么教育孩子。我有一个八岁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我个人觉得上天对一个男人最大的奖励和最大的惩罚是一个事,就是让他有一个女儿。大家认可吗?然后有家长说,张老师,我只有儿子。那你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全场爆笑)我最受不了我女儿跟我说的一句话是“爸爸,我爱你。”你想买什么?你说。又拿糖衣炮弹攻击我是吧?很多人都问我说,张老师:“你的孩子参考高考吗?考研吗?”我确实没想过这么多,说句实在话,家长是孩子多元性选择的后盾。我父亲是铁路职工,我爸就跟我说,儿子,你有两条道路可以选。第一条道路啊,就是接我的班,另外一个就是你可以去好好学习考大学。那个时候,高考是我想改变命运的唯一的一条路。但是到了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阶段,如果家长能力足够强的话,说实话,高考真的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女儿生日跟江苏省高考出成绩的日子差不多。我就跟女儿说,我说你18岁生日快乐不快乐,跟我没关系,跟你考得好不好有关系。如果她不走高考的话,那就上国际高中,然后到香港澳门读个书,弄个“水硕”。我们有国际教育板块,毕业了可以进一个国际学校当老师,我也不指望她挣多少钱。对她我就两点家训:第一,不要赌博。第二,不要创业。你会发现我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其实没有那么高,我希望跟大家说的是,有的时候我们的焦虑是不是因为对孩子的期待过高?当然我能理解,我在北京待过13年,我可以这样说:各位如果说你是北京人,你更没有必要焦虑了,为什么呢?孩子不用考虑买房的问题啊,对吧!那如果你不是北京人,我非常理解你,为什么呢?说实话能在北京买上房子,并且拿下北京户口的人,你当年得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就非常担心你的下一代过得还不如你,对吗?你就特别怕你一个努力,把孩子生在了北京;孩子一个努力,又把你带回了农村。对吗?尤其是中考一分流,你好不容易通过教育把孩子干到了北京,然后孩子一下子干到了职高,这种焦虑我非常理解。而且为什么北京的家长可能在公立的高等教育阶段这块会更卷一些?说实话,因为北京的很多朋友,您可能会把资产大量投资在了不动产,就是房产。这就使得你在教育上的投资没有那么从容,就会发现跟其他家长有差距。然后就导致了一种情况:上不上、下不下。但实际上各位家长,我想提醒你的是,你为什么一定要所谓的“上”呢?你没到“下”这个阶段,“中不溜”就一定不能接受吗?所以真的我希望大家能够降低对孩子的期待,人这一生进步,不是说一定要在这个家族里边,我这一下子就要干到顶端,你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已经很好了,你要学会跟自己和解,否则压力会很大。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苦,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人不要成为自己生活的奴隶。当年很多人猜我为什么离开北京,有人说我是因为拿不到北京户口,都猜错了。当年我的孩子是可以上某名小的,我有一个老大哥给学校捐了几个亿换来一个名额。大哥说,雪峰,你是我好兄弟,这个名额给你,然后再送你一套房。条件好吧?我没要,我不想成为生活的奴隶。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给我用几个亿换来的事情,又给了我一套房,我得为他卖命卖到什么程度?肾都不够卖的。我希望你选择自由,你放松了后对孩子做好两件事就可以。第一是,陪伴。孩子一转眼就长大了,陪伴真的很重要,尤其对女儿的男家长来说!每个周六周日,都是我们的家庭活动日。第二是,给孩子做榜样。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我们让孩子去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做到?如果你问我女儿她爸爸有什么爱好?她会回答爸爸有三个爱好:第一个工作,第二个跑步,第三个看书。我每年会报名参加各种马拉松比赛,就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形象呢?就是爸爸是一个能够坚持做事情的人。每次只要在苏州附近比赛,我女儿都会站在终点线等着我。然后我会把完赛奖牌戴到我女儿身上,跟我女儿合个影。之后我女儿一定会拿着奖牌到学校显摆,说“这是我爸爸的,你爸爸有吗?”她看到我风雨无阻地跑步,所以她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摔跤吧,爸爸》剧照我女儿从小就知道爸爸特别喜欢看书,我家里全是书。说实话,书太多看不完。一个是为了装13,书房一定要填满。一个是我会跟女儿说,你一年花五千块钱买书,买的书哪怕只读一点点,用到里面的一个知识,你挣的钱就可以把你一辈子的书都买回来,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所以没啥事的时候我经常会看书。我女儿每次都能发现我书包里又多了一本书,她就会问:“你怎么又买书了,这个书是讲什么的呀?”所以呢,一个是要给孩子多陪伴,二是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三是不要对孩子有过高期待,放松。对于教育,我真的建议各位家长“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包括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挣钱不是目标,它是结果。孩子的成绩也一样,它不是目标,是结果。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学习都在学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而并不是学的那个内容本身。我们都上过高中,我们上高中那点东西,现在生活用得上吗?根本用不上。但是我们通过高中的学习,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我们学习的过程充斥着什么样的环节?叫“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注意这四步。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经常缺的是第二步分析问题。我们经常是什么考试没考好,家长会指责:是不是没好好学习,人家学习你干啥呢?每天就知道玩游戏!那大多数同学什么样?这次没考好:生气,下次努力;下次又没考好:生气,下次努力……你会发现我们很多时候就少在分析这个问题上,跌倒了不可怕,遇到问题也不可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想为什么会遇到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做?尤其高三的家长,孩子每次模拟考试后都要进行复盘,哪科升了,哪科降了。不要训斥,要跟孩子谈心聊天。先夸奖再说有什么问题,然后分析哪儿能涨分。“先夸”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最重要?自尊心。《当他们认真编织时》剧照在给孩子选专业的时候,分享四个“顺势而为”。(这里张雪峰老师举了很多例子,篇幅有限常爸就不拓展了,想详细听的话常爸下次可再单独整理成文)第一,学科优势顺势。在选专业的时候,倾向于优势学科避开弱势学科。化学不好就学通信、机械、自动化。第二,性格优势顺势。不要只看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要综合考虑。第三,家庭优势顺势。家里有能力特别强的人或在某个领域很强,给孩子提供帮助。第四,国家大势顺势。我是江苏省的十四届人大代表,深知国家规划与咱老百姓关系最大,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03父亲去世后,母亲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千现在小孩的学习目的不一样,激发学习兴趣的条件也不一样。第一个层面,解决温饱。如果说你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那么“改变你的家庭命运”很有可能是你在教育上去做投入的一个最初的原动力。教育是能改变命运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想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就是你通过努力,可以让你小时候的梦想一一实现。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体验那些人生没有体验过的美好。第二个层面,成就自己。我说同学,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学习成绩比较好了,有了自己的收入,有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你想不想去NBA赛场看比赛?当你跟着全队的主队球迷一起欢呼球队胜利的时候,那种感觉跟你们看电视能一样吗?那一定不一样的。当你到那个环境下,你会觉得人生真值得,你会有很多很多更美好的体验,只玩个游戏算个P,那种体验是最没有意思的。第三个层面,成就家人。我爸去年去世了,是肺癌转移骨癌转移肝癌,做手术要打钢钉,一根一万三,手术花了12万。因为疫情,只能我妈一个人在医院照顾他,我爸一皱眉,我妈就按止疼泵。我找了个单人病房,一天600块钱,一个月就1万8,这个病是治不了的,我妈当时眼睁睁地看着他咽气的。后来跟我妈聊天的时候,我说我爸挺没福的,我条件越来越好,但他却没赶上。我妈说儿子你已经让你爸享福了。如果不是你经济能力强,就你爸这个病,得遭多大罪。我妈一句话就让我释怀了。《人世间》剧照我觉得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人好好活,会死的人让他好好死——后者也是很难的。所以有时候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我说同学你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老爷们儿,你是家中独子,你别看你爸妈现在年轻,身体健康意气风发,但如果他们有一天需要你的时候,作为孩子,你无能为力,你真的对得起你自己吗?当一个人能为家庭赋能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会很幸福。我女儿外出,我都会叮嘱我爱人给她定头等舱。头等舱有迎宾饮料,每次她拿着橙汁冲我笑的那一刻,我觉得作为爸爸,我怎么努力我都不为过。第四层面,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两家公司,总共1400个员工,他们背后就是1400多个家庭。每一年我们公司都会有新员工买车买房,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员工买车第一件事:接我上班。我觉得在一定阶段以后,你在自己身上得到的快乐,一定是因为你有这个资源和能力给别人服务。我每年至少往外捐150万到200万,用于资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我会找一些靠谱的慈善机构,让他们去帮我审核授权价值。《当幸福来敲门》剧照我自己对于挣钱这个事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欲望,但是我觉得对社会有帮助这个事肯定是很认真的。我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很值得。如果说有一天我死了,微博上会有人纪念张雪峰,会有人谈论张老师曾经讲过什么?通过跟我授课,给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一辈子活成这样,值了!大家记住孩子学习这个事儿,一定是从内心深处认可这个事儿。你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些细微的爱好,去延展他对学习的爱好。以上就是张雪峰老师演讲的大部分记录了,不知大家看了之后都有哪些收获呢?常爸本人真心觉得受益匪浅,都是真诚、贴心的大实话。最后再声明一下,如有侵权问题,请张雪峰老师本人联系我们!大家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有什么感触想要分享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1END1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16岁读博士的神童长大成了啃老的白眼狼?这事其实没这么简单……

这周大家刷到最多的热点事件是什么?我自己刷到最多的就是这张图这个人——曾经凭借“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三上热搜的神童张炘炀。先是刷到了几个媒体号的短视频,虽然每个只有1分多钟,但信息量大,且非常能激起我的愤怒。如今的张炘炀28岁了,镜头里的他双目无神、脸色蜡黄、颓废迷茫。他活得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热情,目前无业,接零活维持生计,时至今日还要依靠父母接济。“差不多每两三个月(父母)就会主动给我打一万。”“如果我真需要什么的话,给我爸打个电话就好了。”啃老啃成这样还不够,最点燃我愤怒的是这几句话:“他们还欠着我一套房,到现在也该值1000多万了。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是1000万以内,我完全有这个额度。”对面的记者问:“他们愿意给你吗?”你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居然能“大言不惭”地说:“不愿意又怎样?不愿意也得愿意!”这什么玩意儿!气人不你说?!这不就是个无业、啃老的白眼狼吗!啃老啃得理直气壮,还觉得都是父母欠你的?!脸怎么这么大呢!嘿!越不想看什么,还就越来什么!连续几天天天能刷到张炘炀的这些“白眼狼”言论,每次气得都想骂人了。后来忘了是第几次再刷到的时候,我心生一念:不对,这孩子我记得啊,十多年前,他可是家喻户晓的神童,之前新闻报道过的那么机灵调皮、爱说话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曾经那么热爱学习、主动说要学数学的孩子,怎么就远离学术了呢?于是,我决定再重新走近张炘炀的生活,想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一番查阅后,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有人问“为啥我和老公都是硕士毕业,我女儿数学才考了48分”。网友神回复道:“祖坟也是需要休息的,总不能一直冒青烟吧。”而对于张炘炀家来说,网友继续总结道:“他们家祖坟冒了4次青烟,活生生被他父母盖得严严实实。”所以,此时此刻他心安理得甚至贪得无厌的啃老,在我看来,就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怎么回事?我给你讲。“先盖楼再装修”急功近利背后隐忧重重张炘炀之所以能从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一个“快”字。他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在其他孩子还在上小学四年级时,他已经跑到了大学的课堂;在其他孩子刚刚接触初中知识时,他就开始和导师讨论高深的学术问题;在其他孩子连高中知识体系都没摸全的时候,他已经和博士导师走到了知识的最前沿……“遥遥领先”,恐怕也不足以描述张炘炀的超速成长。张炘炀的神童奇迹离不开一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张会祥。他原本是辽宁盘锦的一名公务员,但为了孩子的学习,他选择辞职陪读。儿子的学习,几乎是由张会祥一手包办的。在教育上,他一直秉持着一个理论叫“先盖楼,再装修”,就是在学习上把进度赶超上去,再慢慢补缺失的东西。在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上,张会祥对此贯彻到底。18年前,张会祥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孩子考了90分离满分差10分,与其用半年时间补这10分不如用半年时间学习下学期或新的知识。“这样下来,会节省很多时间。”赶时间,也体现在张会祥辅导孩子学习上。判断孩子有没有学会,有一个最简便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讲出来。如果孩子能讲得明明白白,逻辑严密,那就代表学会了。但张会祥的方法更简单,就是问孩子。如果孩子回答“会”,就直接过,自此再也不过问。可学会了不代表学好了。学会了,强调的是结果,孩子能做对题就是学会了。学好了,强调的是学习的目标,能真正理解知识点间的关系,能融会贯通。张会祥,强调的就是学习的结果,就是如何在应试教育中获得成功。他的理想是,先让孩子在学术成功之路上占有一席之地,再想办法弥补知识弱项。所以,他让儿子用2年时间学完6年小学知识,用2年时间学完初中和高中知识,然后又着急忙慌地拒绝了周围人的建议,接连让儿子读完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术之路走到顶端,张会祥心满意足。但是他忘了,自己终究是儿子人生的局外人,身为当事人的张炘炀早早地就体验到了速成教育背后的隐患。初中时,他的成绩就很差了,在班里排名倒数。读研究生时,他因为迷恋上网,又基础不牢,硕士课程挂科,论文做不出来,面临毕不了业的困境。但这些痛苦父母并没有认真了解,他们会责骂张炘炀不认真、不努力学习,导致张炘炀甚至出现过自杀的念头。张炘炀才是最有资格评判父亲教育方式好坏的那个人,他说:“没有钢筋,盖什么楼啊!”“(盖了楼)就祈祷不要有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倒倒’‘楼脆脆’了!”现在看来,这些话仿佛就是他对自己的预言。强加给孩子的梦想成了困住父母的枷锁张炘炀最“出格”的言论有两次:一次,是2011年,他要求在北京父母全款买房。一次,是2023年,他说因为父母没买房,所以欠自己1000万。他的父亲为了陪读辞掉了工作,他的母亲只是个普通老师,这两个要求对夫妻俩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1年那次,当周围人都质疑他“逼父母”时,16岁的张炘炀却说:“这是我父母自己逼自己。”也许,这并不是张炘炀的狡辩。两岁识字一千……从有记忆开始,张炘炀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听到了太多惊叹和赞赏。看到儿子的潜能,张会祥兴奋极了。他36岁才做了父亲,取“炘炀”这个火旺的名字,希望孩子能建功立业,不像自己活得这么寡淡。张会祥心有不甘,1978年他考上大学,199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人大商学院第一届MBA,但因为拿不出学费只能放弃。但看到儿子惊人的记忆力,他仿佛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途径,他要全力辅佐孩子学习。只要出门在外,他就拿着棍子在地上写字,教孩子认字。只要孩子在家,夫妻俩从来不开电视。后来为了陪伴孩子学习,他索性辞职。为了孩子,他真的倾尽全力,他激励孩子要永争第一,要做最成功的人。这的确激起了张炘炀的好胜心并渗透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真的事事争先,事事争优。幼年时,别人问张炘炀“最佩服谁”,张炘炀的回答是:“张炘炀。因为我觉得张炘炀比其他人都好。”进入大学后,张炘炀看着宿舍非常不满,说“我必须住高档的地方”。别人只是想要过得好点,而他想的是过得最好。但生活的复杂程度远不是学习那么简单,生活的幸福与否也并不是智商或努力就能决定的。张炘炀很快就领悟到了这点,与此同时他极度害怕失败的心理弱点也暴露出来。考上硕士和博士后,张炘炀因为困窘的生活感到异常焦虑。他身边的同学都是已经有收入的成年人,但他要千方百计省钱。他很少打出租车,熟记公交路线;他用五毛钱接2.5升的纯净水,能喝两天;他唯一一双品牌运动鞋,是二姨送的礼物。他还受到过同学的刺激,他抱怨北京房价高,同学怼了一句:“你要是嫌北京房价高,你就滚回你老家去。”这让张炘炀有了买房的念头,那时他才16岁,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未免太早。但张炘炀因为习惯了超速,也产生了远超年龄的焦虑和不安。在学习之路上的成功经验让张炘炀习惯了“王者”的感觉,但买不起房、赚不了钱的现实感让他产生了虚无感和无意义感,他说自己“身无长物”。他把所有价值感、成就感都压在了那个房子上面,认为有了房子自己就能好好搞学术,就能向暗恋已久的姑娘表白。但没有那个房子、户口和工作,他就是个失败者,不配拥有爱情。他第一次认识到生活的复杂,但他又不想承担生活痛苦的一面,于是习惯性地将这份痛苦转给了父母,但没想到这次父母接不住了。于是,他又习惯性地把父母作为自己情绪的宣泄口,指责父母,认为父母欠自己的。他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不安和失落,如果张会祥能敏锐地发现这点,也许父子俩的关系能缓和很多。但张会祥没有,他只说儿子是被大城市的浮华给带坏了,看不到学习本身所能带来的价值。他也许会教导孩子考试,但不懂如何教育一个孩子成人。不懂规划+超强控制欲的父母是所有孩子的灾难为了孩子的教育,张会祥全身心投入。妻子曾提醒过他:“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我们都没有自我了。”张会祥不以为意,反倒乐在其中,他要给孩子选择最好的路,要让孩子成就最好的人生。他看到儿子看《西游记》,就偷偷地藏了起来,害怕这样的书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升学。但张炘炀却说:“这是冷暴力,是精神上的摧残。”他要修剪枝条,好让树的主干长得更好。但张炘炀说:“歪脖子树能活得更好,人工修剪的树更像温室里的花朵。”虽然没有更多细节,但我们不难猜想这些对话背后掩藏的父子冲突。张炘炀读研期间迷恋上的电脑,父子俩吵架,气得张会祥离家出走,步行50公里回到廊坊的家。但张炘炀说,这是父亲在惩罚自己。他说,人都是要断奶的。所有父母都要面对孩子断奶的痛苦,但父亲这种全方位控制的教育方式会让这种断奶痛苦升级,只是可能来得晚了一点。习惯了24小时陪伴孩子,习惯了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角色,习惯了孩子的顺从,所以面对儿子的叛逆,张会祥格外愤怒。但让张炘炀更不满的是,父亲的这种控制下还掩藏着盲目和自大。他评价父母:“他们明明什么都不懂,还要指点江山。”说到这点,我忍不住叹息一声,在张炘炀重要的人生关口,父母的选择似乎都不太合理。10岁孩子高考取得505分,能考上二本学习足以说明很有天赋,年龄这么小,完全可以再用两年提升成绩考上更好的大学。但张会祥拒绝让儿子复读,依旧选择让他入学。13岁那年,张炘炀的导师认为德国有更好的天才教育体系,并联系好了导师,只是要再等一年入学。但张会祥拒绝再等一年,选择让孩子直接在国内读硕士。他在着急什么?我忍不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是不是为了所谓的“名”才这么急匆匆?他是不是为了所谓的“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年龄最小的博士生”才把孩子从一个学校赶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是,这可真是“务虚名而处实祸”,为了所谓的名头而强行催熟孩子,为了所谓的声誉而让孩子过早体验成人的焦虑和复杂,毁掉了一个天才,葬送了一份天资。想到这点,我就无比遗憾!也让我忍不住畅想,如果我有这样的天才孩子,我会怎么培养他?我想我一定会让孩子暂缓上大学,要么再用两年时间夯实基础考一个更好的学校,要么让孩子在提前学完高中知识的情况下,去打一些高含金量的、认可度高的比赛,比如信奥赛——孩子在10岁高考就能505分,这时去打数理、编程相关的比赛,和同龄人比,妥妥的降维打击。有了这些比赛结果的加持,后面无论上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好学校,都不难,甚至对找工作也有很大的加持作用。为了赶进度,让孩子一路放弃更好的学校,放弃到德国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除了得到“最小的大学生”这种轰动一时然而其实没啥用的名头之外,其实把孩子的学习后劲都给毁了。不懂教育规划又有极强控制欲的父母,无论是对天才还是普通孩子,都是灾难一般的存在。对于此,张炘炀的父母在被儿子逼着买房时就意识到了。张会祥说:“即便孩子考上了博士,但也不见得是成功,孩子也失去了不少。”母亲说:“跳得快,接触的东西多了,但分辨能力还不足。”只是时间不能倒流,即便有些后悔,他们也无法让孩子的童年重来一遍!不管是天才孩子还是普通孩子,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这个家庭的故事对我们每个父母都有很大启发:教育不可急功近利,基础不夯实,之后的每一步都藏着隐患;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引领他们到达远方;请相信孩子的生命力,相信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出口,给他们空间和信任;请保持谦卑状态,多学习多聆听,重视孩子的感受,了解专业知识,给孩子适合的引导;如果自己见识不够,创造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就是加分,不做或少做就是在给孩子助力。13岁那年,张炘炀在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上看到老师讲欧拉公式时,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所有公式竟然都可以用欧拉公式关联起来。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的美和奥秘,他兴奋至极,他站起来鼓掌,他说那是“真性情”。他还年轻,希望他还能找回对数学、对学习的热忱,对人生的憧憬。也希望每个父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真性情。都说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希望我们彼此好好陪伴,好好鼓励,好好珍惜。最后,正值常爸生日宠粉周,继续我们的留言互动,您对神童陨落这事怎么看,或者您对自家孩子有什么期望?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常爸会在本文留言区挑选5个走心回复,每人送上一瓶珀莱雅红宝石活肤水(40ml),欢迎大家踊跃参加!1END1
2023年9月23日
其他

看到张雪峰被教授怼,我想起去年和大V吵的一架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为了和常爸不失联,大家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这样才能每次第一时间看到常爸的推文!“如果我的孩子报考新闻学,那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因为这句话,张雪峰又上热搜了。张雪峰是谁,估计家长们都不陌生。作为资深考研指导老师,张雪峰因为出色的教学水平、丰富的实战经验受到很多家长和考生信赖,也经常因为“口无遮拦”被送上热搜。不管是在直播中还是教学中,张雪峰都是金句频出,名场面不断,包括但不限于——有一个女生想要高考报考金融,家长来征求张雪峰的意见,张雪峰直接问:你女儿漂亮吗?还有家长说孩子喜欢考古和法医,张雪峰是这样说的:“想学法医,你先买块猪肉,放缸里,盖上盖,放你们家院子里大太阳底下晒3天,让你们家孩子打开,深吸一口气。看他什么反应,他要说挺好,我就爱闻这味儿,那你再考虑给他报法医专业。想学考古,你把这矿泉水瓶子和瓶盖,分开,埋在10亩地里面,让你们家孩子去挖。他要是费俩月劲儿挖出来了,欣喜若狂,你再让他报考古。”以及在去年解读高考志愿填报时,张雪峰提出的“一句话”总纲:往年报志愿大家奔着“钱”去,今年报志愿奔着“稳”去。熟悉张雪峰的人,也都适应并喜欢他的毒舌和犀利。那为何偏偏这回被送上了热搜呢?先来看看这件事的起因吧:张雪峰在直播时,有网友提问,“孩子是理科,考了590分,要不要选择新闻专业?”听了这个问题,张雪峰一脸难以置信,然后回答说:“理科590报新闻?你会悔崩溃的!”“你拿着本科专业目录,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要是我的话,我一定把他打晕,让他昏死过去,然后给他报个别的”“你可以把它当个爱好,但不要当个职业”“如果到时候拧不过他,一定要把他打晕!”一通疯狂输出听下来,满脑子回响的都是那句“我一定把他打晕”,据不完全统计,这句话张雪峰至少说了得有七八遍。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结果重庆大学一位新闻传播学教授的发帖,把张雪峰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快,“新闻学教授怒怼张雪峰”的词条飙上热搜,热度之高,以至于张雪峰接连发了好几条微博来回应:这事儿一出,常爸的朋友圈也被刷屏了。有好几个朋友来问常爸对这件事怎么看,张雪峰和大学教授究竟谁错谁对?到底新闻学能不能学?谁对谁错这个话题先搁一边儿,其实在常爸看到这件事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年我在直播中和几个大V吵的一架。老常粉们应该都知道这回事儿。简言之就是去年常爸参加一场媒体平台直播连麦活动,和几个教育大V探讨双减后孩子教育的问题。几个教育大V都认为行行出状元,孩子不一定要上高中才能有美好的未来,要接受孩子的平庸……这话我当然听不下去了,说实话,只有家里条件不错的,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咱普通人家要是这样,那不等于躺平摆烂吗?于是常爸“揭竿而起”,在直播中就和几个大V呛了起来(没看过这篇文的,可以点击《双减之后,我跟几个育儿大V吵了一架》回顾详情)。在常爸看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小时候要不要鸡娃,到上高中还是职高,再到大学报什么专业……每家的家庭条件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同,孩子对未来的规划不同,选择也不尽相同。常爸因为出身普通家庭,深知家境普通的孩子想要出头,每一步选择都要慎重,该付出的努力一点都不能少,所以常爸要和大V们据理力争,为的是不误导看直播的家长们;而那几个教育大V呢?平心而论,也不能说他们错,因为在他们千帆阅尽后内心可能的确觉得孩子做个普通人就可以了,甭管这个“普通”跟我们以为的“普通”是不是一个意思。常爸也关注张雪峰很久了,他是普通家庭出身,一步步爬上来的,知道普通家庭里培养一个大学生意味着什么,成本有多高,也知道人要吃饱饭,贫贱百事哀。在专业选择上,他一向是“从就业出发”,是妥妥的务实派。他之所以强烈反对报新闻学,我分析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新闻学就业前景不够好,工资也不够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年代,新闻学显然不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个选择。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站在最广大百姓角度做出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是出自于这个孩子的自身情况考虑,这个母亲说了,孩子理科成绩不错,能考到590分,数学能考到130分,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弃孩子更擅长的理工科专业,而转投自己目前感兴趣的新闻学专业,实在是有点可惜。当个爱好还行,别当成职业。而张教授的观点其实也能理解。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他大概率是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出发的,认为新闻专业能文能武、文理兼备,学生能学到写稿、拍摄、编程,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也是新一代新闻传播人的必修课。而他激烈反驳张雪峰的另外一个原因估计是考虑到如果大家都听了张雪峰的话,谁都不去报新闻,那么假以时日很可能新闻专业后继无人,这个专业不复存在,社会也会缺少专业的新闻人才和新闻内容,长远来看是新闻学以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损失。所以,你问我张雪峰还是张教授谁对谁错?这个真没办法说,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给出的答案不同。但不得不说,张雪峰的观点是务实的,是实打实为普通人考虑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网友选择站张雪峰的原因,都说没有伞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家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又怎能去谈情怀呢?如果同样的问题来问常爸,那我的观点是,如果家境优越,那么放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甭管是文史哲还是其他实用性不那么强的专业,“学校大于专业”,因为要的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和人脉;而如果家境普通的话,专业选择大于学校,首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吃饱之前别谈情怀。常爸自己就是个例子。记得常爸当年高考的时候,虽然分数足够上清华,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北邮(20年前,北邮的分数线比清华低不了多少,但是北邮当时几乎所有专业都是热门专业,而清华却有不少冷门专业,所以当年在上清华但是没有好专业和上北邮一定有好专业之间犹豫了许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想着“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常爸未必能拿到很好的资源;另一点就是更现实的考量了,老粉们都知道,常爸家境一般,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如果去清华的话没办法去计算机系,但是去北邮的话,就可以读他们的王牌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更好就业,并且待遇也更好。毕业20年后回头看,尽管我没办法预测如果当时进了清华后续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但也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因为那的确是我综合了各方面因素做出的当下的最优选。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的试错成本太高了,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尤其在高考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务实一点并没错,没有人为我们托底,那么打好手上现有的牌,等于我们在为自己的人生托底。立场决定看见,位置决定观点。世上没有绝对好的专业,也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今天北京就要出高考成绩了,接下来是火热的报志愿环节,张雪峰和大学教授的分歧,其实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在面对高考志愿时纠结的一个缩影。对于报志愿,你有什么想法?这两个人的观点,你支持哪一个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往期推荐这次不骗你,人生路真的有好多条“高考完就解放了”,这个误人子弟的鬼话,当年差点毁了我!女孩是如何被排除在最赚钱的几个职业之外的?这几天常爸发现推文的阅读量明显走低,再看了看其他的公众号,也有很多出现了点击率断崖式下跌,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公众号又一次改了推送机制。今后系统只会把常爸的公众号推送给常读用户,所以,如果不星标、不常读、就看不见我的推送了。所以,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各位常粉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1END1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这次不骗你,人生路真的有好多条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为了和常爸不失联,大家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这样才能每次第一时间看到常爸的推文!天津悲剧七跳事发一个月后,家在天津的同事突然被老师通知要开家长会。家长会上,我同事哭成了泪人,我在采访她之后把家长会内容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详情戳《天津悲剧七跳事发一个月后,我在家长会上哭成了泪人》,这篇文章发文当天2个小时后就达到了10万+阅读,可见家长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共鸣。让无数家长泪目的那封遗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龄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只追求成绩,最终逼死了这个懂事又聪慧的女孩。而评论区的留言,也有很多叫人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很多人表示自己的童年遭遇跟女孩差不多,只要考不好就可能遭受家人的谩骂或殴打,情况之严重,真的超出了常爸的想象。欣慰的是,他们做了父母后都决定要斩断原生家庭的伤害,努力给孩子一个更有包容度、更宽松、更多彩的成长环境。以前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不好好学习就进不去好的小学,进不了好的小学就进不了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就进不了好的大学,进不了好的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法过好的生活……”看似逻辑严密的推论,其实暗藏种种bug。比如,什么是好的大学、好的工作、好的生活?这个“好”由谁定义,怎样定义?回想起人生中那些难忘的快乐时光,又有多少是和成绩直接挂钩的呢?成绩,这个曾经被父母视为天大的事情,曾经把很多孩子压得喘不过气的恶魔,待孩子成年后却往往变得一文不值,这是多么讽刺,又多么无力的现实。最近,常爸看了一部纪录片叫《我是XX生》,讲述了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内容。这些专业千差万别的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所选的专业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讲述专业内容时眼睛里都有光。有所热爱才有所期待,有光可追才能奋力前行。这个纪录片共八集,每集大概讲述3-4个专业,时长在半小时左右。建议父母可以带娃一起看,那些从没听过的专业会让我们眼界大开,从实用角度来说,还可以作为娃未来选专业的备用资料。爱吃吃吃,这些是舌尖上的专业上一个像淄博烧烤这么火的品类,大概是小龙虾吧!犹记得疫情前,想去吃顿小龙虾,排队一小时都是常事。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制作小龙虾”也能成为一个专业。小伙儿喻大双就是龙虾学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他要在三年时间内学会130多道龙虾菜,此外还有龙虾养殖、营养和管理营销等知识。作为第一批“学院派烧虾师傅”,喻大双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处理小龙虾,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虾钳子夹出血。老师给他定了做一千斤小龙虾的合格线,到两百斤的时候他才学会如何正确处理龙虾。在处理龙虾时,一开始他于心不忍,边处理边给龙虾道歉“兄弟你不要怪我”,到后来再处理龙虾时心就麻木了。快毕业时,喻大双已经掌握了做龙虾菜的要领,还时不时会自己创新菜式。他的打算是,毕业后先去饭店干几年积累经验,之后自己开店。当喻大双正在教室里翻滚炒锅时,浙江大学茶学专业的董燕茹正在实验室里测试茶的品质。她自小非常喜欢茶,对茶如数家珍。浙大茶学专业有自己的实验田,要求学生能下田、能炒茶、能做科研,会玩茶艺。但在实验室里,喝茶有可能就成了一个苦差事。为了评审茶的品质,她需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而且可能一次要喝几十、几百杯茶。她还需要敏锐地发现茶的问题,对茶的特性做出全面判断。如果茶不理想,她们还要跑到茶厂溯源问题出现的原因,监测每个加工环节的指标并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的加工方案,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几十次。与前两位相比,卢红云这位浙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的内容就抽象多了。她不会做饭、酒精过敏,却不妨碍她是个十足的吃货。她的专业不仅要研究怎么吃,还要研究食品的包装、加工运输等内容。大部分时间里,她们都穿着白大褂在实验里做化学和生物实验。卢红云的课题是研究食用菌酸奶,她需要做大量实验才能研发出健康美味的酸奶。所以我们看到了,单单就一个“吃”的问题,就有太广博的学问了。而且既可以从舌尖上细细琢磨,也可以从学术上深入钻研。有英雄梦,这些专业满足你小时候问起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警察”是最常见的答案之一。很多小孩都有英雄梦,那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身怀报国理想的麦政高中毕业后,就成为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特警方向)的学生。他在这里学习格斗、枪械、速降、防爆冲突,特警生是警校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专业,盛产勇士。他们会进行实战演习,需要自己组织队伍,寻求解救人质的方案。尽管是演习,但每个人都严阵以待,因为真实案件中特警的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人质性命不保。演习看起来很过瘾,有点像真人版吃鸡游戏。在麦政专心演歹徒时,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张佳颖正在参加实训,负责侦破一起盗猎野生动物的案件。还没毕业的她,已经对坠楼案、分尸案、强奸案等现场照片麻木了,因为看了太多。此外,她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动植物标本,因为这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森林公安为出发点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在实训现场,张佳颖要学习如何保护现场、如何提取证物,如何推断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等。排查的过程很繁琐,但是每解开一个谜题,张佳颖都非常开心。同样为破案开心的还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李睿哲,因为英雄梦,他选择了做一名网警。大一时,他们就开始接触网络世界、数据和代码,时刻做好与黑客周旋的准备。作为一个游戏爱好者,李睿哲觉得这是真实版的侦查游戏。他接到了一个协作任务,侦破“杀猪盘”诈骗案。李睿哲要先去案发现场取证,再拆解电子设备、恢复损坏的硬件,提取数据并分析数据。最后他们要梳理出嫌疑人的轨迹,确认犯罪事实。在网络信息时代,为了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网警的战斗力和作战方式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像李睿哲一样的网警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络门神”。喜爱小动物,不妨来这里学学前段时间跟同事聊起孩子养宠物这事儿,我以为孩子也就喜欢小猫小狗之类的。事实证明我想得太简单了,仓鼠、蜥蜴、变色龙、乌龟、鱼,还有娃喜欢蛇,让我着实震惊。喜欢动物,除了把它们当做宠物养外,其实还可以好好做学问。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两个女孩正在这里认真地做研究,白天穿着迷彩服骑着电动车四处观察并做记录,晚上就打着手电寻找各种小动物。因为从小就对鸟类感兴趣,洪艺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并一直在做鸟类观测研究。每到繁殖季,她都要跟着鸟类专家去雨林里寻找鸟窝。另一个女孩叫刘晨阳,是生态学博士,骨灰级鸟类观察员。做实验时,她会小心翼翼地把雏鸟拿出窝测量,再轻轻放回去。两个女孩的科研方向都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她们需要搞清楚鸟是什么时候产卵的,卵重是多少,卵的顺序是什么,巢的周围环境是怎样的,巢高有多少,巢的位置在哪里等。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出发,忙的时候可能要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来,不管是下雨还是烈日天都要去。但在枯燥的野外活动中,有时也会遇到意外。她们发现两只被弃巢的雏鸟还活着,立即决定带回去自己养。两只雏鸟也顺利长大离开了,不舍的同时,两个女孩更多是欢喜。与洪艺轩和刘晨阳只观测动物不同,临床兽医学研究生陈丝雨的任务是尽可能救治动物。即将升博的她,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预备动物医师。在她心中,家人除了父母还有一只狗、一只猫、一只乌龟。在动物陪伴下长大的她,想要更好地照顾动物,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动物医学专业隶属农学大类,培养方向接近医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她还需要临床实践。陈丝雨需要先进行科室轮转,再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影像科,她需要熟悉超声等各种仪器。在住院部的动物病情较为严重,她需要熬夜还要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协助参与手术室的工作时,陈丝雨小心翼翼,每时每刻都要集中精力。麻醉和手术过程的精妙,让她大为惊叹。完成科室轮转后,陈丝雨决定朝手术方向继续学习。纪录片中还介绍了很多专业的学生生活——比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徐伟正,是如何做人造卫星,如何招商引资的。还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俞明锐,是如何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跟着师傅学习修复文物的。以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郭庆锐,是如何学习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看了这部纪录片,常爸由衷地感叹,各式各样的专业实在是太多了,真叫人大开眼界!戏曲、陶瓷、绘画、汽车、机器人、物理、天文……要是每个都说清楚了,一篇推文可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这里常爸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抽空和孩子一起看看这部纪录片。我特别喜欢这部片里的一句话:每个专业都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改编一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方式,考试只是其中一个而已。生而为人,或顺遂或坎坷地走一遭,其实都是为了探寻“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活着是为了爱的人,是为了远大的理想,是为了体验到的一点温暖,但绝不可能是为了一场考试。在《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将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在疯狂的追逐中,没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败。孩子的个性、天性和生命活力,被磨灭得无影无踪,他们的面目越来越相似,早已成为工厂的标准化构件。一个成为标准化零部件的孩子,在ChatGPT横空出世,AI将大行其道的世界是很难获得优势地位的。想要掌控未来,主动思考、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人性,恐怕是更重要的元素。这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该怎样让孩子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看了这篇文章,
2023年5月2日
其他

杀死13岁儿子后,他说:“我是最好的心办最坏的事。”

只因为考试成绩差,就被爸爸用武士刀刺死。虽然这才2月中旬,但我觉得这应该会是今年最惨烈的新闻之一了吧。整个事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句话。一句是爸爸说的:“我是最好的心办着最坏的事。”一句是孩子临死前说的:“爸爸,我在好好学习了。”这种因父母无能控制不住情绪,把孩子视为情绪垃圾桶继而引发的悲剧已经发生过很多了。每次我看了都是既痛心又无奈,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力感。这次的事发生已经有段时间了,常爸本来不想再发声了,因为对这种麻木、自大的父母,再多的劝告也无济于事,而且就像一个常粉曾一针见血留言道:“真正需要看这篇文章的,都不会关注常爸的”。但后来我还是没坐住,因为接连几天我都在热搜上看到了类似的事情,所以决定还是要写点儿什么。还有一些家长和这个父亲一样,对孩子大吼大叫,殴打辱骂,唯一的不同只是手里没有刀。他们没有拿刀,孩子却已遍体鳞伤江苏南通一个男孩把自己的压岁钱攒起来,想要送给妈妈一个情人节礼物。想来想去,他最终选择给妈妈买一个新手机。为了确认价格和型号,男孩去手机店里看了好几次。最终他终于以低价买到一个演示机,拿到手机赶紧欢呼雀跃地奔回家。我想男孩之所以这么精心筹划,一个是真的心疼妈妈,一个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这份感恩之心和真诚的爱,比手机要珍贵得多。为了记录下这一刻,男孩还刻意用手机拍摄下来。他回家时妈妈正在厨房,男孩拿出藏在怀里的手机,期待妈妈惊喜的表情。可留给他的却是妈妈怒目圆睁的脸以及一句接一句的批评,骂声此起彼伏,把男孩给浇了个透心凉。另一个登上热搜的妈妈虽然全程没有露过面,但她的所作所为,已激起无数人的愤怒。只因为孩子没有背下知识点,她就对孩子狂扇巴掌。原本孩子还在专心背书,但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推搡下,脸上逐渐变得痛苦。很难想象在这般充斥着暴力、压力、紧张的环境下,还能怎么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背诵这件事上。原本就难记的知识点现在更难记了。妈妈的愤怒被彻底点燃,从推搡变成了直接扇巴掌。孩子捂着脸,哭着恳求:“妈妈,你不要打了。”可妈妈的巴掌依旧没停下来。如果有机会采访一下这两个妈妈,问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孩子,她们的回答大概也和那个杀死孩子的爸爸一样:“我是为他好啊!”“我想让好好学习,有个好前程啊!”“我想让他知道节省,以后过好日子啊!”……我相信这些话都是真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但他们却在“用最好的心办最坏的事”,肆意殴打辱骂带给孩子的大多不是光明的前途,更多则是暗不见底的深渊。你骂他是猪,他就会真的变成猪台湾知名脑科学教授洪兰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4岁的小女孩大脑生病了,负责阅读、辨识字母功能的梭状回发生病变,医生无奈,只能将这一部分切除。孩子的身体恢复健康了,但却让大家很担忧:“孩子都不能认出字母了还怎么阅读、学习呢?”但后来发现,这完全是多虑。孩子一直都在正常上学读书,跟正常小朋友一样。11岁时,父母又给孩子做了一次检查,结果发现虽然大脑右侧负责阅读的部分依旧是黑洞一块,但左侧大脑竟然把阅读功能捡起来了。这个案例让所有人都很震惊,他们发现大脑的功能竟然可以转变,即便把整个大脑皮层半边拿走,另一边也会重新组织,把失去的半边功能补回来。这都多亏了我们大脑的可塑性。而大脑和行为也是一个循环的关系:大脑产生了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了结果,结果又继续改变观念。所以你给孩子灌输了什么观念,他就会做什么行为。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又会进一步改变他的大脑。如果你每天都骂孩子是猪,那孩子就会形成猪的观念:“我就是很笨。”“我做不好这件事。”“我不配得到表扬。”还会做猪的行为:“这个事情太难,我这个猪肯定做不成。”“我是猪,学不会很正常,不学了。”承担做猪的结果:被同学欺负不敢还手;放弃学习,甘做学渣;不敢追求,自卑敏感。最后真的活成了“猪”的样子:没有梦想、没有动力,活得平庸又迷茫。“每一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过去造就现在,经验造就未来。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的是他的神经连结、他的观念、他对自我的认定,最终会影响他的人生和认知模式。电影《春潮》里,郝蕾饰演的女主,从小就被母亲的谩骂包围。母亲不爱她吗?显然不。但母亲的表达方式却是极端的、伤人的。为了报复母亲,她选择了放纵,不仅未婚生女还拒绝结婚。(《春潮》剧照)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一次次辱骂、殴打、伤害孩子,并不会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爱意,只会让孩子建立“我是猪”的观念,只会让孩子重复不被尊重的经验,促使孩子走上毁灭自我的道路。真正的“为你好”长什么样?要让孩子真切地、直接地感受到爱意、温暖和尊重。爱孩子的正确表达方式01直面表达欣赏、赞美和爱表扬不会让孩子骄傲,请家长先放下这个多余的担忧。如果你觉得孩子做得很好,那就直接表扬,给孩子点赞,带孩子出去吃大餐。如果想要关心孩子,那就讲出自己的感受,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有个妈妈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早上孩子上学前不批评,晚上睡前要谈话。前者是想让孩子以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后者是想要了解孩子,及时解开心结。即便说不出爱,这些温暖的、细小的行动,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02蹲下来,跟孩子沟通蹲下来,不止是身体姿势还是心理状态,就是我们要用平等的视角与孩子沟通。孩子和大人的世界是有落差的,很多在父母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对孩子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加油,妈妈》剧照)比如学习不好这事儿,其实跟孩子的生理发育状态、理解能力、天赋、环境等都相关。但是很多家长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学习态度差这一个因素导致的。这种认知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孩子考试成绩差,父母就认为是孩子故意偷懒、跟大人做对,心里的火突的一下就冒出来了。如果大人能考虑得更全面,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心平气和地分析成绩差的原因,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03每天和孩子对视一会儿,增加亲密感以逼4岁儿子裸跑雪地出名的鹰爸与儿子曾上过一档综艺节目,在亲子测评中发现,爸爸表达出的亲密度是96,但孩子感受到的亲密只有79。按说这成绩也不算赖了,但如果我们也去测的话,又能比他们好多少呢?想要增加亲密感,心理师给出的建议是:家长每天和孩子对视10分钟,这10分钟内不要说话,要用亲密的、充满爱的目光注视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看着你。这个方法我们也都可以用起来。有研究发现,两个人对视超过2分钟以上可极大地增加亲密感。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自以为的“好心”往往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最危险的地方在于,这样做的父母认为自己站在了道德高地,即便办了坏事也不会真诚认错和反思。所以,很多父母打骂孩子后会吼悔,但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最后再强调一遍,父母一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尊重孩子,把孩子视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二是要保持谦卑和学习心态,提升认知,减少对孩子的误解。孩子临死前的那句“爸爸,我在好好学习”真的太让人心痛了。悲剧已然发生,只希望能因此给更多的父母敲响警钟:你真的是在爱孩子吗?还是害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常爸发现推文的阅读量明显走低,再看了看其他的公众号,也有很多出现了点击率断崖式下跌,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公众号又一次改了推送机制。对于公号主来说,这次修改推送算法的影响可是非同凡响,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或许要和不少常粉失联了!这次修改机制后,系统只会把常爸的公众号推送给常读用户,所以,如果不星标、不常读、就看不见我的推送了。解决方法就是,星标常爸公众号,这样系统就会认为是常读用户,大家就能第一时间看到常爸的推文了。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各位常粉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往期推荐你是不是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了?你只看到虎妈近乎压榨的教育方式,却忽略了她女儿优秀背后真正的秘密“别人家孩子”只是传说,研究明白自己家孩子才是正事1END1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一想起孩子会有性欲,我就有点崩溃

最近疫情反扑,很多学校都停了课,孩子们都开始居家学习了。为了让孩子们宅家时候不过于无聊,常爸又一次自告奋勇担任了电影推荐官,比如今年这部豆瓣8.2分、无数人叫好的动漫《青春变形记(Turning
2022年4月1日
其他

假期送娃礼物的好选择!酷炫好玩的魔术礼盒来了,提升手眼协调能力,满足好奇心!

说起精彩的魔术表演,常常令人惊叹不已,很容易激起大人和孩子的好奇心,十分期待着见证奇迹的那一刻.....要知道,魔术是一门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身的表演艺术。玩好魔术能满足孩子好奇心,锻炼双手协调能力,并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让孩子有勇气登台,越来越自信。看!前1秒小球还在杯子里,后1秒竟然就神奇的消失了;铁环是怎么在一瞬间,穿过绳子的呢?一个密封的小盒子是如何穿过小球的?……相信很多人看完精彩的魔术表演之后,都非常想知道是为什么?很想跟着学。可是好老师难寻,很多人有心去了解,可是到处搜寻信息,非常占据时间和精力!导致很多人刚刚燃起的学习魔术的小火苗就被掐断了。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常爸再次联合国内专业儿童魔术教育机构「原点」,邀请了有两千多场舞台魔术表演经验的蚂蚁老师联合推出了这套适合儿童的魔术课程,课程包含魔术表演、思考时间、魔术揭秘、拓展课程等四大环节,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实现表演魔术的梦想。让孩子在兴趣中爱上魔术,提升表达力和专注力,勇于在人前自信展现自己!不仅有课程,我们还定制了课程配套的魔术教具礼盒,满足魔术学习中的教具所需,方便使用。本套魔术材料共有12类道具:精致的礼盒,包装精美,送人也十分体面。包含出现、消失、穿越、转移、逃脱,改变、读心术、预言术8类魔术效果礼盒。部分道具展示神奇的魔法杯,做工质量上乘神奇的魔法骰子神奇的杯子和小球,老师用这套教具,会变出怎样的魔术呢?神奇的魔法桃心多张魔法卡片圣诞、元旦、寒假即将到来,用它来消磨时光,学一段小表演再适合不过了!所以多个节日即将到来之际,要不要送娃这样一份充满魔法的礼物!送亲朋好友这份魔术盒子也非常有心意!授课老师介绍蚂蚁老师擅长舞台互动和儿童近景表演,有两千多场舞台魔术表演经验。在他十几年的魔术教学里,蚂蚁老师先后在加拿大国际学校、英国哈罗国际学校开设魔术课程,线上线下累积学员超过十万人,是国内儿童魔术培训的领军者。蚂蚁老师他曾任卡酷七色光全国海选、央视智慧树、《欢乐喜剧人》等电影和电视节目担任魔术指导,曾在水立方水滴剧场进行魔术秀表演,深受观众喜爱。蚂蚁老师的线下魔术课程,一小时至少600元,而且很难约到!现在在常爸平台,在家就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学魔术啦!课程大纲课程共15集,包含12集魔术表演课和3集魔术表演指导课。那么这样一套干货满满的课程售价多少呢?常爸提供了课程上新优惠!上新优惠15集魔术课程视频上新价:99元现享20元早鸟福利到手价:79元随课配套赠送魔术礼盒蚂蚁老师的线下魔术课程一小时至少600,观看一场魔术演出也需要几百元,现在仅需79元,就可以在家方便地学魔术了!所以赶紧扫描以下二维码订购吧!▼▼▼为什么要学习这套魔术课?12个简单易学的魔术,锻炼孩子多方面能力课程中将教会孩子12个经典魔术。意念魔术——《魔法信封》,无论你心里想的是哪张牌,最后和老师信封里的都是同一张,是不是很神奇。课程不只是教基本手法和道具操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表演方法。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正确表达、如何与人沟通互动,更敢于在人前展示自己、不断积累起自信心。另外赠送的3节的魔术表演指导课,老师会传授表演魔术时的舞台技巧,答疑解惑!不是简单的透露秘密,而是引导孩子思考通过导师示范、不断抛出线索,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自己去获取答案。在刻意练习中,帮助孩子养成爱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智商和情商同步提高。视频教学,清楚直观,5岁小朋友就能学会课程详细介绍每种魔术的表演要点,放慢速度清晰演示每个步骤、每个动作要领。孩子看得懂,学得会。课程赠送整套精致实用的魔术礼盒更划算的是,课程配套赠送一套精美实用的魔术道具礼盒,方便收纳使用。礼盒精美,送人也非常实用。上新优惠15集魔术课程视频上新价:99元现享20元早鸟福利到手价:79元随课配套赠送魔术礼盒马上就要过年了选个特别的礼物送娃赶紧扫描以下二维码订购吧!▼▼▼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小小常学成语| 汗牛充栋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国家的成语里就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智慧和想象力,《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叶公好龙》……简直数不胜数,而且还包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比如《如鱼得水》《车水马龙》等等,连大人听了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常爸选择了有趣有意义又适合孩子的成语故事,以和小小常情景对话的形式生动演绎,制作成音频,让孩子们过足听故事的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又理解了成语的含义。而且,成语的语言规范,可以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滋养。爸妈千万不要强行让孩子们背诵记忆成语,只需让他们享受听故事的过程就好,日积月累,我们一定会发现孩子运用词汇能力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有故事的词汇带给他们那份充盈的愉悦和满足。今天推送的成语故事是:汗牛充栋。故事概要在我国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孔子的人,他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著作。自从孔子修改过《春秋》以后,给它写书作传的人就多起来了,历朝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们作注讲疏,写出了很多见解不一的著作。这些书堆起来能塞满屋子,运出去简直会把牛马都累得出汗。没听够怎么办?欢迎下载常青藤爸爸APP收听更多音频内容哦~▼▼▼1END1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优质内容!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直播100个小时后,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机的关键!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4/12/the-real-roots-of-midlife-crisis/382235/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双减之后,我跟几个育儿大V吵了一架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很大的媒体平台直播连麦活动,和几个教育大V探讨孩子教育问题。刚开始很详和,大家(包括我)都很拥护双减,都很赞成在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逛逛公园、爬爬山,或者学学琴棋书画等非学科类的技能。但后来,在谈到双减政策下,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语数外学习的时候,以及如何看待中考分流的时候,我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我坚持父母对语数外学习的重视一点都不能少,双减只是减掉了一些机械重复的、对孩子学习帮助不太大的作业,并防止家长报过多的校外培训班,让孩子疲于奔命,这个初心是好的,我是非常认可的。但这不代表语数外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就降低了——中考分流的压力,可一点都没有少!我说:家长应该尽自己所能,把孩子送进高中!这时,几个教育大V纷纷在劝父母要放轻松:“孩子不一定要上高中,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现在有很多职业是我们之前想都想不到的,以后职业会越来越多元化,语数外不好的孩子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工作和生活并不会比上高中、上大学的那些孩子差……”“真的是行行出状元。你能想象吗?我前段时间请了一个收纳师到家里来帮我做收纳工作,一天居然要5万元,这个收入要远超大部分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了吧……”“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平庸,因为我自己也很平庸……”这些话本身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非常祥和,非常正确。但那天晚上,我实在没忍住,直接怼了一句:“你们说的理论上都对,但被你们一说,我咋这么不信呢?”“你们一个孩子上北大,然后告诉我其实孩子不上高中也没问题,要接受孩子的平庸;一个是著名作家,能拿得出5万元请收纳师来家里一次,然后告诉我你自己很平庸,所以也接受孩子的平庸……咱是不是对‘平庸’的定义不太一样啊?”他们都是我很尊敬的教育界同行,但是听着他们风清云淡地给自己贴“普通人”、“平庸”的标签时,我真是有点坐不住——但凡能被邀请去参加这种数十万人观看的连麦直播的嘉宾,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有点名头的人吧,非说自己平庸,让人情何以堪。(当然,我相信他们是真心觉得自己其实很普通的,因为他们的能力摆在那儿,会觉得自己的成就其实都很稀松平常,就好像王健林真的觉得一个亿是个小目标一样。)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网络上非常火的一篇文章,文中的清华教授说,自己是个不战而降的妈妈,自己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她还说自己的教育观,就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她说的每句话,都对。但是,却依然引起大众的激烈反应,为什么?!口口声声说接受孩子平庸的父母,大都有托底的实力首先,这个妈妈自己的履历就相当不普通,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进入清华工作。这金牌履历,足以秒杀95%的普通大众。其次,这个妈妈眼里的“普通人”女儿,上的小学是不普通的海淀重点小学——清华附小,而且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清华子弟,她可以直接升入“海淀六小强”之一的清华附中!作为一个海淀爸爸,我深知“海淀六小强”的入学门槛有多高!一个普通孩子,想要小升初考上清华附中,需要参加各种竞赛且拿到奖项,需要每个周末都扎在黄庄各个培训班里埋头苦读,需要用六年不间断的努力,才能争取到一个名额。你的孩子明明已经躺赢了99%的普通孩子,你却说自己已经躺平去接受她的“普通”,难怪普通老百姓不买帐。但这对这个教授来说,可能还真不是瞎话,而是妥妥的大实话。为啥呢?一是因为,以她的“标准”来看,孩子的确已经算是普通了,毕竟她的起点高,无形中把“普通孩子”的标准抬高了,自己却不自知;另一方面是,她也的确能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因为人家有这个实力啊!孩子想开个奶茶店,父母提供启动资金、找人脉一起经营。哪怕娃失败了,也可以重返学校读个硕士、博士,照样活得风生水起。当年,高晓松考上清华说要搞音乐,还要靠卖唱养活自己。结果两天挣到5毛钱也没饿着自己,因为他一个电话,家里就派车来接,还准备了一大桌菜。退学后连个本科毕业证都没有的他,直接进入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做实习编导,这背后没有父母的人脉支持,能实现吗?反正我是不信!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说儿子“就是个小孩子”的大佬可以拿出几个亿,只为了让儿子找一下投资经验;有钱人可以花几百万送成绩一般的孩子进入常青藤盟校;有点资本的父母,孩子考不进常青藤盟校,那么只好“屈尊”上个美国排名前50-100的大学了,在他们眼里,这已经很“普通”了……发现没,大多数爱把“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这句话挂在嘴边的父母,都有托底的实力。哪怕孩子真的一事无成,他们也有被啃老的资格。但是,忙于养家糊口的普通人,你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吗?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争论时,有个育儿大V说:我们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上不了高中又怎么样呢……我说:我完全赞成。但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不代表我们就躺平了,孩子上不上高中都无所谓了。有一句话,叫“改变我所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愿上天赐予我分辨这二者的智慧”。如果孩子已经在中考中没考好,只能上职高,那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应该打骂孩子,因为这完全没有用。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并积极和孩子沟通,寻找下一步的最优解。比如孩子喜欢做饭,那是不是可以学个烹饪;孩子动手能力强,又喜欢车,是不是可以学个汽修……这个是无条件的接纳——不管你考得怎样,你都是我的孩子,我要给你无条件的支持,让你知道父母是你的后盾,家是你的港湾。但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上小学,你这时候就抱着“上不上高中无所谓”的态度,不觉得有点早了吗?明明这个时候,你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你还有充裕的时间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尽可能地帮他打好基础。尽己所能,改变能改变的,让孩子有更大的几率上高中,这才是父母应有的态度吧!说了这么多,我想就此打住。怕再说下去,会说出不正确的大实话。总而言之,别一听某个大佬说“接受娃是个普通人”就心安理得地躺平,而是应该始终保持清醒:该学的东西还是一点都不能落。下一次,听到某个大佬大谈特谈“接受孩子的平庸”时,先回答两个问题:他自己真的是普通人吗?他的孩子真的很平庸吗?如果不是,那就千万别当真。所谓的“接受孩子的平庸”这句话,说出来轻飘飘,但若只是简单粗暴地去理解、认同,孩子为此要付出的代价或许会很沉重。我们拥护双减政策的初心,我们反对不顾孩子身心健康、过度鸡娃的行为,我们也希望停止内卷和恶意竞争,我们渴望一个更公平、更开放的教育环境。但是在拥护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没钱没背景的普通家长,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牢牢抓住语数外这根定海神针,不要在中考被分流走,别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一个爸爸,我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读职高,至少目前不行。今天文章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什么大道理。爱听也罢,不爱听也罢,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你要是赞成我的观点,欢迎在下面点“在看”和“赞”,祝你家娃不在中考被分流走,顺利考上大学。顺其自然也好、静待花开也罢,都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应该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容许自己,保持适度的焦虑,躺平不可取,只有持续奋斗才能创造出无限可能。NO.1往期推荐Historical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双减”/学区房政策大变局之下,家长当务之急是培养孩子的这个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中秋节当天,常爸在公号发表了一篇生日感言,虽然大环境确实让我们遭受重创,但是我们的理想与初心却没有变!在常爸亲身上阵直播带货为公司创(生)收(存)努力的同时,我们对于课程研发的进程也并没有停滞!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今天是我四十岁生日。都说四十不惑,但我现在真的很困惑……

所以,我又申请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学硕士课程,并选了“人类发展与心理学”作为主攻方向(所谓的“人类发展”,其实就是研究小人儿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成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更偏重幼儿教育)。
2021年9月21日
其他

“双减”时代攒课不求人,这30多门优质好课,总有一款适合你家娃!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MBA、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的奶爸创立,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大量幼儿英语启蒙和国学启蒙在线资源和课程。
2021年9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说纣王居然是个文武双全的贤君?这样的历史启蒙课你也敢买?!

前几天,我们后台收到了一则来自一位妈妈的留言。她说,本来买我们的《给孩子的第一门历史系统课》是为让孩子学点儿历史知识,培养一些国学素养什么的,结果没想到,一路陪孩子看下来,深深受教的其实是自己!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小小常狠狠地嘲笑了我,我却欣喜若狂……

Books,非常有名,外研社引进后,我们还专门为这套书做了课,在我们APP上叫“丽声英语-丑萌自然拼读课”(因为书的画风丑萌丑萌的),感兴趣的可以在“常青藤爸爸”APP上找一下,这里不展开讲了。
2021年9月6日
其他

孩子的好奇心上完小学基本就磨没了,为什么?怎么办?

前段时间,同事带娃去参加户外拓展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顺带亲近一下大自然。结果,一番折腾下来,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三个字:“累死了!”外加——“真没意思!”搞的同事开始怀疑人生:费这么半天劲,我这是图啥?“他以前可不这样,上幼儿园的时候整天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好奇心爆棚,怎么现在就对啥都没兴趣了?”在之前讨论“大器晚成”的推文里(戳蓝字看详情),常爸提到大器晚成者具有的6个优势,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好奇心。但不仅仅是他家娃,好多孩子个头蹿得越来越高,但好奇心却是越来越少,具体表现就是问题少了。美国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大器可以晚成:别沉迷于“年少有为”,别让量化的育儿成果透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软实力

2020年虽说是命途多舛的“魔幻之年”,但你有没有发现,关于“年少有为”的神话报道却是特别多。媒体的追捧、社会的快节奏,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处在渴望“年少成名”的焦虑氛围里,而身为父母,这也加剧了我们的育儿焦虑:孩子一年级的同学,刚入学的时候已经掌握了3000个汉字;xxx的儿子,五年级已经在刷高三的数学题了;xxx的女儿,8岁就钢琴9级了,英语学到CAE,已经相当于雅思7分的水平……我们总希望孩子学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或许距离日后达到人生辉煌时刻,就更早一些,胜算更大一些。(新生儿眼睛还没睁开,父母就准备好了各种闪卡)其实,这股风气也不是我们国内特有的,在美国,直升机式父母的风头也愈演愈烈。由于顶尖大学的录取率越来越低,初高中乃至小学,开始更加狭隘和严格地关注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和中上层阶级的家庭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仅要上大学,而且还应该进入最顶尖的大学。于是,家长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激烈的竞争压力让美国的青少年苦不堪言,最终导致美国高中生自杀现象的流行。甚至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硅谷自杀(Silicon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女孩是如何被排除在最赚钱的几个职业之外的?

虽然高考报志愿的热闹景象早就落下帷幕,但是“什么职业最赚钱?”“哪个行业最热门?”始终都是最具话题性的内容,所有人,包括小学生家长,甚至现在的小学生本人也会非常关心。今年7月份,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收入最多的专业依然是“数理化”,用现在流行的词叫STEM领域,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但是,让常爸比较痛心的是,这几大高薪专业,历来都是男性居多。虽然如今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几个领域似乎未受影响,反而有性别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自动化大大减少了过去很多主要由女性承担的工作。同时,在越来越多要求STEM技能知识的工作领域,女性所占比例依然过低。以最热门、被认为前景最好的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从业女性比例仅为22%,这一差距是其他行业的四倍之多,而管理层和核心岗位的女性比例更低。所以,直击灵魂的拷问:为什么越赚钱的行业女性越少?是女性天生不擅长“数理化”,还是另有隐情?从生物学角度,女性的数学能力和男性一样前段时间,某出版社的一系列数学教辅引起了家长们的争议。原因是这套校内同步辅导书竟然分成了男生版和女生版,而据家长反馈,相比“女生版”的内容,“男生版”的资料难度更大。如今这个社会,好像默认男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远胜于女生。而很多女孩子也是一路伴着“女生嘛,数字绕不明白是正常的”或者“男生高中以后会更有冲劲儿”这样的声音长大的。虽然我从小到大也听过不少人这么说,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甚至有些矛盾。为了印证猜测,我特意去查了查资料。研究表明,儿童和成人的数学表现的确均存在性别差异,但这些差异究竟是因为生物学差异还是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并没有做进一步区分。2019年,《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芝加哥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的开创性研究,研究观察了3-10岁男孩、女孩学数学时的大脑变化,以此来印证数学表现的性别差异是否来自生物学差异。课题组请104名儿童(其中55名女孩)自然观看数学教育视频,并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儿童的神经发育,再经过频度论和贝叶斯分析,将结果可视化。结果显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处理数学涉及的大脑神经网络(图中彩色区域)都是相同的。(无论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神经相似度一致)在和成年人大脑神经活动的纵向比较中,男孩女孩的神经成熟度也一致,甚至橙色区域女孩的神经成熟度更高。简单来说,就是男孩女孩脑子都一样,擅不擅长学数学,跟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无关。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孩子的大脑天生一样,那为什么现实中吐槽“数学难”的女孩子,好像更多呢?这就要说说社会文化的影响了。真正拖女性赚钱后腿的,是信念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追踪调查发现,10年级学生中,男孩(蓝色折线)的客观数学成绩普遍比女孩(红色折线)好。即使有相同水平的数学能力,女孩的数学信念依旧普遍低于男孩。成绩极好和极坏的女孩表现出更大的不自信。也就是说,如果都考了低分,女孩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不擅长数学而导致的,从而产生放弃学习数学的念头;而男孩则不担心这个,他会觉得“也许下次就考好了”。两个同样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在面对同样的数学难题时,女孩的信念感和自信心,要低得多(换句话说,很多女孩就算考得很好,也会觉得自己只是因为运气好或者比男孩细心一些得了高分,而不认为自己数学能力真的很强)。这份信心,很容易影响女孩高考填志愿,以及以后的择业方向。如果你有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身边学新闻、中文、会计、管理出身的女孩更多,即使是学STEM专业的绩优生,毕业后也很少会有去选择当相关科学家的。信念感,导致女孩离高薪STEM职业越来越远,也离男女平等越来越远。但是,女孩们不会天生就觉得自己不擅长数学,那她的这种想法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很简单,很大程度上成长环境中的刻板印象要背这个锅。事实上,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几十年来整个社会都没有什么改变,无一例外地在向女孩灌输一个观念:女性不适合数学,不鼓励女性学数学(及相关专业)。常爸记得,在我小时候,亲戚长辈甚至老师在聊天的时候,常常会说出女孩子“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到初中开始平庸,高中时候就比较吃力”之类的话。如果你以为离开校园,这种偏见就消失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仅如此,社会更是喜欢将“男人”与“赚钱-事业”联系起来,而将“女人”同“家庭-孩子”联系起来。“理工男”往往代表着“认真、严谨、务实、负责”的正面形象,“女博士”却被认为有“挑剔、刻薄、不好惹、丑、呆板”等负面形象。这些标签带来的人身攻击和刻板印象,会给女孩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暗示。另外,实验性社会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当女孩被提醒男孩在学数学中有优势时,她们在学业测验中的成绩就会降低。而这个事实又反过来强化了她的观点,“哦,真让人家说对了,我确实不擅长数学。”以上种种,再加上缺乏正向的暗示,最终女孩自己也会觉得“我不适合学STEM”,“STEM太难了”,久而久之,就这样被排除在当今时代最重要、最赚钱的职业之外。如何增强女孩对从事“数学类”职业的信念?李嘉诚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对女孩来说亦如是,环境的刻板印象,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总是答应了孩子又想反悔?难怪孩子一点自控力都没有!也别怪他记恨一辈子……

前段时间,常爸在X乎上看到这么一个话题,热度超级高:当时我第一反应是,爸妈明摆着欺负小孩,说话不算话,还来网上问?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呢?!可转念一想,其实这个话题很真实、接地气。甚至类似的经历,在我们自己,和我们父母身上也经常发生:孩子2岁,第一次坐飞机兴奋得大喊大叫,家长赶紧捂住孩子的嘴,答应落地就买巧克力,刚下飞机就后悔:巧克力太不健康了,还是给你买酸奶吧;孩子4岁,今天上幼儿园不哭,就承诺下午第一个接你放学,结果临下班老板找谈话,别说第一个接了,能在老师下班前赶到幼儿园就不错了;孩子6岁,逛商场时孩子指着最新款乐高大套装吵着要,随口答应等他过生日就买,终于挨到临近生日你上网一查,才知道居然要四位数顿时反悔了……还看过一个孩子视角的现身说法,很有意思:“我今年三十岁了,但是我特别喜欢动物园。每到一个城市我就要先去看看动物园,我的朋友、老婆都怀疑我不正常!为什么呢?慢慢陷入回忆当中……我记得那时候我还没上学,我妈妈有一天早上和我说,下午带我去动物园,我可开心了!然后午饭也不想吃,午觉也不想睡。就等啊等啊等啊,终于,下午我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出发了!天有不测风云,在通往动物园的康庄大道上,开了一家新的衣服店!我妈带着我在衣服店里逛。半个小时,我还在星星眼,看漂亮衣服!一个小时,我已经想念动物园里的猴子,他们肯定也很想我!两个小时,我开始发现气氛不对,嚎啕大哭!然后我唯一的印象就是,我妈拽着我,一边让我别哭,一边和店员讨价还价。最后,被我吵得不行,说了一句:以后不带你出来了!就骑车带着我回家了!!!——(来自知乎网友@老虎花)本来是要带孩子逛动物园,最后溜溜在新开的服装店砍了一下午价,脑补下孩子的感受。(太喜欢这个故事了,所以还让动画团队画了张插图)这个网友最后说:当父母的,对小朋友尽量要说到做到,因为真的会改变一个小朋友的性格。后来我老婆就经常说我恨不得住在动物园。因为只要在动物园里,我就会感觉找回了那一天的快乐。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没上学时发生的事,能记一辈子?!再说不就是没去成动物园吗,以后大了有的是机会再去呗,至于搞成“终身遗憾,难以弥补”的架势吗?别说,还真至于。2017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一组研究,发现三岁的孩子不用大人教,就已经知道承诺的意义,并且承诺在他们心里的分量很重,他们会很听话地遵守你给出的条件,以此期望你能兑现相应的承诺。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相信咱们都领会过,娃在得知被我们放鸽子后,是如何“撕心裂肺”、“痛彻心扉”地跺脚撅嘴嚎啕大哭的,那分贝,绝对能达到人类耳朵承受极值。而事实上,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话,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心里那点小遗憾、小受伤,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控力。大人不可靠,孩子的自控力还有意义吗?孩子会在被“放鸽子”之后,除了气愤以外,很容易还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暗示:你说话不算话,说好了给我的东西又不给,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努力得到?我们那辈,家长最常用的说话不算话场景就是:先答应我们,考了多少名,就给我们多少钱/买什么奖品;后来呢,等我们真的考到了那个成绩,他们又不舍得给了,还拿一大堆借口,站在父母的高位上说教一通: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居然和我谈条件?为你学为我学啊?跟我要奖励,我供你上学、给你吃给你穿,这不都得要钱吗?所以X乎上有不少因为父母“说话不算数”而“自暴自弃”的:常爸并不是认可考多少分就要获得相应的奖励,也不希望孩子养成凡事都要靠奖励驱动的习惯。但是,作为家长,你要么别说,说了就要做到啊!你老是说话不算话,我们的任何约定是不是都毫无意义了?!2013年发表的更新版的棉花糖实验也证实了,大人不信守承诺,孩子的自控力就会轻易“掉线崩塌”。研究人员将28名3-5岁的儿童置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不可靠组和可靠组。在不可靠的条件下,研究人员给孩子一盒用过的蜡笔,并告诉TA,如果TA可以等一会儿,研究人员会带着一套更大更好的新艺术用品回来。两分半钟后,研究人员回来解释说:“对不起,我犯了个错误。我们没有其他美术用品了。你还是用这些吧!”接着,桌上放了一张贴纸,孩子被告知,如果TA可以等待,研究人员会带更多更好的贴纸回来。同样的等待之后,研究人员再次空手而归。可靠组经历了同样的设置,但不同的是,每次研究员都带着承诺的材料回来了:第一次带着一个旋转的托盘,里面装满艺术用品,第二次带着五到七个大版的模切贴纸。在接下来的棉花糖任务中,与实验者进行不可靠互动的儿童平均等待了3分2秒,而与实验者进行可靠互动的儿童则等待了12分2秒。不可靠组的14个孩子中只有一人等了整整15分钟,而可靠组中有9个孩子都等了15分钟。最后研究人员总结道:“如果你习惯了被剥夺,那么不等待就是理性的选择。”出尔反尔的结果,就是孩子在失去对你的信任之后,也失去了自我控制的动力,转而“破罐子破摔”。事实上,不信守承诺带来的“恶果”,远不止于自控力下降。当我们向孩子做出虚假承诺时,其实也是在教育他们:①
2020年8月20日
其他

“高考完就解放了”,这个误人子弟的鬼话,当年差点毁了我!

(这篇文章去年发过一次,今年再重发一遍。因为我很遗憾20年前的我没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所以我准备每年高考后都重发一遍,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有缘人。)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了,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距离常爸高考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可每每提及这个词,我的心里还是会悸动一下。正是这次考试,让我从一个福建的三线小城市来到了首都北京,让我从足不出省到足迹遍布全球,也让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色彩。我的高考成绩,算是正常水平,既没有超常发挥的惊喜,也没有发挥失常的遗憾。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我当年考上大学后,如何差点被“高考完就解放了”这句话误导,耽误了自己的前途!(求求你们,别再这样误导孩子了!)二十年过去了,到现在,身边的一些孩子准备参加高考时,还是能听到亲戚朋友们一半鼓励一半安慰地说:再坚持一下,考完马上就解放了!每次听到这种论调,我都忍不住在考完后私下跟那个孩子说:千万别信什么“到大学就轻松了”的鬼话!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成绩很重要!虽然我知道,别人再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很多弯路你不自己走一遍,根本体会不到这些警示的意义;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我的一些教训——能救几个算几个吧,看谁是有缘人。常爸黑历史:逃课群演,放飞自我2000年,我参加了高考。和很多小城市生活的孩子一样,从小我就对北京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渴望能走出去,能开阔视野,能见见大世面。所以,在报考志愿时我第一个选择的城市就是北京。当时高考还是先估分、报志愿,后出分;当时估的分是够往年北大清华分数线的,但为了保险起见(因为万一没录取上,就会直接掉到二本),也因为我对通信、计算机的兴趣,报考了当时录取分数线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北京邮电大学。等高考分数出来,发现我的成绩还挺不错,果然超过了清北的录取线。虽然很多亲戚为我遗憾,说当初要是报北大就好了,但我完全没后悔,觉得能到北京上自己想上的专业已经很好了,于是开开心心地准备到北京来上学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当初心这么大)。再之后就像韩寒说的一样:高考结束了,马上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当年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不仅玩了整个暑假,连大一、大二两个学年也基本都是玩儿过去的。从三线小城市到北京,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对什么都很好奇——关注我们公号的老粉们估计都能看出来,常爸是一个好奇心很重,很喜欢折腾的人。所以,整个大一,我基本没怎么读书,都花在“体验生活”上了!北邮的对面就是北京电影学院(中间隔着三环路),拍电影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一向好折腾的我就时常跑过去凑热闹,还当过群众演员——依稀记得那部电视剧名字叫《重案六组》。今天你去仔细看片子,没准还能看到我当年一个帅气的背影!类似这种事,我大一的时候做得太多了。具体我也就不再多说了,反正那个时候就像歌里唱的“放纵不羁爱自由”,天天在外面晃荡,听课反倒是最不要紧的事儿了。说起来有些惭愧,在很多人眼里是“学霸”的我,当时可没少逃过课。特别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逃得就更多了。有一些课,我从头到尾只见过老师两面:第一堂课,和考前最后一堂课。至于成绩,当时心想的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是浪费!像这样浑浑噩噩的上学状态,其实远不止我一人!大学比高中时代自由太多,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对待这突如其来的自由。像我这样,迷失在“体验生活”,觉得“学这个做什么?学那个做什么?以后都用不上”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万幸的是,我觉醒得比较早。命运的转折点是内心的醒悟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青少年跳楼事件频发:5个孩子中就有1个抑郁,怎么能让他们快乐起来?

虽然做了这么多工作,但小马君也深知,治疗一个抑郁症患者或者改善抑郁倾向绝不轻松。如果你家孩子真的有抑郁症,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有几条热线很值得推荐。
2020年7月3日
其他

常爸王牌双语课 免费学 | 停课停业,成长不能停,福利开放领取ing

对于2020年1月25日(包含)之前已注册常青藤爸爸app,但未购买过VIP会员或VIP会员已过有效期的用户。VIP会员权限自2020年1月26日起自动赋权30天,无需额外领取;
2020年2月2日
其他

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

这几天,常爸朋友圈疯传一张图,身为老父亲的我,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养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闯关,和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实际好不好孩子说了才算)但事实往往比数据更残酷,曾经听过一句话:如今的家庭教育,只要孩子不跳楼,就可以说是成功的。“2019年4月,因为和妈妈吵架,上海17岁男孩跳高架桥,当场身亡;2019年2月,因为和父母吵了几句嘴,郑州12岁的女孩跳楼自杀;2018年9月,因为父母生二胎、学业压力大,广东佛山16岁少年跳楼自杀;……有个朋友说:“以为孩子到青春期就是半个大人了,结果却是行走的炸弹,分分钟搞出个惊天动地,全家人都得看他脸色,小心伺候着,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了?!小时候那个省心的娃去哪儿了啊!”的确,青春期的孩子从个头上,看着和成年人的确没多大差别。可是因此就把他们当成缩小版的成人,或者长大了的小孩,就真的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了,而且对他们还很不公平。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常爸在上个月出差去美国参加一个脑科学会议时,有幸聆听了在脑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Sarah
2019年12月26日
其他

这可能是市面上最靠谱、性价比最高的双语亲子早教课!亲子游戏、英语、音乐一站式搞定,0-3岁宝宝家长别错过!

下面,是常爸在哈佛教育学院上课时,脑科学课的一张讲义。可以看出,大脑的重量,从出生时的370克左右,到3岁时变成1.3千克左右,增长了250%!而从3岁到青春期(大脑重量高峰期),只增长15%左右。
2019年10月28日
其他

预告 | 亲子英语0元学,25周,100个场景,500+亲子对话,打造高效自然的家庭英语环境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MBA、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的奶爸创立,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大量幼儿英语启蒙和国学启蒙在线资源和课程。
2019年10月20日
其他

溺水女孩无人施救身亡!这首洗脑儿歌,竟暗藏心肺复苏玄机,3岁孩子都能学会,你也一定可以!

上周偶然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视频让常爸久久不能平静。8月26日,四川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在游泳池溺水身亡。从视频里可以看到,一个男子正在推动充气船时,女孩突然从船底冒了出来。虽然女孩还套着游泳圈,而且是仰躺在水面上,可身体却一动不动,完全是一幅昏死过去的样子。让网友吵翻天的,是推充气船的男子接下来的举动。也许是害怕,在发现女孩溺水后,男子并没有施救,也没有喊人来救,而是悄悄地推着船离开了,任由女孩就那么漂在水上。男子的这一举动,激怒了众多网友。铺天盖地的批评,都是说他见死不救。常爸实在无法理解这位男子的行为:一个生命就在自己身边渐渐逝去,竟然可以如此无动于衷,真的难以让人接受。你可以不救,但至少要喊其他人来救啊,对溺水的人来说,每一秒钟都关乎生死。因为溺水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窒息,窒息会导致缺氧,而缺氧会引发心脏骤停,紧接着死亡就会以秒为单位进行倒计时——2-3分钟会失去意识,4-6分钟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临床经验上,5分钟内进行有效救治,生还比例高达50%;6分钟后,死亡率直线上升;10分钟以后,脑死亡概率达到100%。
2019年9月2日
其他

与众不同的趣味创意黏土课来了!玩出空间思维力,捏出想象创造力……

马上要到暑假了,身边很多幼儿园中班升大班的妈妈们早就开始躁动起来。悠哉悠哉的幼儿园时期眼看就要结束,进入到让人焦虑甚至惶恐的幼小衔接阶段。你家娃会算十以内加减法了吗?会数正方体吗?他家崽识几个字了?啊?别人家的孩子居然都会写自己名字了!最让人头疼的是据说,进入一年级学写字都能写哭一片娃和妈……好让人焦虑和紧张啊!好像刚刚过去的高考气氛也不过如此!可常爸的一个同事却露出得意的表情和蜜汁微笑:“一个手工活儿就能搞定的事儿,至于那么大惊小怪吗?”啊啊啊?你说什么?幼升小跟手工有什么关系啊?细聊下来才知道。这位同事的娃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每门功课都相当优秀。当年她家娃是在一所国际幼儿园,大班时候也有不少孩子转去上了学前班,她家娃却坚持留在幼儿园上完最后一年,而那一年幼儿园很偶然地增加了黏土课。黏土很柔软,而孩子天生对软的物体非常感兴趣,因为软的东西感觉最为微妙,变化最丰富,可塑性也最强!孩子们用他们的小手感受着黏土的柔软,抓一下,捏一下,用拳头砸一砸,这样通过玩黏土,慢慢的增强了孩子手的力量和灵活性,提升了手的精细动作控制能力,同时锻炼了手、脑、眼的协调性。要知道,上学写硬笔字用的是什么?就是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力量、灵活度和控制能力啊!所以,当我这个同事孩子写字的时候,握笔、运笔这些动作对他来说so
2019年6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团文预告 | 小方熊猫自然拼读机+手电筒科普绘本+肩颈腰按摩神器+防蚊系列+洞洞鞋

上半年法定假期全部使用完毕,在超级大假——暑假到来之前,还有个父亲节在等待着大家!虽然,显然,爸爸们的节日可能没有妈妈们的节日那么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身为一枚老爸,常爸也必须为爸爸们把礼物准备好啊!
2019年6月11日
其他

重磅 | 一部大动画,串起数百英语句型,让孩子主动学英语,拦都拦不住!

选取贴近生活的场景、用趣味动画导入,让孩子在浸润式的情境里自然习得应用英语。原创的上百集优质动画,为每节课的知识点量身定制,连起来就是一部大型的动画连续剧啊!能出三季的那种(经费在燃烧)~~~
2019年5月16日
其他

没想到成年后的我,也可以一件事坚持这么久!

market开始的,然后就这么一周一周地坚持下来了。有时候会根据儿歌中表达的故事画一个有故事情节的画;有时候会参照星期一和星期四的课程中出现的生词,然后用图片描述出来,以此来增加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2019年4月18日
其他

如何让孩子在小学就能读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书?常爸新书+视频课,教你成为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上图为常爸过去两年受邀在外研社英语大赛、中核集团、中国人寿、普华永道等企业开的幼儿英语启蒙讲座现场图。我很惊讶地发现,很多我以为人人皆知、不言自明的道理,对很多高知父母来说,居然是第一次听说……)
2019年2月2日
其他

我的一次心存侥幸,让小小常烂掉4颗牙齿,还痛失数千大洋!

上个月的圣诞+寒假,常爸回国几周处理了很多事情,忙得团团转,但是仍然抽出了两天的时间,带小小常去了齿科诊所。为啥?因为回国的时候小小常喊牙疼。常爸整理了那么多牙齿有关的文章,当然知道,能感觉到疼,那是牙神经在嚎叫,说明龋齿洞深到一定程度了。所以,当下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把小小常拎到了牙医面前(我们2019年的元旦下午就在齿科诊所度过)。(这是第二次补牙的时候了,小小常不像第一次那样鬼哭狼嚎,还能故作镇定地摆出“老干部”手势)没想到啊没想到,结果比我想的还要严重,小小常总共烂了4颗牙齿!其中3颗牙齿上有小洞,补上就好了,可另外一颗烂得特别狠,需要做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个什么鬼?顾名思义就是“深入到牙根里治疗”。给你看看其中“杀神经”的环节。看见电钻头一样的钢针了没?牙医把它伸到牙管里转动,把细线一样的牙神经都卷到针体上硬生生扯断,然后上下反复打磨牙管,把上图中黑色部位烂掉的牙神经清理干净。单听电钻滋滋的声音,都觉得在钻自己的脑壳,更别提5岁大的孩子,还要被摁在诊疗床上,张着嘴巴一个小时,简直身心都是一场酷刑。于是,毫无意外地,小小常在诊室里哇哇大哭了整整一个小时,从头哭到尾。(两个护士随时在旁边待命,以便能在第一时间按住他)痛定思痛,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大家都能想到我的心疼又懊悔吧!自己平时已经很注意孩子牙齿护理了,齿科科普文都做过这么多了,到底哪儿做的还不到位,导致孩子受这么大的罪?!思来想去,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里。其实之前,常爸都是每半年带孩子去检查一次牙齿的,上一次是去年的2月份,该复查时正好赶上8月去美国之前。但那阵子我需要在去美国前把国内的公司运作安排好,周末还要马不停蹄去各个城市巡回演讲,实在没抽出时间,也有侥幸心理作祟,想着反正平时也刷牙、牙线什么都用着呢,错过一次也没事,结果真就杯具了……现在想来,没去看牙医那次,烂得最狠的那颗大牙,当时可能就像现在这3颗牙一样,已经出现小洞了,但是外观上还看不出来。再加上自己心存侥幸,就给了蛀牙发展的时机。而且小孩子对疼的耐受力也是出乎我的预料,牙齿烂到这个程度才说疼,起初蛀牙伤到一点根管的时候,按说接触生冷就会忍不了,小小常居然也没多大反应,所以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后来,又去带小小常补另外3颗牙的时候,孩子没哭,我也淡定了很多,就和医生聊了一会。医生说,现在小孩子牙齿坏起来速度惊人,短短几个月就能烂到牙根。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了,也跟大环境有关。如果留心注意一下,美国那边的甜食特别多,而且都做得特别甜,像什么甜甜圈、面包、巧克力、奶油蛋糕,果汁、酸奶,甚至各种沙拉、果酱里,都是隐形糖泛滥(关于糖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完,有机会单开一篇文章说)。不知不觉,孩子的牙齿就天天泡在了蜜罐里。(真的是忍不住要吐槽,同样的DunkinDonuts,美国的版本都感觉比国内的甜。常爸算是比较喜欢吃甜的人了,在美国吃个生日蛋糕都觉得甜到发腻,无从入口。)
2019年1月22日
其他

为了这套性价比超高的分级读物,我们专门配了课程和社群服务,让孩子英语阅读从0到1!

孩子刚开始走近英语阅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太多,很容易有挫败感。红火箭这么设计的好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初学英语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得他们的阅读能力一直在向上攀爬进步,孩子却丝毫不会感觉到太难。
2019年1月20日
其他

性价比超高的英语语感启蒙课程,每天投入不到2元,收获一个语言小超人!

,应该已经到了美国小学生二年级初的水平了。他常常在班里帮助其他孩子阅读,这特别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没想到班里阅读水平最高的孩子,居然来自中国。很显然,你们在家里付出了不少努力。
2018年12月9日
其他

你只看到虎妈近乎压榨的教育方式,却忽略了她女儿优秀背后真正的秘密

(常爸注:我超级反感这个封面上写的“这个故事证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以一个极端个例推出这么个宏大到无法证明的结论
2018年11月22日
其他

做好这两件事,孩子龋齿几率就能大大降低!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关注Mon.养Tues.学Wed.团Thur.思Fri.悟上周末常爸终于完成了这次全国二十个城市(30场)巡回英语启蒙公开课的第22-23场合肥、武汉站,快累趴了,所以今天就不发新文章了,重发一下去年的一篇文章,相信有好多新粉还没看过,应该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本周末,常爸会继续英语启蒙公开课的第24、25场
2018年7月23日
其他

广州&深圳站 | 常爸英语启蒙演讲最新预告,下周末我在广州&深圳哦,戳这儿报名吧~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关注上个周末,常爸在长沙和宁波顺利完成全国英语启蒙巡回演讲第20、21站的打卡~特别感谢长沙站合作方长沙当当梅溪书店,我们团队人马未到,海报已经先行,整个商城到处可见,真的是太给力了!演讲当天,有超过200多位家长朋友前来,用尽了书店所有的椅子,还是有不少人只能站着听。场地有限,辛苦大家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开巡回演讲,常爸真得好好考虑场地这个问题……第二天宁波站的活动得到了上海三联书店·筑蹊生活和mideer弥鹿玩具的支持,分别为我们提供了棒棒的场地和送给宝爸宝妈的英语早教认知卡。非常感谢!就回顾到这里吧!常爸公布下周要去两个城市——广州&深圳。广州(7月28日下午14:30-16:30)深圳-上午场(7月29日上午09:30-11:30)深圳-下午场(7月29日下午14:30-16:30)报名通道已开,在这两个地方的常粉赶紧登记吧!着急的朋友就先戳这儿报!不着急的往下看,还有活动的具体信息,方便大家安排哦~看看这些在各地参加完常爸活动的家长,一起感受下他们满满的收获,你就知道没赶上有多遗憾……除了开课,在现场,常爸会和大家聊聊新书——《别错过孩子英语学习敏感期》。里面介绍了一整套非常适合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幼儿英语启蒙方法论,从0岁-9岁分龄规划,切实可行。幸运的话,
2018年7月20日
其他

如何让孩子在小学就能读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书?常爸新书+视频课,教你成为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上图为常爸过去两年受邀在外研社英语大赛、中核集团、中国人寿、普华永道等企业开的幼儿英语启蒙讲座现场图。我很惊讶地发现,很多我以为人人皆知、不言自明的道理,对很多高知父母来说,居然是第一次听说……)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鸡娃无底线,旅游时也不放过!做你们的孩子太难了!

耶鲁奶爸精心研发的英文亲子阅读助手APP和绘本音乐》金卡会员招募“会员”,看《让孩子听很low的儿歌?还是用高品质的音频开启英语、国学启蒙之门?“常青藤爸爸”会员俱乐部会员招募》
2018年4月9日
其他

中国家长的痛点,被印度人给拍出来了!

校长把学校和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人脉、资源和财富,靠着贫困生名额进入上流社会的她,却成了贫困生最大的噩梦。这个时候,拉吉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学校是如此丑恶。而所谓的育人,也只不过是毫无价值的空口号。
2018年4月3日
其他

双排牙、六龄齿龋坏、牙外伤……换牙期的大麻烦如何躲得过?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关注Mon.养Tues.学Wed.团Thur.思Fri.悟这个月初时,常爸朋友圈被一种“神奇”的牙病新闻刷屏了:▲
2018年3月26日
其他

开学季丨高性价比的“2平米”学习桌补团!半个进口学习桌的钱就能搞定一套学习桌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平米厂家的售后非常到位。由于涉及安装、调节等问题,2平米特别配备了专业的安装人员,可以上门服务,针对有用户提出的疑虑,安装师傅也都耐心专业地给予了解决,所以大家普遍反映非常省心!
2018年2月28日
其他

压岁钱,应该教孩子怎么花?会“花钱”比会“攒钱”更重要——别错过小小理财家的“敏感期”

基于长期金融从业的背景,我认为投资理财的能力对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通过某种技能谋生的能力。所以,我希望吴习习在独立生活之前形成理财的概念,起点嘛,就是她和爸爸妈妈的共同基金。
2018年2月6日
其他

牙不齐,才是毁颜值的第一杀手! 7岁,就要开始第一次正畸检查!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Mon.养Tues.学Wed.团Thur.思Fri.悟前阵子见了位牙医朋友,当时他刚看完一个病人,是个10多岁的男孩,送走他后一直摇头,说像他一样,因为乳牙没保护好,换了牙牙齿长得乱七八糟的情况,特别可惜。因为担心自家娃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回家第一时间就开始上网搜索关于牙不齐的问题,搜到最多的就是明星整牙的八卦。一般人的病例咱们确实很少接触到,但一说起明星,大家的感受就都很直接了——看了一圈下来,两个感慨:一是牙不齐对颜值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啊;二是,原来这么多明星都整过牙!之前大家都知道的,远的比如小S、Angelababy,近的比如孙扬:高圆圆、林心如、胡歌这些公认的高颜值也是“整”过的:国外明星的对比好像就更明显了——小汤哥原来竟然是这样的小汤哥:宋慧乔的门牙也曾经是不齐的:还有这种超级虎牙:这样看“牙不齐”不是个小概率事件啊?从孩子多大开始家长就要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呢?有没有可能后天避免?如果真的需要矫正又该注意啥?于是常爸又去找了那位牙医朋友,请他来给大家全面普及一下关于“牙不齐”的重要知识吧。专家介绍郝泽良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曾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正畸科、日本东北大学齿学部交流擅长儿童乳替牙期早期矫治,青少年及成人错合畸形的综合矫治,隐形矫治。乳牙龋齿一定要补!——乳牙龋齿是换牙后牙不齐的重要原因常爸哪些原因会导致牙长得不整齐?郝医生牙不齐,有来自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从遗传上来讲,父母有一方牙不齐,孩子牙不齐的几率就会增加。但这只是一个概率,并不是绝对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不齐,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乳牙龋齿;二是口腔不良习惯。常爸乳牙龋齿会导致恒牙不齐?郝医生对。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大家看这两幅图,第一张是乳牙列,一共20颗,每个象限是5颗:第二张是恒牙列,画的是32颗,但最后一颗磨牙,也就是“8号牙”,通常叫智齿,有些人是没有的。换牙是怎么换的呢?前面1-5号牙基本上都是在一一对应的位置换牙;6号牙(即六龄齿)、7号牙则是不用换的,会直接在5号牙后面长出来。咱们的牙齿在吃东西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一个缓慢向口腔前方的力,这个力的作用会使后牙慢慢前移:这时,如果乳牙的邻接面有龋坏,牙齿的宽度就会减小,后面新长出来的牙就会往前长,就会把前面的牙齿挤得没地方了。而到孩子换牙的时候,每颗牙的出牙顺序有先有后。如果4号乳牙、5号乳牙有坏损,甚至掉落早失,而6号牙是第一个长出的恒牙,6号牙自然就很容易直接长到前面去,前面的4号、5号恒牙自然就没地方长了,就会里出外进,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表现出来就是牙不齐。再比如3号牙,是我们常说的尖牙、虎牙,通常都是相对较晚萌出的,当其他牙的位置都长好了,没有3号牙的地方了,它就从牙龈外侧长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突出来的虎牙。换得越晚的,就越没地儿长。常爸所以乳牙一旦有龋齿,还是应该赶紧补上,而不要寄希望于“反正早晚都要掉,坏就坏吧”,对吧?郝医生对,乳牙龋齿一定要补,不管大小。乳牙龋齿对恒牙牙齿排列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乳牙早失,就影响更大了。要做间隙保持器维持缺牙间隙,防止后牙前移占据前牙空间,最终导致前牙拥挤。常爸刚才说的第二条环境因素,口腔不良习惯包括哪些呢?郝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口呼吸,颜值杀手。正常咱们的牙齿应该是在唇肌和舌肌的对抗力量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如果长期张口呼吸,唇不闭合,唇肌没有力量,舌肌往外顶,牙齿往前突,孩子的牙就会像小兔牙一样。同时下巴后旋,脸就会越来越长。网上有两张流传很广的照片大家应该看过——口呼吸危害很大,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它不仅会影响牙齿排列,也会影响孩子颈椎、身高甚至智力、性格等方方面面。因为扁桃体、腺样体等免疫器官经常因为过敏或者发炎导致肥大,堵塞呼吸道,导致张口才能正常呼吸。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第二个是不良吞咽习惯。我们每一次正常的吞咽,舌头都会对上腭有一个推挤的作用,让食团滑下去。这个作用不仅给上颚向上向后的力,还给牙弓扩宽的力。我们每天这样吃东西,牙弓就会有足够的扩宽机会,牙弓就不会狭窄,牙齿就不会拥挤。但婴儿是靠吮吸来吃东西的,也就是嘴唇紧闭、舌头前伸,在口腔前庭产生低压力区,形成吮吸的动作。如果孩子长大后,婴儿式的吞咽习惯却没改,舌头不仅对上腭没有生理性的压力,还会产生病理性顶前牙的力,就可能导致前牙开合。如果有异常吞咽的问题,需要刻意矫正,比如平时多练习张嘴咬牙吞咽,具体的方式建议寻求专业医生面对面的帮助。第三个是偏侧咀嚼,只用一边吃饭。为什么会这样呢?多半是另一边牙齿坏了,一吃就疼。总用一边牙齿吃饭,不吃饭的另一边牙齿因为缺少食物摩擦牙面这种自我清洁作用,会更容易脏、更容易坏;同时,偏侧咀嚼还会导致咀嚼肌发育不对称,甚至影响骨骼发育,有可能导致一边脸大一边脸小。另外大家也要知道,任何东西塞到牙齿中间导致上下颌咬合不上,都会造成开合。比如长期吃手、咬笔、咬指甲等坏习惯。第一次去正畸门诊的推荐年龄是7岁矫正最佳时机是11-12岁常爸孩子乳牙也会不齐吗?乳牙不齐需要在意吗?郝医生乳牙一般不用在意整齐问题。只有少数几种情况需要治疗,比如牙弓狭窄、需要扩弓的;或者偏颌,就是下巴偏了需要矫正。常有家长在意孩子乳牙缝大,担心换牙后牙缝也大。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乳牙有缝隙是好事。如果乳牙不仅没有缝甚至拥挤,那么恒牙长出来八成也会拥挤。常爸就是说孩子换牙以后再开始关注整齐的问题也不迟?郝医生小孩子第一次来看正畸门诊的推荐年龄是7岁左右,具体时机就是长了六龄齿(6号牙)和中切牙(也就是上下正中的四颗切牙)之后,就可以来看正畸科了。第一次看正畸科医生更多的是观察,看有没有骨骼发育畸形,有没有潜在的问题等等。【常爸注:这里说“7岁左右”是去“正畸专科门诊”检查,但从孩子长第一颗牙以后,有条件的话就应该每半年去一次儿童全科牙医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乳牙的各种问题。】常爸孩子整牙有最佳年龄吗?郝医生孩子矫治牙齿的黄金年龄段就是11-12岁左右,刚换完牙的时候,矫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畸不仅仅是排齐牙齿,还要改善骨骼发育不良、改善面型。当儿童存在骨骼发育不良,比如下颌后缩、上颌后缩等情况时,我们的正畸治疗首先要考虑矫正颌骨的发育问题,然后再排齐牙齿。十一二岁的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畸医生可以利用颌骨的生长发育来矫正颌骨的畸形,我们把这样的治疗叫做生长改良。因此青春期是最佳矫正年龄。常爸目前整牙都有哪些治疗方式,有什么区别?郝医生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矫治,就是我们常说的“钢牙套”;另一种是隐形矫治,就是一副一副可以摘戴的透明牙套。这两种方式的原理都是通过给牙齿施加微小的、持久的力,让牙齿在牙槽骨中发生位移、让骨骼改建。传统矫治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项技术发展到现在,任何病例都能矫治。这种矫治方案中,医生会把托槽粘在牙齿上,再把托槽和钢丝结扎起来,而钢丝的形状是由医生来确定和调整的,牙齿在钢丝的弹性作用下不断调整而排列整齐。根据医生的设计方案,分为拔牙矫治和不拔牙即可完成的矫治,即“不拔牙矫治”。不拔牙矫治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但目前60%的孩子都需要拔牙矫治,因为牙量比骨量多的太多了,在这么小的骨头上根本排不下那么多牙齿。如果医生确定的是这种方案,家长不要以为这是把好牙拔了,实际上是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牙。拔牙矫治的过程大约需要2年到2年半的时间。常爸戴牙套会不会很疼?很麻烦?郝医生第一次开始矫治加力是最不舒服的,以后的复诊都比第一次要好得多。不过第一次矫正的不适感持续时间一般最长不超过一周。而且矫治期间,不能有“啃”的动作。另外每吃一顿饭都要刷一次牙。常爸除了传统矫治,刚才提到的“隐形矫治”是怎么回事?郝医生隐形矫治是非常新的技术,出现只有20年,原理跟传统的也很不一样。医生、医师、软件工程师相互配合,再加上3D打印机,共同制作出牙套。从第一副牙套到最后牙齿完全整齐,中间可能有几十步,每一步都需要一副牙套,每一副牙套移动牙齿不超过0.2mm。被矫治的人每7-10天就需要换一副牙套,这副牙套让牙齿移动到位了,就摘掉换下一副,就这样一步一步移动牙齿。隐形矫治更考验医师的思维能力,优点是美观、不适感可能会轻一些、口腔卫生维护会更方便;不足之处在于牙套模拟的牙齿移动可能跟牙齿的实际情况并不能一一对应;对牙齿的控制不如传统矫治,因此有些病例并不适用。而且价格较传统矫治高。常爸对于儿童来说,您觉得哪一种矫治方案更好?郝医生这个要因人而异。对于比较听话和愿意坚持的孩子来说,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对于依从性不太好、配合度较差的孩子来说,传统矫治更好一些。因为怕不舒服或者麻烦,佩戴时间不足的话就会导致矫治失败。给孩子整牙的三个建议常爸对于想给孩子矫正牙齿的家长,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郝医生三个建议吧!一是一定要找正畸专科医生。在牙齿正畸的全过程中,医生的作用很大,是整个过程的主导。有很多全科医生半路出家,不懂正畸理念、不懂生长发育,就有可能把牙齿做毁了。或者牙齿是排齐了,但是面型毁了。二是早点去看。第一次去看正畸科是在长了中切牙和六龄齿以后,及时去看,不一定治,但要早点检查,预防为主,有问题时早期干预。三是好好刷牙!好好刷牙!好好刷牙!重要的是事情说三遍!牙套特别容易藏匿食物残渣,造成龋齿。如果不好好刷牙,摘下牙套收获的很可能就是一口整齐的烂牙!所以每顿饭后,都要把牙齿刷干净!常爸谢谢郝医生为我们提供的宝贵资讯!郝医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小拥有一口好牙!拓展阅读《5岁孩子超过2/3都有蛀牙!关于龋齿的成因与预防,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几张图里了!》《北大口腔医院儿童牙医教你打好宝宝牙齿保卫战》《孩子变丑、变笨、不长个儿,竟是这个小毛病导致的!》1END1微信公众号:ivydad_ivydad转载请加白名单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输入相关关键词,看优质原创文章:热门文章“初心”,看《为什么我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做早教》“智商”,看《提高幼儿智商最有效的办法》“自控力”,看《提高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英语启蒙相关文章“双语”,看《双语的孩子数学好?!-儿童学外语的8大好处》“英语启蒙”,看《幼儿英语启蒙的迷思系列》“英文绘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绘本书单(幼儿启蒙第一辑)
2018年1月29日
其他

去美国留学,到底学什么?

新浪微博:<u>@常青藤爸爸</u>
2017年11月10日
其他

如果携程亲子园虐童案发生在美国……

新浪微博:<u>@常青藤爸爸</u>
2017年11月9日
其他

跟小小常学自然拼读 第二课

新浪微博:<u>@常青藤爸爸</u>
2017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