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日本的6家Blue Bottle,我明白了它抗衡星巴克的秘密
▲ 关注后回复数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来源:咖门
作者:弯弯杨
被称作“咖啡界的苹果”的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蓝瓶咖啡),一口气在日本开出6家店,可是让国内的咖啡爱好者眼红不已。
更觉得眼红的,怕是国内的精品咖啡品牌们,蓝瓶咖啡究竟是如何“收买”消费者的心的?
《咖门》小编日本之旅,专程到日本的6家蓝瓶子走了一圈,一起来看看感受如何。
1
顺着Google地图的指引,找到这家位于中目黑的Blue Bottle(蓝瓶咖啡)的时候,我是有些意外的。
怎么如此冷清?
在各种社交网络上被文青们推崇的那家咖啡厅,理应是排着长队,各路人马举着长枪短炮疯狂拍照的“圣地”,没想到竟冷清得好像无人所知。
这家开在中目黑一条小街上的Blue Bottle,租下了一整栋独立建筑,非常显眼。
▲中目黑一条小街上显眼的蓝瓶子
店内点单是用iPad,趁着店内人少,我问店员小哥:“有点冒昧,但是感觉生意不是很好?”
小哥有些意外,但还是挺礼貌地回答我:“因为今天是工作日,这边人少,你去新宿和其他店就知道了。忙到没时间休息。”
“那边人很多吗?都是日本人吗?”
“是的,非常多,并且说什么语言的都有,所以,我们都要求会说英文。今天,您想喝什么呢?”
我想了半天,选了一杯“毫无乐趣”的冰拿铁,也是他们的招牌之一。
▲冰拿铁
店员告诉我,Blue Bottle 的咖啡品质,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是有口皆碑的。
他们选用优质的咖啡豆,昂贵的咖啡机器,现场手冲,店内还有零售的咖啡豆,不乏有小众品种。创始人也提到,从咖啡的烘焙到制作,确保在48小时内完成,保证咖啡的口感与新鲜。
这些无疑不刺激着“咖啡重症患者”们的神经。
▲烘焙咖啡豆
▲零售的咖啡豆
可见,Blue Bottle 想要给出的,是“哪里有好喝的咖啡”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目前Blue Bottle 亚洲地区只在东京开店,2015年至今的两年半时间里,已经连开了六家,分别位于六本木、中目黑、青山、新宿、品川、清澄白河,而这几个地方都是日本人心中的“好地段”。
原本想要面向小众和狂热爱好者的Blue Bottle 大概没有想到,那些在东京快速生活的年轻人们,显然已经把它当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展现“sense”的标识。
2
恰当地留白,恰当地简单,是Blue Bottle 的美学理念。按照现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性冷淡。
▲极其“寡淡”的设计风格,中目黑店
Blue Bottle 所有的店铺,清一色的一面墙上只有一个蓝色的瓶子,甚至连招牌店名都没有,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它,大概路过的人都不会知道这是卖什么的。
▲位于车站旁的品川店
Blue Bottle 在日本的门店,均由日本著名的土木建筑工作室Schemata Architects操刀,其中位于清澄白河的这家店,甚至是由一间仓库改造的,里面包含了咖啡厅,办公室等。
▲由仓库改造的清澄白河店
内部还有咖啡烘培馆和咖啡师培训室,通透明亮的设计风格,进店就能闻到的咖啡香以及极具穿透力的视觉感受,都很令人欣喜。
与当下许多流行的咖啡店不同的一点是,Blue Bottle 拒绝了所谓的“暖色调”,整个店内都采用了极其明亮的设计风格,搭配白色简洁的墙面,更加具有“透亮感”。
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堂食的体验会格外的美好,坐在中目黑店,透过偌大的落地门窗,可以瞥见立于店门外的木板“招牌”。
▲明亮的感觉也格外美好
在习惯了小空间的日本人眼里,Blue Bottle 这样的风格无疑很是新鲜,日本朋友就有和我说:“每次去Blue Bottle,只要能堂食,我都不会选择外带,坐在那里喝会心情好。”
我嘲笑她说,这句话听起来很像广告。
3
当然,Blue Bottle 并非只在日本人心里有地位。
如果你有时间,去一趟新宿,在那家开在车站旁边商场一楼的店里,你会看到很不一样的“景色”,或许会像我一样感叹:“总算像个网红了”。
▲不断有客人拍照打卡的
那些提着大大小小购物袋歇脚的旅客,用手机拍店内各个角度的照片,欣喜地排队点单,甚至能高频地听到熟悉的中文,类似:“你给我拍张照呀”或者“他们家哪款好喝啊?”
可见Blue Bottle 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一部分国人心里,很多去东京旅游的朋友也会在朋友圈和微博“打卡蓝瓶子”,我一个朋友还特地嘱咐我给她买咖啡豆。
对于爆红的现状,Blue Bottle 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此。
在开第一家日本分店时,创始人James Freeman在接受日经新闻的采访时提到:“让日本的年轻人有能注意到咖啡店价值的机会就很好了”。
目前看来,他做到了。
但唯一可惜的是,Blue Bottle 店内同步贩售的小食,并没有达到他们咖啡的品质,甚至不如便利店的小食口感好。
▲中目黑店的小食
店员也有提到:“来买咖啡的客人里,买小食的相对比较少。”
也许店员的说法更为保守,至少我看到的客人中,几乎都是只单点咖啡。但好在Blue Bottle 鲜为小食宣传,所以即便味道糟糕,也并没有影响到络绎不绝的顾客。
如果说星巴克将“咖啡+第三空间”的概念带到大家面前,成为了一种行业标杆,无法撼动。
那么Blue Bottle 则是用追求极致的方式来凸显品质,将精品咖啡商业化,让“咖啡美学”变得更流行。
转眼看国内,Seesaw、鹰集、Greybox不断有获得融资的消息传来,但如何在“形势看涨”的情况下真正“暖热”国内的精品咖啡市场,或许在蓝瓶咖啡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
▲国内的Greybox
在离开时,我看到了一对日本情侣,很年轻时髦的样子,店内没有空位,他们坐在靠墙的长条凳子上,低声聊着天,喝着咖啡。
Blue Bottle 想带给年轻人的,或许真是他们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
提示:
* 本文经咖门(ID:KamenClub)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原文标题:逛完日本的6家Blue bottle,我明白了它抗衡星巴克的秘密丨咖门探访日本(1)
* 投稿,内容合作,联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全球力量,领变未来——FBIF2018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点击查看)将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行。FBIF2018以“新品类崛起”为主题,FBIF2018论坛共三天,将包含全体大会、研发创新A(乳制品、饮料)、研发创新B(特医食品、零食)、营销创新和包装创新四个分论坛。往届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乐,百事,亿滋国际,中粮,康师傅,统一,菲仕兰,达能,星巴克,帝亚吉欧,蒙牛,伊利,利乐,雅培,农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来伊份,良品铺子,东鹏特饮等企业参与,预计1800位食品业界人士将出席FBIF2018论坛。更多信息,请在后台回复“FBIF”。
/ 微信群 /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请加入CEO、CMO、首席研发官、食品综合、功能性食品、特医、婴幼儿、啤酒、生产&供应链、乳品、营销、餐饮、饮料、休闲食品、研发、设计、包装等微信群(群成员包含雀巢,可口可乐,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师傅,农夫山泉,红牛等全球高管)(级别可参考:FBIF2017嘉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创意文章