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孩是如何被排除在最赚钱的几个职业之外的?

常爸 常青藤爸爸 2023-10-25


虽然高考报志愿的热闹景象早就落下帷幕,但是“什么职业最赚钱?”“哪个行业最热门?”始终都是最具话题性的内容,所有人,包括小学生家长,甚至现在的小学生本人也会非常关心。


今年7月份,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收入最多的专业依然是“数理化”,用现在流行的词叫STEM领域,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但是,让常爸比较痛心的是,这几大高薪专业,历来都是男性居多。虽然如今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几个领域似乎未受影响,反而有性别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自动化大大减少了过去很多主要由女性承担的工作。同时,在越来越多要求STEM技能知识的工作领域,女性所占比例依然过低。


以最热门、被认为前景最好的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从业女性比例仅为22%,这一差距是其他行业的四倍之多,而管理层和核心岗位的女性比例更低。

所以,直击灵魂的拷问:为什么越赚钱的行业女性越少?是女性天生不擅长“数理化”,还是另有隐情?


从生物学角度,女性的数学能力和男性一样


前段时间,某出版社的一系列数学教辅引起了家长们的争议。原因是这套校内同步辅导书竟然分成了男生版和女生版,而据家长反馈,相比“女生版”的内容,“男生版”的资料难度更大。


如今这个社会,好像默认男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远胜于女生。而很多女孩子也是一路伴着“女生嘛,数字绕不明白是正常的”或者“男生高中以后会更有冲劲儿”这样的声音长大的。


虽然我从小到大也听过不少人这么说,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甚至有些矛盾。


为了印证猜测,我特意去查了查资料。研究表明,儿童和成人的数学表现的确均存在性别差异,但这些差异究竟是因为生物学差异还是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并没有做进一步区分。


2019年,《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芝加哥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的开创性研究,研究观察了3-10岁男孩、女孩学数学时的大脑变化,以此来印证数学表现的性别差异是否来自生物学差异。


课题组请104名儿童(其中55名女孩)自然观看数学教育视频,并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儿童的神经发育,再经过频度论和贝叶斯分析,将结果可视化。


结果显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处理数学涉及的大脑神经网络(图中彩色区域)都是相同的。

(无论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神经相似度一致)


在和成年人大脑神经活动的纵向比较中,男孩女孩的神经成熟度也一致,甚至橙色区域女孩的神经成熟度更高。


简单来说,就是男孩女孩脑子都一样,擅不擅长学数学,跟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无关。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孩子的大脑天生一样,那为什么现实中吐槽“数学难”的女孩子,好像更多呢?


这就要说说社会文化的影响了。


真正拖女性赚钱后腿的,是信念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追踪调查发现,10年级学生中,男孩(蓝色折线)的客观数学成绩普遍比女孩(红色折线)好。


即使有相同水平的数学能力,女孩的数学信念依旧普遍低于男孩。成绩极好和极坏的女孩表现出更大的不自信。


也就是说,如果都考了低分,女孩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不擅长数学而导致的,从而产生放弃学习数学的念头;而男孩则不担心这个,他会觉得“也许下次就考好了”。两个同样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在面对同样的数学难题时,女孩的信念感和自信心,要低得多(换句话说,很多女孩就算考得很好,也会觉得自己只是因为运气好或者比男孩细心一些得了高分,而不认为自己数学能力真的很强)


这份信心,很容易影响女孩高考填志愿,以及以后的择业方向。如果你有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身边学新闻、中文、会计、管理出身的女孩更多,即使是学STEM专业的绩优生,毕业后也很少会有去选择当相关科学家的。


信念感,导致女孩离高薪STEM职业越来越远,也离男女平等越来越远。


但是,女孩们不会天生就觉得自己不擅长数学,那她的这种想法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很简单,很大程度上成长环境中的刻板印象要背这个锅。


事实上,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几十年来整个社会都没有什么改变,无一例外地在向女孩灌输一个观念:女性不适合数学,不鼓励女性学数学(及相关专业)。


常爸记得,在我小时候,亲戚长辈甚至老师在聊天的时候,常常会说出女孩子“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到初中开始平庸,高中时候就比较吃力”之类的话。


如果你以为离开校园,这种偏见就消失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仅如此,社会更是喜欢将“男人”与“赚钱-事业”联系起来,而将“女人”同“家庭-孩子”联系起来。“理工男”往往代表着“认真、严谨、务实、负责”的正面形象,“女博士”却被认为有“挑剔、刻薄、不好惹、丑、呆板”等负面形象。


这些标签带来的人身攻击和刻板印象,会给女孩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暗示。


另外,实验性社会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当女孩被提醒男孩在学数学中有优势时,她们在学业测验中的成绩就会降低。而这个事实又反过来强化了她的观点,“哦,真让人家说对了,我确实不擅长数学。”


以上种种,再加上缺乏正向的暗示,最终女孩自己也会觉得“我不适合学STEM”,“STEM太难了”,久而久之,就这样被排除在当今时代最重要、最赚钱的职业之外。


如何增强女孩对从事“数学类”职业的信念?


李嘉诚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对女孩来说亦如是,环境的刻板印象,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德怀克)在综述性文章“Is Math a Gift? Beliefs That Put Females at Risk”中说,拥有成长性思维的女孩,更容易摆脱刻板印象束缚。


德怀克研究了两组初中学生。一组人事先被告知:当自己学习新事物时,大脑如何形成新的连结,以及这种连结如何随着时间而增加。另一组作为对照,没有被告知大脑的变化。干预之前,两组的数学成绩均下降。


进行干预后,被告知大脑可以成长的小组,取得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除此之外,更神奇的是女孩们的成绩变化。


第一组学生被教育“成长心态”,第二组是正向归因——研究人员用种种客观原因为学生考不好开脱,比如“你不是不擅长数学,只是这次不适应,换场地/老师/自己太紧张等等”。当这两种方式结合,女孩们的数学成绩甚至比男孩更好。


听到这儿,相信不少家长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帮助孩子快速提高成绩“秘密武器”到底该怎么操作?


那就是——相信你的大脑一直在改变。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功能是分区的。当孩子每背一首新的古诗,或学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大脑对应区域的神经元就会开始增长,树突与树突之间就会产生新的接触。这些搭建的通道就像肌肉,可塑性很强,用进废退。


对于那些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人来说,可能神经元搭建起来会更快更复杂;没有数学天赋的人也不用担心,老话说“勤能补拙”,通过不断学习,一样可以搭建复杂的神经网络,区别只是时间问题。


经过重复训练,这些神经元连接会加强,传递信号变快变强,外在表现就是孩子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数学成绩也越来也好。


不过说实在的,小学、初中乃至大学课程中的数学,都是数学界的基础知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但它们都远不到拼天赋的程度,都是在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区域。


那些哭着说“难”的孩子,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要么是还差一些努力。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跟孩子的性别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就像前清华美女科学家颜宁说的,科学就是这么一个浅显易懂的世界,它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在本科接受了足够的训练,它对性别没有偏向性。


所以,当孩子再跑来跟你抱怨自己“学不会”的时候,先别急着生气打骂孩子,耐下心来跟孩子好好沟通,告诉他“你的每次失败,其实都在对你的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会让你变得更聪明一点,我们再试试好不好?既然孩子缺的是信念感,而不是真的比谁“愚钝”,那这份信念感就由我们做家长的传递给孩子吧。

虽然现在女性在职场上的处境并不乐观,甚至《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说,以目前的变化速度,要花108年时间才能完全消除全球性别差距,而实现职场性别平等则需要202年。


但常爸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能力挽狂澜,改变这个处境。希望常粉的女儿们能够冲破内心封印,摆脱外界的成见,通过努力,在自己喜欢、擅长,甚至最前沿的职业方向上充满信心和战斗力!


(常爸需要多说一句,每个孩子的天生优势不同,的确有一些孩子在数学上比较有天赋,这种天赋也不是靠后天“鸡娃”能完全赶上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去搞奥数,也不认为光靠灌输“成长型思维”能培养出奥数冠军。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其实都可以学好数学,还是在一个正常课业的范畴内讨论,针对大部分的孩子。如果拿个例来抬杠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了。)


参考资料: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7.00386/full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jsessionid=AD8B40ABF83A4EBABCF57DA57397568D?doi=10.1.1.527.8094&rep=rep1&type=pdf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moment-youth/201912/learning-math-are-boys-better-girl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9-019-0057-x

https://www.motsd.org/cmsAdmin/uploads/blackwell-theories-of-intelligence-child-dev-2007.pdf

https://users.nber.org/~sewp/events/2005.01.14/Bios+Links/Good-rec1-Good_Aronson_&_Inzlicht.pdf



1

END

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