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阳】登攀不越苍龙脊,一半高峰待后人

慧心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登攀不越苍龙脊,一半高峰待后人

今又重阳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菊风送爽,凉露惊秋,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今又重阳。


        重阳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现代更尊为老人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时序九月,遍地青黄交错,满园果木飘香,与春天相比,别是一番风味。这正是文人墨客饮酒赏菊、登高望远、吟诗作对、互诉衷肠的好时节,人生的喜与忧、爱与恨、思与恋、感与悟……纷纷跌宕在字里行间,画意诗情两清绝。

每逢佳节倍思亲

        感恩重阳,亲情暖暖,思念绵长。少年王维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题中的“山东”是指在华山以东、作者的故乡莆州(今山西永济)。诗歌真实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不知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诗圣杜甫也写过不少关于重阳的佳作,他的《九日五首·其一》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


        《醉花阴·九日》是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无不点染离索之情。结句以黄花喻人之秀雅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执着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今日登高醉几人

        重阳历来有登高之风俗。登高“辞青”的说法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登高必然望远,心旷才能神怡。在跋涉中饱览山水秀色,欣享丰收的喜悦,实乃人生快事。在登临高处的那一刻,不妨闭上眼睛:如若有风,就随它去远方吧!或许像唐代诗人邵大震那般凝神远望,山水于心,深思飞扬: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寻菊花潭主人不遇》中,既反映了当时登高习俗的普遍,也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与其寻访未见,那么何不约上邀上三五好友,一起登高望远,其乐融融:您还等什么呢?朋友们,约起来!


        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影响下,中国人总是把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叶落,都会引发生命意识的颤动,盛衰的感喟。虽说秋心为愁,但在悲秋情怀的转角处,仍有不少人抖擞起精神,唱出生命的最强音,荡气回肠。唐代诗人杜牧的七律《九日齐山登高》反其憾恨而达观,潇洒醉重阳: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且看黄花晚节香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挥去深秋的伤感再看绚丽的重阳,景色也就焕然一新: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魏紫姚黄,清芳幽香,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色彩。马致远曾作名句“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黄、紫、红,色彩鲜明,妙手拈来,生意盎然。


        重阳赏菊的习俗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文人雅士对凌风傲霜的菊花情有独钟,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尤其是唐代,简直到了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的地步,诗人骆宾王的《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云: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此诗不仅描绘了开放的菊花“笑日”、“ 摇风”之美,更赞美了菊花隔岸可闻的的香气。


        时至重阳,相思难解,与菊有约。明代诗人文森在作品《九日》中,借菊花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感慨万千: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宋代诗人郑思肖在《画菊》中更是借菊言志,把菊花的清高孤傲上升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至死也不变节: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素心如简,晚节自香。北宋的韩琦与范仲淹齐名,人称韩、范。他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权位极重,却始终廉洁自律,不改初衷,他的诗作《九日水阁》以菊自喻,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高洁傲岸,风骨卓然: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经历了艳春和炎夏,迎来天宇朗彻的重阳,犹如阅历了人生,气定神清。


        漫步于婆娑多姿的菊花丛中,虽值霜降时节,寒意盈怀,仍不觉融入一片耀眼的烂漫里。佳节当前,窗前篱下,片片金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醉在重阳!

        行文至此,谨以当代诗词大家熊东遨的一首七绝做结:


秋日登华山不过苍龙岭

熊东遨


西岳初临意自欣,仰看红日俯看云。

登攀不越苍龙脊,一半高峰待后人。

精彩回顾:

清冷香中同气味,黄花新酒醉重阳

【云帆名家】李树喜·道是重阳颜色好,不知自己亦秋深

【云帆重阳诗话】刘南陔·诗话重阳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九阙江城子,韵味各不同。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魂牵梦绕,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诗海沉钩】·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

【史海沉钩】盘点那些被以讹传讹的名言

五一,劳动嗨歌的精彩与深刻·最炫当属田园风

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神,你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词语:亲爱的母亲,节日快乐

喜迎党的生日  重温伟人诗词

军歌嘹亮风云荡  战地诗花分外红:热烈庆祝中国解放军建军89周年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九一八”,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在忧患中永远立于不惑的孔子

九一八事变86周年:警惕!别让你的爱国心误伤了国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慧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